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家政策的發展趨勢

變遷社會中的教育勢需作相當程度的調適,方能發揮積極的功能 與效益。美國人類學者米德(Margaret Mead)在「文化與承諾」一 書中,對文化的發展提出三個重要的概念:「回塑文化」、「同塑文化」、

「前塑文化」。回塑文化指傳統型的時代,社會安定規範明確,兒童 及青少年向父母長輩學習,教學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直線傳遞的過程。

同塑文化指工業化初期社會,由於社會變遷的急遽,知識、技能與規 範的學習傳遞,只有在同輩間彼此切磋學習,教學型態成為水平式的 傳遞,年長與否成為次要的考量因素。前塑文化指工業後期和未來社 會,由於科技進展一日千里,文化規範與生活準則,均由年輕的新生 代創造與領導,教學乃成為由下而上的傳遞的過程,掌握嶄新尖端的

科技知識的年青人,反要承擔起「再教育」年長者的任務(高強華,

1988)。目前變遷中的社會正處於前塑文化期,國民的再教育勢在必 行,政府也責無旁貸要肩負此責任,於是於民國九十一年教育部頒布

「終身學習法」,增進國民學習機會、提升國民素質。並於次年(民 國九十二年)訂定「教育部補助推動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要點」落實社 區教育,繼於九十四年通過「教育部推動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補助要 點」、九十五年訂定「教育部補助辦理終身學習活動作業原則」、及「非 正規教育課程認可委員會設置要點」等,無不是為因應前塑文化社會 國民再教育做準備。

現代社會生活的特徵,一言以蔽之,就是錯綜複雜變化多端。舉 凡人生的型式和價值、技術的革新、以及社會的組織,也都隨時代的 演進,而發生重大的改變,這種改變正繼續不斷地向前加速推進。因 此 有 人 戲 稱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社 會 為 「 暫 時 的 社 會 」(the temporary society),其主要特徵為動態的、適應的、快速變遷的、想像的、創 造的一個社會(楊國賜,1987)。

由於技術和知識的迅速變遷和飛躍進步,一方面致使社會既有的 規範與個人的興趣、思想和態度發生衝突或矛盾,另一方面對社會問 題孕育著新的認識和敏感,試圖解決社會問題的願望也愈加熱衷。為

了解決此一問題,倡導加強社會教育以挽救社會危機,謀求社會繼續 的生存和發展,為世界先進國家教育發展的趨勢。

以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社會的變遷永無止境,社會的問 題亦滋生不已。因此,對於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法,各領域的專家學者 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歸納約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是持放任態度,希 望透過社會自然演化,消弭問題於無形,二是持急進的觀點,希望藉 革命的方法,改變社會的現況,三是持計劃觀點,藉社會的專門知識,

從事合理的組織,以發揚人類社會之安全、公道與創造等特質(楊國 賜,1987)。計劃觀點係應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計劃一個更好的社

會,以求整個社會的平衡發展,以國家的和諧進步為最大的目標,也 是現代社會教育所採取的方法。

近數十年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加速了社會的變遷,肇 使現行的各種制度和社會的種種措施,很難適應變動中社會的需要。

因此,歐美各先進國家有識之士,均認為有必要有計的推動成人教 育,發展成人的智慧,培養成人的領導能力,以適應變動的社會環境,

從而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縱觀社會教育發展因素甚多,歸納有主觀 與客觀兩項相互影響,其影響社會教育的發展甚殷。社會教育發展的 主觀因素為(一)人類壽命的延長:近世紀以來,由於人口的激增,

人類平均壽命的提高,使社會的人口結構改變,老人的比例年年攀

升,因此社會教育的重點也隨著人口結構而改變。現代的社會日趨複 雜,國民對國家社會應負的責任日益重大,沒有睿而警覺的國民,將 無法適應或領導這多變的社會,如何讓國民獲取新知,增進新技藝,

以謀社會繼續生存發展,並謀個人生活之圓滿,是國家推動社會教育 的因素。(二)成人有學習的能力: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和統計,證 明成人是可以學習的,成人在六十五歲以前其學習的衰退現象很少,

