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變數處理

體面臨某些工作特性威脅時所引發的反應,

指出工作環境對員工過度要求或員工無法完善處理特殊情況時,會產生工作壓 力。Kahn & Quinn(1970)認為工作壓力為來自工作任務方面令人感到困難的或 有害的特別要求 ),Mos(1986)主張工作壓力是個人人格特

進一

X 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引自周月清、李文玲與林碧惠譯,1994):

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單一的壓力事件並不會產生致命性的傷害,而是早期

圖2-2 雙重 ABC-X 模型(Mccubbin & Patterson, 1982;引自李文英,1989)

xX

第二節 工作-家庭衝突

Greenhaus 和 Beutell(1984)整理了過去學者的研究與相關文獻,認為「工 庭衝突」有三種主要的形式:

一、分割理論(the segmentation theory)

工作與家庭是獨立的,並且假設行動者

和行為的角度來分開這兩個領域。置身於這兩個領域不會彼此影響。

二、

找得到滿足,會試著在另一個

三、

點是較普遍的理論,因為工作和家庭確實

有學者以發展理論(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pproach)的角度來解 釋工

變項很多,以下分個人及家庭因素探討:

一、

補償理論(the compensation theory)

個人如果不能在工作範圍或家庭範圍中 家庭生活參與上感到困難(Duxbury & Higgins, 1991)。

作與家庭衝突(Gallos, 1989; Sekaran & Hall, 1989; Lambert, 1990)。

不同於分割理論、補償理論或溢出理論對於工作與家庭兩個領域之邊界範

在性別與工作-家庭衝突方面,Duxbury & Higins(1991)的研究認為性別在

二、

作-家庭衝突大於未婚者(Herman & Gyllstrom, 1977)。而有小孩

支持 工作-家庭衝突模式上有顯著差異的原因,歸因於社會的期望與行為的規範 而造成,Duxbury & Higgins(1991)以及Greenhaus & Beutell(1985)的研 究亦發現女性在工作投入和工作-家庭衝突的關係中感受程度較男性為強,

而男性在家庭投入和工作-家庭衝突的關係中感受程度較女性為強。而在 Frone et al(1992)的研究結果顯示,性別的不同在工作對家庭的衝突以及 家庭對工作的衝突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林曉雯(1994)的研究指出, 在雙 的人員其工作-家庭衝突也會比無小孩的家庭大,小孩扶養的責任對於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的關係(Bohen & Viveros-Long, 1981)。一些研究發現育有 幼子的父母是比小孩子已長大的父母其工作-家庭衝突較大(Beutell &

Greenhaus, 1980; Greenhaus & Kopelman, 1981; Pleck et al.,1980)。大家庭 小家庭其工作-家庭衝突較大(Cartwright, 1978; Keith & Schafer, 1980)。Keith

& Schafer(1980)認為一個婦女的工作-家庭衝突程度是與其丈夫對工作每 週投入的工作小時數有關。女性工作的型態對於丈夫的工作-家庭衝突影響 較小(Greenhaus & Kopelman, 1981; Pleck et al., 1980),但是太太是主管職 的丈夫比太太不是主管職的丈夫其工作-家庭衝突要大(Greenhaus &

Kopelman, 1981),另一方面,Beutell & Greenhaus(1983)發現丈夫的 行為可以降低女性的投入家庭之外的角色衝突。Beutell & Greenhaus(1982)

發現具有生涯導向的女性較其先生有較大的工作-家庭衝突。

第三節 時間配置

時間配置的概念,由時間成本延伸出來,將時間投入視為有限的資源,個人 在獲得效用最大化的目的下,會將時間做最有效的配置。Googins(1991)指出,

因為時間是一有限的資源,故一個人在工作、家庭、學校等方面的時間配置必定 會相互衝突(引自Huang, 2004)。

Meyer和Brightbill(1969)將一天二十四小時劃分為三大部份:一為人類生 存所必需之時間,如吃飯、睡覺和盥洗如廁等,二為工作時間,三為除去生存及 維生所必需之時間外所剩餘的時間,如休息、運動、娛樂等時間。張清溪(1983)

將一日時間分成工作時間、家務時間(包括照顧子女)、個人日常必需時間、休 閒時間。文崇一(1990)把一日時間結構分為:工作時間、生活時間及自由時間。

柴松齡(1991)則將經濟活動人口的人生時間,主要區分為生存時間、生活時間 和休閒時間。Juster & Stafford (1991:474)將時間區隔為:工作時間(含家事)、

個人照顧時間、休閒活動時間三類。

蔡淑芬(2004)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數國家習慣將人類日常生活起居之各項 作息活動,歸納為「必要時間」、「約束時間」、及「自由時間」三大部份,其 內涵分述如下:

一、必要時間:睡覺、盥洗、用膳等項,為生理上必需時間。

二、約束時間:通勤、通學途中、從事工作、上學讀書、做家事或育兒等項,在 此時間內個人由於身分上之約束,無法隨意自由安排活動。

三、自由時間:購物、進修、研究、看電視或錄影帶、閱報、雜誌、拜會親友、

旅遊、看電影、運動、飲宴、宗教活動、社會服務工作、看病、休息、其他 等項,係指除必要與約束時間外,個人可支配運用之時間。

在國人的時間配置方面,行政院主計處於2000年實施國人「休閒生活與時間 運用」調查,以居住於臺灣地區之本國籍15歲以上人口為調查對象,以下根據八

十九年時間運用調查分析結果,摘要如下(參見圖2-3):

