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公民參與態度

公民參與態度與政治態度有相關,因此研究者參考學者對政治態度構成成份 之研究,亦將公民參與態度分成認知、情感以及行為傾向三個成份來加以探討:

(一)公民參與態度的認知成份:公民參與態度的認知成份,是指個人 對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認識,所形成一種持久的知識與信仰。認知成份中 的信仰,不必等於實際,它代表一個人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描述,他對生 活環境的知覺。就是這一類的描述與知覺,構成個人對態度對象下價值判 斷的依據。

(二)公民參與態度的情感成份:公民參與態度的情感成份,是指個人對 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喜好評價與支不支持或同不同意等價值反應。

(三)公民參與態度的行為傾向成份:公民參與態度的行為傾向成份,是 指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為達成政治或非政治目標所可能採取的行動取向,

也是有關於個人對公共事務所可能產生的反應傾向。

洪泉湖(1998:295-296)認為公民政治參與應有的態度為:

1.公民意識:亦即自己能自覺到自己是一個「公民」,自己對政治乃至任 何公共事務都有一份權利,也有一份責任,因此他必須去參與,以便影 響公共決策。而且,他相信他有這份政治效能。

2.理性自治:基於上項之「認知」,公民應具有相當充分的知識,因此他 應可做理性思考,並根據理性達成自我管理。

3.主動積極:現代公民要扮演主動、積極參與公務的角色。

4.合群性:民主政治雖然強調「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但因政治是管理眾 人之事,無論參與過程中的討論或表決、組黨或結社、示威或遊行等等 無不需要多數人的合作與支持,乃能有成。因此,現代公民也必須有合 群、服從多數的精神。

5.開放寬容:現代的民主社會,是多元價值的開放社會,不同的族群、階 層、黨派、性別、宗教等,均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利益,身為現 代公民,必須開放心胸、包容各種不同的說法與價值觀。尤其是對弱勢 者,更應秉持「尊重少數」之原則,特別加以照顧,而不能一昧地以「多 數決定」來打壓異己。

6.公共精神:即對公共事務充滿關心,對社會充滿關懷,常願以犧牲之精 神,為民眾解決公共問題。

7.法治精神:亦即知法守法。不過,此處要特別強調的是,不但人民應該 守法,而且政府也應該守法,政府如果為了公共利益而不得不犧牲一部 分人民之權利,也應依法定程序為之,並設法給予合理之補償,以求公 道。至於政黨、政治人物之守法,則更是人民守法之表率。

8.其他:如追求平等精神、具有反省批判觀念、具有鄉土情懷和國際視野、

具有未來觀、具有責任感等等,也是現代公民的應有態度。

董秀蘭(1998:13)在探討政治教育的內涵時,認為公民政治參與應有的態

度包括:

1.願意關心並參與政治事務。

2.願意對政治事務與訊息採取批判的態度。

3.願意陳述採取某些特定論點或行動的理由,並期望他人的解釋和回應。

4.尊重形塑及抱持政治意見的各種論點。

5.樂意接受不同於己的論點和主張,以促成自己政治態度和價值的改變。

6.以公平的價值作為判斷和決策的標準(例如:不在意結果對自己本身是 否有利)。

7.對各種政治抉擇(目標、方法、價值、夥伴、群體)之選擇自由加以重 視。

8.對不同理念、信仰、價值和利益的寬容。

本研究將學者的意見加以歸納,認為公民參與態度的內涵應包括下列四項:

(一)公共事務態度:即具有參與公共事務的基本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

包括:尊重他人、容忍異己、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支持民主生活方式等。

(二)社會關懷態度:即具有關懷社會,視公民本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之基 本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包括:重視人權、對弱勢團體照顧、尊重差 異、主動關懷、公共服務等。

(三)社會責任態度:即具有將參與公共事務視為公民的責任之認知,情 感與行為傾向,包括:納稅、守法、參與、公民責任感等。

括:自我批判和反省的能力、公開討論與理性對話、關心時事等。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將公民參與態度定義為:當態度的對象指涉公共事 務的參與,如對公民活動、政治參與、社區計畫的決策與執行等有關公民在參與 公共事務方面所抱持的態度,稱為「公民參與態度」。若一個公民能具有參與公 共事務的基本認知,並且主動關懷社會,甚至將參與公共事務視為本身所應負有 的責任,多關心時事的發展,則此一公民便具有積極的公民參與態度。若一社群 中的公民均具有積極的公民參與態度,這對凝聚一個強而有力的共同體,是有相 當大的助益(Barber, 1984)。

第三節 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歸納國內外有關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進而提供本研究 高中生個人背景變項之探討,以了解高中生個人背景變項與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 之間的關係。

以下茲將國內外近幾年以來有關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就作者、

年代、研究方法與工具、研究對象、研究變項與研究結果整理及摘要說明如下,

並藉以了解影響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因素,進而提供本研究中影響高三學生政 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個人背景變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