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工作/家庭壓力及時間配置探討:台灣與美國的比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工作/家庭壓力及時間配置探討:台灣與美國的比較"

Copied!
6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碩士論文. 商學院碩士班在職進修生工作/家庭壓力與時間配置探討: 台灣與美國的比較 The study of working MBA students’ job/family stress and time alloc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A. 研究生:戴士閔 撰 指導教授:黃賀 博士 中華民國 九十五 年 一 月.

(2) 論文提要 學年度:94 學期:1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中):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工作/家庭壓力及時間配置探討:台 灣與美國的比較 論文名稱(英):The study of working MBA students’ job/family stress and time alloc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A 學位類別:碩士 語言別:中文 學 號 : M924011009 論 文 頁 數 : 54 研 究 生 (中 )姓 名 : 戴 士 閔 研 究 生 (英 )姓 名 : Tai, Shih-Min 指 導 教 授 (中 )姓 名 : 黃 賀 指 導 教 授 (英 )姓 名 : H Jason Huang 口試委員(中)姓名:胡國強、楊碩英 口試委員(英)姓名:G Gary Hu, Showing Young.

(3) 誌 謝 詞 衷心感謝恩師黃賀教授、口試召集人胡國強教授及口試委員楊碩英教授的細 心指導。. 戴士閔 于 中山管院 2006 年 1 月 I.

(4) 摘. 要. 因為學習、工作與家庭三方面的責任及時間上的需求,在職進修生面臨了多 重角色的扮演而造成角色衝突,衝突的結果即形成工作及家庭的壓力。工作及家 庭間的衝突主要由以時間為基礎、以緊張為基礎、以及以行為為基礎的衝突構 成,而以時間為基礎的衝突解釋了其中大部分。本研究即希望探討商學院碩士在 職進修生於工作壓力、家庭壓力、及時間配置上的特性。 根據先前學者研究, 性別及家庭生命週期為影響工作及家庭壓力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除分析性別及 家庭生命週期對壓力及時間配置變數所造成的差異外,亦著重於自變數間的交互 作用,補充先前學者研究缺失之處。本研究另加入國籍為自變數,分析台灣及美 國兩地間的差異。 本研究以中山大學為台灣地區樣本,而美國地區樣本則為休 士頓大學明湖校區〈UHCL〉,重要分析結果摘要如下: 1.. 在職進修碩士生可依工作及家庭壓力分為高壓力群及低壓力群兩群,運動時 間為其區別的指標。美國樣本的指標變數為性別及需請假上課者,台灣樣本 為單身與否。 2.. 國籍與性別會對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產生交互作用。美國籍者的女性家庭壓 力大於男性。以及台灣男性在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上都顯著大於美國男性。 3.. 性別與家庭生命週期、國籍與家庭生命週期會對時間配置產生交互作用。有 了小孩後,直到小孩成年前,因為多出來的家事及育兒時間,女性的工作時 間會顯著減少。台灣的小孩獨立性較美國籍的低,以致台灣父母在小孩少年 時期比美國父母花較多時間照顧他們。以及小孩 7 歲後,美國台灣的工作時 間及運動時間不再有差異。 4. 工作壓力會減少運動時間與家事及育兒時間,而家庭壓力會減少運動時間與 睡眠時間。美國樣本則發現工作壓力對時間配置沒有影響,家庭壓力減少睡 眠時間。台灣樣本中,工作壓力減少運動時間與家事及育兒時間,家庭壓力 也減少睡眠時間。美國籍者較能調適工作壓力,不會因工作壓力侵蝕其它時 間配置。台灣籍者需要學習調適工作壓力及時間管理的能力。. 關鍵字:碩士在職進修生、工作壓力、家庭壓力、時間配置. II.

