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程序 實施程序 實施程序 實施程序

本研究主要是以「聽辨」、「仿說」、「認讀」、「聽寫」四項能力來 分析國小三年級學童注音符號能力的問題,並探討自編之補救教學方案之成 效。研究程序可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資料分析階段、完成階段,茲將 各研究程序說明如下:

一、 準備階段

(一)蒐集相關文獻(92.9〜93.9)

研究者與指導教授在確定研究主題之後,即開始蒐集並閱讀國內外有 關「注音符號」、「聲韻覺識」和「注音符號補救教學」之相關文獻。

(二)撰寫研究計畫(93.10〜94.10)

研究者在閱讀並整理相關文獻後,與指導教授討論研究計畫的適切性 與可行性,並開始著手撰寫研究計畫的架構。接著,於94年4月在台中教育

大學語教系舉辦之座談會發表論文之文獻探討及論文架構報告;在系上老 師及指導教授指導下,修正、改進論文架構。

(三) 選擇測驗工具(94.11〜94.12)

根據注音符號的內容、注音符號之相關文獻,研究者選擇林純妙老師 所自編之注音符號測驗為本研究之測驗工具,並徵詢林純妙老師之同意,

寫下同意書。

(四)自編補救教學教材(95.1~95.3)

研究者依據意義化教學及集中識字之理論原則,配合研究樣本所學習 過之注音符號,並與指導教授和校內語文教學領域小組研討自編之補救教

學教材之適切性和可行性。

二、 實施階段

(一)行政聯繫(95.3〜95.3)

聯絡校內施測年級之導師,協調施測及實施補救教學之時間,並獲得 校長、主任同意,由學校印製家長同意單。

(二)進行前測(95.4〜95.5)

本研究之測驗工具為林純妙老師自編之注音符號能力測驗。本測驗皆 由研究者利用午休時間,在美語教室進行施測。

(三)進行補救教學活動(95.7〜95.8)

從前測之成績選取注音符號能力有困難的學童,並發同意書給家長,

徵詢家長之同意和支持。本研究所進行之補救教學活動,為期六週,一週 實施二次,每次80分鐘,總共24節課。研究者利用暑假期間每週二、週五 早上10點到12點之時間,於e化教室與美語科任教室實施補救教學活動。

(四)進行後測(95.9〜95.9)

於補救教學活動實施結束後一週,利用林純妙老師自編之注音符號診 斷測驗,對於實驗組及對照組之學童進行後測。就保留曲線而言,學習材 料若無意義,則一週的保留期間其遺忘曲線即已達緩和階段(游恆山,民 79),因此,採實施結束後一週進行後測。

三、資料分析階段(95.10〜96.3)

本研究採用下列統計分析方法:

(一)以平均數、標準差和答對百分比,分析全體學生注音符號能力測驗前 測中聽辨分測驗和聽寫分測驗之表現情形。

(二)以平均數、標準差和答對百分比,分析注音符號低成就學童實驗組與 對照組,注音符號能力測驗前、後測之表現情形。

(三)以答對百分比分析注音符號低成就實驗組學童注音符號各項能力學習 難易程度。

(四)以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實驗組學童聽辨、仿說、認讀、聽 寫之表現。

(五)以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實驗組學童單音、拼音、聲調、語 詞各項注音符號能力之不同。

四、完成階段(96.3〜96.12)

根據文獻的探討以及測驗的結果加以討論後,撰寫論文,並請教指導教 授、師長、同學的意見,修改論文內容,以增加論文內容之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