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組譯者簡介與譯本簡評

(一)Emily Hahn(項美麗)與邵洵美:

Emily Hahn(1905-1997)是美籍作家,1930 年代中葉活躍於上海文壇,交遊 廣闊,與出身名門的文壇才子邵洵美(本名邵雲龍,筆名辛墨雷)發展出數年婚

25 《沈從文文集》第十卷,花城出版社,1984 年,頁 177。

23

外情26。Emily Hahn 是專欄作家,自 1929 年起至 1996 年為 The New Yorker 雜誌 撰寫專欄文章。畢生出版 52 本書,包括遊記、隨筆、長篇小說等,其中有 12 本 書以中國為背景,當中最為人熟知的作品莫過於 The Soong Sisters(中文版《宋氏 三姊妹》),另有介紹蔣介石的評傳 Chiang Kai-shek、記述她對中國印象的 China to

Me,以及描述她與愛人邵洵美戀情的兩本紀實小說 Steps of Sun 與 Mr. Pan。她來

到中國之前,曾孑身一人赴非洲,在設於剛果的紅十字會分部工作,之後徒步走 遍中非。曾有傳記作家為她寫傳,書名是 Nobody Said Not to Go,副標題 “The Life, Loves, and Adventures of Emily Hahn”。正如傳記書名所示,她一生的作為,包括 創作與翻譯嘗試,都是「沒人說別去」,充滿一往無前的勇氣。她行文風格直率,

見諸紀實小說、傳記寫作,也證諸翻譯風格。

邵洵美(1906-1968)為上海道台邵友濂之孫,家世顯赫,年輕時慷慨飛揚,

文人朋友經常在其上海寓所聚會,談詩論酒,有海上孟嘗君之稱。曾留學英國兩 年,回國後與徐志摩、郁達夫、林語堂、沈從文往還,為新月派詩人之一,出版 過數冊詩集、散文集及譯作,主辦過十餘種報紙雜誌,包括唯一一份由中國人辦 的英文雜誌 Tien Hsia Monthly(《天下月刊》,下稱《天下》)。

這份英文雜誌是邵洵美、吳經熊邀集通曉中英文的幾位朋友與 Emily Hahn 一 起創辦,獲孫科主持之中山文化教育館資助。溫源甯任主編,林語堂曾短暫擔任 編輯,亦為本月刊長期投稿人,發表評述中西文化的英文文章,為身在中國的西 方人提供瞭望中國的窗口27。天下為公,代表廣博的文化胸襟,揭示中西文化交 流之目標。1935 年 8 月創刊,1941 年因太平洋戰事停刊,是當時上海壽命較長的 刊物。

26 有關項美麗生平與愛情,可參考王璞所著《項美麗在上海》,台北縣: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7 年。

27 月刊創刊時曾於《人間世》雜誌刊登廣告,明確提出三點宗旨:宣揚總理遺教、研究中西思想、

翻譯中文名著;同時表示文化交流是帶來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徑,月刊將努力譯介中國文學作品、

介紹中華文化,也歡迎外國人投稿,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24

Emily Hahn 與邵洵美28譯本(下稱邵/Hahn 譯本)刊載於《天下》 1936 年 1 月號至 4 月號。同期有評述中西文化不同的專論,亦有介紹中國篆刻、書法、飲 食文化等較輕鬆的英譯文章,雅俗共存。創刊後不數月便選譯《邊城》,應可推測 雜誌編輯部將《邊城》視為值得推介的重要中國文學作品。

此一版本將篇名譯作 “Green Jade and Green Jade”,即女主角名字翠翠之冗長 英譯,顯然並未考慮中文習慣。中國一般人家常以疊字當作女子小名,翠翠二字 只為了方便叫喚,意同小翠、翠兒、翠姑等叫法,並無複數之意。如譯為 Green Jade 雖於音韻上略有閃失,尚勉強達意;但譯成 Green Jade and Green Jade 容易令目標 語讀者疑惑,以為指的是兩個人。然而內文中翠翠二字音譯為 Ts’ui Ts’ui,與標 題不同。譯者對此一變動並無解釋。

