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身體組成測量:

本研究為了瞭解過重之高中生經由本實驗介入後之減重成效,所有受 試者經由TANITA BC-303身體組成計,所檢測出之數值,於實驗前後均實 施檢測,採用體重(kg)、體脂肪(%)、肌肉量(kg)、作為參考數值。

二、IPAQ台灣活動量調查短版問卷及學生營養健康行為測驗表填寫:

IPAQ 台灣活動量調查短版問卷:(如附錄三)

學生營養健康行為測驗表:(如附錄四)為育成高中自製,由營養師 於前、後測時詳細指導學員填寫方式及注意事項。

1.測驗日期:99年10月25日起至99年11月5日止,由實驗者協助受試

者完成問卷填寫;99年11月8日起至100年1月28日開始 進行實驗介入。

2.測驗地點: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之視聽教室為主。

3.測驗內容:

1.個人屬性: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人口統計變項。

2.實施方式:身體活動之評量以問卷調查方式實施,將以國際身體 活動量表IPAQ 台灣活動量調查-短版問卷(IPAQ-A)作為問卷調 查之工具,並在取得相關單位授權與認證後使用(如附錄五)。

其中,身體活動將以每週活動分鐘數(min/week)、每週能量消 耗代謝率METs(Kcal/Kgw/hr)、每週能量卡數(Kcal/week)為單 位,另依學生生活形態不分活動種類(Type),如學校(School)、

交 通 (Transportation) 、 家 務 (Housework) 、 休 閒 (Leisure Time)、及久坐活動(Sedentary)時間的身體活動,直接問費力、

中等費力、走路、久坐的時間及頻率。

三、運動與飲食認知教育實施:

教育實施方式為期兩週的時間,利用每週五次,週一至週五之午休時 間集合所有受試者,講授有關過重者之飲食控制觀念,其中包含飲食攝取 值與攝取量之基本概念、過重者基本飲食須知及飲食紀錄表之紀錄教學。

另外運動處方設計,則是利用每日下午五點至六點,學校提供場地、設施

讓學生實地參與運動訓練,其中包含快走、慢跑、游泳及飛輪訓練,並同 時實施運動強度(運動時心跳率應達最大心跳率60%以上)、時間控制觀 念(每次至少30分鐘)及熱量消耗之簡易計算。

四、進行運動與飲食介入:

兩週之飲食與運動認知教育後,開始為期十二週之運動介入,每週五 次,每次30分鐘以上,其介入原則與方法如下:

1.以五個學生成一組,各自擔任每日相互提醒及叮嚀之責,督促同組 同學需依照營養師所規劃之飲食控制原則用餐及從事運動訓練。

2.每週一次集合所有受試者,分享及討論其執行飲食計畫及運動訓練 之心得、困難及成就之處,並給予執行上有困難或難以堅持下去之 同學,信心建立及諮詢。且會同營養師於週間排定個別諮詢時間,

每位同學一週記錄兩次飲食記錄(一次週間、一次假日),協助同 學檢視其飲食紀錄表及體重控制紀錄表並給予回饋與建議。

3.對照組不進行任何介入。

研究步驟圖示:

擬定研究主題

決定研究對象

文獻蒐集探討

擬出研究目的與問題

受試者調查、前測、認知教育、介入開始 設定研究方法與步驟

介入結束、進行後側

資料分析處理

研究結果

圖 3-3-1 研究步驟圖

介入流程圖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