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的探討 的探討 的探討 的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的探討 的探討 的探討 的探討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的探討 的探討 的探討 的探討

本節旨在說明本行動研究之圖畫書教學理論基礎、一般圖畫書教學的流程以 及在圖畫書教學中教師應扮演的角色。

壹 壹

壹 壹、 、 、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 圖畫書教學的 的 的 的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一本好的圖畫書加上良好的閱讀教學策略的引導,對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

什麼樣的閱讀策略適合國小二年級的學童?又如何應用於圖畫書教學中?為了釐 清這樣的問題,研究者透過相關文獻逐一探究。

一 一 一

一、 、 、 、一般閱讀模式 一般閱讀模式 一般閱讀模式 一般閱讀模式

閱讀是個複雜的信息處理過程,閱讀的基本歷程包含解碼(decoding)與理解 (comprehension)。一般閱讀模式中,著重於解碼歷程者是為「由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s)、著重於理解歷程者則為「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rs) 、 而兩種歷程交互作用者為「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Mayer, 1987/1997)。

自下而上模式或自上而下模式都具有片面性。自下而上模式,忽略閱讀文章 不是孤立地閱讀字、詞、句,而自上而下模式,沒有認識到讀者原有知識在閱讀 文章時的作用。近年有關『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的研究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大多 採用『相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相互教學』是透過師生對話討論的方式,

共同建構文本的意義,而對話的內容主要是教師『閱讀策略的引導』,然後在對話 的過程中逐漸將閱讀責任轉移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獨立的閱讀者。

閱讀應該是整體到部份再到整體領會方式的綜合,除了文本,更不可忽略閱 讀文本的讀者,與其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研究者探討相關文獻,發現 Rosenblatt 的『交互理論』(The transactional theory)更能掌握讀者與文本間的微妙關係。

二 二

二 二、 、 、 、閱讀交 閱讀交 閱讀交 閱讀交互 互 互 互理論 理論 理論 理論

Rosenblatt(1978)的『交互理論』模式視閱讀過程既不是由下而上,也不是由上 而下,也不是互動的;而是交易(transactional)或是轉化(transformational)的過程,在 此觀點下,文本(text)本身並未帶有固定的意義,而是帶有一個「意義的可能性」

(meaning potential) (K. Goodman, 1994; 1996),而這個意義存在於文本、讀者及作者 間(引自林文韵,2002)。在閱讀的行為中,每個讀者帶著個人的語言學知識及獨 特的經驗從文本中建構意義,此論點徹底推翻了讀者只是被動接收作者所傳遞的 訊息(黃淑真,2002)。

(一 一 一 一) ) ) )交互理論的主張 交互理論的主張 交互理論的主張 交互理論的主張

Rosenblatt (2004)認為閱讀存在於讀者、文本與文意之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 動態循環,其中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佔的地位最為關鍵(引自李菁華,2006),在 這個交易式心理語言觀點的閱讀過程,閱讀被視為思想與語言,是讀者主動建構、

重新創造的過程,讀者不同的背景和經驗會為相同的讀本帶完全不同的詮釋

(Rosenblatt, 1994)。他認為對讀者來說,好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有生命力,不光只是 在閱讀過程中去尋找文本的意義,也不是解讀字裡行間的隱喻而已,而是讀者與 文本彼此都在互動過程中受到改變,文本改變了讀者,而讀者也轉化了文本

(Mikkelsen, 2005/2007)。

簡而言之,交互理論是透過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以理解作者所欲傳達的意 義,它強調讀者以先備語言經驗,在閱讀過程中主動建構,重新創造文本意義,