(5)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follow-up study about working students’ job stress, family stress, and time allocation based on Tsai(2004) and Shian(2001)’s studies. Job stress, family stress, and time allocation are found differing among worki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family life cycles. We further study the interaction caused by these two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is paper, we also set “nationality” as another independent variabl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A. Several important findings as following: 1. Exercise time is a critical variable to discriminate high-stressed and low- stressed group. In the USA sample we also find gender and needs of taking time off from work to school are indicators, and marriage status in the Taiwan sample. 2. Job and family stress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and nationality. American females have higher family stress than males. Taiwanese males have higher job and family stress than American males. 3. Time alloc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and family life cycl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ality and family life cycle. Before children growing up, females’ time resource has been occupied by chore and baby-sitting, which decreases working and leisure time. Parents in Taiwan spend more time taking care of their 7~17 years old children than Americans do. After their children reaching age 7, Taiwanese working students stop working too long and exercise more. 4. Work time decreases exercise time and time for family in the Taiwan sample, on the contrary work tome doesn’t correlate with family and exercise time in the USA sample, which suggests that Taiwanese working students may need to learn how to deal with job stress/overworking, and how to manage time resource better.. Key words: Working Student, Job Stress, Family Stress, Time Allocation. III.

(6) 目 錄 誌謝詞……………………………………………………………………………….…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 ……………………………..…………………6. 第二節. 工作-家庭衝突 ………………………………..…………………….10. 第三節. 時間配置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架構 ………………..……………………..………19. 第二節. 研究變數及變數內容 ………………..……………………………..21. 第三節. 問卷收發及有效樣本結構 ……………..…………………………..25. 第四章. 研究發現 …………………………………………………………………26. 第一節. 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變數處理 …………..………………………..26. IV.

(7) 第二節. 高低壓力群分群 …………………………..………………………..28. 第三節. 高低壓力群分析 …………..………………..………………………29. 第四節. 台灣及美國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工作及家庭壓力差異分析 ....33. 第五節. 台灣及美國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時間配置差異分析 ………....36. 第五章 參考文獻. 研究結論 …………………………………………………………………44. 附錄一. ………………………..…………………………………………………48 本研究使用之問卷 ………………………………………………………51. V.

(8) 表目錄 表 3-1 人口統計資料變數內容……………………………………………………..21 表 3-2 時間配置變數內容…………………………………………………………..22 表 3-3 工作壓力變數內容…………………………………………………………..23 表 3-4 家庭壓力變數內容…………………………………………………………..24 表 3-5 有效樣本結構………………………………………………………………..25 表 4-1 工作壓力問項因素分析整理………………………………………………..26 表 4-2 家庭壓力問項因素分析整理………………………………………………..27 表 4-3 集群分析結果總整…………………………………………………………..28 表 4-4 分群在壓力變數上的差異…………………………………………………..29 表 4-5 高低壓力群時間分配差異比較……………………………………………..29 表 4-6 高低壓力群與人口統計變數卡方檢定整理……………………………..…30 表 4-7 美國樣本卡方檢定…………………………………………………………..31 表 4-8 台灣樣本卡方檢定…………………………………………………………..32 表 4-9 三因子二變量 MANOVA 整理………………………………………………33 表 4-10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1)………………………………………………34 表 4-11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2)………………………………………………34 表 4-12 家庭生命週期單因子 ANOVA…………………………………………….35 表 4-13 時間配置平均………………………………………………………………36 表 4-14 各時間配置相關分析………………………………………………………37 表 4-15 三因子五變量 MANOVA 整理…………………………………………….38. VI.

(9) 表 4-16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1)……………………………………………….38 表 4-17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2)………………………………………………39 表 4-18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3)……………………………………………….41 表 4-19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4)……………………………………………...41 表 4-20 家庭/工作壓力對時間配置相關分析.……………………………………..43. VII.

