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因應策略相關研究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壓力如同充滿熱氣的壓力鍋,需要適度的 釋放與宣洩,使身心狀態獲得緩解。本節旨在探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的相關理論 模式、定義以及相關研究。

一、教師壓力因應

張瑞芬(1989)的研究結果提到特殊教育教師面對壓力最常採用的因應方式 包含: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問題的癥結點、安排藝文活動、音樂欣賞以及 事先擬定妥善的計畫,避免挫折等五種;其中,較能有效調解壓力的方式為:尋 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閱讀、妥善安排事項的先後順序、掌握問題的癥結點及戶外 活動。

教師若無法適當調解工作壓力,自身健康會有損傷之外,亦會影響教學工作 的品質和週遭人事物,更甚者會不自覺嚴重影響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從 國內外探討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中發現,教師在面對壓力時,使用自我調適 的因應方式居多,其次為尋求家人及朋友協助;其他的方式亦能有效減緩教師的 工作壓力,包含:參加研習活動或工作坊、尋求學校行政人員支持、尋求專業人 員協助、尋求社區資源的協助和建立社會支持網絡等方式(李水源、陳琦蓉,2003;

林玉鳳,2003; 吳俊容,2002;黃智慧,2003;Gersten et al., 2001;McCormick, 1997;Sires & Tonnsen, 1993)。

二、Lazarus 與 Folkman 的認知評估學派理論

Lazarus 與 Folkman(1984)強調「因應」是一種調適壓力的過程,個體會持 續評估情境對自身的意義,不論此情境是具有傷害性亦或有益,個體都必須選擇 適應的方式,對壓力採取因應的行為。壓力與因應冊略都是認知評估的動態過程,

包含五個步驟:

26

1.可能發生的壓力事件:

包含可能影響個體重大的生活事件與日常困擾等個體與環境因素。

2.對情境的初級評估:

個體會評估壓力對個體的意義和威脅程度。初級評估可以形成三種可能的事 件:(1)無關的事件:認為事件與我無關,不會影響身心且常被忽略,可是卻占 了日常生活大部分;(2)正向的事件:預期事件可能帶來好的結果;(3)壓力的 事件:對現在或未來都有不利的影響,並評估會造成傷害、具有威脅性或挑戰 性。

3.次級評估:

經初級評估之後,針對須應付的事件的可能方法,以及評估自身是否有能力應 付,個體會開始思索自己可以有的選擇、利用的資源與可採取的因應方式。

4.因應方式的使用:

個體在所有可行的因應策略中,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法,期望能解決問題並達 到紓緩情緒的效果。

5.適應結果:

壓力的適應結果可能影響社會功能、士氣和身心健康三方面。個體針對因應的 結果會再重新審視原來可能造成壓力的來源。

二、巡迴輔導班教師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下表為巡迴輔導班班教師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研究者蒐集文獻歸納整理如 表 2-4:

27

28

鮑繼蘭

(2012)

臺北市學前巡 迴輔導教師

1.依學生需求提供合宜的直接服務或間接服務。

2.課程設計與普幼課程結合。

3.增進學前巡迴輔導教師之專業能力。

4.學前巡迴輔導教師若具備普幼與特幼班教學經 驗,將有利於巡迴輔導工作的進行。

5.學前巡迴輔導教師須具備良好溝通與合作能力。

王峯文、

李宜學、

林健禾

(2012)

文獻探討 1.確實劃分責任區域並增加巡迴輔導人力。

2.提高巡迴輔導教師交通補助與人身安全保障,並 提高酌減巡迴 輔導授課的時數。

3.透過種種誘因與獎勵制度,鼓勵資深且資優的特 教教師從事巡迴輔導工作,以提昇巡迴輔導品質。

4.積極辦理各項巡

迴輔導教學與諮商技巧研習,增進教師專業知能。

期待透過健全巡 迴輔導制度,能提昇國內不分類巡 迴輔導的效能與品質。

黃曉婷

(2014)

學前巡迴輔導 教師

1.透過與家長溝通,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及讓家長 參觀察和學習如何與特殊幼兒互動。

2.提供普幼老師相關教學和輔導策略。

3.將特教相關業務步驟化。

4.以進修、研習、同儕經驗分享等方式克服專業能 力不足之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