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如何使用 T、I、OE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如何使用 T、I、OE

對於績效評估方面,本文針對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研究:(1)系統整體績效評 估;(2)投資設備產能評估;(3)自製或外購決策評估;(4)產品與服務的評估;

(5)產品提案決策的評估,以下將就此 5 個部分為主軸,定義出如何使用 T、I、

OE 以幫助管理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1、系統整體績效評估

在系統整體績效評估方面,主要是透過 T、I、OE 這三個指標,來衡量組織 整體的績效,在一段時間內,當 T-OE=NP>0 表示組織目前是處於賺錢的狀 態,然而當 T-OE=NP<0 時,則表示組織是賠錢的,必須馬上找出原因,加 以改善, 系統整體績效評估的流程,如圖 3-2 所示。在此同時當 T 增加或者是 I 跟 OE 下降,皆可以達到賺錢的目標但是追求 T 增加是首要的目標,因為 T 有 可能因為限制的充分使用而有大幅度的增加,然而 I 跟 OE 其下降的幅度有限,

頂多只能是零。因此在使用 T、I、OE 時,應先追求 T 增加放在首要的順序,其 次才是 I 跟 OE 下降。然而除了直接從 NP 來判斷組織在某一段時間內是否有賺 錢外,我們可以將每期的 NP 紀錄下來並將其做成圖表,觀察 NP 的成長趨勢,

藉以了解組織是否有真正落實 TOC 持續改善的觀念。以圖 3-1 為例,上面那條 曲線代表組織有持續的進行改善,而下面那條曲線在進行一次改善後,就落入了 惰性的限制,無法看到持續改善的表現。

圖 3-1 淨利趨勢圖

圖 3-2 系統整體績效評估流程圖 2、投資設備產能評估

在投資設備產能的評估方面,TOC 則計算增加此機台在 T、I、OE 的改變,

△T-△OE<0 時,代表增加此機台無法對公司利潤帶來幫助,因此不建議購買,

但是當△T-△OE>0 時,表示增購機台是可以為公司增加利潤,然而必須再進 一步依據投資報酬率△(ROI)=△T-△OE/△I 來評估,視公司所需要的△ROI 來評估是否要購買此機台。

系統整體 績效評估

T-OE>

0

賺錢 賠錢

是 否

月 淨利

投資設備產能評估的步驟,如下所示:

步驟 1:計算增加此機台所造成的△T、△I、△OE,當△T-△OE>0 時,

表示增購機台的計畫是可被接受的,進行步驟 2。但是當△T-△

OE<0 時,則代表此計劃可能無法對公司帶來幫助,因此不接受購 買新機台的計畫。

步驟 2:評估增加此機台所產生的投資報酬率△(ROI)=△T-△OE/△I 與回 收期間,視公司所需要的△ROI 與回收期間來評估是否要購買此 機台,投資設備產能評估的流程,如圖 3-3 所示。

圖 3-3 投資設備產能評估流程圖 投資設備產能

評估

計算增加此設備所 造成的△T、△I、

△OE

不需要購買

△T-△OE

>0

是否滿意 評估△ROI 與回收

期間 購買

是 否

3、自製或外購決策評估

在自製或外購決策的評估方面,首先要先確認限制所在,若限制在市場的 話,則對自製的原物料成本與外購的價錢做比較,當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外 購的價錢,表示自製即可,當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外購的價錢,代表自製的 成本較高,改採外購才能達到公司賺錢的目標。

當限制在內部的機台時,則必須要進一步的進行評估,自行製造時,是否會 用到瓶頸機台,若是不會,則與上述限制在市場時一樣,直接比較自製所需的原 物料成本與外購的價錢當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外購的價錢,表示自製即可,

當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外購的價錢,代表自製的成本較高,改採外購會比較 好。

但是當自行製造會用到瓶頸機台時,評估當外購時,所能釋放出的瓶頸產能 為多少,進一步計算所能增加的 T,將此 T 加上因為外購所節省的原物料成本,

最後再扣掉外購所需花掉的錢,得出一個數值,將此數值與 0 做比較,大於 0 時表示接受外購,小於 0 時則進行自製。

自製或外購的決策評估的步驟,如下所示:

步驟 1:先確認限制在哪,若是在內部,跳至步驟 2,若是在市場,則比較 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與外購的價錢,當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

外購的價錢,選擇自製,當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外購的價錢,

選擇外購。

步驟 2:評估自製時,是否會用到瓶頸機台,若是會用到的話,跳至步驟 3,

若不會用到的話,則比較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與外購的價錢,當 自製所需的原物料成本<外購的價錢,選擇自製,當自製所需的原 物料成本>外購的價錢,選擇外購。

