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練習交響曲》,變奏I,1-5 小節

第三章 變奏曲概論

譜例 3- 2:《練習交響曲》,變奏I,1-5 小節

二、變奏手法

為八分音符,讓節奏的密度產生變化。如在變奏 IV、V;變奏 VII、VIII;

變奏 XV、XVI;變奏 XXVI、XXVII 皆以兩個變奏為一組的方式,做 曲調節奏的減值,前一變奏八分音符的旋律節奏變為下一變奏的十六分 音符。作曲家充分利用曲調變奏的技巧,使三十二段變奏展現各種不同 的風貌。

(四) 卡農變奏:以模仿的方式貫穿變奏段落;如此曲的變奏 XXII 即是採取 卡農變奏的方式。左右手的八度旋律均做五度上行,在兩聲部卡農中右 手聲部為首,超前左手一拍,互為三度關係進行。

(五) 裝飾音變奏:變奏的旋律音加入裝飾音變化;如變奏 XXIV 與 XXV。

變奏 XXIV 裝飾音剛開始只在第二、四和五小節各出現一次,到了最後 三小節密集出現;變奏 XXV 則在每一拍都出現裝飾音,出現頻率比變 奏 XXIV 還多。

(六) 賦格變奏:變奏段落的主題旋律用對位方式呈現,聲部之間互相模仿,

有如巴洛克時期的賦格曲。貝多芬將賦格變奏運用在變奏 XVII,主題 旋律音分布在高音兩個不同的聲部上,形成一自由的二聲部小賦格曲。

第三節 貝多芬的鋼琴變奏曲概述

鋼琴變奏曲在貝多芬的作品裡佔相當重要的位置,他一生中共創作了二十首 鋼琴變奏曲,也是其鋼琴作品裡第一個出版的樂曲;他不但創作獨立的鋼琴變奏 曲,同時也在鋼琴奏鳴曲裡不同的樂章中,使用了變奏曲。依照音樂學家 Michael Broyles 界定的三個時期風格分法,貝多芬在每個時期鋼琴變奏曲的創作份量都 不一樣;第一時期 (1770-1799)創作了十二首變奏曲、第二時期(1800-1814)有 七首變奏曲、第三時期 (1815-1827)只有一首變奏曲。以下介紹貝多芬著名的鋼 小調為主,如《依瑞士歌曲的六段變奏曲》(6 Variations on a Swiss song, WoO. 64)

和《依李基尼小抒情調「來吧愛情」主題的二十四段變奏曲》(24 Variations on

Righini's Arietta, “Venni amore”, WoO. 65)

。此時期作品精緻、簡潔,保持著古典 時期的縝密與細緻。到第二時期時,這時三十幾歲的貝多芬已經是個深思熟慮的 作曲家了;作曲家在 1800 年後開始嶄露出浪漫的性格,這段時期也稱為「英雄

時期」(Heroic)。1802 年貝多芬創作了《自創主題六段變奏曲》(6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Op. 34)

,在交稿給出版商時,貝多芬特地要求附上編號:

我希望愛樂者能注意到這些變奏曲是和以前變奏曲不同的。︒。這兩曲都希望

附印下列短⼩小序⾔言。︒。由於這些變奏曲跟我以前所寫的⼤大不相同,所以不再像 以前只寫下號碼,⽽而必須像巨作那樣附上真正的編號。︒。更因這些主題是我⾃自

⼰己所創作的,所以更需要這麼做33。︒。」

貝多芬變奏曲裡第一首自創主題的樂曲就是作品 34,此曲打破以往每段變 奏多為規律速度的常態,作曲家特地標註每段速度要有所不同。在調性方面,此 首作品從 F 大調主題(譜例 3-3)轉到了 D 大調的變奏一(譜例 3-4),降 B 大 調的變奏二(譜例 3-5),G 大調的變奏三(譜例 3-6),降 E 大調的變奏四(譜 例 3-7)再回到 C 小調(降 E 大調的關係小調)的變奏五(譜例 3-8),最後才回 到主調 F 大調(譜例 3-9),與以往貝多芬將調性轉到關係調或屬調以及平行調 有所不同,這也就是他所說的,跳脫以往的創作手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