以獲得閱讀經驗的享受。

( (

( (二 二 二 二) ) ) )交 交 交 交互 互 互 互理論的 理論的 理論的 理論的歷程 歷程 歷程 歷程

Rosenblatt(1994)認為每個讀者都因其獨特的文化、社會、及成長背景的影響,

而衍生個人特有的語言經驗儲槽(linquistic- experintial reservior),先備語言經驗的 不同,讀者閱讀過程也自然不同。閱讀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閱讀文本所產生的 意義,依賴於讀者所選擇的閱讀專注點與立場(Rosenblatt, 1988),此立場包含「知 性」(efferent) 和「美感」(aesthetic)兩個立場,讀者是在這兩個立場的連續體中閱 讀回應。在『知性立場』的閱讀,讀者專注於獲取文本資訊,思考從文本上取得 的訊息及文字表面的意義,主要獲得更多認知的、指示的、事實的、分析的、邏 輯的等量方面的意義;而『美感立場』的閱讀,讀者關注於與文章脈絡的情感互 動之真實經驗,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隱藏文字底下的涵義,關注於看到文字產生 的心理感受,包括協調更多經驗的、自我的、感性的、情感的、情緒的等質方面 的見識(引自李菁華,2006;林文韵,2002;Rosenblatt, 1988)。Rosenblat(1988)認為 美感是閱讀文學時主要的立場,閱讀文學應首重於獲得愉快的閱讀經驗。研究者

Selective attention 選擇性注意

Efferent aesthetic continuum 知性/美學連續體 先備語言先備語言

先備語言先備語言 經驗儲槽經驗儲槽 經驗儲槽經驗儲槽 linquistic- experintial

reservior

成長

efferent 知性立場 context 將 Rosenblatt 交易理論的歷程整理如圖 2-1:

圖 2-1 交互理論的歷程圖

說明:本理論歷程圖係研究者將 Rosenblatt(1988,1994)交互理論的概念予以簡化後,以簡要圖 示方法表達該理論所含各層面的涵義。

換言之,『知性立場』目的是收集、閱讀資訊,以認知活動為主使讀者得到從 文本文字上所得到知識訊息;『美感立場』目的在透過讀者與文本的互動,運用個 人經驗、情感、思想等對文本的重新詮釋與反應,體驗文本的意境與情感交流的 雙向互動,側重閱讀時心靈的感動。閱讀活動決定於這兩個立場被注意的程度,

兩立場並非相互排斥,讀者可能在兩種立場間游移(Rosenblatt, 1988)。Enciso (1992) 認為讀者在閱讀上是採取主動的角色,閱讀的立場應視其目的為何,若為了吸收 知識,讀者採取知性的閱讀立場,若為了豐富經驗與思考,讀者則採取美感的閱 讀立場(引自郭家華,2006)。由此可知,交互理論重視閱讀時讀者的主動角色。

綜上所述,交互理論有以下幾項特色:

1. 閱讀是讀者以先備經驗與文本、文意交互作用的動態過程。

2. 閱讀是讀者是主動建構,重新創造文本意義,以獲得閱讀經驗的享受。

3. 閱讀因讀者個人的生活經驗、價值觀、文化、成長背景等差異而對其產生不 同的詮釋。

4. 閱讀重視美感立場,但不否定知性閱讀立場的價值。

簡而言之,閱讀交互理論是一種動態的、不斷發展意義的閱讀過程,有其語 言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基礎(劉曉玲,1994),它是強調建立一個愉悅的閱讀環 境,在此環境中老師進行有效的閱讀訓練與讀者積極主動性的模式。

三 三

三 三、 、 、 、交互理論在 交互理論在 交互理論在 交互理論在閱讀 閱讀 閱讀 閱讀教學 教學 教學 教學上 上 上 上的 的 的 的應用 應用 應用 應用

Rosenblatt(1988)的『交互理論』提出讀者的閱讀是在「知性」(efferent) 和「美 感」(aesthetic)兩個立場之間游移回應。知性立場的閱讀,在使讀者得到從文本文字 上所得到知識訊息,美感立場的閱讀在使讀者運用個人經驗、情感、思想,體驗 文本的意境與對文本的重新詮釋,以上兩種方式均可以應用在閱讀教學上。黃雪 娥(1999)依據交互理論的閱讀立場,將閱讀理解分四個層次,簡述如下:

