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大眾文學的研究領域,早期研究多以鄙視斥責為主,二十世紀多種文學 批判理論介入大眾文學,但仍以負面評論為主流,隨著八十年代文化研究 理論的興起,大眾文學「妾身未明」的地位及其和嚴肅文學的區分、撇清、

互相影響等議題又得到重新檢視和評價,大眾文學的研究也更為蓬勃發展。

大眾文學的研究可分為如下幾個重要階段和議題:價值論,意識型態論,

結構主義理論,文化研究理論圍繞「何為大眾/流行」的辯論,以及大眾 文學和性別。

一. 價值論

大眾文學被視為文學價值低下、庸俗、煽情、嗜好色情和暴力、迎合「沒 有教養、發展不全」的普羅大眾(Arnold 105), 始自十九世紀末以Matthew Arnold 為代表的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流派,但直至1930 年代橫霸英國 文壇的Leavis 夫婦,方才以研究嚴肅文學的方法對大眾文類有具體詳細的 分析。二、三0年代可謂是大眾文化研究的重要階段,電影、廣播日益成 熟,大眾文化被大量工業化生產和消費,也因此英國的「文化和文明」文 化菁英觀點和歐陸的法蘭克福學派都在此時發展重要觀點。Q.D. Leavis 指出大眾文學寫作技巧和主題毫無獨特性、流於固定格式和重複,在情感 上毫無節制、迎合低俗人性,在功用上則無異於「毒品沈溺」和「集體自 慰」、提供讀者「逃避現實」的心理補償(qtd. in Ashley 36-39)。在解釋為 何大眾文學能獲得大眾讀者的如此喜愛進而在市場上攻城掠地時,這種觀 點指出大眾文學提供了宣洩、輕鬆、逃避的快感,迎合普羅讀者的低俗口 味。

「口味」和「價值」、尤其是文化價值在這種觀點裡非常重要,但是以法 國社會學家波迪厄的「品味」的觀點檢視,到底誰具有對不同品味下斷言 和評價的權力?波迪厄反對康德美學觀裡認為高級文化具有內在價值、審 美觀是客觀(disinterested)的觀點,指出文化品味由社會架構和階級位置決 定,以場域或生活方式體現的菁英的品味被視為自然,其實源於社會背景,

而品味又被權力運用,批判下層品味粗俗其實是階級區分及爭鬥的體現。

波迪厄的文化社會學對後來文化研究有相當影響,雖然其觀點向來被認為 過於強調階級架構,但以其觀點,則可看出文化菁英或許對政治現狀有很 多批評、不願同流合污,但在對待代表底層文化的大眾文學時,其實反映 了和統治者一樣的源於階級利益的觀點,害怕失去文化主導權而以批撻、

憂慮和恐懼做出反應。

二. 意識型態論

文化菁英價值論擔心大眾文學威脅少數菁英的統治現狀,法蘭克福學派則 的「共謀式快感」(complicit pleasure),而大眾文類則進一步變成維護既有 秩序的工具(Adorno & Hokheimer 137-41)。

意識型態論以嚴謹的架構理論帶給大眾文學從所未有的系統化分析和理

諾雖批判資本階段文化統治者的操縱和矇騙,但自己卻似乎也受制於甚至 維護了布爾喬亞這種植根於階級區分的菁英式建構,再次加強了將身體和 大眾階級等同、將頭腦和菁英階級(常常是中上階級)等同的階級範疇。

三. 結構主義理論

文學價值論和意識型態論多年以來主導大眾文學研究,1960 年代,法國 學者大量使用結構主義理論介入文學評論,而大眾文化因被視為結構簡單 透明,而成為驗證結構主義理論的最佳對象。結構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任何 符號都處於語言的整體架構中,在一個有內在聯繫的規則和慣例系統中彼 此配合,因此符號的意義絕非主觀任意,而是源於一個整體、客觀的規則 架構。運用到大眾文化,巴特的符號學就認為現代社會中文化神話的意義 都是具有系統性的架構,而艾可更是對龐德間諜文類有具體細微的分析,

揭示小說敘事架構都是基於一套永不退流行的基本不變法則,這套包含善 惡對立的二元法則和大眾讀者的無意識渴望和普世價值觀相連,龐德小說 不管有多少變化或懸疑都不脫這套普世架構,而讀者可以辯識他們早就熟 悉也喜歡的遊戲規則,因此故事永不退流行。

結構主義理論大量運用大眾文化和大眾文學作為闡述其理論的佐證,在相 當程度提高了大眾文類的能見度,但其觀點和意識型態論殊途同歸,從不 同角度將大眾文學視作某種架構下大量重複的透明複製品,對大眾讀者的 看法也趨於保守、忽視其可能的不同位置,更是抹殺了大眾文學的具體特 性以及歷史脈絡。在英美文學界裡,最早以John Cawelti 為代表介入大眾 文學的討論,提出所有大眾文學都不脫為某種「公式」(formula)、架構的 翻版、毫無原創性和個體性。

四. 何為大眾/流行?

