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實驗設計

本研究以網路專題學習為基礎設計自然科校園植物辨識教學,於無所不在的環境 中發展無所不在專題學習,實際應用行動載具進行植物辨識學習活動,在戶外行動學 習的過程中,透過載具提供的教材與真實情境互動,學生利用行動載具完成植物特徵 拍照註記任務,加強對植物特徵的觀察。本研究之網路專題平台是利用 Google 協作平 台架設,協作平台為 Google 推出的網路共同平台,功能強大且界面易學易操作,可提 供基本發表文章、上傳檔案、意見回饋、檔案櫃等功能。由擁有者建構主架構後,協 作者即可擁有一定的權限可以進行參與運作,也可以同時多個協作者同時上線協作。

教師事先設計好網路專題平台之架構,於教學中安排專題之任務,學生進行專題任務 探索時,在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主動有效地獲知學習訊息,可以將學習 歷程紀錄在網路專題平台上,例如:實際應用行動載具將植物辨識的特徵拍照註記並 立即上傳至網路專題平台,其他同學也可以給予回應。

27

戶外行動學習結束後,各個小組利用 Google 雲端簡報進行植物簡報的製作,

Google 雲端簡報具有協作的特性,方便小組共同編製同一份簡報,在編輯的過程中,

小組成員都可以看到其他組員編輯的資料,編輯簡報時便是在進行組員間資料的分享,

再經由小組討論共同完成簡報的製作。

本研究依照專題學習發展過程進行無所不在專題學習,進行為期 3 週之教學,共 10 節課,以「校園植物辨識」為專題學習的引導問題,發展「探索校園植物」之專題 學習。教學實驗設計如下:

一、專題準備

(一)研究植物及場域

於校園內挑選 12 種具明顯辨識特徵之校園植物如表 3-1,做為本次實驗課程之教 學教材。

28

29

1 2 3 4 5 6

楓香 青楓 木棉 美人樹 麒麟花 九重葛

7 8 9 10 11 12

鵝掌藤 黑板樹 阿勃勒 菩提樹 九芎 烏桕 圖 3-1 校園平面暨植物分佈圖

30

(二)搭建無所不在學習環境及設置專題學習網站

結合校園現有無線網路環境、植物網站及 QR-Code 辨識掃描技術搭建起無所不在 植物學習環境,並利用 Google 協作平台及雲端硬碟的功能設置規劃專題學習網站。

專題學習網站上主要分為學習教材區、專題任務區及專題作品區三個部份:

1.教學資料區:主要內容為植物的基本學習資料,及校園植物資料。

圖 3-2 專題學習網站-教學資料區

2.戶外任務區:主要為進行戶外行動學習之學習歷程紀錄資料。運用 Google 雲端 硬碟嵌入協作平台的功能,學生拍照註記上傳至 Google 雲端硬碟的照片也會即時出現 在協作平台上。

圖 3-3 專題學習網站-戶外任務區

31

3.專題作品區:主要是放置學生植物小書簡報作。

圖 3-4 專題學習網站-專題作品區

課程實施前利用電腦課的時間實施平板電腦教學及 Google 雲端簡報的操作,指導 讓學生用平板電腦掃描 QR-Code 獲取學習資源、拍照註記及上傳照片,和使用專題學 習網站發表文章進行討論,並練習製作 Google 雲端簡報。

32

二、無所不在專題之實施

無所不在學習結合植物辨識活動於自然專題教學,按徐新逸(2001)提出之 PIPER 模式實施,分別為準備(P)、實施(I)、發表(P)、評鑑(E)及修正(R)等五個階段。

表 3-2 PIPER 網路專題實施簡表

33

34

1、戶外無所不在植物特徵辨識活動

根據邱文豪(2006)的研究中指出提升植物觀察能力要注意植物的特徵,學生多 依據植物外型構造(根、莖、葉)特徵做為植物判斷指認的標準,植物的外觀特徵對 植物辨識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因此在植物辨識學習活動中,學生於無所不在的學習環 境中,藉由掃描 QR-Code,取得植物之學習資源,而系統提供之各個植物照片,完整 描述局部特徵,讓學生可透過系統完整了解植物各部位特徵,同時設計線上問答的方 式引導學生學習,接著利用平板電腦針對植物特徵進行拍照註記,此拍照註記之操作 便是強化學生對植物特徵觀察的經驗,期能提升學習者植物辨識之成效,戶外無所不 在植物特徵辨識情境如圖 3-5。

圖 3-5 戶外無所不在植物特徵辨識情境圖

35

線上問答的操作畫面如圖 3-6、圖 3-7、圖 3-8、圖 3-9、圖 3-10、圖 3-11

圖 3-6 線上問答示意圖-登入畫面 圖 3-7 線上問答示意圖-問題引導

圖 3-8 線上問答示意圖-答對畫面 圖 3-9 線上問答示意圖-答錯畫面

圖 3-10 線上問答示意圖-完成問題 圖 3-11 線上問答示意圖-取得拍照註記任務

3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