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源性碳水化合物增補後的血液指標變化狀況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以11 名具規律運動習慣之健康男性受試者,其基本資料如下表 4。

表4

受試者基本資料

N=11 年齡 (yr) 24.45±3.21 身高 (cm) 173.77±5.90 體重 (kg) 77.88±11.51 訓練年齡 (yr) 1.55±1.73

27

第二節 蜂蜜 GI 值

在各採血時間點計算2 小時血糖變化的曲線下面積,在把蜂蜜與葡萄糖所得出 來的面積相除,如表 4-2,再乘 100,則算出蜂蜜 GI 值為 91.94,因此,蜂蜜測得 GI 大於 70,所以被歸類為高 GI 的食物。其飲用蜂蜜或葡萄糖後 2 小時之血糖變化 的總面積如下表5。

表5

各組飲用後2 小時之 GI、血糖總面積 編號 蜂蜜組

(mg/dl*120mins)

葡萄糖組 (mg/dl*120mins)

GI

1 11617.5 13515 85.96

2 12540 13980 89.70

3 13575 14640 92.73

4 12712.5 14212.5 89.45

5 13732.5 15030 91.37

6 12997.5 14497.5 89.65

7 16740 19267.5 86.88

8 15285 15945 95.86

9 13605 13552.5 100.39

10 14925 15165 98.41

平均 13773 14980.5 91.94

28

第三節 外源性碳水化合物增補後的運動表現情形

本研究使用單因子重複量數的方式,每位受試者皆從事三次正式實驗,每次增補不 同類型的CHO (蜂蜜、葡萄糖、安慰劑) ,訓練期間使用固定重量與位移,且記錄其所 做之次數,所得數據經單因子重複量數統計分析後呈現,如表 6。在腿伸展的總做功與 次數發現蜂蜜組皆顯著高於葡萄糖組及安慰劑組 (p< .05) ,而在坐姿划船與 Totle 的 總做功與次數則為蜂蜜組與葡萄糖組皆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p< .05) ,在肩推的總做功 經由事後比較發現蜂蜜組顯著大於安慰劑組。

一、六角槓硬舉

結 果 顯 示 三 種 增 補 處 理 的 總 做 功 ( 蜂 蜜 : 9012.96±2550.57J ; 葡 萄 糖 : 9695.05±2499.79J;安慰劑:9701.07±2744.14J) 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p=.486) ; 次數 (蜂蜜:15.73±3.47 下;葡萄糖:17.18±4.73 下;安慰劑:17.09±4.70 下) 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p=.332) 。

二、臥推

結 果 顯 示 三 種 增 補 處 理 的 總 做 功 ( 蜂 蜜 : 7823.01±2904.09J ; 葡 萄 糖 : 8002.47±2707.70J;安慰劑:7156.87±2534.78J) 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p=.064);

次數 (蜂蜜:15.73±5.29 下;葡萄糖:16.18±5.10 下;安慰劑:14.09±3.75 下) 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p=.075) 。

三、腿推蹬

結 果 顯 示 三 種 增 補 處 理 的 總 做 功 ( 蜂 蜜 : 21666.39±9909.34J ; 葡 萄 糖 : 21903.31±7618.22J;安慰劑:21315.01±6991.47J) 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p=.915) ; 次數 (蜂蜜:17.55±6.01 下;葡萄糖:18±4.47 下;安慰劑:18.09±5.3 下) 之間 並無顯著差異 (p=.894) 。

四、坐姿划船

結 果 顯 示 三 種 增 補 處 理 的 總 做 功 ( 蜂 蜜 : 16368.62±4370.18J ; 葡 萄 糖 : 15795.63±3976.98J;安慰劑:13729.1±3798.32J) 之間達顯著差異 (p=.003) ;次

29

數 (蜂蜜:19.18±3.66 下;葡萄糖:18.55±3.33 下;安慰劑:16.18±3.79 下) 之 間達顯著差異 (p=.001) 。經事後比較發現蜂蜜與葡萄糖增補皆顯著高於安慰 劑增補 (F=7.995, p< .05) 。

五、腿伸展

結 果 顯 示 三 種 增 補 處 理 的 總 做 功 ( 蜂 蜜 : 10909.32±2057.20J ; 葡 萄 糖 : 9556.76±2681.11J;安慰劑:8718.81±2999.86J) 之間達顯著差異 (p=.001) ;次數 (蜂蜜:20.45±4.57 下;葡萄糖:17.91±5.49 下;安慰劑:16.45±6.23 下) 之間 達顯著差異 (p=.001) 。經事後比較發現蜂蜜顯著高於葡萄糖及安慰劑增補 (F=9.579, p< .05) 。

