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漢學發展概況 …

第二章 國際漢學與各國《史記》翻譯概況

第一節 國際漢學發展概況 …

第一節 國際漢學發展概況

「漢學」,Sinology87或 Chinese Studies,是 19 世紀新興的許多知識領域之一,

用以表示對中國學術文化及社會科學的研究,此一跨領域的學科涉及語言、文字、

歷史、文學、藝術、哲學、人類學及考古學等各層面。德國學者傅海博(Gauting Herbert Franke)教授〈尋覓中華文化:對歐洲漢學史的一些看法〉88一文,已簡要 對「漢學」一詞做出定義,並討論歐洲漢學史的起源、特色及未來的可能性。「華 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主任魏思齊(Zbigniew Wesołowski)89在〈美國漢學研究的

87 英文 sinology 的詞源 “sino-”,表示「中國(的)」、「中國人(的)」、「漢語(的)」。

88 ﹝德﹞傅海博(Gauting Herbert Franke)著,古偉瀛譯:〈尋覓中華文化:對歐洲漢學史的一些看 法〉,《漢學研究通訊》第 11 卷第 2 期(1992 年 6 月),頁 89-95。此文原為 4 月 17 日至 4 月 22 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所舉行的歐洲漢學史國際學術會議之開場演講詞。

89 1935 年聖言會的會士,德國漢學家鮑潤生(Franz Xaver Biallas, 1878-1936)創辦了一個漢學的 學術性刊物。自此,以「Monumenta Serica」為名的學術期刊便產生了,「Monumenta Serica」中 文翻譯為「絲域的史跡」,其中「絲域」代表中國,因此可解釋為「華夏文化的紀錄」。當時輔仁 大學校長陳垣(1880-1971)親自為該刊物選定中文刊名「華裔」二字,意指華夏及裔遠之邦(指 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友鄰國家,而非今日一般所謂之「旅居國外之華人後代」)。Monumenta Serica 自創刊以來即強調中西學者的密切合作,於 1949 年遷至日本後,先於東京,後於名古屋聖言會 南山大學設立研究所。1963 年又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之邀,遷至該校東亞語言 系。1972 年再度遷至聯邦德國的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先歸入北區聖言會人類學研究所,

其後才成為獨立的研究機構。魏思齊(Zbigniew Wesołowski)於 2002 年至 2011 年由聖言會會士 擔任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主任一職。

24

概況〉90中,定義「漢學」是以漢語(尤其書面語言)為基礎,對中國文化任一層 面進行研究所得到的認識成果。

歐洲漢學作為一種專業學術研究的開端是在 1814 年,這年巴黎著名的法蘭西 學院(Collège de France)開辦了「漢語及滿州語語言和文學講座」,1815 年 1 月 16 日由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 1788-1832)正式開講,從此法蘭西學院

(Collège de France)成為歐洲漢學研究的權威機構。早期的漢學家主要為歐洲傳 教士,特別是耶穌會士,他們為進行傳教活動來到中國,在中國認識了語文和社 會風俗後,便開始從事敘述或翻譯,透過他們的書寫,例如:習俗記載及遊記,

歐洲知識份子開始對這片土地產生好奇,這些傳教士的著作也對歐洲各地的漢學 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西班牙傳教士曾為了傳教工作,編過一些中國方 言辭典91,1731 年法國耶穌會士馬若瑟(Joseph de Prèmare, 1666-1736)所翻譯的 法文版《趙氏孤兒》面世後,英文譯本也出現於英國,在當時法國可說是英國皇

92 英國皇家學院成立於 1622 年,全名為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

25

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1801-1861)、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 1812-1884)等肩負雙重使命的傳教士,即為此時期的重要代表,他們為 了傳播福音來到東方,但這種奠基於精神上的宗教交流,亟需仰賴語言及文化的 理解,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中國文化。真正為美國漢學奠基的是東方學會(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的成立, 之後各大學開始設立中文講座及和漢學相關課程,凡 此種種都為他們的漢學研究有所貢獻,只是這時期的美國漢學,仍著重在中國古 典文化方面,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情況才有了轉變。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 開啟了新的漢學研究方向,轉向以近代中國發展與變遷為主的「中國問題研究」,

以現代化的理論來檢視中國對外關係,並以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為 主要對象,美國漢學從此走入了區域研究94的時代。雖然這樣的轉變是基於戰爭與 經濟利益的考量,但美國對於古代、中古時期、宋、明、清等朝代的傳統漢學,

仍藉由與其他系所合作的方式持續發展中,因此古典漢學(包括詩詞、小說、散 文)的研究成果仍如雨後春筍般繁盛。

94 參見﹝波﹞魏思齊:〈美國漢學研究的概況〉,頁 38:「區域研究是由很多不同專業學科領域所組 成的,……區域研究的結果並非『交叉科學』(如物理化學是物理學與化學之間的交叉結果)的誕 生,而是包容各種專業學科領域並豐富之。」頁 39:「區域研究即沒有漢學或中國研究系,……

每一個中國研究相關科系,在其他院系方面,從考古學到社會科學,會有作為中國研究的夥伴∕

同仁。」

2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