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閱讀引導與成人的介入

在文檔中 第二章 文獻分析 (頁 22-25)

若干研究結果都支持指導活動和成人的介入對於兒童的閱讀理 解確實更有幫助,成人對內容的反覆閱讀特別能幫助兒童吸收了解故 事內容和文字意義,這種方法可以由家長在家中非正式地進行,或是 由老師帶領在課堂上進行正式的朗讀活動。(De Jong & Bus, 2004)多 數實證研究並且肯定親子共讀的功效,認為共讀可以提供互動的情 境,能夠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和其閱讀素養。Sorsby & Mathew(1991)

測驗兒童在童書共讀情境中抽象思考的表現,發現親子最常表達的方 式是立即的詞意對應,如指出頁面上的物體;或者是將新的詞彙概念 與生活經驗做結合。

電子童書和紙本童書在媒體形式、結構環境上都不同,當親子共 同閱讀電子童書時會遭遇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借鏡親子共同觀看電 視的相關研究。Lemish & Rice(1986)觀察家長和 2 歲幼兒共同觀賞 電視節目「芝麻街」的過程,發現親子在電視機前的互動行為和閱讀 書本時是相近的,例如會去指出螢幕上的物體、對節目內容提出問 題、重複對話或是把節目題材擴展到實際生活中等等。基於這項研 究,可以推想閱讀電子童書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情形。

許多研究顯示電子童書可以刺激兒童閱讀,增進其閱讀樂趣,並 且可以同時培養一般閱讀技能和資訊素養技能,使得對閱讀較沒自信

的兒童能夠增加在閱讀上的信心。但是配合兒童發展的階段性,在他 們手眼動作協調之前,由成人代為操作電子童書是必要的。當兒童開 始能夠自己操作電腦,也可能因為對電子童書的媒體環境不熟悉而造 成迷失,需要成人在旁輔助發展使用策略。學齡前的幼童通常不會單 獨使用電腦,通常會有大人在旁陪伴,就像觀看電視一般,學者認為 研究在終端機螢幕前的人為互動行為,是十分重要的。(Fisch et al, 2002)

Fisch 等(2002)研究親子閱讀線上電子童書的互動行為,指出 許多在傳統親子共讀情境中發生的動作在此都會出現,例如伸手指向 螢幕明示物件的名稱,或是指明畫面上可供點選的線索,也會扣合故 事情節與生活經驗。當遇到電子童書的互動選擇時,兒童有的會自行 決策,有的則會和家長討論,如果在此時請兒童預測選擇之後接下來 可能發生的事件,將更能增進他們對故事的參與感,進而提升他們在 書寫與創作故事所需要的技能發展。Fisch 等人認為刺激這一切互動 的主要是故事架構本身,並不是手邊的其他設備工具。雖然許多研究 者質疑電腦媒體對學前兒童教育的合適性與效果,主張他們需要的是 觸覺經驗與面對面的互動,但 Fisch 等人認為,電腦與網路也可以扮 演促進面對面互動工具的角色,其教育潛能依然不應忽視。

Buckleitner(1999)認為家長一開始陪孩子共讀電子童書時不需要 在每個步驟中急著幫兒童做選擇,應允許兒童自我選擇以及犯錯的可 能,保持彈性的期望。如果家長干預過多,兒童完全沒有閱聽上的自 主性,只能全然被動地觀看螢幕上的變化,這樣的共讀索然無味且容 易生厭。如果孩子太過年幼不會操作電腦,至少也應該不時詢問他們 的意見,儘可能使其能夠主導故事的發展。相對地,過少的參與只是 讓家長乾坐在旁,無法給予孩子適時的協助。因此電子童書的親子共

讀實需家長的學習與努力,才可能發揮其意義。

洪美珍(民 88)認為電子童書的閱聽指導對於兒童而言是重要 且必須的,家長應該重視電子童書的選擇和親子共讀,並處理好電子 童書閱聽和童書閱讀的關係。在電子童書的選擇上,家長應該考量兒 童年齡與經驗,選擇適合的讀物,不應以電子童書中附加多少遊戲和 學習單元為評估好壞的依據,應該了解產品內容的訴求是否符合兒童 的需求,並從產品內容、創意表現、多媒體呈現方式、導航設計、說 明手冊…等多面向來加以考量。並指出國內外對於成人讀故事給兒童 聽,因而促進兒童的正向態度與閱讀能力都持高度肯定。電子童書的 閱聽雖然也具備電腦朗讀故事的功能,但成人—兒童閱讀過程中所產 生的親密感,可以使閱讀和成人的關愛之間產生正向情緒連結,讓兒 童覺得閱讀是一種快樂的經驗,這種經驗不該被忽略也不該被電子童 書的朗讀功能所取代。

第三節 家長及兒童對閱讀的需求落差

家長總是樂意為孩子付出,只要是認為對孩子有益處的都願意給 予。特別是在他們所接觸的媒體,不只家長,學校老師也都嚴格進行 把關。然而大人覺得理想適合兒童閱讀的書,兒童卻不一定會照單全 收,家長買了好書孩子卻毫無興趣而碰都不碰的情形時常可以遇見,

究竟這中間存在什麼差異?將是本節所要探討的主題。而在比較差異 之前,需要先對兒童與成人對於閱讀的立場進行了解。

在文檔中 第二章 文獻分析 (頁 22-2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