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數值模擬分析軟體

4.3 模流分析

4.3.6 嵌入成形模組

3D TIMON 的嵌入成形模組可以適用於金屬/塑膠以及塑膠/塑膠等產 品模擬,同樣的,變形的結果除了可以在 3D TIMON 內得到外,也可以將 資料轉出至其他的結構分析軟體進行分析。與一般傳統射出成形模組轉出 資料的最大差異,在於嵌入件的材質會一併帶入結構分析進行計算。

嵌入成形模組的分析結果主要包含兩部分:嵌入件以及整體組立件。

在嵌入件部分,嵌入成形模組可計算當塑料進入模穴時,嵌入件因為塑料 充填而施加於嵌入件上的壓力分布,根據這項資料,可計算嵌入件在充填 時可能發生的翹曲變形。在組立件部分,則是可提供整個產品(包含組立 件與嵌入件)在成形固化後可能發生的翹曲變形量預測。

第五章、實驗結果討論與數值模擬驗證

在第三章中,總共提出了五個不同的改善方案(包括了四種不同的模具 機構改善方案,以及熱處理改善殘留應力方案),相關的實驗細節以及數值 模擬的結果將在本章節進行討論。

5.1 應用均溫板加熱冷卻機構消除結合線

本實驗是根據中華民國新型專利 M295582 『射出成型模具之加熱冷卻 裝置』中的設計式樣開發的模具機構,主要是要測試該模具加熱機構是否 能夠解決結合線問題。實驗總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測試均溫板與加 熱入子組合而成的『加熱機構』之工作效率,第二部分則是測試該機構在 結合線問題的改善。

5.1.1 加熱機構的工作效率

由於機構中的『加熱設備』是由熱源(加熱入子)與均溫板兩者組合 而成,整組加熱設備再安裝於模仁下方。為了確認模具在成形過程中溫度 能夠確實達到要求,在實驗前先以熱傳分析軟體搭配實驗進行數值校正,

以取得加熱機構的工作數據。

另外,為了確認實驗數據的正確性,實驗中同時採用數值模擬採用熱 傳軟體 ICEPAK 來進行模擬分析,實驗採用的均溫板其熱傳導係在不同溫

度下的變化如圖5.1;熱傳實驗部分,則是選用不同厚度的鋼板,在鋼板下 方安裝加熱器及均溫板(均溫板的外觀與均溫板安裝於模仁上的方式如圖 5.2),並且以熱電偶(thermocouples) 記錄鋼板表面之時間-溫度曲線。

熱源為鑲入兩根加熱棒的P20 鋼板,溫控器連接至加熱棒(如圖 5.3),

加熱棒規格為直徑14mm,功率 280 瓦;利用 210mmX90mm(厚度分別為 10mm 與 20mm)的 P20 鋼板來當作模仁,將均溫板固定於鋼板的下方,之 後一同置於熱源上方。

溫控器設定熱源的溫度分別為為110℃與 130℃,實驗共為四組,分別 是10mm/110℃、10mm/130℃、20mm/110℃和 20mm/130℃,由室溫開始加 熱,量側位置如圖5.4。假設射出成型開模頂出時之模穴表面溫度為 65 度,

頂出後加熱機構開始加溫至射出成型充填製程結束中間經過時間為60 秒,

當鋼板加熱至 65 度時,利用熱電偶觀察其鋼板頂部表面在這 60 秒以內的 溫度變化每隔 10 秒鐘記錄一次溫度,觀察 60 秒內模穴中心溫度可由 65℃

上升幾度,每組實驗分別作 5 次,將最高與最低的兩組數據刪除,留下 3 組數據。

由於模仁與均溫板、均溫板與熱源間的接觸熱阻無法得知,故利用實 驗時量測得到的升溫曲線來反推接觸熱阻,利用此反推得到的接觸熱阻,

模擬時帶入不同厚度的模仁觀察其升溫是否與實驗相符合,進行驗證。

圖 5.5 與圖 5.6 分別是未使用均溫板各點與使用均溫板各點的溫度曲

線,圖5.5 顯示未使用均溫板時,模仁上各點其相同時間內溫度明顯差異非 常大,60 秒時的溫度差距可由 O 點的 73.9℃到 C 點的 34.7℃看出其差異值;

