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阿貝格變奏曲》之創作背景

第三節 舒曼對於變奏曲式的創作理念

家之一-貝多芬(L. V. Beethoven, 1770-1827)處於古典與浪漫風格交替的時代,

多以當時流行的歌劇詠嘆調或歌曲為動機的靈感。他的變奏手法多以即興的方式 開展變化旋律的樂思,在原主題與變奏間展現不同的性格與情緒,並強調主題動 機的無限發展,及變奏間情感對比的戲劇化表現,是具引導浪漫風格創作的作曲 家。其著名的變奏曲作品有迪亞貝里變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及英雄變奏曲

(15 Variations and Fugue “Eroica”)。

浪漫時期的音樂因和聲概念的拓展,使得創作跳脫傳統的束縛;幻想風格崛 起,使樂段間的情緒轉折也成為變奏需達到的目標。變奏曲曲式在此時的發展以

「旋律輪廓變奏曲」(Melodic-outline Variation)8與「幻想變奏曲」(Fantasy

8主題的旋律主要音符與和聲等架構不變,經由潤飾與裝飾的變化來變奏,此種變奏類型的特色

Variation)9為主,變化風格已轉向「性格變奏」10。舒曼也是採用「性格變奏」 拉拉主題變奏曲》的低音聲部,一開始即顯現代表克拉拉舒曼(Clara Josephine Wieck-Schumann, 1819-1896)的動機(C-F-G-C)。

舒曼在動機與變奏之間的變化手法,除了沿襲前期作曲家的變化技巧外,亦

(Free Variation)或「形式輪廓變奏曲」(Formal-outline Variation)。

10馬克思(A.B.Marx,1795-1866)所提出。「性格變奏」指主題用不同風格改造呈現主題的變化。

11“…Variations should create as a whole, whose center is the theme….Now one strive for Thought, for Inner connection, with the whole bathed in fresh fantasy.”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 S. V.“Variations”by Elaine Sisman, 310.

12 Joan Chissell,“Schumann Piano Music”﹙BBC Music Guide﹚, 1972, 23.

二、 《阿貝格變奏曲》的動機運用

筆者整理出舒曼在《阿貝格變奏曲》中所使用的動機發展手法,分別以「動 機不變型」與「動機發展型」兩種類別來表示,讓我們清楚看到舒曼如何將簡單 的主題動機自由發展,湧現出無窮盡的樂段與性格鮮明的變奏。

1

.動機不變型

「動機不變型」的發展手法,是保留原動機的旋律,再搭配不同的音樂素材 來展現樂段的變化。

(1)搭配不同的旋律線或伴奏而發展的變奏:

如終曲的第八小節起,舒曼將新旋律轉由低聲部呈現,高聲部則以半音延伸 的快速音群來搭配之,呈現不同的變奏風貌。(譜例三)

譜例三 終曲新旋律

終曲第八小節起的變奏樂段

2.

動機發展型

「動機發展型」的發展手法,是由動機的部分素材來作為發展變奏的靈感,

通常不見動機原貌完整呈現。

(1)以原主題旋律添加和聲外音,形成新的變化旋律:

如終曲第四十小節起,舒曼以新旋律加入倚音來發展變奏旋律,左手也以分 解和絃來組成旋律線搭配之。(譜例四)

譜例四

終曲的新旋律

終曲第四十小節起的變奏樂段

(2)原動機在變奏時創造出另一新旋律再往後發展:

如《阿貝格變奏曲》的終曲,是以原動機的前兩音延伸出新旋律,再以此新 旋律往後發展。(譜例五)

譜例五 原動機

終曲新旋律

(3)變奏旋律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呈現,卻保留原主題的和聲安排:

舒曼將《阿貝格變奏曲》主題的和聲進行,原封不動地作為變奏一的基礎,

旋律由動機前兩音的半音關係作延展,展現出不同的風貌。(譜例六)

譜例六 原主題

變奏一

(4)擷取動機的部分素材來發展變奏

如《阿貝格變奏曲》的變奏二,高聲部是擷取動機前兩個音的半音關係,往 後延伸出半音階構成新的旋律線,低聲部則以對位的手法產生另一旋律與其對 唱。(譜例七)

譜例七 原動機

變奏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