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演奏詮釋探討

第一節 如何突顯貫穿全曲的音樂素材?

《阿貝格變奏曲》由動機(A-B-E-G-G)貫穿全曲,為銜接不同性 格的變奏而出現,旋律發展的主要素材,也主要採自動機前兩音(A-B)的半 音關係,所以舒曼將這些動機素材呈現時,都會使用特別的術語或標示,使其被 強調,故筆者將分別探討如何根據舒曼譜面的提示,將這些重要的音樂素材在彈 奏時顯現出來。

筆者將舒曼為顯現動機而於譜面記載的標示,分為速度術語、力度記號、

踏板標示、運音法四單元來探討:

一、速度術語

速度的變化,是最能直接呈現音樂情緒的方式之一,其快慢的調整在音樂進 行中,能強調出作曲家欲顯現的音樂素材,演奏者如能根據作曲家所標示的速度 術語,掌握速度的詮釋,則能更貼近作曲家賦予速度術語的意義。

Cantabile 樂段的第十一小節,出現速度術語-「將速度儘可能即刻放慢」

(riten.quasi),在此術語下,上行的快速音群將解決至此樂段的高潮,隨著一拍 內的音符數量遽減(由八連音轉至五連音),音符的時值變長,讓人感覺樂曲速 度趨緩,瞬間增加了音樂的凝聚力與張力。舒曼使用此術語來突顯以減七和弦為 首,半音級進的和聲進行,因此筆者建議,在此術語(riten.quasi)之後,以相 同速度維持至第十三小節的頂點(C 音)。(譜例四十六)

為了將音樂帶入終曲,舒曼在同樂段的最後一個小節,安排了另一個速度術 語 ―「將速度轉變成非常慢」(molto lento),從六連音組成的快速音群,減少成 四音一組,每個音的時值拉長後,再度讓樂曲有漸慢的感覺,進而強調出帶有重 音「>」的 A 音與後面 B音的半音關係,而此兩音也正是動機為首的兩個音,

在此將偏離主題調性的 cantabile 樂段帶回原調的終曲。(譜例四十七)

終曲第七十三小節,由過門樂段引出音樂的高潮後,舒曼為了最後一次回溯 阿貝格變奏曲的初貌,以速度術語-「速度自由」(ad libitum),顯現隱藏於和聲 進行中的動機旋律。筆者建議此時能以慢速顯現動機旋律,除了將動機清楚表 達,也能終止前過門樂段所造成的慌亂與調性模糊。(譜例四十八)

此變奏的第九十九小節,速度術語「漸慢且漸弱」(perdendosi-sino-al-)是 為了使高聲部的快速音群呈現消逝在遠處的意象,強調出低聲部於第一百零一小 節帶有重音「>」的 C 音與 D音,以貫穿全曲的半音關係來結束《阿貝格變奏

曲》。(譜例四十九)

譜例四十六

譜例四十七

譜例四十八

譜例四十九

二、力度記號

力度記號於十八世紀中期開始被大量使用,讓音樂作品更富張力與戲劇性

13,當時以代表小聲的符號「p」(piano)與大聲「f」(forte)為基礎標示,慢慢 發展出許多不同層級的力度記號。十九世紀的作曲家開始嘗試在不同的力度觸鍵 中,產生音色的變化;而舒曼為了突顯貫串全曲之動機素材,會使用局部的重音 記號,或改變樂句間的漸層力度,以不同的觸鍵方式製造出音響的層次。

13 Howard Ferguson. Keyboard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14th to 19th century. (New York Melbour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159.

1.局部的重音記號

舒曼的《阿貝格變奏曲》中,使用多樣的力度記號來增加音樂的戲劇性,其 中最常用的重音,有適用在單一音符或和弦作突強的標示-「sf」(Sforzando)、

「fz」(forzando)、 「>」(horizontal accent)、「^」(vertical accent);有

適用於一個樂句或樂段的突強標示-「rf」(rinforzando)。這些重音在彈奏實 務上的力度層級為 「sf」>「rf」>「^」>「>」>「fz」,所產生的不同音色

突顯出舒曼欲特別強調的音樂素材。

變奏三的第七小節,舒曼藉由音量漸強(crescendo),將左手中聲部的 C 音,

以半音進行(C-D)至 D音上的減七和弦,並以重音「rf」強調之。此重音以 厚實不直接的音響,承接前段音樂所帶來的高潮之外,也呈現減七和弦製造的氣 氛轉折感。筆者認為此重音適合用放鬆的手臂與手腕來輔助指腹,將身體的自然 重量慢速下放後,再讓手臂的外側釋放餘力,作出厚實強壯但不直接的音色。(譜 例五十)

變奏一第十六小節的後半拍即加入重音標示-「sf」,以不規則節奏所帶來

的突兀感,強調減七和弦解決至大三和弦所製造的半音進行(左手的 D音上行 至 E 音);在後一小節的最後半拍起,左手 B音與 A 音各有重音記號「>」,突 顯的半音正是動機首兩音的倒序。重音標示「sf」在彈奏力度及音響上是大於重 音記號「>」,重音「sf」在此時的彈奏方法,較適合快速地觸鍵產生突強的效

果,但筆者建議如欲避免刺耳不舒服的音響,彈奏時需放鬆手臂與手腕,作出有

彈性且響亮的強音。(譜例五十一)

變奏二的第一小節,左手的圓滑線之下,為首的四個旋律音都帶有重音符號

「>」,顯現由動機前兩音的半音關係所延伸的橫向旋律,配合舒曼在此變奏使

用的性格術語-「如說話般抑揚清楚的」-(il Basso parlando)。筆者建議此重 音適合使用指尖,以較稍微快速的觸鍵作出些微突強的感覺,將旋律音以如同說 話的語韻加強表現。(譜例五十二)