八十年代始,融和解構主義理論和Gramsci 霸權理論為主調的英國伯明翰 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主導的文化研究理論,開始強勢介入大 眾文化研究,這種理論的特點是跨領域,結合社會學、文學、美學、傳播 媒體、歷史等領域,首先挑起的就是有關何為大眾/流行的爭論。在他們 看來,所謂大眾文化,其實是體現Gramsci 霸權理論的複雜場域,充斥了

「被吸收」和「抵抗」的多種矛盾力量,也是使用者/大眾讀者和文化場 業生產者間不斷「協商」的舞台。以此來看大眾文學,則是充斥多種意義 和使用的場域,大眾文學看似毫無疑問地傳達明顯的、由生產者(文化工 業和作者等)制訂的偏好意義(preferred meaning),但是也不乏各種空缺、

縫隙和矛盾,解構文本的偏好意義,使它成為各重聲音競技的場域。

英國文化研究的這種觀點,首先得益於阿圖賽對意識型態觀念的修正,阿 圖賽和結構主義、符號學、精神分析等法國理論關係甚密,他試圖修正文 化必定受經濟基礎決定的意識型態論,指出意識型態的物質形式、以及意 識型態如何通過召喚個體而具體運作,後者在70 年代英國文化研究領域、

尤其是以「銀幕」雜誌為代表的電影理論裡被廣泛運用,對大眾閱聽者如 何被文本機制、視覺心理架構所召喚、所「縫合」到預設的觀看位置更是 影響深遠。

但這種大眾閱聽者的位置仍舊多少流於被動和被宰制,為此,以CCCS 為 代表的八0 年代文化研究理論則融和解構主義多重意義以及Gramsci 爭 霸(或霸權)理論,同時,文化研究理論也日漸從研究文本意義轉向探索 使用者/讀者的意義構建過程。大眾文學不光在文本本身蘊藏抗爭聲音,

更是在強勢文本和相對弱勢讀者之間的互動上,包含某種來自讀者的不同 聲音和運作使用空間,大眾文化不僅是剖析統治階級如何維持主流架構、

獲取人民同意的手段,也是一個文化掌控者和從屬者之間不斷談判、各方 競爭的場域,因此也是挖掘從屬階級蘊藏其相反、抗爭聲音、甚至包含正 面性政治爭鬥潛能的領域,由此則大眾文化的重要性得到全新的肯定,其 價值性也從一個價值低下、一味灌輸保守思想的文化工業,轉而變成值得 深入研究和嚴肅對待的重要領域。

在此轉變中,文化研究不再一味流連於對大眾文學保守意識型態的批評,

轉而探討為何大眾文學會如此流行獲得喜愛?也因此,有關大眾快感的討 論日益重要,甚至日漸凌駕意識型態,成為大眾文學研究的中心概念。大 眾文學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在於比起嚴肅文學它提供讀者更多的快感,這 其中包括熟悉的快感,緊張情緒宣洩、感官高度刺激及情感滿足等的快感,

也有被批為逃避式的快感,因為相對於反映現實之嚴酷和挫折的嚴肅文學,

大眾文學常常以與現實生活相反的美好順利結局來輕易滿足讀者的欲望,

讓讀者放棄理性、沈浸在虛幻的快感和幻想中。但是在文化研究學者看來,

快感不只是包裹意識型態的糖衣或麻醉品,而是展現各方競演、甚至弘揚 讀者抵抗和能動性的場域。這其中,男性文化研究學者對工人階級或青少 年的男性文化或是黑幫電影、偵探小說多所探討,而女性主義者又以浪漫 小說、肥皂劇等女性大眾文類為主要研究題材,對整體大眾文化的研究,

帶來重大貢獻。

英國文化研究涵蓋大眾文化和大眾文學,其研究切入方法和對文本多重聲 音、對讀者意義使用/消費過程的重視,對大眾文學研究影響重大。但是 也因為此流派部分源自英國早期的「文化主義」(即認定源自人民、底層

的文化就必定有抵抗意義),而使其難脫過於樂觀、流於人文主義窠臼的 指控,也因此當被大力稱頌的大眾文學/文化的抵抗層面被晚期資本主義 商業邏輯挪用、吸收、收編以用來加強(而不是抵抗)現有秩序時,這種 觀點面臨新的挑戰和檢視,大眾文學研究勢必不斷提出新的論述。

五. 大眾文學和性別:

在文化價值觀點裡,大眾文學因被視為煽情、逃避、幻想、不理性,在和 理性、使用頭腦的嚴肅文學相比時向來被「女性化」對待。在意識型態和 政治權力關係上,大眾文學的讀者更是在機械化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裡被文 化產業生產者操控玩弄,而因此如女性一樣被動、消極和被駕馭。在消費 和生產的社會文化學裡,消費向來被視為女性化、消耗性、毫無主動生產 能力,因此作為被動消費者和愚昧之輩的大眾讀者,面對男性化文化生產 者的強勢灌輸,只能全盤接受。妾身未明的大眾文學也就和女性化劃上等

在文化價值觀點裡,大眾文學因被視為煽情、逃避、幻想、不理性,在和 理性、使用頭腦的嚴肅文學相比時向來被「女性化」對待。在意識型態和 政治權力關係上,大眾文學的讀者更是在機械化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裡被文 化產業生產者操控玩弄,而因此如女性一樣被動、消極和被駕馭。在消費 和生產的社會文化學裡,消費向來被視為女性化、消耗性、毫無主動生產 能力,因此作為被動消費者和愚昧之輩的大眾讀者,面對男性化文化生產 者的強勢灌輸,只能全盤接受。妾身未明的大眾文學也就和女性化劃上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