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D.  文獻探討

6.  大眾戲劇

大眾戲劇的定義與研究範圍

Joel Schechter 在Popular Theatre: A Source Book 書中提到「大眾戲 劇」(popular theatre) 一詞是來自十八世紀中期法國的“theatre populaire” (3)。實際上,西方的大眾戲劇的概念應可再追溯到更久之 前。在西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時期興起時,戲劇就是一種屬於全體城 市人民的娛樂及文學。酒神慶典時,全城的人、男女老少,甚至監 獄中所囚禁之犯人都可至劇場觀賞。因此古典希臘羅馬時期的戲劇 就是大眾戲劇。因為教會禁止戲劇演出,中世紀時多半的戲劇演出 是宗教意味濃厚的戲劇。到了十五、十六世紀之後,英國才又有戲 劇的復興。有學者就說依麗莎白時期大眾戲劇的定義就是「為人民 寫的」戲劇(drama for the people)或「屬於人民的」戲劇(drama of the people),因為在依麗莎白時期“public” 與“popular”兩個字是同 義字(Hattaway 1)。換言之,在戲劇院演給一般人民看的戲就是大 眾戲劇。(相對於大眾的劇院(public playhouse),是有私人劇場 專門演戲給菁英觀看的(elitist audience))。而此時期最廣受人民 喜愛的大眾戲劇應就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了。

十七世紀後半期,雖然劇場曾因清教徒政治力介入關閉一陣子,不

久候,十八世紀上半期,這個禁令還是因為商業興盛的關係戲劇再 度活絡起來,尤其是1843 年的法案通過後,劇場不再限於少數幾家,

而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到了現代,學者認為戲劇更是為了普羅大眾 而產生的(Drain 153)。

大眾戲劇的種類及主要議題

一般民眾在劇場裡喜歡看的戲一般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是通俗劇

(melodrama)或是悲喜劇(tragicomedy);第二是喜劇(comedy)

或鬧劇(farce);第三則是輕歌劇(light opera)或是歌舞劇(musical)。

這些戲劇或是提供一般人情感轉移、感情宣洩、博君一粲、忘記煩 惱、辛辣批判、揶揄諷刺,或是提供純粹排遣娛樂。下文分項述之。

i. 通俗劇或悲喜劇

雖然今日戲劇文學欣賞標準中把「通俗劇」視為較粗俗、帶有貶義的 用語,通俗劇不可諱言的是非常有大眾吸引力(popular appeal)的劇 種。根據學者的說法,通俗劇自十九世紀初浪漫時期就開始大大流行

(Brockett and Ball 142)。無論是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佳構劇

(well-made play)或是今日電視流行之肥皂劇(soap opera)或好萊 塢的電影都可看到通俗劇的深遠影響。

通俗劇的架構有清楚的脈絡可循。無論是Eugene Scribe 或Victoien Sardou 都將此公式一用再用,而他們的影響也遍佈歐美戲劇。在這 齣戲裡一開始時,主角與他的敵手就產生衝突,隨著情節發展,衝突 就越複雜。接著主角快要有厄運降臨時,就會有懸疑(suspense)和 逆轉(reversal)發生。就在關鍵時刻,真相大白,壞人詭計敗露,主 角則得到最終勝利。在這種通俗劇中也常有文件不小心錯放,信件放 錯,或身份弄錯的常見情節(Styan 4-5)。

在這類通俗劇中主角的苦難經歷奮鬥,善與惡的對立,及最終邪不勝 正的正義彰顯都與一般民眾所信仰的倫理道德相符。在十九、二十世 紀英國戲劇中,戲劇大家如王爾德(Oscar Wilde)、(George Bernard Shaw),二流作家如Edward Bulwer-Lytton,Tom Taylor 和T. W.