邵/Hahn 譯本有時過於貼近中文語序、句構,選字遣詞亦步亦趨跟隨原文,

因此出現悖於英文習慣的用字或句式。Kinkley 針對這一點,推測此一譯本為兩階 段翻譯,由中國籍譯者負責翻譯,再由 Emily Hahn 修飾29。揆諸此一譯本貼近中 文句構,用詞遣字經常透露中文思考脈絡,此一推測可能性甚高。

此一版本譯文曉白流暢,不拘小節,筆者以為深具吸引讀者閱讀之魅力。但 如細察準確度,不難發現其文史典故翻譯,或刪節不譯,或以英文相近詞替代。

可見邵洵美與 Emily Hahn 翻譯時,僅考慮是否流暢易讀,而不以精確傳達為念。

(二)金隄及 Robert Payne:

金隄(1921-2008)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曾於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 外國語學院任教。1978 年受中國社科院之邀開始翻譯《尤利西斯》,1982 年移居 美國,先後在多所大學擔任研究員及客座教授,並繼續未竟之翻譯工作30。金隄

28 Kinkley 懷疑辛墨雷另有其人,並非邵洵美筆名。但根據筆者搜尋資料,邵洵美雖有多達 20 多 個筆名,常用的只有數個。辛墨雷是他翻譯時常用的筆名,應無疑慮。

29 見“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hen Congwen’s Masterwork, Bian Cheng (Border Town)”,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p. 42.

30 《尤利西斯》1993 年於台灣由九歌出版社出版,隔年中國大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25

同時是知名翻譯理論家,曾出版數本翻譯理論書籍,探究文學翻譯,說明其從事 翻譯學術研究與實務之心得。1984 年出版 On Translation31,1998 年出版《等效翻 譯探索》32,概括說明他多年來從事翻譯戮力以求的目標。他在本書中為「效果」

Translation—Quest for Artistic Integrity

33

Robert Payne(1911-1983,中文名白英),身兼英國文學及造船工程教授、

26 品陸續在《中國文學》雜誌上登載,包括 The Border Town and Other Stories(《邊 城及其他》)。

37 引自 Kinkley 2014 年發表之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hen Congwen’s Masterwork, Bian Cheng (Border Town)”, p. 44。

38 中國著名詩人、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

39 楊憲益(2010),《楊憲益自傳》(薛鴻時譯)。人民日報出版社。

40 楊曾於自傳後記中提到,署名兩人合譯之作品,大半由其妻戴乃迭翻譯,他負責校訂,因此戴 之翻譯功勞更大。

27

以及古典詩文(包括李白、杜甫、蘇東坡、韓愈等)。

1981 年楊憲益擔任《中國文學》雜誌41主編,提議出版「熊貓叢書42」,有系 統地翻譯現當代中國文學作品,介紹給西方讀者。此一英譯本便是「熊貓叢書」

打頭陣出版的書。《中國文學》雜誌可說是國家機構打造中國形象的傳聲筒。

耿強於 2010 年出版之博士論文〈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熊貓叢書 英譯中國文學研究〉中提到,「熊貓叢書」的譯者是以推介本土文學的情懷進行翻 譯,並分析「熊貓叢書」在國家機構領導下,譯介作品具有長期性、組織性、多 樣性與目的性,擁有一般私人出版社或個人譯者不可能具備的優厚條件。「熊貓叢 書」出版之沈從文書目43,另有《湘西散記》(Recollections of West Hunan)及《沈 從文小說選》(Selected Stories by Shen Congwen),均由 Gladys Yang 翻譯。

Gladys Yang 譯本屬於機構型翻譯,由譯出語官方主動翻譯本國文學,向其 他國家介紹,因此負有宣揚國家形象的責任。有關性、愛情或弔腳樓妓女等段落,

翻譯策略十分保守,如以 girls 或 women 譯妓女一詞。儘管不似金/Payne 版本大 幅改寫,約有半數以上的文化詞彙以英文對等詞替代,未譯出歷史的典源出處,

亦未譯出雙關語巧妙影射之意。至於人物細緻的表情或動作,也多以寫意方式帶 過。然而 Gladys Yang 的確擅長翻譯白描的寫景文字。寥寥數字,便能譯出細雨 綿綿溪面如煙之情景、或盼待情人芳心暗屬之愁緒。

(四)Jeffrey C. Kinkley:

