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將探討與本文相關的文獻,共分為 4 個小節,第一節為介紹現今企業常 用的 KPI,第二節是 TOC 簡介,第三節則是介紹 TOC 所提出衡量整體績效的衡 量指標,第四節為介紹 TOC 所提出衡量次系統績效的衡量指標。

2.1 企業常用的 KPI

KPI 定義:企業經營者將經營規劃與預定達成目標相比較,必須為企業營運 目標訂定標準,此標準攸關企業營運的成敗,稱為 KPI【3】。

在 Elizabeth Vitt, Michael Luckevich and Stacia Misner【6】提到目前企業常用 的一些 KPI,如表 2-1 所示。

TOC 認為問題越複雜,解決的方法應該要越簡單,目前企業在績效評估上 存在著太多繁雜的 KPI,容易造成在實際評估績效時產生困難,此外管理者無法 有效看出這些 KPI 與組織目標是否有直接的關連性,也無法了解這些 KPI 是否 能有效導系統的各個部分去做對整體有利的事,因此 TOC 在評估整體與次系統 方面,分別提出了 T、I、OE、TDD、IDD 這些績效衡量指標,以幫助管理者能 有效解決績效評估的問題。

表 2-1 企業常用的 KPI

Functional Area Typical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perations Capacity Utilization

Units Produced

% Defective

Direct to Indirect Heads Average Wait Time Yield

Inventory Carrying Cost

Vendor Performance to Schedule Inventory Turns

Adherence to Production Plan Sales/Marketing/Customer/Support Unit Sales

Average Selling Price

Amount Value Per Customer Book-to-Bill Ratio

Sales Per Salesperson Amount Sales

Items Per Order Sales Per Employee Finance Variance vs. Budget

%Variance

%Profit

Days Sales Outstanding Quick Ratio

Debt-to-Equity Ratio Variance vs. Forecast

% Margin

% of Sales Current Ratio Asset Turns

2.2 TOC之簡介

TOC的原創者Dr. Goldratt,是一家設計生產排程軟體公司的負責人,曾經導 入其軟體之公司獲得具體之績效改善結果,其中不乏一些國際知名之公司,如 RCA、GE、GM、Avco、Bendix、Westinghouse、Kodak、Philips、Lucas、ITT 等。

然而其公司業績卻未如預期般樂觀,Dr. Goldratt 嘗試改變傳統行銷之作法,希 望藉由著書介紹其觀念,進而達成其產品之促銷之目的,經過13個月完成了第一 本著作:『The Goal』。這是一本以製造工廠為故事背景之小說,廠長及其重要 幹部為主要之演員,以工廠管理上發生之問題為劇本,故事中的主角面臨工廠經 營上生死存亡之關鍵時刻,面對種種工廠管理之困境、家庭生活之壓力。書中以 蘇格拉底式的問題提出後經由自行摸索、思考、共同討論及驗證得到最後之答案

【5】。

該書出版後,大出眾人意表的獲得廣大讀者的迴響,讀者認為書中之故事簡 直就是他們工廠的翻版,甚至有人認為作者是潛藏在他們工廠裡的人,否則怎麼 可能將其工廠裡發生的事情如此生動的描述呢?該書開始在美國及世界各國翻 譯流傳,成為企管類暢銷書籍之一。雖然書中陳述之「Common Sense」觀念普 遍為讀者接受,但是有趣的是企業卻通常不用這「Common Sense」觀念進行工 廠的管理,他們仍然繼續忽視工廠中存在之限制因素,而繼續的使用他們熟悉的 方法進行工廠的運作。他們繼續以傳統成本計算之方式作為投資方案之決策依 據,繼續用產品生產成本之衝擊作為決策的根本,繼續忽視「製造發工批量」與

「移轉批量」在本質上之差異,繼續以傳統之生產效率及其變異作為績效衡量之 方式。為什麼?Dr. Goldratt 歸納出三項主要之原因:

一、公司內缺乏一種可以普遍傳揚該書理念之能力

二、公司內缺乏一種將書中理念轉換成實際工作程序及規則之能力 三、無法有效說服決策者接受如此之改變

因此Dr. Goldratt 針對其歸納之關鍵,發展出實際可行之程序及方法,其中

針對績效衡量方式之改變而發展出Drum — Buffer — Rope(DBR),針對製造 流程之管理原則而發展出Buffer-Management,以此兩項主要之改變作為架構,

Dr. Goldratt 出版了第二本書『The Race』。同時為了能發展及散播其理念,他 成立了一個專門的TOC 教育機構「Avraham Y. Goldratt Institute」,並逐步的發 展出持續改善的理念及步驟,其中以系統限制為改善軸心的「持續改善五步驟」、

(Five Focusing Steps)以及為專案管理及配銷方面之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Dr.

Goldratt的理念及學問發展至此,其應用之範圍逐漸變得寬廣而且有效,於此作 者開始將之稱為TOC。

TOC強調的是一個系統必然存在著影響其達成目標之限制因素,這限制因素 可能是資源、人員、機具等因素,也有可能是政策或是法令,當面對無形的政策 限制時,要如何確認它、提升它、或是改變它呢?為此Dr. Goldratt 發展出一般 性之思考程序:

一、 確認系統之限制-錯誤之政策

二、 建構一個新的而且不會帶來負面影響的政策

三、 建構一個合理而且可以被人員所接受之執行方案及程序

Dr. Goldratt依照此方向,應用其發展出之系統思考程序(Thinking Process)

針對市場與人際關係發生之問題,又進行第三本書之著作-「It’s Not Luck」。陸 續又針對專案管理問題的解決進行第四本書-「Critical Chain」的著作。