(10)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步驟……………………………………………………………………....3 圖 2-1 統合性的工作壓力模式……………………………………………………....7 圖 2-2 雙重 ABC-X 模型……………………………………………………………..9 圖 2-3 國人時間運用調查…………………………………………………………..1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1…………………………………………………………………20 圖 3-2 研究架構圖 2…………………………………………………………………20 圖4-1 國籍及性別對工作壓力交互作用………………………………..…....…….34 圖 4-2 國籍及性別對家庭壓力交互作用…………………………………………..35.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由學校畢業後靠著一技之長在職場上打拚到退休的傳統 已成為過去式。終身學習的觀念逐漸為民眾所接受而成為一種趨勢,唯有不斷學 習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然而,因為學習、工作與家庭階段不再分明,使在職進修生面臨了多重角色 的扮演而造成角色衝突。台灣在職碩士班的學生平均年齡為39歲,而行政院主計 處在民國92年統計2001年我國初婚平均年齡男性為31歲、女性則為26歲,可見在 碩士職進修的學生除了學生角色外,大多還有工作職場的責任,而家庭中的角色 更是多重(蔡淑芬,2004)。 工作-家庭-學習衝突的結果,就產生了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而影響這兩種 壓力的前因變數包括了性別(Greenhaus & Beutell, 1985; Duxbury & Higins, 1991; Frone et al, 1992)及家庭生命週期(Herman & Gyllstrom , 1977; Pleck et al., 1980; Bohen & Viveros-Long, 1981)等構成角色衝突的變數,本研究研究目的之一即欲 探討性別及家庭生命週期對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工作及家庭壓力造成的差異。 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的主要來源為時間分配上的衝突(謝美蘭,2001),在 職進修生必須在家庭、工作及學生等角色間保持平衡,時間的管理對其而言非常 重要。因此本研究亦探討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時間配置的情形,及性別及家庭 生命週期對其時間配置的影響。 而工作及家庭壓力的大小,應會表現在時間配置上,故本研究希望在區分出 壓力大及壓力小的族群後,觀察其在時間配置和其它人口統計變數上的特徵,尋 找形成高壓力族群的指標性變數。最後,本研究分析國籍所造成的差異,探討台 灣及美國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在工作、家庭壓力的感知和時間配置上的不同。. 1.

(12)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步驟方法 本研究分六個步驟進行,如圖 1-1 所示。敘述如下: 一、確定研究方向及目的:產生研究動機,閱讀相關文獻並確立研究方向。 二、相關文獻閱讀與探討:根據主題及各個研究變數進一步探討文獻。 三、原問卷翻譯審核:台灣地區的研究數據資料及中文版本的問卷延用自 蔡淑芬(2004)的研究,美國地區使用的問卷需翻譯為英文版本。翻譯時 間為 2004 年 9 至 10 月,經指導教授、UHCL 兩位人力資源專長教授、及 UHCL 語言中心多位精通中/英文的老師審核問卷效度以及英文用語是否. 正確。 四、實施問卷調查:在取得 CPHS(Commit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的研究調查許可後在休士頓大學明湖校區採樣,在商學院建築中 庭以便利採樣方式發放並請受測者現場填答或以回郵寄回問卷。發放時間為 2004 年 10 月 20 日至 12 月 10 日。 五、台美兩地資料分析比較:美國數據建檔後,與台灣數據一起剔除無效. 問卷,並篩選商學院碩士班每週工作 20 小時以上的受測者建立樣本。接著 進行差異比較、相關分析、及進一步的資料探勘。 六、撰寫結論:根據資料分析的結果以及相關文獻的佐證,本研究提出七. 點重要發現及結論。.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為文獻探討法及問卷調查法。文獻探討法如先前所述,為 閱讀並探討工作壓力、家庭壓力、時間配置、工作-家庭衝突、及在職進修生所 面臨的角色衝突等相關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時間配置 的內容及其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以及統整影響這些變數的前因變數,用以確定 分析數據時所需要的變數,並在撰寫結論時能有更深入的見解。 問卷調查後的分析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部份:. 2.