且教育程度愈高其相對衰退係數也愈小。大體說來,成人的學習能 力,並不比兒童或青年為差,甚至成人因基於已往的經驗與自動自 發、以及適應本身需要而學習,其學習效率反而更高。由此可以瞭解,

年齡對成人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影響,也是歐美先進國家推動社會教育 的重要因素。社會教育發展的客觀因素為(一)期望的提高:由於物 質文明隨著時代而不斷進步,國民的生活水準也日漸提高,在食、衣、

住、行各方面都趨向於追求舒適。因為欲望提高,於是需要增加。此 外,隨著教育普及,教育水準逐年升高,國民日漸瞭解追求知識的重 要。社會教育提供教育環境,讓青年或少年當時未能完成學業,成年 以後願意學習的機會。一個國家國民教育水準提高後,對終身學習的 興趣也會提高,社會教育的發展也就更為蓬勃。(二)知識的爆炸:

在遠古的社會裡,知識的累積增長非常緩慢,甚至在好幾個世紀裏,

祇有很少增加的跡象。但自工業革命後,顯示出另一種發展的趨勢,

知有著令人驚訝的爆炸成長,尤期是科學技術方面的資訊,幾乎成幾 何級數的增加。為了應付知識的快速爆炸時代來臨,在社會教育方 面,近年來特別強調「終身教育」的觀念。終身教育是一個新觀念、

新制度,其目的是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使更廣大的人群獲得新的知 識與技能,以因應變遷時代的需求(楊國賜,1987)。

民國九十一年教育部頒布「終身學習法」,增進國民學習機會、

提升國民素質。並於次年(民國九十二年)訂定「教育部補助推動社 區教育學習體系要點」落實社區教育,繼於九十四年通過「教育部推 動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補助要點」、九十五年訂定「教育部補助辦理終 身學習活動作業原則」、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認可委員會設置要點」

等,無不是為因應國民再教育做準備。

參、學習需求相關理念

推動社會教育重要的目的,是發展成人的智慧,培養成人的領導 能力,以適應變動的社會環境,從而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推動社會 教育的目標,讓國民獲取新知,增進新技藝,以謀社會繼續生存發展,

並謀個人生活之圓滿。再者成人的學習能力,並不比兒童或青年為 差,甚至成人因基於已往的經驗與自動自發、及適應本身需要而學 習,其學習效率反而更高。我們所知現在的社會教育提供教育環境,

給予青年或少年當時未能完成的學業,成年以後願意學習的機會。我 們也瞭解一個國家國民教育水準提高後,對終身學習的興趣也會提 高,為了應付知識的快速爆炸時代來臨,在社會教育方面,近年來特 別強調「終身教育」的觀念。

終身教育觀念的出現,對於傳統學校教育的優越地位、及其日常 生活脫節的學習產生了新的挑戰。學校教育的本身並無能力提供生活 中所有必要的知能,以個人發展的過程來說,教育始於正式學校教育 之前,而人生的真正開始乃在正式教育結束之後。由此終身教育乃是 經由個人的一生,完成個人的、社會的、及專業的發展,提高個人及 其團體的生活素質。所以說,終身教育是一個綜合統一的理念,包括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與生活領域中,以正式的非正式的學習方式,獲得 與提高知識來達成人生最充實的發展,它關係著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 進步(楊國賜,1987)。

由上所述,社會教育含終身、成人與繼續教育的領域,多種不同 學習課程的需求,不同類型、機構都有不同層面的參與。主要焦點在 成人的特質,我們必須瞭解成人學習者的身份,成年人加入學習活動 的原因,成人學習方法,以及年齡對學習能力影響。以新竹縣「社區 學習需求」調查的探討就側重前二大方向-新竹縣成人學習者特質,

他們有意願參與的活動有那些部份,在地化的需求與實際課程的規劃

及執行的策略。

本計畫是以新竹縣地區性的社區學習再加上過去大多數成人學 習都只是探討「學習」,忽略了社會文化的觀點,因此,本計畫特別 注重學習者和學習活動的互動關係,故瞭解參與者的需求,是社會教 育中最重要的一環,以下分別從需求、社區學習、學習需求分別介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