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35 35 35 35

第三節 學生錯誤類型的分析

根據學生施測後之資料分析,研究者發現學生在 20 種單步驟加減文字題解 題之錯誤類型,可歸納出以下情形。

一、缺乏正確的語文和語意知識

有些學童在閱讀題目時,只是閱讀表面字句,並未了解問題語句間的數學意 義;有些學童逆向轉換思考能力尚未發展,是故,遇到不一致性語言陳述問題時 則無法理解而錯置。

二、誤用關鍵字來判斷運算策略

有些學童在問題轉譯過程沒有困難,但未仔細思考題意而依賴關鍵字來判斷 運算策略而進行列式,例如看到「變多」「再給」就自動連結到加法基模,看到

「比」「拿走」就連結到減法基模,並未了解考慮到題意問的為「原來有幾個」,

導致解題錯誤。

三、計算錯誤

學生計算錯誤類型大致可歸類為以下幾類,忘記寫等號,造成列式錯誤;忘 記加減法進退位後進位的要加回去,退位的要減掉,而導致計算錯誤;有些學童 對減法運算法則有困難,導致以自己創造的減法解題方式來計算,例如因為不會 減法借位方式,減法不夠減 23-18=( )時,直接反過來以個位 8-3 得到 5,十位 2-1 得到 1,而得到答案為 23-18=15。

56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自編一份 20 種單步驟加減文字題之測驗,探討國小二年級學童 在加減文字題的解題表現,再採用部分給分 S-P 表分析法來診斷試題並分析學生 的學習情形和學習類型,進而探究其對概念的理解情形。本章將依研究之結論進 行討論,共分為二節,第一節為結論,主要探討國小二年級學童 20 種單步驟加 減文字題之解題表現、應用部分給分 S-P 表分析法診斷試題與分析學生學習狀況 和學習類型、國小二年級學童在 20 種加減文字題解題之錯誤類型,第二節為研 究者的建議,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結論

一、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在 20 種各類型加減文字題之解 題表現如下:

(一)學童在四大類型加減文字題的解題正確率由高至低為:合併、比較、改變 和等化。研究中可以發現學童在合併類型的解題正確率(86.41%)最高,在等 化類型的解題正確率(67.25%)最低,可以歸究因合併類型在各版本教科書中 是較常出現的題型,而等化類在教科書中是較少出現的題型,學生對於較 熟悉且語意陳述一致的題型較能掌握。

(二)等化類型中比較量未知的題型解題正確率為 37.5%,顯示該類題型相對難度 最高。等化類型分為參考量未知、差異量未知和比較量未知,差異量未知 解題正確率為 90.57%,相對難度最低,參考量未知解題正確率為 73.69%次 之,比較量未知解題正確率為 37.5%,相對難度最高。

58

(三)比較類型中參考量未知的題型解題正確率為 65.57%,顯示該類題型相對難 度最高。比較類型分為參考量未知、差異量未知和比較量未知,差異量未 知解題正確率為 87.94%,相對難度最低,比較量未知解題正確率為 74.78%

次之,參考量未知解題正確率為 65.57%,相對難度最高。

(四)改變類型中結果量未知的解題正確率為 68.64%,顯示該類題型相對難度最 高。改變類型分為起始量未知、差異量未知和結果量未知,改變量未知解 題正確率為 80.93%,相對難度最低,起始量未知解題正確率為 76.54%次之,

結果量未知解題正確率為 68.64%,相對難度最高。

二、部分給分 S-P 表分析結果與探討

(一)差異係數探討:佐藤隆博提出,在正常情況下,差異係數D 會介於 0~1 之 間。形成性測驗以D =0.4,而標準學力測驗以 D =0.5 左右為標準值;當 D

<0.4 時,表示授課者和學習者反應間具有高密切性;當形成性測驗或標準 學力測驗之D >0.6,而非形成性測驗之 D >0.5,表示學習者對測驗之表徵 含有異質成份,應檢討過程並做適當的修改(佐藤隆博,1985;勘久保広一,

1988)。本研究測驗結果五個班級的差異係數D 介於 0~1 之間且接近 0.5, 故教師授課與學習者反應間具有密切性。

(二)注意係數探討:研究者利用 Matlab 7.0 程式碼,分別算出試題的注意係數和 學生的注意係數。當注意係數<0.5 時,表示試題或學生之反應組型異質情 形不嚴重,屬於可接受的範圍,當注意係數>0.5 時,表示試題或學生反應 組型異質情形較嚴重,須加以注意。

試題注意係數數值愈大,表示試題含異質成份,反應組型不尋常,本研究發 現落在 C′區的試題有 3 題,分別為第 7 題、第 16 題及第 17 題,顯示這 3 題試 題難度高且異質性大,研究者加以評估,發現第 7 題為等化類比較量未知合併型,