(13) 一、不同群體在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時間配置上的差異。使用 MANOVA, 以國籍、性別、婚姻狀況等等前因變數為自變數,探討其對工作壓力、家庭 壓力、與時間配置造成的差異。 二、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時間配置間的相關性。以相關分析探討工作、家庭 壓力及各個時間配置的細項間的相關性。 三、壓力高低群體的差異。以集群分析將樣本分為高低壓力群後,使用 ANOVA 及卡方檢驗,分析群之間在時間配置及人口統計變數上的差別,以尋找高低 壓力群的區別指標及特性。. 研究方向及目的. 文獻閱讀與探討. 原問卷翻譯審核. 實施問卷調查. 台美兩地資料分析比較. 結論撰寫 圖 1-1 研究步驟. 3.

(1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分為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台灣國立中山 大學及美國休士頓大學明湖校區商/管理學院碩士班學生且每週工作 20 小時以上 者。 研究內容中,時間配置的調查包含了工作時間、睡眠時間、運動時間、家事 及育兒時間、和課業準備時間。壓力分為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其內容以時間衝 突引起的壓力為主。人口統計變數調查部份包括性別、婚姻、職位等 17 項,其 中性別、家庭生命週期、及國籍被選擇為前因變數。 研究限制分下列兩點說明: 一、抽樣方法的限制:本研究由於時間、財力、及人力有限,因此無法徹底對美 國及台灣的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進行採樣,僅能以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及美 國休士頓大學明湖校區做代表性的採樣及比較。但因為各校校風的不同以及 台灣和美國都有的南北文化差異現象,本研究的樣本應會與實際上台灣及美 國整體的母體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另外,也因為資源的有限以及學生資料的保密性,本研究無法進行完全的隨 機採樣,因此在樣本的代表性及推論誤差程度的控制上可能無法達到十分理 想的程度。 二、研究變數的限制:在時間配置的問項上,本研究只蒐集了工作時間、睡眠時 間、運動時間、家事及育兒時間、和課業準備時間這五種時間配置,只涵蓋 了一天 24 小時中約 20~22 小時,無法對全天的時間配置進行研究,也不能 依早午晚三個時段探討。另外,本研究亦無法將時間配置變數區分為工作日 ﹝週一到週五﹞及週末兩種不同作息時段調查。 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變數上,本研究著重在時間衝突導致的壓力上,故變數 內容偏重於時間的不足及時間管理上的失調,其它如行為等等所導致的壓力 4.

(15) 並不考慮。 在前因變數方面,本研究在整理先前學者的研究發現後,以探討家庭生命週 期及性別對時間配置及工作/家庭壓力的影響為主,並因探討台灣美國間的 差異再加入國籍為自變數。但其它可能影響的潛在變數如個人的主觀偏好、 人格特質、角色期待、家庭中的權力結構等則未能納入研究中。而且國籍所 造成的差異其實其真正的原因應該是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觀念、價值觀等的 不同所引起的,本研究並未以文化相關的變數為前因變數進行分析。 三、本研究為一延續性的研究,著重在補強先前學者的研究及理論。換言之,本 研究分析的情況為大部分的一般行為,但並無法細部分析例外行為。. 5.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 Jamal(1990)定義工作壓力為個體面臨某些工作特性威脅時所引發的反應, 指出工作環境對員工過度要求或員工無法完善處理特殊情況時,會產生工作壓 力。Kahn & Quinn(1970)認為工作壓力為來自工作任務方面令人感到困難的或 有害的特別要求(引自Gupta, 1979),Mos(1986)主張工作壓力是個人人格特 質、情境影響、和組織及文化內容等內外在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引自Huang, 2004)。工作壓力會造成個人生理和心理的分裂,迫使職位和工作環境相互作用 的正規功能有所偏離,若長期承受工作壓力,員工與組織將漸趨於不良功能 (Jamal, 1990)。 國內學者黃榮真(1992)研究指出工作壓力是因工作相關因素而引起的壓 力,促使外在環境的要求與個人內在的能力產生交互作用之差異,而導致不平衡 的狀態。李玉惠(1998)亦認為當個體在面對具有威脅性的工作情境時為一時無 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而生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或緊張的狀態,就是工作壓力。 葉兆祺(1999)研究認為工作壓力是個體面對工作情境時,為因應工作環境要求 與自我期望,在生理,心理產生失衡的狀態。 陸洛(1997)回顧整理了現有的工作壓力理論與研究後指出,工作壓力是一 個連續變化的動態歷程,而非靜態的間斷現象。在工作壓力的歷程中,人既是主 觀的,更是可移動的,個體絕非孤立無援地被動承受環境事件的衝擊,而是能協 調環境要求並與環境互動的,工作壓力是一個人與環境不斷協調,不斷互動之後 的特異化結果,主觀性、互動性、歷程性和特異性正是工作壓力本質所在。當然, 特異性可以是個人層次的,如個人的生活背景、價值觀、內外在資源等造成的影 響,也可以是團體、文化和社會層次的,如職業特性、文化歷史脈絡和社會經濟 結構也會造成不同的工作壓力現象。 根據工作壓力的主觀性、互動性、歷程性、及特異性的本質,陸洛(1997) 6.

