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增補處理對阻力訓練期間之血液生化指標影響

血糖在三種不同增補處理後皆無顯著差異,不過在時間點的比較上,運動後5 分鐘 顯著高於前測,其中又以蜂蜜組及葡萄糖組的上升幅度較多,而在運動後 20 分鐘時,

兩個增補組呈現降低的情形,但安慰劑組仍持續攀升;然而,在胰島素指標上,蜂蜜與 葡萄糖組在運動後5 分鐘皆顯著高於安慰級組,且三組皆顯著高於前測,而在運動後 20 分鐘時,葡萄糖組持續升高,蜂蜜與安慰劑組則維持與運動後5 分鐘時一樣,呈現水平 狀態。根據上述結果推斷,葡萄糖組是因第一節所提及其只有單一轉運蛋白進行吸收,

在運動過程中不斷增補之下,因吸收較慢,使血糖持續增加,導致血糖與胰島素由前測 到運動後 5 分鐘皆呈現顯著升高的狀態,而到了運動後 20 分鐘,胰島素仍持續升高,

此時血糖才有降低的趨勢,或許是因其訓練強度較高使,皮質醇升高,間接導致血糖上 升,促使胰島素分泌更多來抑制血糖,才得出此結果;蜂蜜組則在前測至運動後5 分鐘 之間的血糖上升斜率較為平緩與安慰劑組雷同,且至運動後 20 分鐘血糖往下降,胰島

41

素亦跟著降低,其原因是蜂蜜能較快進入體內供給能量給肌肉利用,在運動過程中持續 增補的情況下,相對於葡萄糖增補較能維持血糖及胰島素的恆定,使其浮動不會過大,

對於人體的吸收較為穩定,因此為較佳的增補劑;安慰劑組的血糖則從開始到結束皆持 續釋出,但胰島素增加到運動後5 分鐘則維持穩定狀態。其血糖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運動 需要有能量的支持,但此時無外源性的能量供給,導致肝臟肝糖釋放醣類至血液中,使 血糖增加,亦或是空腹的訓練強度過高,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分 泌,進而增加血糖至血液中 (Bachman, Deitrick & Hillman, 2016) ,而胰島素因訓練刺 激使之些微增加,並在運動後5 分鐘後維持穩定,導致安慰劑組在運動後血糖持續升高 的情形。

Tarpenning 等 (2001) 研究的實驗設計與本研究相似,在運動前及每組間進行 CHO 增補,其血糖與胰島素持續升高至運動後 75 分鐘才下降,且安慰劑組的變化與本研究 相似,血糖在訓練時亦隨著訓練持續上升至 30 分鐘左右,並藉由胰島素逐漸升高而緩 慢下降。結果表示其增補組的增補劑量過高,造成血糖及胰島素需大量分泌,並延長恢 復到基準值的時間,即使如此,經由 12 週的訓練後,其增補組亦能顯著增加肌肉橫斷 面積。而 Baty 等 (2007) 研究雖然亦與本研究設計相似,皆在運動前與運動期間進行增 補,但實驗的血糖及胰島素變化情形與本研究結果有所差異,其在阻力訓練前 30 分鐘 就進行了第一次增補,運動開始前又再增補了一次,經由運動前30 分鐘、運動前立即、

4 個訓練動作後、訓練後立即、訓練後 1、6、24 小時進行採血,發現其血糖與胰島素在 運動前就到達最高峰,導致訓練過程中血糖及胰島素持續降低,到了最後一組訓練時,

血糖及胰島素皆已下降初始位置,此時又再增補了一次,不過也只有些許的回升,最後 導致總做功並無顯著增加。造成此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在運動前增補過量,使胰島素快速 增加而讓血糖降低,因而讓原本應該要提供給肌肉做使用的葡萄糖直接被胰島素儲存成 為肝醣,到了訓練的結尾需要血糖提供能量時又無法快速供應,導致無法對運動表現產 生幫助,甚至還可能造成負面效果,而相較於本實驗,雖然在訓練後5 分鐘血糖還是在 高峰階段,不過訓練後 20 分鐘就有降低的趨勢,代表其較能使肌肉有效的運用 CHO,

