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需求的意義

依據 Peterson(1983)的看法,學習需求的評估向度最少有兩種,

一為請學者表達自身學習需求的方式,二為由專家學者依據理論與專 業知識的方式。不論是由何種評估向度得到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所得 到的都是個體目前有所匱乏,或是覺得有所需要的部分。以此概念為 基礎,可以將學習需求(learning needs)定義為,個體自身意識到有所

匱乏或有所需要,或是專家學者判定學習者會有所匱乏,或應該要有 的部分,所表現出來的欲求或是偏好。

一般而言,教育學者們對於學習需求的界定,往往是由三種思維 交織而成。首先是教育的應然性,其主要的理由是教育乃是個體為維 持生存的重要途徑;其次,是哲學上的理想性,其理由則是為了個體 持續發展的理想;最後,是社會系統的合理性,其理由是社會資源的 共享。因此,學者們所界定出來的學習需求,其包含的範圍通常會從 維持生存的層次到實現生命意義的層次(陳明蕾,2004)。學習是一種 教育活動,由施教者與學習者共同來完成,而教育需求是從施教者或

研究者的角度觀之(林振春,1996)。如果僅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

那學習需求也可以說就是教育需求。Knowles(1980)認為需求可以分 成兩方面,一是基本的人類需求(basic human needs),另一方面是教 育需求(education needs)。而教育需求是為了個人、組織、社會的利益 所應學習的東西,其性質也是個人、組織、或社會的實際狀態與期望 之間的差距。Maslow(1970)認為教育需求是能夠引發人類參與學習動 機的活動。

林美和等人(1989)認為學習需求係指個體未達到期望水準,所知 覺其希望學習或期望學習的課程。林振春(1995)認為學習需求是個體 的生命發展過程中,為完成各階段發展任務,需要藉教育手段以滿足 發展需求的各項教育措施。

綜合上述學者的學習需求意義,本研究認為學習需求為,個體自 身意識到有所匱乏或有所需要,或是專家學者判定學習者會有所匱 乏,或應該要有的部分,所表現出來的欲求或是偏好。

肆、社會文化脈絡下的社區學習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高齡人口的增加,高齡人口相關的學習需 求也在增加,林月琴(2004)指出高齡者教育對於降低高齡人口醫療 保健和福利的支出有相當助益,更能解決高齡人口各種適應問題的成

效,高齡者經由學習可以得到健康的晚年包括:1.生活方面包括疾病 醫療、營養保健、財務規劃、休閒運動、生活技藝、藝術人文等;2.

適應方面包括心理衛生、人際關係、社會適應、人格檢視、死亡教育 等;3.生命方面包括參與社區、關懷人群、志工服務、經驗傳承。

林月琴(2004)

分析我國高齡學習者的情形,認為在提供學習機 會的同時,必須同時激勵終身學習的動機。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高齡 者學習的困艱在於交通往返不便、夜間學習不便、缺乏體力和時間、

繳不起學費、家庭責任、健康不適、缺乏自信、學習訊息管道不佳等 等。

Merrian & Caffarella(2004)在文化脈絡的社區學習中提到,

社區的一群人組織起來聚在教室、社區中心,為某些改善社區生活重 要問題或議題所做的學習,包括環境衛生、讀書寫字、或是學習具有 市場價值的工作技能、或是生活財物投資管理、情緒管理、暴力防範 等,這些課程共同的特點在於強調社會運動和變遷,藉以改善社區的 某個部份,或是協助學習者管理自己,增加生活品質。Merriam 認為 在社區文化脈絡中教育成人,優點是行政管理和課程規劃有彈性,結 構簡單,可以迅速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缺點則是一定要有妥善的 監督制衡,才能確保課程方向是適合社區的需求。另外,社區資源必 須持續的尋求,雇員與志工需要有一股熱情才能堅持下去。

胡夢鯨(1996)在分析台灣終身學習體系的未來發展趨勢中,強

調1.必須考慮加強並增加特定對象(例如老人、婦女、勞工、偏遠及 原住民的教育等)的學習機會;2.發展隔空與開放學習,可運用科技 以增加多元的學習活動;3.結合民間團體及政府非教育機構,資源共

享、經驗交流;4.大力擴展不求學歷的學習課程;5.學習體系彈性化,

協助社區發展;6.學習資訊與輔導有固定的資料庫,以利使用者方便 應用。

隨著社會變遷,社會的學習的需求也日新月異,當然從上述各項 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現代社會對特殊族群的學習需求日益殷切,對改 善社區生活重要問題或議題所做的學習,協助學習者管理自己,增加 生活品質的學習增加。另在學習方式上多元及媒體學習已越來越多民 眾可以接受,不要文憑實用的生活學習也日漸受歡迎,資訊方面的學 習漸漸的變成日常生活重要學習需求。

伍、學習需求相關研究

終身教育觀念的出現,對於傳統學校教育的優越地位、及其日常 生活脫節的學習產生了新的挑戰。然社會教育需求也隨著終身教育的 觀念而改變,從社會文化脈動變遷的快速,社區教育需求就必須要時 常評估及調查,以符合社區民眾的需求,滿足民眾提升生活品味的願

