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國外政治知識與態度相關研究(西元1967~1993年)

貳、國外政治知識與態度相關研究(西元1967~1993年)

(一)Hess & Torney (1976)使用「Torney, Oppenheim & Farnen 等人所 編,以訪談的方式,針對美國四大地區二至八年級兒童,以年齡、社會階層、智 力、性別、政黨為背景變項,進行其對政治生活的參與、對國家感情和態度的學 習、對政府的情感和對法律的關心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

1.政府認知方面:低年級多為白宮及總統; 高年級則為選舉居多。

2.政治參與方式:以參加選舉投票為第一位。

3.國家認同方面:認為美國維持世界和平。

4.法律制定方面:低年級認為是總統、高年級能正確認知立法院。

(二)Cruicksh-ank (1973) 使用「自編政治社會化問卷」,以問卷調查法,

針對三至八年級兒童,以年級、年齡、性別、地區為背景變項,進行政治知識與 政治態度(支持政府法律、總統、對國家的評價、政治參與意願)之研究,研究 結果發現:

1.政治知識方面:年級、地區有差異,年齡越高,政治知識得分越高;對 地方與州政府的知識較低。

2.政治態度方面:在不同年級、年齡、性別、地區其政治態度上均無顯著

差異,傾向支持的態度。

(三)Sanstead (1974) 使用「自編NAEP」(1972),以問卷調查法,針對高 中學生,以年齡、性別、父親職業、父母教育程度、父親對政治的興趣、課外領 導的經驗,進行政治態度(政治功效感、政治疏離感、犬儒主義)與政治知識(政 府的認知)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

1.政府的認知方面:性別上有顯著差異,男生對州政府、聯邦政府的認識 較多;女生則對地方政府認知部分較高。

2.政治功效感與政府的認知並無顯著的相關。

(四)Waring (1974) 使用「自編政治社會化量表」,以問卷調查法,針對 Iowa 之公立高中,以學校氣氛、政治性的討論、同儕影響、教師政治功效感、教 科書、社經地位、及學校類別、大小與學生的感覺,進行政治功效感與政治知識 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開放的學校氣氛有較高的政治功效感。

(五)Torney, Oppenheim & Farnen (1975) 使用「公民教育認知與態度問 卷」,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國小兒童,以地區、師生互動、年齡、性別、不同國 家的政治教育、教育政策、個人背景、家庭氣氛、教室氣氛、媒體為背景變項,

進行政治情感、政治社會化、政治認知、公民訓練、政治態度、公民行為及社會 知識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

1.知識方面:不同年齡和家庭氣氛與媒體有差異。

2.兒童個人背景變項與語意能力對知識有影響,對政治態度沒影響。

3.知識與態度無顯著相關。

(六)Allen, Freeman & Osborne (1989) 使用「自編訪談問題」,以訪談法 的方式,針對學前與國小兒童,進行政治知識與態度,包括:權威性的符號--總統、

警察;國家符號--國旗;國家認同與地理位置;戰爭與和平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

1. 1984年選舉過五個月,有60%的三至五歲的兒童正確說出總統的名字;

國旗是具體而明顯的國家符號;七歲的兒童能精確的定義戰爭與和平。

2.兒童對社會權威的概念與政府認知與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七)Lyn & Martha (1992) 使用「波斯灣戰爭時事問卷、對國際角色及現 任美國領導者的評價」,以問卷調查法,針對二、七、十二年級的學生,以年級、

年齡、性別、政黨、媒體為背景變項,進行政治知覺與政治態度(政治知識、政 治知覺認知發展---包括對國家及國際政治活動的知覺、道德判斷發展層次)之研 究,研究結果發現:

1.政治知識方面:年齡有差異;不同年級、性別、政黨間無顯著差異; 知 識來源以電視、學校、其他媒體多於家庭。

2.道德發展層次方面:不同性別有顯著差異;年紀越小較傾向於安全的價 值,越大則具有完整理想的價值。

(八)Carolyn & Others (1993) 使用訪談法,以國小四、五年級兒童(9-11 歲)為訪談對象,了解其在選舉過程的態度,訪談結果發現:

1.對民主的抽象概念不如具體概念及選舉過程清淅。

2.信仰系統中的成員很團結。

3.對支持者不在於他們的實際作為。

4.對於政治知識呈現多種不同層次。

5.廣播是最主要的媒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