而 C 點 D 點的溫度幾乎僅上升至 30~40℃;反觀圖 5.6 中,各點溫度幾乎 相當平均,除了距離中心較遠的 C 點之外,O 點、A 點、B 點、D 點升溫 曲線幾乎是相當接近的,在最後60 秒時也都有達到 80℃左右的溫度,而距 離較遠的C 點也有 67.8℃的溫度,比起未使用均溫板的 C 點只有 34.7℃仍 然高出許多,由這兩張圖比較可以得到,採用均溫板可在一定時間內讓限 定的尺寸範圍內達到平均且較高的溫度。

圖5.7 則是以 ICEPACK 執行模擬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分析設定加熱時 間為60 秒,加熱溫度為 130℃,分別取 1 秒、20 秒、40 秒,以及 60 秒等 四個時間點抓取模仁表面溫度分布圖。左側四張圖為未安裝均熱板時模仁 表面的溫度分布變化,右側四張圖則是安裝均熱板後模仁表面的溫度分布 變化。從模擬分析結果可發現,當加熱時間達到20 秒時,安裝均熱板的模 仁表面溫度分布已經明顯比未安裝均熱板之模仁溫度分布來的均勻;當加 熱時間達到60 秒時,安裝均熱板的模仁表面溫度在均熱板範圍下已經達到 100℃以上;而未安裝均熱板的模仁表面溫度僅在加熱器上方能夠達到這樣 的溫度。

  從實驗結果與數值模擬結果得知,使用均溫板的效能比沒有使用均溫 板的效能高出許多,均溫板確實能夠可以擴大傳熱的範圍與提昇傳熱的效

率,。

5.1.2 均溫板加熱冷卻機構實驗結果檢討

本實驗中的實驗試片的外型分為兩種,一種是標準的拉伸試驗片,主 要目的在於檢查結合線強度在安裝該加熱/冷卻機構後的差異;另一種則是 多圓孔試片,主要目的在於檢視塑件孔洞位置後方結合線的明顯度。

1. 拉伸試片實驗

拉伸試片的外型與拉伸試片的模具圖如圖5.7,進澆方式有四種,分別 為單邊澆口、雙邊澆口、雙邊澆口利用加熱機構加溫和傳統模溫機加溫 75 度四種,其中使用加熱機構加溫又分為熱源110℃與 130℃兩種加熱溫度,

相關射出成型參數如表5.1 所示,完整試片如圖 5.8(a)、(b)。

實驗結果確認在單邊澆口的試片不會有結合線的產生,雙邊澆口的試 片有明顯的結合線產生;使用加熱機構加溫100℃之後的試片,結合線有明 顯改善,但是在光源照射下左右移動視角仍然可以看見有結合線的存在;

將熱源調整至130℃時,結合線的情況大大改善,原本該有結合線的區域,

以肉眼來看已經看不見線的形狀存在,只殘留一點點模糊的狀態。將成形 試片進行拉伸測試,拉伸試驗力量與位移圖如圖 5.10。從結果得知,在模 具加熱狀況下,試片的拉伸應力比未加熱的試片增加 6.8%[63]。主要的原 因,應該在於加熱試片的結合線的位置,融熔塑料的融合區域較大,使得

高分子之間的鏈結力量較強,也使試片的強度增加。

2.多圓孔試片實驗

第二部分實驗試片的規格及模具圖如圖 5.11,試片外觀如圖 5.12,相 關射出成型參數及加熱條件如表5.2 所示。將成形試片的結合線位置切割並 且進行鑲埋,再以SEM 觀察剖面位置。

