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前一階段的「99 普通高中暫行綱要」中多數的自然科必選修課程,學生的探 究活動主要在示範實驗及實驗活動。實驗目的主要在配合課程的主題,提供學生觀察 現象及操作的機會,藉以培養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能力與安排與執行實驗的能力。以高 中基礎物理的示範實驗活動(表 2-7-1)為例,課程中的實驗問題、實驗步驟與正確解答 皆由教師或教材來提供。

表 2-7-1 99 普通高中暫行綱要高中基礎物理一示範實驗活動 高中基礎物理一示範實驗活動

項目 示範實驗名稱 配合主題

一 摩擦力的觀察 主題三:「物體的運動」中日常生活中的力。

二 載流導線的磁效應 主題五:「電與磁的統一」中電流的磁效應 三 電磁感應 主題五:「電與磁的統一」中的法拉第電磁感應 四 楊氏雙狹縫干涉 主題六:「波」中的光的干涉

為配合世界各國自然科學課程發展趨勢及改善現行綱要問題,在即將實施的「十 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中,針對自然科學的課程綱要修改。在普通高中階段之必修 課程除以「科學核心概念」呈現具體的科學「學習內容」外,同時以「探究能力」及

「科學的態度與本質」兩個向度描述預期各階段學習者的「學習表現」。將學生在面對 科學議題時,應展現的科學探究能力及科學態度的預期達成目標具體陳述。從學習表 現的架構表(如表 2-7-2 )可看出學習表現在問題解決的項目包含「觀察與定題」、「計 劃與執行」、「分析與發現」及「討論與傳達」等子項目,與 Pedaste 等人(2015)所整理 之以探究為基礎的教學核心階段:定向、概念化、調查、結論與討論等五個主要階段 十分接近。在此精神下,學生探究活動的層次也可望超越確認層次或驗證式層次,經 由教師課程的設計達到高學生導向程度的探究活動。

70

表 2-7-2 學習表現架構表(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

學習表現 項目 子項

探究能力 思考智能 想像創造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建立模型

問題解決 觀察與定題

計劃與執行 分析與發現 討論與傳達

科學的態度與本質 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養成應用科學思考與探究的習慣 認識科學本質

另外在課程綱要中首次出現的探究與實作的課程,綱要中將學習分為「探究學習 內容」和「實作學習內容」兩部分。依據綱要規劃,「探究學習內容」著重於科學探究 歷程,分為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等四個主要項目;「實作 學習內容」為可實際進行操作的科學活動,搭配探究的學習進行。例如:觀察、測 量、資料蒐集與分析、歸納與解釋、論證與作結論等(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 ,各項目 可依需要採取循環或遞迴等方式進行,並無固定的步驟順序。

表2-7-3 領綱探究學習內容架構表(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 探究學習內容

項目 子項

發現問題 觀察現象、蒐集資訊、形成或訂定問題、提出可驗證的觀點 規畫與研究 尋找變因或條件、擬定研究計畫、收集資料數據

論證與建模 分析資料和呈現證據、解釋和推理、提出結論或解決方案、建立模型 表達分享 表達與溝通、合作與討論、評價與省思

71

此次課綱所規劃的學生探究活動從傳統探究的必要步驟包含提問、預測、實驗、

分析資料等步驟外,更包含建立模型以協助解釋或應用,或是展現成果以交流分享,

顯示探究與實作課程更重視學生科學學習的活動,與美國 NRC 及 NGSS 的標準一 致,符合科教領域對於探究式教學的新潮流。

72

73

74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以下各節將針對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教學活 動設計、研究流程及資料分析的方法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