一、必要時間:國人每日平均之睡眠時間8小時42分鐘。由年齡別觀察,25-54歲 各年齡組之睡眠時間少於55歲以上各年齡組。由性別就各項活動觀察,女性 每日平均所需花費時間皆較男性為長,女性睡眠時間8小時46分,較男性高 出7分鐘。

二、約束時間:兩性約束時間最大差異,主要係家事及工作二項,女性平均家事 時間達2小時19分,遠較男性高出1小時51分鐘。女性以有三歲以下嬰幼兒需 照顧者所需家事時間最長,而男性因勞動力參與率高於女性,致每日平均工 作時間高出女性近一個半小時。在工作參與率方面,仍有高達63.6%就業者 在週休六從事工作,週日之工作比率亦均在35%左右,顯示週休二日制度並 未普及。

三、自由時間:收看電視為國人最普遍之休閒活動。利用休閒時間從事運動者占 十五歲以上人口之72.2%。在進修方面,兩性進修比率並無明顯差異,年紀 愈輕進修風氣愈普遍,且隨著教育程度之提升而增加,大專及以上者進修比 率達58.4%,即平均每十位專上程度者中有六位於休閒時間內曾從事進修。

行政院主計處繼民國76年、79年、及83年進行三次國民時間調查後,於民國 93年再進行第四次的調查。重大的變動摘要如下:

一、因實施週休二日,週六的必要時間及自由時間較4 年前呈增加趨勢。

民國93 年臺灣地區 15 歲及以上人口平均每人每日之必要時間為 10 小時 58 分,約束時間為7 小時 8 分,分別較 89 年 5 月增加 4 分鐘及 7 分鐘,至於 自由時間為5 小時 54 分,反較 4 年前減少 11 分鐘。

若再從平日與假日觀察,假日之必要時間較平日多岀43分鐘,週日更多出53 分鐘。約束時間方面,平日則較假日多出3小時23分,較週日更多出4小時10 分。自由時間方面,週六及週日分別較平日增加2小時3分及3小時17分。與4

年前相較,由於受政府部門及部分企業實施全面週休二日影響,週六之必要 時間及自由時間均呈增加趨勢,而約束時間則明顯減少。另週日之自由時間 雖較4年前減少10分鐘,但仍達8小時25分。

二、每日平均睡眠時間與4 年前相當。

就睡眠時間觀察,每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8 小時 40 分,與 4 年前之 8 小時 42 分相當,其中平日為 8 小時 29 分,週六為 8 小時 58 分,週日則為 9 小時 16 分。

三、就業者平日平均工作時間為8 小時 17 分,較 4 年前增加 12 分鐘。

以實際有從事工作之就業者觀察,平日之工作時間(含加班及兼職)為8小 時17分,較4年前增加12分鐘。

四、有二成二的通勤者及三成六的通學者平日通勤通學時間超過1.5 小時。

依就業通勤者觀察,以平日通勤時間30分至未滿1小時者所占比率37.89%為 最高,其次是1至未滿1.5小時者占36.43%。而對求學通學者而言,其平日通 學時間則以1至未滿1.5小時者所占比率35.53%為最高,其次是30分至未滿1 小時者占26.07%。另外從通勤通學達1.5至未滿2小時、2小時及以上兩項觀 察,就業通勤者所占比率分別為12.01%、9.74%,通學者分別為16.49%、

19.36%,顯示約有二成二的就業通勤者及三成六的通學者在工作或求學之 交通往返時間需超過1.5小時。

五、家事重擔多數雖仍在女性身上,惟男性分擔家事之比率已逐漸上升。

在參與家事時間方面,實際參與家事者每日平均花費在家事工作的時間為2 小時41分,較4年前略減2分鐘,而女性參與家事者每日平均做家事時間3小 時9分,約為男性參與者之2倍。

六、15-24 歲者之求學者進修、研究、補習及做功課時間較 4 年前減少。

臺灣地區15歲及以上人口進修、研究、補習及做功課每日平均花費的時間為 22分鐘,其中週六為27分鐘為最長,週日為25分鐘次之,平日則僅20分鐘為 最短,與4年前比較,每日平均減少3分鐘。從年齡層觀察,無論平日、週六

及週日進修、研究、補習及做功課時間均以正處於就學階段的15-24歲者為 最長,並大致上隨著年齡層越高而遞減。另從教育程度觀察,無論平日、週 六及週日進修、研究、補習及做功課時間,均以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者為最 長,分別為38分鐘、52分鐘即50分鐘,惟隨著教育程度之下降,花費的時間 愈少。

七、每日運動時間較以往增加,其中老年人口運動時間最長。

國人每日運動時間為21分鐘,其中平日為19分鐘、週六為25分鐘、週日為27 分鐘,與4年前比較,每日平均增加2分鐘,其中平日增加1分鐘、週六增加5 分鐘、週日增加3分鐘,顯示政府實施週休二日之後,國人週六及週日運動 時間均較以往增加。就性別觀之,男性每日運動的時間為22分鐘,女性為19 分鐘,與4年前比較,男性運動時間不變,女性則增加3分鐘;以週六而言,

男性運動時間為27分鐘,比女性增加5分鐘,週日男性運動時間為32分鐘,

比女性增加9分鐘。

而在時間配置的衝突上,有四個重要發現:

一、年紀較輕或教育程度較高者,較常犠牲睡眠來換取更多時間。

有20.59%的人自覺在一天內總是或經常無法完成預先想要做的事情,66.99

%偶爾或很少如此,僅有 12.42%從不如此,且年齡愈輕者或教育程度愈高

%偶爾或很少如此,僅有 12.42%從不如此,且年齡愈輕者或教育程度愈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