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 ICT 教育的發展現況

在文檔中 第一節 資訊素養的意義 (頁 80-84)

Core Certifications)

第七節 國內 ICT 教育的發展現況

我國於民國八十三年六月由行政院成立跨部會的「國家資訊基礎建設 計畫專案推動小組」,負責規劃及推動NII的工作(王曉璿,1998),為達 成全方位的資訊教學環境,普及全民資訊教育,民國八十六年實施「資訊 教育基礎建設計畫」,積極採購學校電腦設備,建置校園網路,並加強師 資的培訓。其次,北高兩市也於民國八十七年先後完成「資訊教育白皮 書」,計劃使所有高中職、國中及國小等各級學校皆能完成電腦教室、校 園網路的建置,並且提昇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素養。此外,為順應 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的潮流,教育部於民國九十年六月公佈「中小學資訊 教育總藍圖」,計劃整合學校、家庭、社區等資源,共同勾勒未來的資訊 教育環境。此四項計劃是目前臺灣之中央與地方教育機關推動中小學資訊 教育的主要依據,這些中央及地方政府所擬訂之資訊教育政策,雖然都是 獨立的計畫,但彼此間仍互有關聯,因此整體內容有若干重疊之處(何榮 桂,2002)。茲將其內涵陳述如下:

壹、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為配合資訊時代的需求,建置完善的資訊教學環境,教育部整合原有 資訊相關計畫,包括「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計畫」(民國八十二年至八 十六年)、「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發展及推廣計畫」(民國八十一至八十六 年)、「TANet 到中小學計畫」(民國八十六年起),彙總為「資訊教育 基礎建設計畫」(民國八十六年七月至九十六年六月),除延續與拓展既 有的資訊教育重點工作外,長期目標為建置一個全方位的資訊教學環境,

普及全民資訊教育。為達成此目標,其政策的主要內涵包括以下八點:(1)

提升資訊設備;(2)延伸台灣學術網路;(3)充實資訊教學資源;(4)

改善教學模式;(5)加強人才培訓;(6)推動調整組織制度;(7)普 及資訊素養;(8)建構教育行政資源共享的環境等(教育部,1998)。

貳、臺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為呼應當前的教育改革,因應資訊化社會的需求和 達成資訊教育的目標,於民國八十六年六月成立規劃研究小組,彩繪台北 市校園資訊教育跨世紀之天空。八十七年六月發表了「台北市資訊教育白 皮書」,從八十七年七月起分三年實施,三年內預計投資近二十八億元的 資訊教育預算,規劃出五個願景,分別為:(1)建立優良的資訊教學環 境;(2)提昇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素養;(3)培養學生現代化的 資訊能力;(4)發展資訊化的課程教材與軟體;(5)積極有力的行政配 合並充分運用社區資源等(台北市教育局,1998)。民國九十一年~九十 三年推動台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第二期計畫。(台北市教育局,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lic.asp?SEL=223)

參、高雄市資訊教育白皮書

做為南台灣港市重鎮,在台北市完成資訊教育白皮書後,高雄市也立 刻跟進,成立了「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推動小組」,組織「資訊教 育諮詢暨推動執行委員會」,展開「高雄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的規劃與研 擬,期使高雄市各中、小學及社教機構於四年計畫(民國八十七年七月至 九十一年六月)中,充實電腦及網路資源,培育具資訊素養人才,充分發 揮資訊教學成效,進而提昇高雄市資訊水準。期許在邁入公元2000年跨世 紀的關鍵時刻,全面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級學校教育活動之中,為下一代的 中小學生塑造嶄新的學習環境。為此,白皮書中提出下列六點目標:(1)

提供良好的資訊教學與應用環境;(2)提昇教師運用資訊媒體之教學能 力;(3)整合各學科之資訊教學資源;(4)培養學生基礎資訊能力;(5)

加強行政人員運用資訊媒體處理業務之能力;(6)建立終身學習的資訊 環境等(高雄市教育局,1988)。其後又修正研訂「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推 動資訊教育計畫」(九十年~九十三年),四年編列十三億四千零八十萬 用以推動資訊教育。

肆、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為迎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提昇國家競爭力與科技實 力,應積極培養國民具備運用資訊科技、主動學習與創新思考的基本能 力,同時讓每個國民都能熱愛生命、尊重別人,擁有健全的社會價值觀與 開闊的世界觀。有鑑於此,教育部推動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以培育 符合時代需求之國民;並著手規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教育部,

2001),以勾勒出未來資訊教育的願景。在積極的規劃下,總藍圖已於民 國九十年六月正式公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對象為全國的高中、高 職、國中和國小,總藍圖的推動是以老師為起點,然後藉由老師帶動學生、

學生影響家長,進而提昇全民運用資訊的能力與學習素養。除了教師、學 生與家長之外,在推動過程中,教育行政人員、產業與社區的參與也將扮 演關鍵的角色。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勾勒出我國資訊教育的四大願景:「資訊隨手 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為實現上述願景,達到將 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學習情境,總藍圖分別由「網路與硬體基礎建 設」、「教材與軟體」、「學生、教師與學校」、「城鄉均衡發展與縮短 數位落差」、「社區與產業參與」、以及「教育行政」等六個構面進行規 劃,最主要的十項策略如下:

(一)建設優質的資訊教育環境,學校均能達到點對點基礎網路頻寬。

(二)鼓勵師生購置資訊工具,善用電腦資源,增加設備使用效率。

(三)融合資訊科技於學校課程中,創新學習典範與型式,鼓勵各縣市發 展具地方文化特色教學資源。

(四)建置共通的資訊流通機制與開放的教育平台,發展整合素材庫,共 享網路教育智慧財。

(五)培訓與支援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於其教學活動,鼓勵將資訊融入各科 教學能力納入師資養成教育及教師遴聘標準。

(六)設立種子學校發展教學特色,鼓勵各校成立各領域資訊教學小組。

(七)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的發展,推動城鄉資源共享,締結資訊姊妹學校。

(八)學校結合社區,形成親、師、生共同學習社群;建立產生合作機制,

鼓勵產業參與資訊教育的建置與推展。

(九)透過資訊科技簡化教育行政管理程序,提昇教育行政人員資訊素 養,使教學與行政能相互支援。

(十)針對網路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室、學校、家庭、社群、社會、

國家的影響,持續進行評估與研究,適時反映於資訊教育相關施政 中。

由上述四項資訊教育政策的內涵可知,整個資訊教育的推動是一個循 序漸進的歷程。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以及北高兩市的「資訊教 育白皮書」的規畫中,較著重於資訊教學環境的建設,包括硬體設備的採 購、軟體教材的製作及校園網路的架設等;在資訊人才的培訓及資源的整 合部分著力較少。而民國九十年公佈的「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除了 延續資訊教學環境的建置外,更強調教師資訊素養的提昇及資源的整合,

並藉由教師帶動學生、學生影響家長,以達到提昇全民的資訊能力,共同 迎接資訊科技的時代,落實終身學習的理念。透過四項資訊教育政策之內 涵分析可知,資訊教學環境的建置是推動資訊教育的基礎,資源的整合是 彌補資訊環境不足之有效方法;然而教師才是整個資訊教育落實的關鍵,

因此,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ICT)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教師資訊應用基 本素養之培訓,實為推動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ICT)教育的當務之急。

隨著「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在各縣市國民教育的落實推展,將是台灣 的資訊革命的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在文檔中 第一節 資訊素養的意義 (頁 80-8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