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6 問題導向學習理論

2.6.1 問題導向學習的緣起

以問題導向的學習,起緣於1910年為Flexner所倡導的教學改革理 念,復於近期之GPEP(Gener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the Physician and College Preparation for Medicine)報告所提出之增加獨立學習和 問題解決之具體想法,及至1950年美國的Case Western Reserve 大學起 用,而於1960年末,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方廣為完整應用[36]。目前廣 泛使用於國內外醫學(如製藥配藥、牙醫、護理、職災治療等)教育上,

其他如機械工程、工業提昇、社會工作、組織結構與管理、商業會計、律

15

師訓練、娛樂電動玩具等,在國外皆有沿用[37][38],國內則使用較少。

教學策略上以醫學上應用為例,是以病人問題,作為學生學習的重心。亦 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一個病人的問題,利用臨床理解能力,讓學生 了解實際狀況,掌握握題的核心,去解決問題,從中發現新的學習需要,

促成自我學習,再應用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並對所學習到的作一整理 歸納[39]。因此,問題本身就是促成學生自我學習的原動力,學生透過主 動的參與討論與迴饋,並在教師的指引下,獲得新知識。而在此教學策略 下,教師的責任只是提示解決問題的態度、方法與重點,引導與支持學生 自動自發的學習,促進與鼓勵鼓勵學生自行解決問題,而非授課與直接提 供答案[57]。問題導向學習之理論基礎,係建立在對人類的學習與記憶的 研究。由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來看,問題導向學習有三 種功能[40]:

1. 在實際使用環境下,學習到與事實有關的知識,使知識更能運用出來。

2. 能獲得解決其他問題的一般原理與觀念。

3. 學過的問題可以作為解決其他類似問題,或當作借鏡。

2.6.2 問題導向學習的進行步驟

問題導向學習的運用,須每位學生依問題所知道的事實、概念與原 則,找出和問題相關的資訊,而以小組方式,針對問題個案的文獻資訊進 行討論,由討論中,確定問題的內涵與範圍,再採用不同的蒐集資訊策略。

由過程中知道怎麼樣的資訊才是需要的,確實解決問題,以能提昇、超越 現有知識。Schmidt 運用系統化程序,以小組腦力激盪分析問題,規格化 學習目標,進一步蒐集更多的資訊[41]。其進行步驟如下:

1. 提出問題,釐清其中術語與概念,但不做深入理解。

2. 定義問題,並須確認是否為一般性問題。

3. 找尋問題相關的文獻,並進行獨立分析與研究問題。

16

4. 繪製系統化的發現說明,並不時地返回第3個步驟思考問題 5. 規格化學習目標。

6. 到外面蒐集更多的資訊,組合新知識。

7. 綜合新取得的資訊,確認知識範圍,過程中如再產生新問題,須再返 回第1個步驟重新開始。

2.6.3 問題導向學習的成效

經由問題導向學習,解決問題是其目的,而其最終用意,在使學生能 由分析、歸納、演繹、綜合過程中,創造產生出不同答案[58][59]。而此 項革新教學方式,究竟成效為何?依據目前的成效評估研究報告指出 [42][43]:

1. 在考試方面,接受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的學生在考試成績上,比接受傳 統教學者差。因為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在學習上著重應付考試的讀 書方式,但較易遺忘,學習較被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較不足,因此,

遇到新問題不易推理。反觀接受問題導向學習教學學生,較少依靠背 誦,較著重觀念的學習,在學習行為上較少使用共同筆記,較多看課 本、雜誌及多利用圖書館,花費時間較長,故所學知識較不容易忘記。

2. 在實作考試上,接受問題導向學習教學學生,在大多數的項目中,表 現比接受傳統教學者佳。

3. 在思考方面,接受問題導向學習教學後學生,理解力增強,然大都使 用反向思考方式(backward reasoning),較少用正向思考方式

(forward reasoning),作判斷時,較缺乏決斷力。

4. 在學習環境方面,接受問題導向學習教學學生,一致認為此教學法,

較有意義、具彈性、有情感氣氛、具教育性及學生互動性;而接受傳 統教學者較無此看法,學習壓力上,兩者較無差異。

5. 在學習滿意度方面,接受問題導向學習教學學生,認為學習較忙碌與

17

困難,但有用;而接受傳統教學者,認為學習上較被動與沉悶。

6. 在教師滿意度方面,教師投入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的時間比傳統教學較 多,這可能在執行問題導向學習教學上,較令人擔心的問題。但因與 小組學生常接觸,教師反較願接受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方式,較有教學 成就感。

整體而言,接受問題導向學習教學學生,畢業後仍認為他們所接受的 教學方式,比接受傳統教學方式為優,而指導實習的老師亦對接受問題導 向學習學生,有較高的評價[6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