Robertson 的戲劇裡或多或少都使用這個通俗劇公式或手法。

ii. 喜劇或鬧劇

喜劇是人人都愛看的戲劇形式。古希臘時期的亞理斯多芬尼、依麗莎

白時期的莎士比亞、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莫里哀、乃至義大利當代劇作 家Dario Fo、英國的幽默大師蕭伯納、現代的Alan Ayckbourn、及美 國喜劇泰斗尼爾賽門(Neil Simon)都在他們的作品中呈現人生百態 及醜態,藉由劇中人的認知與事實的差距,或藉由扭曲或誇大人的愚 昧無知造成可笑的效果。這類的喜劇或鬧劇至今也仍在大小螢幕上替 我們乾乏的生活製造樂趣。喜劇或鬧劇多半因為劇情無厘頭、鬆散、

或其即時性而無法有統一公式。然而常見喜劇或鬧劇情節卻仍常見於 今日美式電視影集如《天才老爹》(Cosby Show)《六人行》(Friends)。

因此劇作家如美國喜劇泰斗尼爾賽門的誇張喜劇可大行其道、稱霸影 視。

iii. 音樂劇或輕歌劇

挾帶高科技助益及天文數字製作費的音樂劇,在近代以壯觀華麗的布 景、出神入化的燈光、美麗動人的音樂、歌曲、甚至賞心悅目的舞蹈、

打動人心的故事情節,深深擄獲一般大眾的心。商業社會的市場運作 及消費型態,固然是促成歌舞劇在英國、美國,甚至世界各大都會大 行其道的原因,但更進一步的說,這些音樂劇的故事情節亦能反映大 眾心理學。

無論是蕭伯納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Richard Rodgers 的

《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Claude-Michel Schonberg 的《悲 慘世界》(Les Miserables)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一系 列叫好又叫座的音樂劇(《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貓》

(Cats)、《艾薇塔》(Evita)等),都是連演上千場的。因其劇種 文類及劇情不同,音樂劇或輕歌劇亦可再納入上述悲喜劇或喜劇的探 討。

另外,談到大眾戲劇,值得一提的是莎士比亞的戲。他的戲大多是 雅俗共賞、歷久不衰、一演再演的大眾戲劇。為何在不同時代,不 同品味,甚至不同國家和文化,莎翁的戲仍受歡迎?這其中觀者的 接受原因也值得研究。

大眾戲劇的研究方法有二。一為傅科(Michel Foucault)由上而下的權 力論述;二為巴赫丁(Michel Bakhtin)由下而上的對話論。通俗劇中 教導一般人道德的力量、善惡的準則,是主流思想對市井小民的心 智掌控及收編。而喜劇中暴露的人生醜態或鬧劇中的諷刺及嘲笑則 多半像巴赫丁拉伯雷式的笑聲,由邊緣對中央發出的對抗異聲。至

於歌舞劇或輕歌劇中的故事,則因其原創或改編而異,但亦可援用

陳音頤, 2011.03, "“Contemporary London Gothic: Urban Space and the Return of the Past." Gothic Crossings: Medieval to Postmodern. Eds. Ya-feng Wu and Hsin-ying Li. Intro. by David Punter.," Gothic Crossings: Medieval to

Postmodern. Eds. Ya-feng Wu and Hsin-ying Li. Intro. by David Pu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pp.301-330.

陳音頤, 2011, "Gothic Crossings: Medieval to Postmoder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pp.301-330.

陳音頤, 2007.03, "Meandering Footsteps and Roving Eyes: Women, Commodity Culture and Turn-of-the-Century London in Gerorge Gissing's London Novels,"

Bookman Books.

陳音頤, 2001.03, "勞倫斯專章," 歐洲文學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音頤, 2000.12, "Mapping the Primitive: Race,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D. H.

Lawrence s Writings on the Native Americans 1922-1925," Crane.

陳音頤, 1999.05, "勞倫斯:虔誠的性愛《查特來夫人的情人》中外出版史," 《中 央日報》閱讀副刊, 中央日報.

陳音頤, 1999.03, "Norm and Power in the Productoin and Reception of the 1936 Chinese Translation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A Collection of Papers Published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lation,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陳音頤, 2009.06, "“Shanghai Baby and the Consumerist Postfeminist Subjectiv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Feminist Transitions: 22nd Feminist and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 (UK and Ireland) Conference. Liverpool, UK.," Feminist Transitions: 22nd Feminist and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 (UK and Ireland) Conference., Feminist and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 (UK and Ireland).(MLA)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