1. 字面理解:理解文本字意,即解碼,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2. 推斷性理解:目的是理解文章內涵及作者意圖,使文章的表面意思與深層意思 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 評價性理解:對作者思想、觀點、事件的真實性、正確性作出自己的判斷,主 要目標是讀者按自己的價值標準來評估或衡量作者的觀點。

4. 欣賞性理解:讀者以自己的思想認識、情感態度、興趣愛好來領會文章的主題 思想和作者的觀點, 以及對文章內容,寫作技巧等方面的感受、體驗和欣賞,

進而使理解能力更進一步提升。

吳春田(2000)曾以交互理論的閱讀立場針對低年級學生故事教學的讀者回

應研究提出相關教學方法:在『美感立場』的閱讀教學上,如下述五點:1.引發 讀者舊經驗:如從書名中去猜測故事的內容;2.和經驗連結:運用同理心或想像 力描述書中角色的境遇或與讀者本身經驗連結,敘述自身曾發生的類似事件;3.

深入探討:讀者對書中主角發生的重要事件有何感受;4.認同與理解書中角色的 感受;5.融入與同理:想像自己是作者,如何安排故事內容和結局。在『知性立 場』的閱讀教學上,如下述四點:1.喚起舊有概念性的經驗:如何由圖文訊息得 知關於故事內容或角色的資訊;2.將經驗和書中內容作連結:當故事情境發生在 自己身上,你會如何因應;3.討論:如何看待角色、事件或書中所傳達的概念;

4.理解:從書中得到什麼訊息或概念。

從吳春田(2000)的研究中發現,知性(efferent)的閱讀立場可使讀者獲得從 文字與故事脈絡中的諸多訊息,從美感(aesthetic)的閱讀立場也驗證了 Rosenblatt 的理論,學童可以無拘無束的結合個人實際經驗,將文字的抽象意義轉化與融合 個人情感、觀念和態度。

由上所述,交互理論可應用於閱讀理解及了解學生學習感受的教學上,教師 可因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閱讀立場,善加利用字面、推論、評價、欣賞等閱讀理 解策略,來引導孩子體認閱讀文本的樂趣與理解作者透過文本所欲傳達的意義,

重新賦予文本價值,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文本世界。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 讀時與舊經驗、自身情感等相連結,與文本交織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想法,並應重 視學生的閱讀反應,鼓勵學生勇敢表達對文本的回應,給予充分時間思考、討論、

共同分享,進而澄清其想法,應使彼此間的觀點更加精進,為往後更深更複雜的 知識學習與應用做好準備。

交互理論對當前的語文教育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幼童,更需要提供一個愉 快的閱讀環境和經驗,令學生能全神貫注於圖畫和具情感的文本世界中,藉此增 進、豐富孩子的語言經驗。教師應該認知學習者有個別差異,盡可能設身處地,

站在學生的立場,才能鼓勵他們充分利用先備經驗順利閱讀;此外,教師應教導 學生隨著不同的目的彈性的調整閱讀立場,以有效的閱讀。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希望藉由閱讀交互理論,創造一個開放的、支持的、合 作的以及主動的閱讀環境,透過孩子喜愛的圖畫書,提供孩子充滿想像又貼近生 活的文本以及愉悅閱讀經驗的享受,以呼應其孩子個人的價值與興趣,喚醒孩子 正視自己獨特探索經驗的能力;同時提供學生充分討論文學的機會,並且聆聽、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希望藉由閱讀交互理論,創造一個開放的、支持的、合 作的以及主動的閱讀環境,透過孩子喜愛的圖畫書,提供孩子充滿想像又貼近生 活的文本以及愉悅閱讀經驗的享受,以呼應其孩子個人的價值與興趣,喚醒孩子 正視自己獨特探索經驗的能力;同時提供學生充分討論文學的機會,並且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