六、肩推

結 果 顯 示 三 種 增 補 處 理 的 總 做 功 ( 蜂 蜜 : 8703.73±3711.51J ; 葡 萄 糖 : 8889.50±3708.58J;安慰劑:7489.71±3976.85J) 之間達顯著差異 (p=.047) ;次數 (蜂蜜:15.09±5.19 下;葡萄糖:15.36±4.74 下;安慰劑:13.45±5.30 下) 之間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p=.135) 。 經 事 後 比 較 發 現 蜂 蜜 顯 著 高 於 安 慰 劑 增 補 (F=3.586,p< .05) 。

七、TOTAL 總做功

結 果 顯 示 三 種 增 補 處 理 ( 蜂 蜜 : 74484.03±18388.28J ; 葡 萄 糖 : 73842.73±17230.28J;安慰劑:68110.58±15685.57J) 之間達顯著差異 (p=.015) ; 次數 (蜂蜜:103.73±16.84 下;葡萄糖:103.18±16.02 下;安慰劑:95.36±15.43 下) 之間達顯著差異 (p=.008) 。經事後比較發現蜂蜜與葡萄糖增補皆顯著高 於安慰劑增補 (F=5.249, p< .05) 。

30 Total 74484.03±

18388.28*

31

第四節 外源性碳水化合物增補後的血液指標變化狀況

本研究分別在運動前空腹 (Pre) 、運動後5分鐘 (Post5) 、運動後20分鐘 (Post20) 進行血液採集,經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後,其各項生化指標於不同時間點之變化 如表4-3。並在以下分別列出血糖、胰島素、睪固酮、皮質醇、T/C ratio的變化情形。

一、血糖

本研究以蜂蜜、葡萄糖及安慰劑的增補組在運動前、運動後5 分鐘、運動後 20 分鐘所測得之血糖數據 (如表 7 所示) ,經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後,如圖 2 所示。結果顯示增補因子與時間因子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 (F=2.412, p=.065) 。 其主要效果的部分,增補因子未達顯著水準,但時間因子 (F=5.215, p< .05) 達顯 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在運動後 5 分鐘 (99.42 ± 2.36ng/dl) 顯著高於運動前 (92.82 ± 1.08ng/dl) 。運動前至運動後 5 分鐘的血糖變化面積,其三組無顯著差異;

而在運動後五分鐘至運動後 20 分鐘之血糖變化面積其葡萄糖組則顯著高於蜂蜜及 安慰劑組 (F=3.794, p< .05) ,如圖 3 所示。

2.血糖在不同增補處理和時間點之變化。a表示與Pre 比較 p< .0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Pre Post5 Post20

Blood glucose (mg/dl)

Time

Honey Glucose Placebo

a

0

32

3.血糖在 Post5 到 Post20 之曲線下面積變化。*表示與另外兩組比較p< .05。

1420 1440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Post5-Post20

Blood glucose AUC

Time

Honey Glucose Placebo

*

33 uIU/ml,於 Post20 時間點上分別為 23.31 ± 3.491uIU/ml、28.68 ± 3.82uIU/ml,皆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18.4 ± 1.85uIU/ml、18.83 ± 2.22 (p< .05) 。而在時間因子方面,

Pre Post5 Post20

Insulin (uIU/ml)

34

三、睪固酮

經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後,其結果如圖4所示。結果顯示增補因子與時 間因子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 (F=1.179, p=.334) 。主要效果的部分,增補因 子 (F=.286, p=.754) 未達顯著,而時間因子方面,在Post20的時間點上,蜂蜜、

葡萄糖及安慰劑組分別為5.11 ± 1.57 ng/ml、5.22 ± 1.38 ng/ml、5.11 ± 1.24 ng/ml,其顯著低於Pre及Post5 ,分別為5.45 ± 1.57 ng/ml、5.76 ± 1.64 ng/ml、

5.38 ± 1.11 ng/ml以及5.49 ± 1.32 ng/ml、5.56 ± 1.62 ng/ml和5.59 ± 1.44ng/ml (p< .05) 。在運動後20分鐘時,其睪固酮顯著低於前測以及運動後5分鐘。

圖5.睪固酮在不同增補處理和時間點之變化。a表示與Pre比較p< .05;b表示與Post5比較 p< .05。

3.5 4 4.5 5 5.5 6 6.5 7 7.5

Pre Post5 Post20

Testosterone (ng/ml)

Time

Honey Glucose Placebo

0

a

b

35

四、皮質醇

經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後,其結果如圖5 所示。結果顯示增補因子與時 間因子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F=.145, p=.861) 。主要效果的部分,增補因子 (F=1.178, p=.328) 未達顯著差異,而時間因子在 Post20 的時間點上,蜂蜜、葡 萄糖及安慰劑組分別為 19.92 ± 7.16 ug/dl、20.96 ± 7.53 ug/dl、21.63 ± 8.12 ug/dl 顯著高於 Pre 與 Post5,分別為 16.52 ± 4.08 ug/dl、16.45 ± 4.99 ug/dl、