並理出現代民眾的教育需求方向,其相關學習需求研究整理如下:

一、陳嬿靖在「設置社區大學需求評估之調查研究─以台南科學園區 為例」研究中,為瞭解台南科學園區員工及附近鄉鎮民對於社區 大學的需求程度,用問卷調查法施測,研究結論如下(陳嬿靖,

2001):

(一)整體而言、民眾對進修教育的需求程度,在322 份鄉鎮居民有效 樣本中,有246 位認為需要或非常需要進修教育,比例76.4%。

而台南科學園區員工,在172 份有效樣本中,有155位認為需要 或非常需要進修教育,比例90.0%。

(二)就居住地區言、鄉鎮居民需要進修教育者、以新市鄉比例最高,

佔此地區居民79.5%,其次為善化鎮及安定鄉;而台南科學園區

員工方面,以居住園區外圍鄉鎮比例最高,佔此居住地區的 94.0%。

(三)就年齡言、均以18-33 歲的居民或員工,對進修教育的需求比

例最高。

(四)就職業類別言、以從事保險、金融不動產業的居民,及職稱為技

術員的員工比例最高。

(五)就教育程度言、以高中職畢業或專科畢業的需求為最高。

(六)就性別言、以女性居民及員工的需求為最高。

(七)就婚姻言、已婚或未婚在比例上很接近。

(八)就對社區大學的需求性言、鄉鎮居民認為需要成立者,佔有效樣 本高達94.5%;而南科員工認為需要成立者佔有效樣本85.5%。

二、蕭佳純在「台南市社區大學需求評估」研究中,為瞭解台南市民 眾對於社區大學的需求意願,請年滿十八歲以上者填答,共發出 問卷1780 份,回收問卷1247 份。就相關結論摘要分述如下(蕭 佳純,2000):

(一)有意願參加社區大學學習者,在需要和非常需要項高達83.2%;

不拘任何形式的進修教育,在需要和非常需要項則達80.0%,可

見台南市民眾進修意願相當高。

(二)希望修完社區大學課程,可以獲得學士文憑,在同意和非常同意 項佔81.8%,比例也相當高。

(三)如果社區大學無法頒給學位,仍然願意參加社區大學選課,在同 意和非常同意項佔83.5%,仍然是很高的比例。

( 四 ) 社 區 大 學 的 定 位 應 該 是 高 等 教 育 , 在 同 意 和 非 常 同 意 項 佔 72.9%,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項佔27.1%。

三、陳枝烈「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在職進修需求之研究」(1992)對台中 縣公立三十五所國民中學輔導人員施測指出:

(一)為適應社會變遷與專業上的需要,絕大多數輔導人員認為在職進

修是需要的,他們也非常願意進修,以增加工作知能。

(二)課程應包括理論和實務兩部分。

(三)舉辦方式以校外進修為主。

(四)時間可分為長期(六-八星期)和短期(一或二星期)兩種。

四、丁靜瑜「社區文史工作者專業角色期待及其繼續學習需求研究」

(丁靜瑜,2001)就高雄縣市之文史工作室為對象,以問卷調查

法、輔以訪談法施測指出:

(一)社區文史工作者對文史工作的繼續學習具有高需求,在「認知學 習」、「技能學習」、「情意學習」整體平均數3.24,是介於非

常需要和需要之間。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文史工作者,在繼續學習需求上的差異情形,其

中、性別、年齡、職業與繼續學習需求未達顯著性差異。

(三)教育程度與繼續學習需求達顯著差異,不管是整體層面,或各分 層面均達顯著差異。而教育程度在高中職、大專及研究所以上的 文史工作者,在「情意」、「技能」、「認知」三個分層面,皆 高於教育程度是國小以下的社區文史工作者。

五、劉玉珍「護理人員專業繼續教育需求、參與現況與專業成長之相 關研究」(劉玉珍,2000)。對高雄縣市的「地區醫院」以上等級

之臨床護理人員,輔英護技學院夜間部、在職進修班,高雄醫學 院護理系夜間部等學生為對象。採問卷調查法施測指出:

(一)護理人員的專業繼續教育需求很高。

(二)專業繼續教育的參與度和專業成長成正相關。亦即護理人員參與

繼續教育的現況愈高、其專業的表現越好。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護理人員,在專業繼續教育的需求上,無論年

齡、教育程度、婚姻、進修方式、不同職務均未達顯著性差異。

(四)護理人員最希望參加的課程是「一般知能」,而非「專門知能」。

依序是人際溝通、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

(五)服務單位提供的獎勵越多,參與專業繼續教育的需求越高。

六、黃富順「成人的學習動機」研究指出:成人參與學習動機與社會 人口變項關係,發現其影響變項似乎都集中在社會、人口因素。

由於樣本不同,評量工具和研究方法不同,結果可能不儘相同(黃 富順,1992)。

黃富順根據國外研究結果分析歸納如下(黃富順,1992):

(一)年齡為影響動機取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動機取向會隨年齡增長而

(一)年齡為影響動機取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動機取向會隨年齡增長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