(17) 進一步地提出一個「統合性的工作壓力模式」,如圖2-1所示。綜觀這個模式有 幾項要點: 一、工作壓力為一個個人現象,故強調「壓力感受」是連結潛在壓力源與壓力後 果之間不可或缺的中介因子,而個人在「壓力感受」的感受程度上的差異 正是工作壓力歷程特異性的根本。 二、個人在環境中是主觀且可移動的,而此個人可移動性雖然啟動了壓力歷程, 其終極意圖卻是要動用個人所有的內在和外在資源以恢復人與環境的平衡 狀態。而這些內外部的資源或限制既可能會影響個人對潛在壓力源的壓力感 受,也可能影響壓力感受轉化為壓力後果的可能性和程度。 三、這個模式雖是以個人為關注中心的心理學取向,但並不排除社會文化的影響。 四、這個模式包含了多元成分,統合了以往工作壓力的理論與研究,以互動的壓 力觀點為基本立論,呈現工作壓力的整體歷程。. 工作內的因素. 個人外在資源. 個人方面. z. 工作本身的因素. z. z. 工作滿足. z. 工作中的社會關係. z. 心理健全. z. 生涯發展. z. 身體健康. z. 組織結構與氣氛. z. 行為問題. 社會支持. 壓 力 感 受. 工作外的因素. 個人內在資源. 組織方面. z. z. 人格特質. z. 人事層面. z. 工作動機. z. 生產層面. z. 因應策略. z. 安全層面. z. 工作經驗. z. 勞資層面. z. 個人問題. 社會問題. 圖 2-1 統合性的工作壓力模式(陸洛,1997). 家庭壓力理論的基本架構乃是Hill(1958)的「ABC-X 模型」,A、B、C、. 7.

(18) X 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引自周月清、李文玲與林碧惠譯,1994): 一、A因素:壓力事件的本身 凡是能造成家庭體系的不穩,並且產生一種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或轉變就可稱 之為「壓力」。 二、B因素:抗拒壓力所具有的資源 當面臨壓力時,家庭必須設法使其不致擴大而影響到功能運作所需要的資 源、助力與能力則叫做B因素。Mckenry及Price(1944)將家庭資源又分成 下列三種(引自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與李淑娟,1999):(一)個人資源: 包括個人的財務狀況、教育背景、健康狀況、心理資源。(二)家庭系統資源: 指家庭系統在應付壓力源的內在特質,如家庭的凝聚力、調適、及溝通。愈 是健康的家庭系統,愈有能力應付家庭壓力。(三)社會支持資源:所謂社會 資源指提供家庭或家庭成員在情緒、自尊上的支持及其他支持網絡。社會資 源的支持網絡,可提供家庭對抗壓力、或協助家庭從壓力危機中復原。 三、C因素:對於壓力事件的主觀認知 一個困難或壓力的出現未必能對家庭造成傷害,關鍵在於當事人給予其何種 界定、何種認知。所以,家庭本身對於問題的看法以及早期面臨的經驗就成 為判定的標準之一。 四、X因素:危機的出現 危機是否形成要看前三項因素互動的結果。若成員對於問題認知到的嚴重性 確實已影響到系統功能的運作,而且又缺乏充分的資源或助力可以協助其解 決困境,此時事件本身必然就成為一個強大的壓力,足以對體系造成威脅。. 1982年,Mccubbin與Patterson又以Hill的「ABC-X模型」為基礎,考慮了時 間序列的影響而擴展成「雙重ABC-X模型」,如圖2-2所示。以下乃簡單的加以 說明(引自李文英,1989): 一、aA因素:累積性的壓力 8.

