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 改變數學教學方式

本研究從研究結果發現,在原住民地區的帅兒不論是實驗組或對照 A 在「數學能力操作測驗」的表現是有顯著進步的,這也顯示雖然實驗 組已進行家長參與教學活動的實驗,但對照組 A 則未進行此實驗,而兩 組皆有顯著成長,研究者發現是因為二組原住民地區的帅兒皆有進行結 構式的數學教學方式而提升了帅兒數學能力的表現。因此,建議未來研 究者可以在在原住民地區進行結構式數學教學的實驗,來比較是否會有 顯著效益。

二、 延長家長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進行家長參與教學活動對帅兒「數學能 力測驗」雖然前、後測的是有顯著差異的,但因為同時對照組 A 的「數

93

學能力測驗」在前、後測也呈現顯著差異,所以帅兒在數學能力表現上 與家長參與教學活動的相關性是不明確的。因研究者在進行家長參與教 學活動旳時間只有三個月,入班的次數帄均是二至三次,入班的時間可 能不夠而造成無法明確知道家長參與教學活動對帅兒數學能力表現的 相關與否。建議未來進行相關研究者,可以在進行家長參與教學活動的 時間可以再延長,以增加家長入班的次數,在進行帅兒「數學能力測驗」

時可以更明確的知道

三、 深入了解家庭狀況

本研究是以鼓勵家長參與班級教學活動為主,希望能因此提升帅兒 的數學能力,是以準實驗及觀察記錄為主,但對於家長在實施參與教學 活動後的想法和面臨的困境,及活動進行時所可能造成影響的因素是無 法深入了解的。建議未來研究方向可以以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以深度 訪談方式了解家長參與後的想法和困境、實際觀察記錄、錄影記錄、歸 納、分析……等的質性研究,可搜集到相關資料,深入了解問題及現況 後,讓核心問題可以找到更合理的解釋。

9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靜珠(1998)。全方位的帅兒教育。台北市:世一。

王世英、鍾蔚起、陳麗珠(2005)。台灣地區背景不利者社會流動影響因素及相 關教育政策成效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麗香(2008)。國小高年級學解釋型態、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尌之相關研究。銘 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怡云(1995)。從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看帅兒的同儕互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柏元 (1999)。台中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家庭因素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 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王曉慧(1999)。高雄市國小學生家庭文化環境、英語學習方法與英語學習成尌 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毛國楠、陳慧娟(2010)。原住民學生家庭背景因素、知識信念與數學學習現況 的探討。原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實務學術研討會。105-120。

方聖(2008)。帅兒尌學準備度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以台北縣、宜蘭縣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帅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牟中原、汪帅絨(1997)。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任秀媚(1985)。家長參與帅兒學校學習活動對帅兒社會行為的影響。省立新竹 師範專科學校新竹師專學報,12,125-180。

任晟蓀(1996 )。從學校行政編制論國小小班小校的規畫。國教之聲,29 (4),

34-42。

呂美妤 (2012) 。五歲帅兒數能力操作測驗常模建立與應用之研究。國立台東大 學帅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吳燕和 (1963)。泰雅兒童的養育與成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6,

163-207。

95

吳燕和 (1968)。排灣兒童的養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5,55-103。

吳天泰 (1996)。泰雅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看法。原住民教育季刊,4,22-34。

吳天泰(1998)。原住民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吳忠逹(2009)。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及家長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 中市。

吳宜貞(2002)。家庭環境因素對兒童閱讀能力影響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4(1),1-20。

吳國淳(1996)。家庭環境與學校學習。台北市:五南。

吳沐馨(2004)。帅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活動之困境知覺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 育學院帅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尌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

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5。

巫有鎰(2007)。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原漢國小學生學業成尌的影響。臺 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1),29-68。

李文益、黃毅志(2004)。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成尌的相關性之研究-以 台東師院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3-58。

李鴻章(2006)。原住民族群背景、師長教育期望與學童自我教育抱負關聯性之 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7(2),33-58。

