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實驗設計與過程

3.3 實驗分析與驗證

對於評估小組合作過程的方式,是以人工檢視系統所紀錄的小組對話與動作,依照 以 Milson 的團體工作溝通模式為對應所整理定義的三人小組合作互動模式(如圖 7 所 示),來判定每一小組所屬的類別。合作互動模式考慮三人溝通所有可能發生的連結狀 況,區分為五個類別,其定義如下所述:

1. 理想型:存在三組雙向連結。三位成員彼此互動,溝通路徑是多元的。

2. 控制領導型:存在二組雙向連結。一位成員與另外兩位有雙向交流產生,但不一定 為領導者。

3. 私下交談型:存在一組雙向連結。成員裡有兩人相互溝通,與另一人間僅有單向或 沒有交流。

4. 無反應型:僅有單向連結。有成員嘗試與其他人溝通,但都沒有得到回應。

5. 無社交型:沒有任何連結。所有成員都沒有相互交談。

圖 7. 三人小組合作互動模式圖

1.理想型:三組雙向連結。

2.控制領導型:二組雙向連結。

3.私下交談型:一組雙向連結。

4.無反應型:僅有單向連結。 5.無社交型:沒有連結

3.3.1 人工評估分析方法

由於小組活動過程中的對話內容類型繁多,而合作模式觀察評估以他們對程式語言 或系統本身問題的交流,與為達成目標所做的協調這兩部分為主,故必須明確定義以上 兩部分的內容。以下以「問題交流」及「目標協調」簡稱之。

問題交流所觀察的包含詢問與回答程式設計、鐵路知識、系統操作這三方面的問 題。應屬於 O’Neil 等人(1997)所提出學習過程中與小組相關的動作中的「適應」與「溝 通」。目標協調則觀察成員間詢問與回答金幣或寶物數量的狀況,給予金幣的動作,以 及提醒加快腳步、留意時間的對話。這屬於與小組相關動作中的「協調」和「人際關係」。

另外,自由組合式的學習任務需要編輯文章,這過程包含了與小組相關動作中的「決 策」和「領導」。表 4 整理上述評估項目的定義。因此每個小組都會有問題交流及目標 協調這兩項的合作互動模式,而屬於進行自由組合式學習任務的小組,則多了文章編輯 的合作互動模式。

表 4. 小組合作互動模式評估項目及其定義

非固定,而是在一定的範圍內隨機決定。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能真實地模擬,人類行 為與內心想法對應之間的不一致性與不確定性。

當互動頻率值高於該任務類型內,所有組互動頻率值之平均數減二分之一個標準差 時,則該成員對其他組員的方向連結成功。在此稱這個數值為連結成功的「最低互動頻 率值」。所以也可以由成功的連結數目得知小組合作互動的模式。最低互動頻率值不宜 過高或太低,以致於沒有鑑別度。至於這門檻該如何選定,尚無一定的標準程序。本研 究中計算最低互動頻率值的方式亦為我們所嘗試設計的,因此最後需要與人工分析的實 際結果做一致性比對。我們想要了解,忽略了對話內容之後,互動的頻率是否與合作互 動模式有關聯存在。如果一致性比對達到顯著性,即可確立互動頻率對合作互動模式的 關係,提供將來評估小組合作互動模式時的一項可靠指標。

圖 8 舉連結式學習任務中的一組為例,說明如何利用互動頻率值求得小組合作互動 模式。連結式學習任務的最低互動頻率值為 170,意即對其他組員的互動頻率值必須大 於 170 才算是有該方向的連結。可知該組成功的雙向連結有組員 A 與組員 B 之間、以 及組員 B 與組員 C 之間,因此推得他們的合作互動模式屬於控制領導型。

圖 8. 利用互動頻率值求得小組合作互動模式的範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