使達到增加總做功的效益,所以增補的劑量和時間要準確計算,較能使糖源的供需平衡。

42

綜上所述,利用蜂蜜作為運動前的增補劑相對於葡萄糖,能使血糖及胰島素維持較 穩定的狀態,除此之外,在增補的時間及劑量上本研究也做了許多次的調整及修正才訂 定出此研究設計,不過對於受試者差異還是較難克服,因而未來實驗或許能使用體重的 相對劑量進行設計。另外,本研究未在運動前立即和運動中進行採血,因此看不出血糖 較完整的變化,未來能像Baty 等 (2007) 研究一樣,增加採血點就更能確認血糖及胰島 素的變化,並作為增補劑量與時間是否合適的參考性指標。

然而,針對睪固酮的反應,三組在前測與運動後5 分鐘的時間點上,都顯著高於運 動後20 分鐘,且發現葡萄糖組從前測到運動後 20 分鐘持續往下降,而蜂蜜組與安慰劑 組則是從前測到運動後 5 分鐘有些微升高,之後才降低。在林正常與吳柏翰 (2008) 及 Jung 等 (2018) 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的葡萄糖組相似,睪固酮皆由訓練開始至結束持續 降低,這可能與 Kraemer 等 (2006) 研究所指出的在進食後從事阻力訓練,提升雄激素 受體 (androgen receptor, AR) 含量,使血清睪固酮被抑制,其可能是透過 AR 進入肌肉 內進行合成反應;不過,本研究之蜂蜜組亦是進行醣類增補,卻與安慰劑組的反應一致,

在運動後立即至 5 分鐘達最高峰並逐漸降低,其結果與 Vingren 等 (2009) 研究結果一 致,其利用禁食 12 小時的男性進行單次阻力訓練,發現 AR 隨著運動時間增加逐漸降 低,使睪固酮提升,但本研究並未檢測AR 含量,其針對睪固酮的調控影響很大,確切 效應有待驗證,且本研究從前測到運動後 20 分鐘不同增補的三組變化量皆不大,或許 運動後的採血時間還要再拉更長,較能看出其變化。

另外,在皮質醇的反應方面,三組皆由前測至運動後 20 分鐘持續上升,且在時間 方面,運動後 20 分鐘顯著高於前測及運動後 5 分鐘,而相較於各組之間,安慰劑組再 三個時間點都是最高的,蜂蜜組則最低,但組間並無顯著差異。de Oliveira Quirino, Gonçalves, de Oliveira, dos Santos 與 Silva (2012) 實驗模式與本研究相似,皆在運動前與 組間進行增補,發現隨著訓練時間推進,不管有無增補都會造成皮質醇升高,且組間並 無差異,而在Tarpenning, Wiswell, Hawkins, Marcell (2001) 研究利用無訓練經驗者進行 實驗,其增補組的皮質醇顯著低於控制組,由於單次訓練對皮質醇的影響主要在於組織 細胞所受到的壓力因素,對於初學者訓練的壓力相對較大,且能量代謝也較多,因而需

43

要依賴皮質醇去分解蛋白質,增加更多可利用的能源,透過增補其效益就會明顯突出,

導致皮質醇顯著下降,然而對於有訓練經驗者,即使增補有些微助益,但較難在統計上 達到顯著差異。

最後,在T/C ratio 的變化上發現,葡萄糖與安慰劑組的斜率相同,從前測到運動後 20 分鐘持續下降,而蜂蜜組則無明顯變化。此指標代表著肌肉合成與分解的平衡,因而 結果表示蜂蜜組的平衡相對較佳,對細胞組織造成的壓力較小,或許是因蜂蜜具有抗氧 化發炎的效果,使其皮質醇上升幅度較小,睪固酮又有些許上升,以至於使肌肉合成與 分解維持穩定平衡的狀態;而葡萄糖組與安慰劑組對於訓練,呈現出較大的壓力及醣類 代謝反應,葡萄糖組主要是因其睪固酮在前測至運動後 20 分鐘持續降低所造成指標呈 負向的;而安慰劑組則是因皮質醇升高太多所導致。因此得知,在未增補的情況下,使 用此指標能清楚表示肌肉合成或分解的效益,不過進行增補後,則會因睪固酮指標的異 動,導致此指標亦會有所差異,但不一定代表著肌肉分解,可能其睪固酮已進入肌肉中,

因而未來研究需多加注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