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II,1-4 小節

第三章 變奏曲概論

譜例 4- 3: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II,1-4 小節

    (二)演奏詮釋:

作曲家在變奏 I 和變奏 II 開頭標示 Leggiermente 輕巧地,故彈奏此兩段變奏 時,十六音符的觸鍵力度建議不能太重、宜保持輕巧,長度亦不能變成過短的跳 音,應彈奏成(non legato),彈奏比主題再輕快一些。在力度控制上,當音型向 上走時,力度跟著漸強,反之音型向下走時,力度也要漸弱。到了第六小節的

sf 突強時,彈奏要非常明顯;稍有爭議的是貝多芬在記譜上 sf 後寫了 p(譜例

4-2),但音型還要向上爬升,所以力度不會馬上弱下來,因此應當合理地詮釋為

─彈奏到第七小節音型向下時再漸弱。對於此矛盾處,許多學者認為,應當是當 時作曲者的筆誤39

變奏 II 的彈奏重點與變奏 I 一樣(譜例 4-3),但左手比起右手來,在節奏平 均的控制力上較薄弱,所以左手十六分音符的彈奏要更為專注,加強重複音的快 速平均,筆者建議在平時的左手練習上,同音反覆應至少維持一分鐘來鍛鍊手指 耐力。同時,為確實達到手指平均的目標,彈奏時要注意手腕的放鬆,手指觸鍵 維持同樣高度彈奏,勿乎快或乎慢,並仔細聆聽所奏音響。踏瓣在這兩段變奏使 用不多,僅在八分音符的和絃上短踩,長度與八分音符實質一樣即可,建議勿太 長,以避免聲響吵雜。

                                                                                                               

39   董學渝,《貝多芬狄亞貝里33 與 c 小調 32 鋼琴變奏曲》(台北:全音樂譜出版,1993),224。

三、變奏 III

(一)樂曲分析:

變奏 III 的和聲在第五小節出現減七和絃,後接到五級至結尾(譜例 4-4)。 此段織度是前兩段的結合,故不再以輕巧地方式呈現,力度強勁有力,音型架構 以分散和絃反向進行,不斷地反覆此型態。樂句分句上,前四小節為兩個小節一 句,五到八小節則一氣呵成至結尾。

譜例 4-4: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III,1-8 小節

    (二)演奏詮釋:

樂句的呈現,在彈奏前三個變奏時可將其視為一段音樂,而非三段,因此變 奏不需停頓,彈奏速度也應保持一致,變奏 III 是此群組堆疊的最高點,整段的 表情可更為霸氣。為將變奏三超過四個八度、左右手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彈奏整齊,

樂句的清晰劃分非常重要,例如:以兩個小節為一組的前四小節樂句中,前兩小 節彈完後,一定要有足夠的呼吸,方可進行到第三小節,避免讓音樂聽起來倉促 忙亂,五到八小節則一氣呵成至結尾。另外,變奏 III 的力度不能從頭到尾都一

樣大聲,而應像主題一樣,音型往下走到同音時,力度就順著漸弱,至第六小節

踏瓣即可,避免因採太深或太長,使整段聲響吵雜,失去了音樂所需要的沉穩內 斂的氣息。

五、變奏 V

(一)樂曲分析:

和聲在第五小節將主題原有的德國增六和絃,變為 V7/V 和絃,亦使用許多 和聲外音增加音樂色彩(見譜例 4-5 框起部分)。每一個小節的右手八分音符利 用級進到根音、三音、五音、七音(譜例 4-5),到了第七、八小節則運用銜接式

的級進至結尾。此變奏特別的地方是沒有使用三連音,而是利用 音型,產 生一個十六分休止符與三個十六分音符的堆疊,造成聲響上三連音的感覺。旋律 音型的快慢節奏變化,讓音樂從急促立即轉緩和,增添此變奏戲劇性的情緒變化。

