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專題導向探究組結果分析

四、 專題導向探究組實作課程發現

本研究之目的為設計專題導向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在進入專題學習之前,

先以鷹架課程協助學生發展探究專題所需能力,並讓學生自行選擇開放式問題 進行探究。在課程結束後研究者晤談學生,晤談內容針對學生探究歷程做進一 步了解外,也針對學生對課程在探究過程能夠產生的協助做探詢,結果有以下 幾項發現:

1. 學生對於開放式問題探究,會體會到問題的複雜與不確定性

八組中有一組的學生無法完成作品,顯示學生在開放式問題經常會遭遇到 困難,這也是教師在設計此類課程須注意的地方。由於探究式的活動提供學生 研究真實的科學問題,所以學生有機會類似科學家一樣體會到真實問題的複雜 與不確定性,但也因此比較容易感受到挫折(Brickman, Gormally, Armstrong &

Hallar,2009)。

本研究中未完成作品的學生組別,由於無法釐清所欲探究問題的變因控 制,無法得出結果而想更換題目,最後因為時間不足無法完成作品。其他組別 的學生在晤談中,也提到在探究過程遭遇的困難

Q: 在探究的過程中,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S1: 就是我們發現有更多變因在之前構思的時候沒有想到,然後造成我們後續做實驗,不管

是分析數據或者是進行實驗都會都會有困難,量測數據都有困難。

S2: 因為做出來的結果跟預期都不一樣。可能是因為有一些沒有想到的細節。

S7: 一開始我們設計實驗,因為我們一直找不到那個水面覆蓋物,本來想用BB彈,但是發

BB彈會沉下去,上網去找了那種抽籤用的塑膠小球,發現那個價格其實還蠻高的,後 來我們就用保麗龍球來代替。所以當時主要是在設計實驗出現一些問題…,這是最困 難的部分。

124

Edelson, Gordin, & Pea(1999)提到學生在進行真實問題的探究,需要有比傳統學 習更高的學習動機,否則也會因易受挫折而不投入學習活動之中。由於開放式 探究的問題是學生自己選擇的問題,應有較強的動機。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多 數(7/8)組別的學生,能透過組內討論克服挫折,完成作品。但學生必須具備足 夠的探究調查技巧以及科學背景知識,同時能夠組織和管理複雜及延伸性的學 習活動,才能克服真實探究問題的挑戰。

2.

對於要探究的問題 學生能夠掌握控制變因實驗方法的設計

學生在經過前三周的課程訓練後,多數皆能運用控制變因的方法設計實驗。

學生能夠分辨要操縱的變因、要控制的變因以及會相對應改變的應變變因。特別 是在控制變因的掌握上,學生能夠自己設計或使用儀器去確保變因獲得控制。例 如「紙飛機材質及角度對飛行的影響」以及「探討套圈圈發射器的發射角度與距 離的關係」的兩個小組都設計發射器,以控制發射紙飛機及圈圈的力量。

圖 4-1-1 為「紙飛機材質及角度對飛行的影響」組別所設計之發射器,本組 學生發現若無法控制每一次紙飛機發射的力量,則無法討論材質及角度對飛行的 影響。因此學生設計發射器以控制發射的力量。發射器使用的方法為將橡皮筋往 後拉,再將不同材質所製作的紙飛機放入發射器中,利用橡皮筋的彈力帶動木板 將紙飛機射出。進行實驗時,只要控制橡皮筋拉長的長度,就可以控制紙發機飛 射的力量。圖 4-1-2 為套圈圈發射器,其目的與原理大致於紙發機飛射器相同。

圖 4-1-1 紙飛機發射器 圖 4-1-2 套圈圈發射器

125

另外在「不同材質的曲面會不會影響到集波器集中 Wi-Fi 訊號的效果」這組,

學生也認知到材質是操縱變因、曲面是控制變因,所以要把控制各曲面一致,晤 談資料中,學生說明他們的實驗設計:

Q:請簡單說明你們這組探究的歷程。

S1:集波器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它的曲面,然後可能它跟發射端的距離,這些都要先訂好。集

波的曲面、材質和大小,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討論的…我們就直接看他的圓弧、看他的C 點,然後直接把它平行的射出去。讓他是被計算好,每一個實驗都是一樣的距離和一樣 的曲度。主要是看材料不同產生的效果

圖4-1-3 用銅箔製作的曲面 圖4-1-4 用載玻片製作的曲面 圖4-1-3及圖4-1-4為本組學生所製作之不同材質的曲面,學生將不同的材料

貼在紙模上以製作不同材質的曲面,藉由控制紙模的大小以確保曲面大小一 致。如此可在曲面大小固定的情形下,討論不同材料做成的反射面對wi-fi訊號 強度的影響。

對於非直觀可以量測的應變變因,學生也注意到將變因量化且運用儀器來 進行量測。例如「不同種類的洗衣粉和肥皂的去漬功效及清潔力比較和成份分 析」這組,學生在設計實驗時,必須對於應變變因-去漬功效及清潔力進行定

126

義並且找到可以具體量測的方法,晤談資料中,學生說明他們的實驗設計:

Q:在探究的過程中,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S4:當時想說要用什麼方法來看他的去汙能力如何,後來想到用透光計來看,用手機的透光 計來看。

研究結果顯示,完成作品的七個小組都能掌握控制變因實驗方法的精神進 行實驗設計,惟探究過程中仍會發生有些變因是學生在設計之初未曾考慮,學 生需要依實際的情形進行修正。

3.

學生認為開放式問題探究 專題導向學習在實驗設計幫助最多

本項研究在學生完成的三周實作探究與一周的成果發表之後,對學生進行 晤談。除針對學生探究歷程做進一步了解外,也針對學生對課程在探究問題能 夠產生的協助做探詢,結果有六組的學生認為在實驗設計方面得到最多協助。

以下摘錄學生在晤談時的說明:

Q:這一門課程對你們在探究問題上提供最大的幫助是在那些地方?

S2:不會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這很重要,以前沒有這樣探究問題。

S1:在設計實驗的方面。覺得設計實驗統合了很多的就是不同的發現或是能力。比如說你一開 始要找理論、文獻啊,然後你才有辦法去設計這個實驗。

S6:我覺得就是更加了解做實驗的時候,就是教導我們要如何來做一個實驗,更加仔細的把實 驗做到更好,而不要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幫助我們在那個看到觀測結果的時候,以及那 個一些推論的時候,我們可以更加有一個邏輯性。

雖然高中學生受限於其學科背景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及能力下,僅能對生 活周遭現象進行簡單的探究。但從學生的回饋來看,學生在課程結束後對於如

127

何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已具備初步概念。

第二節 建模導向探究組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