(19) 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單一的壓力事件並不會產生致命性的傷害,而是早期 有一些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加上現行困境所產生的震盪,形成一種累積重疊的 不良反應。這種長期失衡會導致深遠的影響。 二、bB因素:調適性的資源 乃指現存可資利用的資源及針對壓力事件所特別開發、擴展的資源。 三、cC因素:對壓力的認知及體系的凝聚力 體系的凝聚力是對於危機認定及調適的中介因素。在雙重壓力模型中,C因 素不僅只限於當事人對於壓力的主觀認定,它還包括了體系面對困難時的團 體凝聚力。 四、xX 因素:調適結果 此處的調適力意謂著針對危機、困境、與各種累積性壓力的因應過程,不含 正向或負向的特殊意義。所以,調適結果是好是壞都有可能。也就是說,它 可能長期處在不平衡的關係下、無法滿足系統的需求,但也可能是達到良好 的適應,使一切復歸於均衡。. bB. b. a. x. aA. c. xX. cC. 時 間. 圖 2-2 雙重 ABC-X 模型(Mccubbin & Patterson, 1982;引自李文英,1989). 9.

(20) 第二節 工作-家庭衝突 依據 Kahn 等(1964)的定義,所謂工作-家庭衝突為一種角色間的衝突,是 由於面對工作及家庭兩種角色在某些方面互不相容時所產生的角色壓力。 Greenhaus 和 Beutell(1984)整理了過去學者的研究與相關文獻,認為「工 作-家庭衝突」有三種主要的形式: 一、以時間為基礎的衝突 這是一種時間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衝突。一個人如果扮演多重角色,將沒有足 夠的時間可以平均分配給每一個角色,導致角色間彼此競爭個人有限的時 間。換句話說,一個人將時間投入在一個角色時,將使其無法有其它多餘的 時間可以投入到另一個角色上。 二、以緊張為基礎的衝突 這是一種由角色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可能會影響到另一個角色的扮演及需求 的滿足。換句話說,在一個角色中所體驗到的緊張狀態會干擾到另一個角 色。工作角色衝突、模糊、缺乏主管的支持及互動等工作壓力源,以及家庭 中配偶的支持、家人間的衝突等等都與工作-家庭衝突有關。 三、以行為為基礎的衝突 一個角色所要求的特定行為不相容或無法滿足於另一個角色的行為期望。假 使一個人不能調整行為來滿足不同角色的期望時,很可能會經歷到角色間的 衝突。. Lambert(1990)提出三個理論解釋工作-家庭衝突的情形,這三種觀 點均假設工作與家庭基本上是互不相容的: 一、分割理論(the segmentation theory) 工作與家庭是獨立的,並且假設行動者以時間、具體地點、情緒態度 和行為的角度來分開這兩個領域。置身於這兩個領域不會彼此影響。 10.