Dr. Goldratt 花了近20年之時間在推廣其TOC之觀念,對各種公司甚至於有不下 百次之導入經驗,最後他發現阻礙新觀念導入之最大障礙在於人們拒絕改變之心 態。他發現了六個拒絕改變層次之現象(Six Layers of Resistance of Change),並分 別一一的提出其解決之方案。可以說將TOC之內涵增加得更寬廣,除了工業界之 外,更讓學習者可以應用在其他各項領域之中,作為解決問題之方針及指導。

TOC 的整體系統觀點,將系統比喻成一條鏈條,如要提高整條鏈條強度就 必須要針對鏈條最弱的環(系統限制)去加強,此最弱的環決定了整條鏈的強度,

此環必須做到最好,組織才有可能有好的結果,達成其所想要的目標。

TOC提出以產出觀的觀念為出發點,將其特色整理,如圖2-1所示。

圖2-1 TOC產出觀的觀念 一、 視組織為相依的個體所組成的鏈:

(1)主要的績效衡量指標可比喻為組織的強度 (2)組織績效不等於個體績效的總和

(3)個體績效的改善並不代表組織績效的改善

二、 強調個體間的依存關係,因此個體的決策必須配合整體目標的需求,

並不重視個體的績效。

TOC 是一種企業持續改進的方法,為了要達到持續改善的目的,Dr. Goldratt 提出五個管理實體限制的步驟,如下所示:

一、 找出系統限制 二、 充分利用瓶頸限制

三、 非瓶頸單位充分配合瓶頸 四、 提升瓶頸限制

五、 如果上述四個步驟已經將系統原本的限制打破,則重新回到步驟一持 續進行改善,不要讓惰性成為系統限制的最大限制因子。

除了上述的五個管理實體限制的步驟外,Dr. Goldratt 也提出三個問題來做 為持續改善的程序,此三個問題如下所示:

一、 要改變什麼?

二、 要改變成什麼?

三、 要如何改變?

2.3 TOC 之整體績效衡量指標 T、I、OE

在績效評估方面,Dr. Goldratt 曾指出評估績效的方法有五種:(1)系統整 體績效評估;(2)投資設備產能評估;(3)自製或外購決策評估;(4)利潤中心

評估;(5)產品與服務的評估。而由 Goldratt and Cox【4】中提到 TOC 所使用 的系統觀績效衡量指標有三項:

一、 T:在一段時間內,系統透過銷售來獲得金錢的速率;而就銷售與花 費來說,T 則為外面所賺的錢扣掉付出去的錢,也就是由銷售額 (Revenue)減掉總變動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即為我們常說的毛 利潤(Contribution Margin)。

二、 I:為了達到組織的商業策略,必須要有足夠的產能,而為了達到擁有 足夠的產能所必須具備的資源,其所需要投入的金錢,Dr. Goldratt 稱之為 I。這包括了廠房、機台設備、原物料、在製品與成品存貨、

甚至是非實體的專利商標等。而將之連結到財務的觀念,可以稱之 為 I。

三、 OE:系統在將存貨/投資轉換成 T 生產時,所需花費的所有金錢,稱 之為 OE。這包括了土地稅、保險、水電費用及人事費。

用上面三項指標,我們可以求出淨利(Net Profit;NP)、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以及生產力,所以利用五個步驟與 T、I、OE 就可以用來評估 我們所進行的各項投資。Caspari【7】提出

NP=T-OE ROI=NP /I 生產力=T /OE

NP、ROI 與生產力都是企業傳統上所使用重要的績效衡量指標,而他們皆 可以利用 T、I 與 OE 的公式組合而簡單計算出來。

此外、績效評估的目的,是激勵每個單位去做對整體有利的事情,人則會依 據績效評估的方式產出對應的行為,所以績效衡量指標不僅是決策的工具,也是 管理的重要手段。Dr. Goldratt 強調傳統績效指標著重於局部的績效,由此基礎 所發展出來的績效指標,常常彼此間存在著衝突,也因此傷害到了整體的績效,

所以如果要使用 TOC 的績效衡量方法,就必須以系統觀的角度來管理,才能使

得員工與企業的目標一致,而向成功的企業邁進。

2.4 TOC 之次系統績效衡量指標 TDD、IDD

Dr. Goldratt 認為衡量次系統的績效,應該是專注在評估沒有做的很適當的地 方,可將其分為兩點:

1 事情應該做的很好但是卻沒有----可靠度(Reliability)

承諾客戶的事沒有達成就是事情應該做的很好但是卻沒有的結果,因此衡量 時需要考慮未達成的客戶承諾對客戶的重要性。延遲$100,000 的訂單跟延遲

$1000 的訂單對客戶是不一樣的。延遲一天跟延遲一個月對客戶是不一樣的。基 於以上的因素,我們需要同時考慮延遲訂單金額與延遲天數,因此 Dr. Goldratt 提出了 TDD 來衡量次系統的績效,其定義如下所示:

TDD:所有訂單的(有效產出的價值*延遲天數)的總和

因此當公司或部門間對顧客訂單所承諾的交期無法達成時,便開始計算TDD 的值來顯示沒有達成的程度。計算的方式為有效產出的價值乘上訂單延誤天數的 總合,當TDD值愈大時表示訂單延遲過久,對公司會造成嚴重的損失,藉由此績 效衡量指標,可了解目前哪個訂單應該先出貨,才能降低公司的損失。因此公司 或部門必須追求TDD值為零。

2 事情不需要做的很好但是卻做的很好----有效性(Effectiveness)

過多的庫存就是事情不需要做的很好但是卻做的很好的結果,在衡量過多的

過多的庫存就是事情不需要做的很好但是卻做的很好的結果,在衡量過多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