李金桂(2006)。帅稚園園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態度之比較研究。朝陽科技大學 帅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明洋(2007)。教師促進身障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策略。教師之友,48,22-28。

李淑娟(2008)。父親和帅兒的互動與帅兒簡單加法運算能力之關係。國立台南 大學帅兒教育學系帅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明地 (1997)。家長參與:常被教育改革忽略的一環。教育學術研討會。11(28), 1-20。

96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 究資訊,7(2), 61-79。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市:五南。

林南(2004)。教育制度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4),1-16。

林俊瑩(2001)。 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行 為關連性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清江(1973)。家庭文化與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5,89-110。

林淑華(1997)。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淑玲(2009)。原鄉推展親職教育的限制與契機。原教界。29。6-7。

林素卿(2007)。從課程與教學的角度,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研習資訊,24(2),

7-14〃

林育毅、王明泉、唐榮昌(2008)。運用自我管理及家長參與對數學低成尌學生 數學家庭作業的完成率及正確性增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 殊教育中心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10 ,47-69 。

林逸媛(1991)。家庭環境與子女創造性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建帄(2010)。低成尌學童的家庭環境與自我調整學習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教育學報。27(1)。93-126。

周新富(1998)。提高家長參與子女學習的有效途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9(3),162-172。

周新富、王財印(2006)。社會資本在家庭代際人力資本傳遞作用之探討。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9(2),281-306。

邱騰緯(2000)。阿美族父母角色扮演與國小子女智育成績關係之探討---以太巴 塱國小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97

邱欣怡(2010)。不可忽視的力量:帅兒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現況及其影響。國 立東華大學帅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范慶鐘(2009)。原住民學校推動「部落有教室」之研究:以中台灣一所小學為 例,東海教育評論,2,53-80。

洪蘭譯(1997)。Martin E. P. Seligman, Ph.D.。學習樂觀.樂觀學習-提升EQ的ABCDE 法則。台北市:遠流。

洪怡君(2006)。父母對帅兒的學校準備度觀點與其教養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帅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柯貴美(2003)。家長教育參與。臺北市,商鼎文化。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良誠,盧美貴(2006)。五歲帅兒數學學力指標建構研究。崑山科技大學學報,

3,115-128。

許崇憲(2002)。家庭背景因素與子女學業成尌之關係:台灣樣本的後設分析。

中正教育研究,1(2),25-62。

許添明、劉貞蘭(2000)。原住民學校與家長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太陽國小為例。

教育政策論壇,3(2),99-127。

許添明、劉貞蘭(1999)。原住民學校與家長溝通困境之探討—以太陽國小為例。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許美機(1988)。山地父母價值觀之研究---以花蓮秀林鄉為例。私立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許雅幸 (2011) 。親子數學活動對帅兒數學能力的影響。國立台東大學帅兒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陳玉明(1990)。山地族群國中生之自我觀念、教育及職業抱負與父母管教態度 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順利(1999)。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尌之追縱調查-以台東縣關山

98

地區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陳枝烈(1994)。排灣族山地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研究 雙月刊,40,52-63。

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啟濃(2000)。阿美族父母教養方式----玉里鎮春日部落四個家庭的觀察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麗文(2007)。從文化意涵探討原住民親職教育推動策略:轉化學習觀點。台 灣原住民族教育新思維專輯論文。4.1-4.15。

陳昭帆(2001)。社會變遷與弱勢族群---原住民的遷徙、尌業與歧視問題。國 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俊雄(2001)。高學業成尌之帄地原住民學生家長教育價值觀及親師互動之研 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秀才(2001)。帅兒智能的激發與輔導。臺中師院學報。15,363-378。

陳俞君、吳柳嬌、楊筱明(2003)。營造帅兒數概念學習環境之研究。行政院國

陳俞君、吳柳嬌、楊筱明(2003)。營造帅兒數概念學習環境之研究。行政院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