左手在變奏一到變奏四還存在半音級進的線條,但到了變奏五開始不再強調半音 下行低音,但仍藏身在和弦聲部內。

譜例 4-5: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V,1-8 小節

    (二)演奏詮釋:

譜例 4-6: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VI,1-8 小節

第一部分 - G3變奏 VII-VIII:

以八度雙音為主要變奏音型。

七、變奏 VII

(一)樂曲分析:

變奏 VII 與 VIII 使用曲調變奏手法,變奏 VII 基本上左手的伴奏是十六分音 符的三度和八度分散和絃,右手是五個下行的八度音主旋律(譜例 4-7)。第六小 節的旋律音型是依據主題第六小節的動機,加上主題最後兩小節的降 A、F、G、

C 四個音,擴充成十一個音而來的。

譜例 4-7: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VII,1-4 小節

       

    (二)演奏詮釋:

此段在寂靜的氣氛中帶有悲傷痛苦的情緒,樂句分句上,以一小節為一句,

直至第六小節才一氣呵成至結尾。力度表現上應保持柔和 p,右手彈奏如小提琴 音色般滑順的圓滑奏,左手的低音分散和絃則宛如顫動的大提琴。伴奏除要小心 控制力度,注意與右手旋律的聲部平衡外,左手三度音接八度音時,也要加強平 均,尤其三度音接跨小節的大跳低音時,更要注意其準確度,宜小心翼翼且沉穩 的銜接。

此段變奏使用長踏瓣,左手分解和弦在微弱的彈奏下,踏瓣於前五小節可以 從第一拍踩下維持至下小節的第一拍再更換,但倘使彈奏者的左手伴奏過重,則 應視情況到第三拍就將踏瓣慢慢放掉,以免右手八分音符的八度鄰音旋律太過模 糊。第六小節是此變奏最高亢的地方,和弦改變迅速,踏瓣也應跟著每八分音符 更換,直到第七、八小節漸弱收尾。指法的使用,若給小手彈奏,建議八度音的 外聲部都用五指即可,以盡量貼著琴鍵搭配踏瓣的方式,達到圓滑的目的。

八、變奏 VIII

(一)樂曲分析:

左手音型與變奏 VII 相似(譜例 4-8),但右手的織度增加,將原本的八度音 變成三度音和八度分散和絃,以琶音式地上行與下行進行,帶出主要旋律線條。

譜例 4-8: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VIII,1-4 小節

 

    (二)演奏詮釋: 曲家在樂曲開頭標示 con Espressione 富有表情的,故彈奏時建議除了速度比前段 變奏稍慢外,情緒也宜保持低沈悲歎地。本變奏樂句較短,以一個小節為一句;

技巧的難度主要在於內聲部三對二節奏的正確,以及旋律的清晰。彈奏主旋律時,

需注意控制右手第四、五指指力的集中與聲音的明亮,以四分音符接八分音符

如 ,兩個音就收尾一次的音型,表達宛如嘆息的歌唱。右手內聲部的六連音 與左手的十六分音符低音部伴奏,要特別控制音量,不宜蓋過主旋律。為保持旋 律線的清楚,踏瓣在每小節第一拍更換,深度輕淺建議使用 1/2 踏瓣。此外,為 考量樂曲整體的音量與音色變化,筆者也建議使用弱音踏瓣。

譜例 4-9: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主題,1-6 小節

譜例 4-10: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IX,1-8 小節

第一部分– G4變奏 X-XI:

譜例 4-11: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X,1-4 小節

     

第二部分–變奏 XII

變奏 XII 至 XVI 轉至 C 大調,並使用和聲變奏。

十一、變奏 XII (一)樂曲分析:

這是此曲第一次出現的轉調,平行大小調的和聲關係請參考譜例(譜例 4-12)。

變奏 XII 的右手以降低八度與轉換大調的方式,忠實的再現主題,而左手的固定 低音,除了第二小節 B 音向下外,其餘變成上行的走向,譜例中圈出根音:C–

B–C–D–D–E–F–F#–G–E–C,以協助釐清和絃的進行。和聲變奏在第五小節使用 大調才會出現的變化上主 ii7,根音、三音升高之後,變成減七和弦的性質進行 到主和弦。

