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回顧

本章分別對於專案管理知識體系、綠建築評估系統、綠建築規劃設計手法及 過往綠建築造價成本與建築工期相關研究進行回顧,首先對於由管理學發展出的 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先整理出一般專案發起至完成各個階段的普遍性影響因子及 處理方式,另考量建築專案之深度與廣度較一般專案複雜,因此再比對管理方式 與考量項目之差異性,以探討運用此知識體系在建築物興建時之成效。此外,本 研究檢視我國綠建築評估系統之評估項目,對照其在建築專案管理之相對時程位 置,企圖分析在建築專案管理介入下,不同階段可控管之綠建築設計手法項目,

此外再彙整過往綠建築造價成本與建築工期研究,以探討對於建築成本與時程之 可能控管效益,作為本研究住宿類綠建築規劃設計影響之探討基礎。

第一節 專案管理

一、專案管理知識體系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2015)認為專案(Project)係指為創造獨特的 產品、服務或成果所做的暫時性努力,而其涉及的層次與規模並沒有限定的大小,

小至拓展導遊服務大至區域石油探勘皆可以是專案的一種。 另在 ISO10006:2017 中,對於專案的定義係為實現目標而採取的獨特流程,其通常包含期程、成本和 資源的限制,而專案的複雜性不一定與項目規模有關 (ISO,2017)。 整體而言,

專案的定義可整合為在有條件限制下,所要達成的特定目的。在此定義下,專案 的形成並非是近代才開始,過往人類之文明即有許多著名的專案,以土木工程與 建築物來說,古埃及金字塔興建、中國秦代長城修築與歐洲中世紀城堡興建等,

都可以被視為專案的一種。

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係指將知識、技能、工具與技術等應用於專 案上,使專案在特定的管理過程下,能夠有效率的執行 (PMI,2015)。 在專案 管理中,對於專案參與人員、規劃內容、組織形成與運作、監控、控制和報告項 目的各個方面都是管理的重點,而其制訂的管理計畫包含了組織結構、資源、進 度、預算、風險管理、環境管理,健康和安全管理等項目 (ISO,2017)。 而專 案管理知識體系即是整合相關的管理知識、工具與計畫,應用在專案的各個階段 中,以下對於專案管理發展及應用領域進行回顧說明。

專案管理開始被應用的時間有不同說法,但早前人類文明所執行的大型土木 工程,例如宮殿、君主陵墓、宗教設施及大型橋梁修建等,普遍被認為採用類似 現代專案管理的概念以完成該項工程 (Seymour and Hussein,2014)。 但由於古 代封建制度的職業間流動有限11,且早期文明缺乏對於專案管理的名詞定義,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較難有詳細文字紀錄,無法瞭解當時管理的明確流程與方式 (徐東,2007;

Chiu,2010)。直到封建制度因工業革命而快速瓦解後,不同職業的合作交流逐 漸增加,使得專案的複雜度提升,技術專精者無法再同時負責管理的項目,也成 為當時企業發展與管理學探究的一大課題。1900 年時,Henri Foyol 在巴黎舉行 的國際礦業和冶金大會閉幕會議上提出結合礦業和管理學的論述,其在會議上說 明如何透過管理以提升採礦專案的營運效率,被認為是專案管理概念的起源。

(Wren et al., 2002) 而後 Foyol 持續對於管理理論繼續研究發展,並提出五項管理 程序12及 14 項管理原則13,成為了近代專案管理知識理論的重要基礎 (Chiu,

2010)。

與Henri Foyol 同時期的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原先為機械工程師,透過 對於工業生產的觀察及親自試驗,於 1911 年發表了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一書,其對於工業生產管理提出了勞工論件計酬、專業責任劃分及 需有生產時間管理研究等主張,被認為是近代科學管理之發起者。而Taylor 的科 學管理技術理論,包含勞資關係處理、產品規格化及專業分工等,被工業生產企 業廣泛應用,並影響Gantt 及 Gilbreth 等人在科學管理上的應用與研究,在逐漸 擴展下成為了管理學派重要的一支(Drury,1918)。在科學管理學派中,Gantt 除 了承襲 Taylor 的管理技術外,額外發展出以甘特圖的方式進行專案管理,透過 專案執行項目與時程的安排,以協助專案執行者能夠瞭解專案計畫中各個細項的 關係,並使計畫能在既定時程內完成,在歷經多年後,至今仍是專案管理的重要 工具之一 (Seymour and Hussein,2014) (詳見圖 2-1)。

圖2-1 甘特圖示意圖

12五項管理程序為預測和計劃、組織、命令、協調及控制(Foyol,1918)

13 14 項管理原則為勞動分工、權力明確、紀律、統一命令來源、統一目標方向、組織整體利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儘管專案管理之知識與技術基礎在Foyol 及 Gant 時已被提出,但在當時並 未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且缺乏大量實務應用,因此亦有文獻認為專案管理知識體 系應是始於1950 年代的關鍵路徑方法(CPM)及計畫評核技術(PERT) (Snyder,

1987; Weaver,2007)。

杜邦化學公司和Remington Rand Univac 公司於 1950 年代合資設計 CPM,

目的為解決專案中不同活動項目的交互關係,可應用的範圍包含建築興建與維護、

飛彈計畫、預算計畫、自動化設計規劃以及電力系統等。CPM 從甘特圖延伸而 來,執行方式為透過列出專案的所有項目、每個項目完成需要的時間以及項目之 間的依賴性與重要度,並在整合評估下得出時程較短及成本較低的專案執行方式 (詳見圖 2-2) (Kelley,1961)。