在未進行加熱的狀況下,塑件成形後的結合線區域如圖 5.13 所示,可 以看到明顯的 V 形缺口;而在加熱機構啟動後,結合線區域之痕跡放大圖 則如圖5.14,從圖中可以發現 V 形缺口幾乎完全消失。從深度上進行量測,

結合線深度可從原始試片的 12μm 減少至 0.5μm[64]。這點與預期的結合相 符合;由於加熱區域的塑料黏度降低,因此流動性較佳,形成的 V 形缺口 會較小,甚至完全消失。

5.1.3 結論

從均溫板加熱機構的試片結果(包含拉伸試片的拉伸應力承受值改善 以及圓孔試片的V 形缺口深度改善),可確認採用均溫板之加熱冷卻機構確 實可改善傳統射出成形製程之結合線缺陷。

5.2 應用模內旋轉機構消除結合線

本實驗主要是測試旋轉體在模具內是否能夠消除結合線痕跡,因此會

體外型,而實驗試片的外型以及旋轉體的安裝位置則如圖5.15。在研究中,

採用了四種不同的材料進行測試,樣品如圖5.16 所示。

另外,為了確認塑料在旋轉體運動下的充填狀況,實驗中還會以數值 模擬軟體FLOW-3D 進行數值驗證。

本研究所設計之旋轉機構安裝於模具內部,模具組立圖如圖 5.17,模 具完成後組裝於實驗機台上之情形如附件一模具完成圖所示。圖 5.18 為模 具安裝於射出成型機上的狀況(本實驗使用機台為震雄的SM-150 射出成型 機)。因為不同的實驗材料有不同的成形條件,列表如表 5.3 所示,不同旋 轉體所形成的試片凹槽如圖5.19。

5.2.1 模內旋轉機構實驗結果檢討

實驗中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轉速(25 rad/sec 與 75 rad/sec)進行測試,以 下將針對兩種不同形式的旋轉體(Type1 與 Type2)進行結果說明[65]。

圖5.20 為 Type1 旋轉體在低轉速(25 rad/sec)下結合線的照片圖,可 以發現PMMA 以及 PC 被扭轉的情形相當明顯;ABS 的結合線狀態則是有 明顯因為扭轉而造成結合線的扭曲及斷裂分離的狀態;ASA 則因為本身的 流動性質比較差,所以結合線只有稍微被扭轉,也沒有被扯斷的情形。

圖5.21 則是高轉速(75 rad/sec)下結合線的照片圖。PMMA 以及 PC 結合線的狀態與低轉速的情況相當類似,依然是都有因為旋轉體產生紊流

而形成的流紋線生成,且都是PC 比 PMMA 的情況嚴重; ABS 以及 ASA 的結合線情況與低轉速比較起來被扭轉破壞的情況則是明顯許多,ABS 的 結合線甚至發生結合線被明顯扭曲,甚至發生結合線被扭斷的情形。

5.2.2 旋轉機構數值模擬分析

圖5.22 為利用 Table Curve 3D 計算所得之黏度模型(藍色的點代表黏 度數值)。將取得之參數輸入 FLOW-3D,並且建立相關之分析模型,就能 夠以數值模擬的方式得知塑膠在通過旋轉體時的充填狀況[66]。

圖5.23 則是利用數值模擬軟體 FLOW-3D 針對Type3 旋轉體進行的數 值驗證。數值模擬顯示融熔塑膠在通過旋轉體時,Type3 旋轉體在一開始接 觸塑料時並無法將塑膠高分子流體有效牽引,而是先將塑料甩開;在旋轉

圖5.23 則是利用數值模擬軟體 FLOW-3D 針對Type3 旋轉體進行的數 值驗證。數值模擬顯示融熔塑膠在通過旋轉體時,Type3 旋轉體在一開始接 觸塑料時並無法將塑膠高分子流體有效牽引,而是先將塑料甩開;在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