    (二)演奏詮釋

此變奏開頭貝多芬標記 Maggiore,提醒演奏者此段從小調轉為大調。情緒 從前面兩個變奏的熱情澎湃轉趨平靜,以吟唱的方式平穩的彈奏主題,因情緒急 速地轉換,演奏者須要更謹慎地彈奏。在音色表現上,主旋律宜用手指指腹觸鍵,

以呈現飽滿的聲音。因為雙手的音域非常接近,聲部間的平衡更要小心控制,右 手同時彈奏旋律與伴奏音型時,應加強其獨立性,讓高音部的主旋律音清楚地呈

現,不被右手和絃覆蓋。踏瓣在第一小節第二拍踩踏,第二小節開始因和聲變化,

建議每一、二拍都更換,此種用法不但可以保持沈靜的音響效果,也可以延伸主 旋律的和聲色彩。惟第六小節因為和絃的快速變化,宜每拍更換。

譜例 4-12: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XII,1-8 小節

   

第二部分- G1變奏 XIII-XIV:

以相同旋律及雙音變奏為此段群組變奏模式。

十二、變奏 XIII     (一)樂曲分析:

此段變奏之旋律移至左手,右手聲部為經過音與旋律音組成的十六分音符伴 奏(譜例 4-13)。優雅流暢的右手音型以波浪式的起伏貫穿整個變奏,與左手的 主題做對位式的進行。XII 和 XIII 變奏曲結尾皆有三個十六分音符的先現音,為 承接下一個變奏做準備。

    (二)演奏詮釋:  

此段變奏受十六分音符的音型架構影響,速度會比變奏 XII 再稍為流動一點,

演奏者須熟練右手夾雜和聲外音與經過音的不規則音型,柔和地演奏如歌似的曲 調。右手的觸鍵要圓滑,力度要輕巧,注意左手主旋律重拍第二拍的清楚表達。

踏瓣的使用與變奏 XII 的模式相似,隨著左手主題,在第二拍踩下,直至下一小 節的第一、二拍更換;第六小節踏瓣也要每拍更換。

譜例 4-13:貝多芬《C 小調三十二段變奏曲》變奏 XIII,1-8 小節

十三、變奏 XIV     (一)樂曲分析:

此段變奏與前段變奏關係密切,基本上是將變奏 XIII 的主題旋律由左手的 單旋律增加織度後,成為三度雙音;右手亦由單音變為斷奏的三度雙音。

    (二)演奏詮釋:

本段變奏是三十二段變奏曲裡最為輕快開朗的一段,延續自前一變奏最後一 拍的三度雙音,彈奏時速度應保持一致,但情緒要從柔和轉為輕快。樂句劃分與 主題相同,是一小節一小節循序堆疊。彈奏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跳音時,應運用放 鬆的手腕輕巧地觸鍵,注意節奏的平均與聲音的整齊,音量不能大於左手圓滑流 暢的旋律。指法方面,因為此變奏出現了許多雙音的經過音,因此要特別考究指 法,演奏者必需要找出最適合個人的運指,以利上下行時的順暢連接;請參考筆

本段變奏是三十二段變奏曲裡最為輕快開朗的一段,延續自前一變奏最後一 拍的三度雙音,彈奏時速度應保持一致,但情緒要從柔和轉為輕快。樂句劃分與 主題相同,是一小節一小節循序堆疊。彈奏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跳音時,應運用放 鬆的手腕輕巧地觸鍵,注意節奏的平均與聲音的整齊,音量不能大於左手圓滑流 暢的旋律。指法方面,因為此變奏出現了許多雙音的經過音,因此要特別考究指 法,演奏者必需要找出最適合個人的運指,以利上下行時的順暢連接;請參考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