步驟 3:評估當外購時,所能釋放出的瓶頸產能為多少,並進一步計算所能 增加的 T,再將此 T 加上外購所能節省的原物料成本,最後再扣掉

外購所需花費的費用,得出一個的數值,當此數值>0,則採外購,

4、產品與服務的評估

在產品與服務的評估方面,首先必須要確認限制所在,若是限制是在市場,

表示目前內部產能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不必對產品獲利貢獻程度排序,因此只 要產品的 T>0,都可以生產。

但是當限制在內部機台時,則計算每個產品所需要用到的瓶頸機台時間,若 是有產品不需要用到瓶頸機台的話,只要此產品的 T>0,優先生產此產品。接 下來利用(單位限制下的獲利率)T/CU 來排序哪個產品比較賺錢,此處的 CU 為 Constraint Units,代表所需要使用限制的時間,當 T/CU 越大,表示此產品能對 組織帶來較大的利潤,因此優先生產 T/CU 最大的產品。滿足此產品後,若是瓶 頸機台有剩餘的產能,再將此剩餘產能分給 T/CU 次大的產品,以此類推,計算 出各個產品所需生產的個數。

產品與服務的評估的步驟,如下所示:

步驟 1:確認限制所在,若限制是在內部的話,跳至步驟 2。若是在市場,

只要產品的 T>0,都可以生產。

步驟 2:計算每個產品所需要用到瓶頸機台的時間,若是有產品不需要用到 瓶頸機台的話,只要此產品的 T>0,優先生產此產品。接下來利 用(單位限制下的獲利率)T/CU 來排序哪個產品比較賺錢,首先生 產 T/CU 最大的產品。滿足此產品後,若是瓶頸機台有剩餘的產能,

再將此剩餘產能分給 T/CU 次大的產品,以此類推,計算出各個產 品所需生產的個數,產品與服務的評估的流程,如圖 3-5 所示。

圖 3-5 產品與服務的評估流程圖

不生產 產品與服務的

評估

限制是否 在內部

計算產品的 T/CU,優 先生產 T/CU 最大的 產品。

生產 產品的 T 是否大於 0

產品是否會 用到限制

瓶頸若有剩餘產能,

將此剩餘產能生產 T/CU 次大的產品,之 後依此類推,並計算 出各產品的生產個 數。

5、產品提案決策的評估

當面臨到一些與產品組合有關的提案時,該如何做決策呢?在面臨這個提案 時,首先要先確認限制的所在,當限制在外部時,要了解當接受提案時,是否會 讓限制變成到內部去,如果不會的話,則只要計算接受提案後,△T-△OE 是 否會大於 0,大於 0 代表此提案是可以接受的,小於 0 則不接受此提案。但是若 是接受提案會讓限制從外部移轉到內部時,則必須重新計算新的 T/CU,並且再 計算其△T-△OE 是否會大於 0,大於 0 代表此提案是可以接受的,小於 0 則不 接受此提案。當限制是在內部時,則必須了解接受此提案後,限制是否會轉移到 其他資源上,如果不會的話,只要計算接受此提案後,△T-△OE 是否會大於 0,

大於 0 代表可以接受此提案,小於 0 則拒絕此提案,如果接受此提案會讓限制轉 移到新的資源上,則必須計算新的 T/CU,並且計算△T-△OE,大於 0 則接受 提案,小於 0 則拒絕。

產品提案決策的評估步驟,如下所示:

步驟 1:確認限制的所在,當限制在內部時,跳至步驟 2,當限制在外部時,

評估接受此提案後,限制是否會轉移到內部去,如果不會,只要計 算接受此提案後,△T-△OE 是否大於 0,大於 0 則接受,小於 0 則拒絕。如果限制會轉移到內部去,則必須重新計算產品新的 T/CU,並且再計算其△T-△OE,大於 0 則接受,小於 0 則拒絕。

步驟 2:評估接受此提案後,限制是否會轉移到其他資源上,如果不會的話,

只要計算接受此提案後,△T-△OE 的大小,大於 0 代表可以接受,

小於 0 則拒絕此提案。然而如果接受此提案會讓限制轉移到新的資 源上,則必須計算新的 T/CU,並且計算△T-△OE,大於 0 代表可 以接受,小於 0 則拒絕此提案,產品提案決策的評估的流程,如圖 3-6 所示。

圖 3-6 產品提案決策的評估流程圖

不接受 產品提案決策

的評估

限制是否 在內部

接受 接受提案

後,限制是 否會轉移 到內部

是 否

接受提案 後,限制是 否會轉移

△T-

△OE>0

否 重新計算產品

新的 T/CU 以及

△T、△OE 是 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