變奏三的第八小節,左手在第三拍加上「>」記號,於 pp 的音量中帶出動

機旋律。此時筆者建議以持音(tenuto)的方式來彈奏,用溫暖的音色來呈現動 機旋律,以放鬆的手腕輔助指腹慢速地觸鍵,而後在鍵盤上多停留一些時間再離 開。(譜例五十三)

另外,如果需要在旋律中突顯單音,除了以重音「>」來標示外,舒曼也會

使用突強記號「^」來強調,而對於此兩者重音的使用,是依據當時樂段的音量 來考量,例如大聲的樂段多使用突強記號「^」,小聲的樂段則使用重音「>」。

如變奏三的第十七小節,舒曼於一連串的圓滑奏中,在 D音上加上突強記號

「^」,強調出此音與前一音的半音關係(C-D)。此突強記號「^」的演奏實 務,如弦樂擊弦的效果,以快速的觸鍵呈現出清亮且具穿透力的音色。(譜例五 十四)

2.樂句間的漸層力度

變奏一的第一小節起,以減七和弦半音級進至屬七和弦為一組,以膨脹的音 量記號「<>」,往上堆疊成為一樂句。而此樂句的力度漸層,強調出的不僅是

A-B的半音關係,也突顯出第一小節最後的減七和弦級進至第二小節屬七和弦 的和聲進行。此樂段隨著音域的提高,樂曲本身的音量已有擴張的效果,筆者建 議以不晃動的手腕將手往上平移,讓彈奏的力量平均釋放,再特別注意最後一組 減七和弦級進至屬七和弦的解決即可。(譜例五十五)

此變奏第四小節的第三拍,舒曼以瞬間的漸弱「 」轉變情緒,由突然轉 變的音量,強調出帶重音「>」的 F音以半音進行至 G 音。筆者建議在第四小

節第三拍作明顯的音量收縮,突顯以 F音-G 音為首的半音旋律線在第五小節 加入。(譜例五十六)

Cantabile 樂段的第八小節,持續向上的半音階,伴隨著力度的變化-「漸強」

(poco cresc.)與不等分節奏的結合,在音樂的張力增加之下,強調左手減七和

弦解決至大三和弦製造出的半音關係(A-B與 G-G),而也正是動機的前兩 音。筆者認為彈奏此樂句時,需刻意聽到這些半音被強調且緊密連結,達成和聲 圓滿解決的效果。(譜例五十七)

譜例五十

譜例五十一

譜例五十二

譜例五十三

譜例五十四

譜例五十五

譜例五十六

譜例五十七

三、踏板標示

舒曼於《阿貝格變奏曲》中並未頻繁的標示踏板記號,他偏愛單純由手指連 結旋律音(finger pedal),但有時會因特定意義而建議適量的踏板輔助。此曲中,

只有出現延音踏板(damper,又稱「制音踏板」)的使用建議,為了強調重要音 樂素材而標示踏板記號的例子如下:

舒曼於主題並無標上任何踏板的輔助,只有在第三十小節以踏板強調減七和 弦的出現,增添音樂的張力。筆者彈奏主題時,以和聲的轉換為踏板變換(pedal

change, 簡稱 P. C.)的依據,而第三十小節則以彈性速度與漸強的音量,來強調 此減七和弦的出現。(譜例五十八)

延音踏板能留住音的殘響,將音與音緊密的連結,也能製造出一種模糊的氛 圍。如變奏一第八小節的後半拍起,低聲部帶出動機旋律後,踏板於樂句的後半 段加入,將音樂連結至下一樂句,顯現主題的前四個小節;而也因踏板於第十小

節加入,製造出 G 與 G間的半音不和諧音響(譜例五十九)。再者,如 Cantabile 樂段的第十九小節,隨著 A 與 B音的突顯,舒曼特別加上難得一見的長踏板,

強調出此半音製造的不和諧音響(譜例六十)。

變奏三的第八小節第三拍起,舒曼在低聲部 A 與 B音各加上踏板記號,強 調出動機旋律的顯現,也突顯全曲重要的和聲進行-減七和弦解決至屬七和弦。

筆者會在第九小節的第一拍踩下踏板後,將踏板留至下一小節的第一拍踩換,強 調此時屬七和弦的圓滿解決。(譜例六十一)

Cantabile 樂段第十小節的第三拍起,舒曼以踏板強調此時的和聲進行,由減 七和弦的倚音顯現氣氛的轉折。筆者認為在第十小節的最後一個音不需將踏板拿 開,而使殘響滯留至下一小節的第一拍。(譜例六十二)

同樂段的第十四小節起,踏板隨著低聲部不規則的節奏踩換,強調出 C、

D、G 音,即是以 D音為和聲外音,點綴這段在 F 調Ⅴ7和弦上的過門樂段。

彈奏者需準確於後半拍踩換踏板,即能顯現半音素材來裝飾此長樂段。(譜例六 十三)

譜例五十八

譜例五十九

譜例六十

譜例六十一

譜例六十二

譜例六十三

四、運音法(

Articulation)

運音法原是指器樂發音的方式,在鍵盤上延伸為彈奏方式,它能因為手指觸 鍵的控制、手指部位的使用等,而產生出不同的音色與音量。面對《阿貝格變奏 曲》的樂譜中,有著複雜且多樣的音樂語法,其相異的色彩會依不同的彈奏指示

運音法原是指器樂發音的方式,在鍵盤上延伸為彈奏方式,它能因為手指觸 鍵的控制、手指部位的使用等,而產生出不同的音色與音量。面對《阿貝格變奏 曲》的樂譜中,有著複雜且多樣的音樂語法,其相異的色彩會依不同的彈奏指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