17.68 ± 6.62 ug/dl 以及 18.86 ± 6.58 ug/dl、19.45 ± 6.40 ug/dl、20.49 ± 7.74ug/dl (p< .05) 。運動後 20 分鐘的皮質醇顯著高於運動前以及運動後 5 分 鐘。

圖6.皮質醇在不同增補處理和時間點之變化。a表示與Pre比較p< .05;b表示與Post5比較 p< .05。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Pre Post5 Post20

Cortisol (ug/dl)

Time

Honey Glucose Placebo

0

a

b

36

五、T/C ratio

經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後,其結果如圖6 所示。結果顯示增補因子與時 間因子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F=.480, p=.577) 。主要效果的部分,增補因子 (F=.036, p=.965) 未達顯著差異,而時間因子在 Pre、Post5 的時間點上顯著大 於Post20,且 Pre 亦顯著大於 Post5 (p< .05) 。

圖7.T/C ratio在不同增補處理和時間點之變化。a表示與Pre比較p< .05;b表示與Post5比 較p< .05。

0.0001 0.0002 0.0003 0.0004 0.0005 0.0006 0.0007 0.0008 0.0009

Pre Post5 Post20

T/C ratio (nmol/L)

Time

Honey Glucose Placebo a

a

b

37

38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

本章依第肆章所述之研究結果,進行下列各節討論:一、蜂蜜 GI 值;二、增補處 理對阻力訓練次數與總做功之影響;三、增補處理對阻力訓練期間之血液生化指標影響;

四、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蜂蜜 GI 值

本研究使用的龍眼蜜經由檢測後發現其 GI 值為 91,與葡萄糖 GI 值 100 皆屬於高 GI 食物,在測試期間蜂蜜的平均血糖上升最高點皆落在 15-30 分鐘之間,而葡萄糖則落 在 30-45 分鐘之間,表示蜂蜜對於人體腸胃道吸收速率較快,也應證了複合式 CHO 比 單一式的CHO 吸收速率更快,其原因為蜂蜜屬於複合式 CHO,經由口腔攝入後會先由 SULT1 及 GLUT5 這兩種不同的轉運蛋白進行吸收,而葡萄糖則只能透過 SULT1 進行 吸收 (Shi et al.,1995) ,因此,蜂蜜能較快被吸收進入體內。雖然大多數的受試者攝入兩 項增補劑後的血糖皆在前 45 分鐘左右呈現上升的狀態,之後才開始降低,經 2 小時後 血糖已在基準值左右,甚至更低的現象。不過,還是發現有少數受試者在飲用蜂蜜水後 血糖快速飆升,反應波動相當大、飲用葡萄糖水時則緩慢上升,而另外有受試者則剛好 相反,且每位受試者的血糖上升幅度之差異也相當大。所以即使同樣皆為高GI 的飲品,

每個人腸胃道對於不同食物的吸收有所不同,其可透過長期訓練而提升吸收功能 (Cox et al.,2010),也或許因個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差異較大,導致血糖及其他血液指標與 生理反應有所差異。

然而,在前導實驗中發現,增補劑量對於個體反應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受試者飲用 完增補劑後出現頭暈及反胃的情形,造成此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因進食後 10 分鐘就進行 高強度的阻力訓練,需要在短時間內反覆使用腹內壓來穩定核心的運動,若增補的飲品 尚未完全消化吸收,還滯留在腸胃道中,而訓練時又持續利用腹內壓來穩定,造成腸胃

39

跟著反覆不斷地壓縮,導致反胃的情形產生 (Casey, Mistry&MacKnight.,2005) ;其次則 為進食後血糖快速飆升,使胰島素亦跟著升高,然而訓練時會消耗醣類,再加上胰島素 幫忙代謝醣類,使血糖又快速降低,造成運動中低血糖的情況,使其產生頭暈現象;再 者,進行增補後體內血液會先至腸胃道進行消化作用,同時在運動時血液又需分配到肌 肉及大腦,若此時血液來不及供給至大腦,則會使大腦血氧供應不足,產生暈眩現象 (De Oliveira&Burini.,2009) 。

所以,研究者在符合Jäger 等 (2017) 的劑量建議下,進行增補劑量及頻率的調整,

使受試者的身心感受皆能適應此劑量,才訂定出此實驗的劑量。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

建議或許能依照個體的體重進行更準確的劑量增補或延長第一次增補後的休息時間,使 胃排空的時間拉長,可能將會是更好的做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