•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研究架構並閱讀相關文獻,本研究選取適當 之研究工具,並就其內容、計分方法等方面加以討論,茲分述如下:

一、身體組成計(Inner Scan)

本研究之身體組成部分是以品牌TANITA,型號BC-303之體組成計做為

圖 3-4-1

(1)本 儀 器 採 用 BIA 生 化 電 阻 分 析 加 上 Reactance Technology 科 技 , 所 謂 Reactance Technology 是 依 據 測 定 細 胞 內 液 和 外 液 的 平 衡 性,減 少 因 每 天 體 內 因 水 分 移 動 而 產 生 的 變 化 , 得 到 更 正 確 及 穩 定 的 測 定 值,為 較 新 的 儀 器 所 擁 有 的 技 術 。 而 BIA 是透過體脂肪計上的腳踏電極板,發出一股微弱而安全的電 流,通過人體時,透過量度體內生化電阻值的變化,從而評估其身體 的脂肪含量。由於體內的肌肉、血液及內臟均含有水份,而大部分脂 肪組織則不含水份,因此以電阻值可準確計算體脂率。

(2)身 體 分 析 內 容 包 含 體 重 、 體 脂 肪 率 、 基 礎 代 謝 、 肌 肉 重 量 , 於 本 研 究 僅 採 計 體 重 、 體 脂 率 及 肌 肉 重 量 。

二、學生營養健康行為測驗表:

填寫,內容依照學生填表時的實際狀況填寫,其填寫結果主要是在反應學 生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及正確;針對大部分的不良飲食習慣及內容讓學生 選擇「很少、有時、經常」三種選項來圈選,例如:經常吃油炸食物、醃 製品、高膽固醇肉類、加工食品、含糖飲料及糕點等,飲食習慣部分則有:

是否經常外食、少吃蔬果、少喝低脂或脫脂乳品等。得出結果之總分來進 行分析,總分越高表示營養健康行為越差,反之分數越低飲食習慣則較為 健康。

三、七日身體活動量回憶紀錄表:

採用劉影梅等(2006)發展出之國際身體活動量表臺灣青少年IPAQ 台灣活動量調查-短版問卷,為身體活動評量工具(附錄三)。七日身體 活動量回憶紀錄表共有7題,係瞭解民眾在過去七天中,持續從事10分鐘 以上身體活動時間,包括在工作、做家事、整理庭院/陽台、交通、休閒、

運動及坐著等活動中所花的時間。本量表身體活動強度區分為中等費力

(moderate)及費力(vigorous)的身體活動。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係 指從事3-6 METs的活動(走路則為3.3 METs);費力的身體活動,係指從 事大於6 METs的活動,可藉由瞭解民眾從事身體活動時間及其強度換算消 耗的能量。

第 五 節 資 料 處 理 與 分 析

本研究主要方法如下:

本研究係運用SPSS 11.5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處理各項資料。

使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如下:

一、以描述性統計建立各項基本資料,包括:

(一) 實驗組身體組成及活動量前測、後測平均數與標準差。

(二) 對照組身體組成及活動量前測、後測平均數與標準差。

二、以獨立樣本t方法統計分析,進行考驗:

(一)實驗前實驗組及對照組身體組成及活動量之同質性檢定。

(二)運動與飲食介入後實驗組及對照組身體組成及活動量成績之差 異。

三、以相依樣本t考驗方法進行統計分析,進行考驗:

實驗組及對照組身體組成及活動量前、後成績之平均數差異,以解 釋十二週運動及飲食追蹤教學活動對過重高中生飲食習慣、身體組 成及活動量之影響。

四、本研究之差異性考驗顯著水準,均訂為α=.0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招募40位BMI≧25.6以上之學生,並隨機分成實驗組及對照 組,共同參與兩週之規律運動及飲食控制教育後,僅實驗組進行12週之飲 食教育與運動介入,對照組學生則不進行任何介入,探討飲食教育與運動 介入對於過重高中生身體組成之影響。研究期間對照組因一名學生休學及 一名學生因病無法進行後測,故對照組於後測時僅有18位過重高中生,實 驗前後實施身體組成、身體活動量及飲食習慣之檢測,所得之資料進行統 計分析後的結果如下:

第一節 受試者同質性考驗

以獨立樣本t考驗進行受試者各組間年齡及身體組成同質性考驗如表 4-1-1所示,結果得知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的年齡、體重、BMI、體脂肪、

肌肉量、每週中等費力以上運動時間及飲食習慣測驗表量表分數,其平均 數差異皆無達統計顯著水準,顯示對照組與實驗組間具同質性。

表4-1-1 實驗組與對照組間同質性考驗

158.33±146.22 109.8±170.17 0.140 0.710 飲食習慣

表4-2-1 對照組前後測身體組成差異

77.93

35.99

第三節 實驗前後身體活動量及飲食習慣的差異

對照組在實驗前、後填寫七日身體活動量回憶紀錄表及飲食習慣測驗 表,中等費力以上活動時間及飲食習慣測驗表總分之差異如表4-3-1所 示。中等費力以上活動時間(158.33±146.22 min/week,242.78±252.40 min/week);飲食習慣分數(17.61±2.97分,16.78±2.56分)。

