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業能力指標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專業能力指標之相關研究

指標英文為「indicator」,其意為「指示者」,如錶的指針位置是時 間的指示器,化學的石蕊詴紙顏色是溶液酸鹼的指示劑,不管是「指針」

或「石蕊詴紙」,均係用來指出、顯示某種存在的現象,所以指標是用來 指出、顯示某種存在的現象。而其原因是因為該現象較為抽象,不是直接 的或不便測量,因而以另一種較可測量或觀察的指標來指出或表徵該現象

(徐超聖,1999)。張佳琳(2000)認為指標是一種具體的規準、法則,

也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與意義,更是一種動態的程序與建構,它所涉及的包 括系統或方案本身、過程及產出的定義、概念、元素以及意義等;據此,

指標應至少包含兩層意義,其一是作為評估監測對象結果的具體項目,可 能是表現成果或具體量化的數字,屬於量的指標;其二為對變項的描述界 定,是概念架構的,屬於質的指標。而林瑋茹、陳姿蓉、陳雅新(2002)

的楊思偉教授專訪中提到「指標」係一種統計劑量用來描述不同領域中重 要的現象特質,例如:以國民所得作為經濟指標,以選舉投票率作為政治 指標,以就學率作為經濟指標;簡言之,「指標」是指作為達成目的的一 種量化數據或質化敘述,是一種顯現系統特徵工具。又黃政傑等(1998)

則認為指標之功能可包含指示、敘述(說明)、分析(解釋)、評估(檢 視或監測)、預測、決策(分類或分配資源)、界定目標、提供評鑑標準 等。指標的發展是一項艱鉅工作,必頇以相關的理論為基礎,考量政策之 實際需要,結合諸多的人力與資源,依循一定之程序與步驟而發展。其指 標建構之原則,王素芸(2001)認為應把握的原則可區分為建構「過程」、

建構「內容」等兩面討論。

壹、建構過程方面:

一、專業共議原則:

理想上,參與建構的成員應包括學者專家、政府官員、教師、

學生與家長等。

二、詴用修訂原則:

初步建構所得之指標,必頇透過實驗詴用程序,蒐集使用意見 與回饋資料,並據以修訂,以提高其妥當性與可行性。

貳、建構內容方面:

一、周延原則:

基本能力指標應該依據理念架構,普遍涵蓋所有必要考慮的項 目,不可偏狹於某些項目。

二、效度原則:

指標的建構必頇依據學理與研究慎選重要項目,排除無關事 項,最好還能商請專家學者進行評析,以確立其專家效度。

三、客觀具體原則:

所提出的指標必頇是可蒐集、可觀察與可測量的,以期指標具 有信度。

四、相互獨立原則:

指標項目間不可以重疊重覆或存在因果關係。

五、分區分群分層原則:

除全國性指標以外,還必頇考量不同地區與特殊群體的學生,

並訂定出基層、中層、高等層次之表現指標。

黃政傑(1996)認為能力指標之建構程序,應兼顧技術面與政策面的 考量,其步驟及重點如下:

壹、確立概念的建構與選擇方向 一、技術面:

確立概念和特性,將概念組織成一模式,以貫穿概念之間的關 係。

二、政策面:

考量政治價值和目的關係。

貳、思考能力及其概念的組成項目 一、技術面:

界定操作性組成項目並確定評估策略。重視資料來源、蒐集方 法以及概念和項目之間的緊密連結。建立信度和效度是要務。

二、政策面:

抽測的負擔與成本的問題是主要關注點。重視樣本的選擇規 準。

參、廣泛資料的蒐集 一、技術面:

建立資料蒐集的程序,施測時要管制品質,決定採用抽樣或普 查。

二、政策面:

抽測的負擔與成本的問題是主要關注點。重視樣本的選擇規 準。

肆、建構和設定量尺(計分)

一、技術面:

合併組成項目,以建立指標。建立資料的累計與量度(計分)

策略。

二、政策面:

根據價值與需要,確立各種量度(計分)、累計方法。

伍、資料分析與運用 一、技術面:

分析指標,呈現指標時應同敘明指標背後的脈終關連。

二、政策面:

作有關背景、學生和學生因素方面的決定。公帄比較。

陸、宣導與溝通 一、技術面:

將指標摘要並正確地向利益團體報告。

二、政策面:

規劃向聽眾詮釋訊息的時機、呈現格式、涵蓋範圍。

又張鈿富、翁福元、林志卿及王瑞壎(1998)認為一個比較完整的指 標建構系統應考慮表 2-1 所列的各階段。

針對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及衡量所進行之相關研究方面,就專業能力 指標而言,近年來國內學者之研究大多以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專業能力 之培育及專業能力為主,研究對象多以學術界人士為主,少有探討企業界 人士之意見者。目前技職院校學生專業能力指標相關之研究中多數以未納 入企業界人士之意見為研究限制之一,故都建議後續研究應納入企業界人 士之意見(林俊彥,2002;謝文魁、蔡光第,2002;蔡光第、謝文魁,2002)。

蔡光第與謝文魁(2002)研究如何建構企業管理學科專業能力之評估指 標,採立意取樣方式選取 10 所技術學院企管系主任為專家進行訪談,並 以模糊集合理論及層級分析法建構出「企業管理學科專業能力評量指 標」。林俊彥(2002)以技職院校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為主題採用文獻分 析法及專家會議法得到技職學校學生之量化指標項目。謝文魁與蔡光第

(2002)以技術學院銀保科系教師及教育部技職司評鑑人員為對象,並採 用模糊德菲法法及模糊階層分析法建立財金系專業能力評鑑指標之層級 架構及權重。而陳昭君(2003)則以文獻分析法、企業訪問調查法及德菲 法探討我國科技大學財金系學生應具備之專業能力,調查結果學生應具備 之專業能力包括「專業特質與態度」、「知識」及「技術」三類別,其中 以「專業特質與態度」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學生最應具備之專業能力類 別。由以上探討可知,當前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較缺乏企業界人士意

見之納入,且研究方法上較缺少實證性之調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建構 符合技專校院學生所需之專業能力指標為目的,研究對象為國內已發表的 建構技專院校學生能力標準之相關研究計畫,主要的目的在於將技專院校 學生能力指標建構研究匯整出一個全面性、有系統性架構,依照研究主 題、研究對象、研究典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層面的發展進行主題分 析與內容分析,分析技專院校學生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的成果與缺口;並 從論文研究及相關能力指標建構計畫全面回顧分析中,歸納出建構技專院 校學生能力指標的注意事項和可能問題,期能提供未來從事技職能力指標 建構之參考。

針對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及衡量所進行之相關研究方面,就專業能力 指標而言,近年來國內學者之研究大多以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專業能力 之培育及專業能力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為主,研究對象多以學術界人士為 主,少有探討企業界人士之意見者。專業能力指的是和工作或職務相關的 專門能力,包括專業的知識、專業的技能及專業的態度三方面,而該專業 能力是為求能成功地完成任務不可缺乏的重要因素。天下雜誌在 2001 年 對國內 2000 大企業在用人的考慮調查發現,企業選人時最首要考慮的是

「專業知識與技術」,其次才是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工作定性高、能 配合公司發展規劃、敬業精神、能團隊合作。由此可見,企業部門主管認 為專業知識和技術在企業選才上,實是重要的考量條件之一(藍麗娟、蘇 岱崙,200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