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2 多媒體理論

2.2.2 多媒體學習理論

圖 4 雙通道理論圖(心智運作歷程)

(Mayer, 2001)

教材的設計呈現方式必需符合心智的運作,Mayer 將實驗的結果歸納出以下幾個教 材設計原則:

1.多媒體原則(Multimedia Principle)

學習者透過雙通道的文字及圖片學習的效果,比單一方式呈現較好的學習效果。

2.空間接近原則(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

當文字和圖片訊息的呈現在空間上接近時,能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3.時間接近原則(Temporal Contiguity Principle)

相關的文字和圖片或是相關的文字與動畫同時出現的學習效果比間斷時間的出現效 果好。Mayer 並進一步地探討,實驗結果發現,在教材內容分割為小部份時,講述與 動畫間斷出現與同時出現的效果是相同的,這個結果顯示只要講述與動畫的出現時間 是非常接近的,在學習者的視覺或聽覺的接收尚未消退時,可以使文字與圖形間做適 當的對照與連結。

4.相關原則(Coherence Priniciple)

當與教學內容不相關的的文字、圖片和聲音或影像被排除時,會有較佳的學習效果。

當過多的聲音搭配文字或圖片,會使得學習者的工作記憶負荷量增加,自然學習成效 就會降低。

5.形式原則(Modality Principle)

學習者從動畫和口述文字(聲音旁白)的效果比從動畫和螢幕上的文字效果好。

6.多餘原則(Redundancy Principle)

訊息以動畫和講述來呈現的效果較好,增加螢幕上的文字將變成是多餘的。文字的呈 現可經由視覺或聽覺管進入,因此當我們製作教材媒體的同時,已將訊息經聽覺管道 呈現時,就不須將相同的訊息再以螢幕上的文字重覆呈現,螢幕上多餘的文字會增加 視覺管道的認知負荷,使較少的心智資源被用於建立相對應的文字和圖片訊息。

7 個別差異原則(Personalization Principle)

教材設計的效果對於低知識者和高空間者有較大的影響。擁有高知識的學習者,因為 本身的先備知識較完整,能克服教材設計中的缺失。但對於低知識學習者而言,先備 知識的不足就特別需仰賴良好的教材設計呈現,適當的指引才能降低外在認知負荷 8.互動原則(Interactivity Principle)

由於短期記憶容量有限的假設,學習者無法一次接收大量的訊息,因此若訊息出現的 步調與學習者的接收狀況是不一致的,可能造成認知負荷。互動原則中說明在學習者 可以控制教材呈現的步調時,學習效果會比較好(林煜庭,2008)。

9.信號原則(Signaling Principle)

適當的提示與教材內容的組織結構可引導學習者的注意力,使其將注意力投注在重要 的訊息上,避免學習者的注意力被轉移至不相關或不重要的訊息,而造成認知資源的 浪費。

本研究教材呈現設計中,分別運用多媒體原則,以文字、圖片搭配一個或數個聲音 物件的方式呈現學習教材;更依據時間原則,不論聲音的在教材上份量多寡,仍以視覺 與聽覺物件出現時間相近為主,而教材設計中擔心過多的資訊造成認知負荷影響,所以 每一個場景均只設計了十個元件,更依循多餘原則,只針對聽覺管道的認知負荷量的增 加,並未存在多餘的文字講述,使得學習者還是進行雙通道的學習方式,而不會影響學 習效果的差異性,文字與圖片的呈現屬於控制變項的一種,不影響學習效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