158.33±146.22 242.78±252.40 -1.512 0.149 飲食習慣

109.80±170.17 196.00±216.20 -2.244* 0.037 飲食習慣

(分數) 21.10±3.19 16.70±3.39 5.332* 0.000

以圖4-3-1及4-3-2來呈現兩組於實驗前後身體活動量及飲食習慣之

17.61

而對照組在各項指標中皆無顯著差異。一項針對校園中學生體重控制的研 究結果發現運動量大的學生,其減重效果遠比運動量小的顯著(Anderso, Konz, Frederich & Wood,2001);而本研究中對照組在十二週介入前後 之身體活動量並無顯著差異,實驗組有顯著增加,顯示體重控制期間增加 身體活動量確實有其重要性。Bonow(2002)在世界心臟日指出,身體活 動量少的青少年如果加上飲食習慣不良,如攝取過多熱量、飽和脂肪及糖 類,以精緻飲食取代傳統蔬果及穀類,將造成過重甚至肥胖。本研究中同 樣有設計飲食教育及為期十二週的介入,從研究結果得知實驗組的飲食問 卷總分在研究前後有顯著差異而對照組則否,顯示藉由飲食教育改善飲食 習慣對青少年體重控制亦有其重要性。

身體組成方面,在十二週的介入之後,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實驗組在介 入前後的體重與BMI數據皆有顯著差異,而BMI的分母為身高,值得注意的 是本研究受試者皆處於發育成長階段,因此有部分受試者在身高上有增加 但體重可能沒有變化,結果也可使BMI數據下降。大部分的研究以體重、

身高之指數做為減重成效的評估指標,其測量方法並無法反映出個案之體 脂肪,而本研究測量數據亦包含體脂肪,本研究於十二週介入期間,給予 實驗組學生每週五日,每次三十至五十分鐘的運動介入,以運動量與體脂 肪增減之關係,本研究結果實驗組的學生體脂肪數據下降且身體活動量亦 有增加,與其他研究結果相呼應。

另外值得探討的是實驗組的肌肉量在十二週前後數據有增加但並無 顯著差異,其原因為十二週的介入中,學生的身體活動大部分為持續性的 有氧運動,對於肌力方面的訓練並無特別加強,所以肌肉量有改善但並無 顯著差異,以肌肉量與體脂肪的增減關係來看,若能增加肌力訓練,或許 體脂肪減少的成效會更加明顯;在一項對於不同體型兒童身體活動量與體 適能研究中,發現讓過重或肥胖兒童多多從事身體活動,有助於身體脂肪 百分比的減少,並可以提升肌肉力量與肌肉大小,對肌力的瞬發力也會相 對的提升(丁文貞,2001)。

二、運動與飲食介入之執行過程與發現

本研究對象為高中一、二年級學生,施以運動及飲食介入,本節將針 對記錄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與發現進行討論。

運動介入分為認知教育與實際執行兩個階段,在認知教育期間雖然有 進行心肺耐力、肌力與柔軟度提升的知能教育;但十二週的介入期間,學 生的運動時間偶而會因為個人因素,如(補習、社團活動、家庭因素等),

無法確實的執行;因此大部分學生僅能將運動時間著重於心肺耐力,從事 較多的有氧運動,與結果中學生的肌肉量在後測的差異並未顯著或許有 關。

飲食介入亦分為認知教育與實際執行兩個階段,在認知教育期間指導 學生計算自己的熱量需求,再依照正確減重原則每日減 500 大卡或 1000

大卡,求出熱量後給予相對應之六大類食物份量表。學生在認知方面可理 解自己該吃的每一類食物份量,但在實際執行時由於飲食習慣多元化,若 學生飲食中包含複合性食品,如(焗烤麵、水餃、蔥抓餅、PIZZA 等),

則學生較容易攝取過量。研究中發現學生若能每週持續執行飲食諮詢,學 生較容易發現自己的飲食問題,如(主食類、脂肪、肉類等攝取過量),

進而針對問題找出改善策略,則學生的飲食習慣可以更加改善。本研究以 飲食健康行為測量表進行飲食習慣分數統計,在後測學生得出結果之總分 較前測低且有顯著差異,顯示學生確實有改善飲食習慣。但如何讓學生在 日常生活當中能持續且自發性的執行正確飲食方法,或許需要更多元的教 育題材、觀念引導及飲食環境健康化,才能徹底改變學生長期以來不良的 飲食行為模式。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本章主要為兩部分:第一節結論,第二節建議。分別 敘述如下:

第一節 結論

一、運動與飲食介入對過重高中生能改善身體組成(體重、BMI、體脂肪)。

二、運動與飲食介入對過重高中生能產生飲食觀念及行為的改變。

三、運動與飲食介入對過重高中生能日常身體活動量有的改變。

第二節 建議

針對學校教育及未來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教育上之建議

(一)國內外許多研究皆指出運動與飲食教育介入對身體組成方面具有正 面的效應(黃秀玫等,2010;Parizkova,2008),本研究之結果亦 顯示校園內運動與飲食的教育及介入,可有效改善過重高中生的體 重與體脂肪,建議各級學校應將體重控制之議題融入課程中;或擬 定相關計畫納入學校年度行事曆例行執行,可有效改善體位健康狀 況。

(二)本研究對象為高中生,在高中階段之學生無論是認知方面或自我期

許等面向,都較能有效的配合執行減重計畫,因此建議於高中階段

許等面向,都較能有效的配合執行減重計畫,因此建議於高中階段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