第 16 題為改變類結果量未知合併型,第 17 題為等化類比較量未知分開型,因第 7 題和第 17 題為等化類型,是教材中較少出現的題型,語意陳述屬於不一致性 的語言陳述,對學生而言是較為困難的試題,但可測出學生對語文知識和語意知 識的理解狀況;第 16 題在一班、二班、三班、四班的試題注意係數分別落在 B 或 C 區,只有在五班落在 C′區,是故該試題屬難度高的題目,可以用來區別高 成就者;整體而言,整份測驗編製情形屬良好。

研究者將各班學生類型製作成學生類型比較表,由資料顯示:

1.一班、三班和五班學生在 A 和 A′的比例分別為 69.5%、 71.4%和 54.1%,

高等程度的學生人數佔了全班總學生人數的一半以上,而二班和四班學生在 A 和 A′的比例分別為 38.1%和 42.3%。三班學生在 A 區的比例為 61.9%,是表現最 好的班級,顯示該班高等程度的學生不僅程度好且能細心學習。

2.一班和三班學生在 A 和 A′、B 和 B′的比例分別為 69.5%和 26.1%、71.4%

和 28.6%,就資料可以發現一班和三班學生高等程度的人數占大多數。二班、四 班和五班學生在 A 和 A′、B 和 B′的比例分別為 38.1%和 52.3%、42.3%和 42.3%、

54.1%和 41.7%,顯示二班、四班和五班學生高中等程度的學生差異不大。

3.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和五班學生在 C 和 C′的比例分別為 4.3%、9.6%、

0%、15.3%和 4.2%,從資料發現,五個班級低等程度學生人數所佔班級總人數 的比例皆低,而四班學生較其他班級低等程度學生人數較為多,C 和 C′的學生顯 示學習能力不足、學習不充分且努力不夠,故教師應在教學上多留意,奠定學生 的基本學習能力和基礎。

三、國小二年級學童在 20 種單步驟加減文字題解題之錯誤類型 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歸納出學生解題之錯誤類型如下:

(一)缺乏正確的語文和語意知識:有些學童在閱讀題目時,只是閱讀表面字句,

60

並未了解問題語句間的數學意義;有些學童逆向轉換思考能力當未發展,

是故,遇到不一致性語言陳述問題時則無法理解而錯置。

(二)誤用關鍵字來判斷運算策略:有些學童在問題轉譯過程沒有困難,但未仔 細思考題意而依賴關鍵字來判斷運算策略而進行列式,例如看到「變多」「再 給」就自動連結到加法基模,看到「比」「拿走」就連結到減法基模,並未 了解考慮到題意問的為「原來有幾個」,導致解題錯誤。

(三)計算錯誤:學生計算錯誤類型大致可歸類為以下幾類,忘記寫等號,造成 列式錯誤;忘記加減法進退位後進位的要加回去,退位的要減掉,而導致計 算錯誤;有些學童對減法運算原則有困難,導致以自己創造的減法解題方式 來計算,例如因為不會減法借位方式,減法不夠減 23-18=( )時,直接反 過來以個位 8-3 得到 5,十位 2-1 得到 1,而得到答案為 23-18=15。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教師教學和未來研究上提出一些建議。

一、教師教學方面

(一)教師不宜採用關鍵字來教學。學生以關鍵字解題,缺乏思考及理解的過程,

易產生錯誤類型,應引導學生了解及思考題意。

(二)教師可透過問與答的對話,幫助學生釐清題意。教師藉由與學生互動的問 答過程,幫助學生找出已知和未知條件,尋求解題目標,進而實行解題計 畫。

(三)教師可教導學童重覆朗讀問題,由朗讀當中覺察問題中語句間的關係,並 能以自己的語言將問題內容加以重述。

二、未來研究方面

(一)本研究施測對象僅限於雲林縣某所學校共五個班級,未來相關研究者若能 加以推展其廣度,將可將研究結果進行全面性的推論。

(二)未來研究者可以將研究內容擴充延申至二步驟加減文字題。

6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彩芝(2010):數學文字題解題困難學童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數學文字題解題困難學童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數學文字題解題困難學童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數學文字題解題困難學童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以國小二年級學以國小二年級學 以國小二年級學

生為例生為例生為例生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

古明峰(1999):加減法文字題語意結構、問題難度及解題關係之探討。新竹教育新竹教育新竹教育新竹教育 大學學報

大學學報 大學學報大學學報。

呂玉琴(1997):國小低年級學生對加減法文字題的了解。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 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教育測驗與評量教育測驗與評量教育測驗與評量,六版,心理出版社。

吳秀美(2011):國小一年級學童學習加減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國小一年級學童學習加減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國小一年級學童學習加減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國小一年級學童學習加減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國立臺南大 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班。

佐藤隆博(1975):S-P 表表表表のののの作成作成作成作成とととと解釋解釋解釋解釋。明治図書。

佐藤隆博(1975):S-P 表表表表のののの作成作成作成作成とととと解釋解釋解釋解釋。明治図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