圖2-2 關鍵路徑方法(CPM)評估示意圖

(資料來源:https://www.project-risk-manager.com/blog/pert-vs-cpm/查詢日期 2019/4/3)

PERT 則是美國海軍北極星導彈計畫的計畫評核技術,其執行方式與 CPM 類似,透過對於計畫執行時間及順序關聯進行彙整,以確認專案執行方式,避免 因為整體考量而拖延時程。PERT 與 CPM 不同處在於時間的預測則分為一般可 能時間、樂觀及悲觀三種情形,以評估專案執行過程當中時程可能的浮動性,但 因 為 PERT 並 無 對 於 成 本 進 行 評 估 , 因 此 常 與 CPM 搭 配 使 用 ( 詳 見 圖 2-3)(Fulkerson,196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2-3 計畫評核技術(PERT)評估示意圖

(資料來源: https://tallyfy.com/pert/,查詢日期 2019/4/3)

在資訊科技的運算能力提升下,私人企業將採購成本管理和工程經濟學融入 CPM 與 PERT 管理評估方式中,從 1920 年代發展以來,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已逐 漸成型。(詳見圖 2-4) 於 1969 年,專案管理協會(PMI)在美國成立, 並出版 了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

PMBOK)

),其書中主要內容為給予專案 管理的計畫進度規劃、調度、成本估算和專業人員任命等建議,使應用此知識體 系者可以在有資源限制下,透過管理順利完成專案項目(Chiu,2010)。 目前

PMBOK 根據實務應用的結果,已經對於內容改版六次,是目前專案管理

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亦是 ISO21500 及 CNS21500 專案管理標準的參考 依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PMBOK 第六版

包含五個管理過程組及十項知識領域,對於專案從發起階 段至結束階段,皆提出相對應的管理建議內容,包含各階段需投入之資源及技術 以及應有之產出等,使專案能夠在合乎時程、成本及品質下完成。(詳見圖 2-5 及表2-1)

圖2-5 專案生命週期之關鍵組成要素關聯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 PMBOK,2017)

(資料來源:PMBOK,2017)

(PMI,2016)。

表2-2 建築專案管理擴充之知識領域表 (資料來源:PMI,2008)

對於營建產業,除了知識領域差異外,營建工程專案多具一定規模,因此對 於建築專案中的規劃設計、施工或營運階段,亦可細分成為單一專案,而各個生 命週期階段彼此具有重複迭代,且依其階段不同,參與角色、資源投入、最終交 付物亦有所不同(沈勁利等,2007)。因此在建築專案管理(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CPM)下,亦可能會有營建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CM) 的角色環節出現(王明德,19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設施整個生命週期的相關資料模擬,相關模擬資料不僅可作為共享資源,亦可成 為分析決策的基礎。康思敏等(2014)則提出 BIM 相關技術之四項效益,分別為規 劃階段可即時分析模擬、設計階段協助專案量身訂做、施工階段建材與時程可精 算以及營運管理階段有助於節約開支。整合來說,即是蒐集相關資料後,以模擬 技術讓使用者可以查詢、模擬和估計建築專案,瞭解各種專案活動對於建築生命 週期的影響。

然而,目前BIM 相關技術的使用並未普及,臺大 BIM 研究中心 2015 年曾 對於業主導入BIM 之現況進行調查,認為業主不瞭解 BIM 的比例為 37.5%,已 導入BIM 相關技術的比例僅 7.5%,且這 7.5%皆僅有 3 年以內經驗。此外,李怡 青(2016)之調查顯示,儘管受訪者認為 BIM 具有潛力,但約 80%的受訪單位並 無意願立即採用相關技術;有實際親自操作 BIM 技術之填答者中,操作年資大 多為1 年至 5 年,而有超過 80%之受訪者處理專案總數在 10 件內。在建築專案 採用率方面,江炳祈(2019)歸納之結論指出,調查對象服務單位多僅參與過 1 至 2 件 BIM 專案,且以公共工程專案較多民間工程較低;李怡青(2016)之研究調查 中,主要專案類型為公有建築物、商辦、廠辦大樓,約佔65%左右。整體而言,

臺灣採用建築資訊模型管理建築專案仍有推廣空間,此外在民間案件與非商辦、

廠辦之採用率仍有待鼓勵應用。

探究採用率不高之原因,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6 年之協同研究報告14指出,

目前國內機關及廠商缺乏BIM 作業實際經驗、相關作業規範不明確(契約與權責) 以及技術運用仍無適合本土規則標準等,是目前國內推廣BIM 所遭遇到的挑戰。

此外簡國峯(2014)亦指出國內 BIM 相關從業人員在以 BIM 進行專案管理時,有 60%左右在執行專案導入評選、技術服務廠商評選、風險評估與績效評估時出現 困難。

三、小結

整合前述,建築專案管理之相關技術有助於管理建築專案的生命週期各個階 段活動,具有樽節財務支出、控管時程…等效益,但在臺灣民間工程與住宿類案 件並未普遍採用,且缺乏相關應用設計經驗。

本研究後續以專案管理知識體系之過程組分類及領域內容,對於建築師與專 案管理師進行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以探討建築專案管理對於住宿類綠建築可帶

本研究後續以專案管理知識體系之過程組分類及領域內容,對於建築師與專 案管理師進行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以探討建築專案管理對於住宿類綠建築可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