Jeffrey C. Kinkley(1948—,中文名金介甫)長期致力於研究沈從文作品,

治學態度嚴謹,成果豐碩,是海外研究沈從文的第一人。1977 年完成 “Shen

41 1986 年中國文學出版社成立,接手辦理《中國文學》雜誌及「熊貓叢書」出版業務。2000 年,

中國文學出版社遭勒令撤銷,雜誌也停辦。共計出版 190 種作品,發行到國外 150 個地區。

42 此一叢書為 Panda Series, 原意是仿效英國甚受歡迎的企鵝叢書(Penguin Books),將經典文藝 作品介紹給社會大眾。

43 見該博士論文附錄一:熊貓叢書出版出目,pp. 153-169。

28

Ts’ung-wen’s Vision of Republican China44” 論文,獲哈佛大學歷史暨東方語言博 士學位。現為紐約聖約翰大學歷史系教授。

起初 Kinkley 閱讀沈從文作品是為了研究中國近代史,認為沈筆下軍閥割據 的中國和別的作家不同,可從中挖掘出有關近代中國的珍貴史料與見解。1980 年開始,他繼續蒐羅大量史料,並與沈從文多次晤談,也訪問了沈的朋友和學生,

包括卞之琳、馮至、袁可嘉、施蜇存、李健吾、朱光潛、汪曾祺等。Kinkley 於 1987 年出版 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台灣版譯《沈從文史詩》),書中註 解豐富,針對沈從文生平、作品及創作意圖進行考據,時有鞭辟入裏之評析,是 目前研究沈從文之學者經常參考引用的專書。

Kinkley 曾於一次訪談45中表示,沈從文的小說愈讀愈有味,簡單的文字中 飽含情慾與心理象徵,認為沈是「中國第一位將佛洛伊德的夢境與性壓抑成功寫 入小說的現代小說家。」並強調沈從文是離開家鄉、自我放逐到北京後,才開始 寫作。如果他未曾離開湘西,不會有後來的創作思維。他到了北京,面對中國正 統漢文化與西方文化,再與湘西文化對比,這種種衝擊鍛練出他「具有爆炸力」

的創造力。因此,研究沈從文必須先了解他是自我放逐的邊緣人,將沈放在中國 放逐作家群——屈原、李白、曹雪芹——當中觀察,方能了解其批判現代文明的 眼光其來有自。此一自我放逐概念,與聶華苓提到的「現代疏離人」相互呼應,

也與沈從文自稱的「鄉下人」暗合。

Kinkley 受紐約商業出版公司 HarperCollins 之託翻譯《邊城》,屬於中國經典 文學系列計畫,2009 年出版。Kinkley 曾於電子郵件(Re: Questions about Border

44 博士論文後由大陸學者譯成中文,書名《沈從文筆下的中國社會與文化》,見註 18。

45 這次訪談刊載於《羊城晚報》2002/12/5,網址: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china.com.cn/chinese/ch-yuwai/242497.htm&prev=/search%3Fq%3D%25E9%2587%2591%25E4%25BB%258B%25E7%2594

%25AB%26safe%3Doff%26biw%3D911%26bih%3D415 網路搜尋時間 2014/4/21。

29

Town; 2014/5/5)中回覆筆者,表示是受 HarperCollins 之託翻譯本書,因此目標 讀者鎖定社會大眾,但他也希望此一譯本能吸引大學學生閱讀,或成為學者研究 之版本,因此於書末添加註解。他為顧及大眾閱讀習慣,決定不在本文中添加附 註;但另一方面,他也不打算為了吸引更多讀者,簡化故事情節或略過細節。顯 然他為了方便大眾閱讀,做了一點讓步,但翻譯精神仍以準確傳達小說內涵,點 明文化差異為依歸。

Town; 2014/5/5)中回覆筆者,表示是受 HarperCollins 之託翻譯本書,因此目標 讀者鎖定社會大眾,但他也希望此一譯本能吸引大學學生閱讀,或成為學者研究 之版本,因此於書末添加註解。他為顧及大眾閱讀習慣,決定不在本文中添加附 註;但另一方面,他也不打算為了吸引更多讀者,簡化故事情節或略過細節。顯 然他為了方便大眾閱讀,做了一點讓步,但翻譯精神仍以準確傳達小說內涵,點 明文化差異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