(21) 二、補償理論(the compensation theory) 個人如果不能在工作範圍或家庭範圍中找得到滿足,會試著在另一個 範圍中得到滿足。個體因此期望在工作或家庭其中一個有高度投入, 在另一方則是低度投入。 三、外溢觀點(spillover view) Lambert(1990)認為外溢觀點是較普遍的理論,因為工作和家庭確實 是互相影響。溢出觀點通常用來解釋工作影響家庭生活。此理論假設 溢出的存在影響了一個角色(工作或家庭角色)轉換至另外一個角色 的關係。當角色個體從一個領域轉換到另一個領域時,角色個體傳達 了情感、態度、行為和技巧。外溢觀點可以是正面和負面的。正面的 外溢意味著工作上的滿足和鼓舞延伸到家庭的高度精力和滿足。負面 的外溢,表示解釋工作上的問題和衝突衝擊到個體,使個體在適當的 家庭生活參與上感到困難(Duxbury & Higgins, 1991)。. 也有學者以發展理論(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pproach)的角度來解 釋工作與家庭衝突(Gallos, 1989; Sekaran & Hall, 1989; Lambert, 1990)。 不同於分割理論、補償理論或溢出理論對於工作與家庭兩個領域之邊界範 圍轉換的靜態分析,發展理論提出一種以個體或一對伴侶在生命週期中工 作與家庭關連的縱貫分析。因為男性與女性的成人發展模式不同,且家庭 與事業需求的波動依據個人所處之家庭/事業發展階段而定,個體在不同的 生命階段會有不同之家庭和工作的連結。因此,工作與家庭角色間的關係 在個體的生命週期中是有變化的。發展理論因此採取了一種心理/發展的架 構來探索在個體/伴侶的人生間距中,個人、家庭、事業發展之間關係的變 化(引自Yuen, 1995)。 影響工作-家庭衝突的因變項很多,以下分個人及家庭因素探討: 一、個人因素 11.

(22) 在性別與工作-家庭衝突方面,Duxbury & Higins(1991)的研究認為性別在 工作-家庭衝突模式上有顯著差異的原因,歸因於社會的期望與行為的規範 而造成,Duxbury & Higgins(1991)以及Greenhaus & Beutell(1985)的研 究亦發現女性在工作投入和工作-家庭衝突的關係中感受程度較男性為強, 而男性在家庭投入和工作-家庭衝突的關係中感受程度較女性為強。而在 Frone et al(1992)的研究結果顯示,性別的不同在工作對家庭的衝突以及 家庭對工作的衝突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林曉雯(1994)的研究指出, 在雙 薪家庭中,員工的性別、年齡、子女數、教育程度對於工作-家庭衝突有影 響,其中男性、36~45歲、研究所以上學歷者的工作-家庭衝突較低。 二、家庭因素 已婚者的工作-家庭衝突大於未婚者(Herman & Gyllstrom, 1977)。而有小孩 的人員其工作-家庭衝突也會比無小孩的家庭大,小孩扶養的責任對於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的關係(Bohen & Viveros-Long, 1981)。一些研究發現育有 幼子的父母是比小孩子已長大的父母其工作-家庭衝突較大(Beutell & Greenhaus, 1980; Greenhaus & Kopelman, 1981; Pleck et al.,1980)。大家庭比 小家庭其工作-家庭衝突較大(Cartwright, 1978; Keith & Schafer, 1980) 。Keith & Schafer(1980)認為一個婦女的工作-家庭衝突程度是與其丈夫對工作每 週投入的工作小時數有關。女性工作的型態對於丈夫的工作-家庭衝突影響 較小(Greenhaus & Kopelman, 1981; Pleck et al., 1980),但是太太是主管職 的丈夫比太太不是主管職的丈夫其工作-家庭衝突要大(Greenhaus & Kopelman, 1981),另一方面,Beutell & Greenhaus(1983)發現丈夫的支持 行為可以降低女性的投入家庭之外的角色衝突。Beutell & Greenhaus(1982) 發現具有生涯導向的女性較其先生有較大的工作-家庭衝突。. 12.

(23) 第三節 時間配置 時間配置的概念,由時間成本延伸出來,將時間投入視為有限的資源,個人 在獲得效用最大化的目的下,會將時間做最有效的配置。Googins(1991)指出, 因為時間是一有限的資源,故一個人在工作、家庭、學校等方面的時間配置必定 會相互衝突(引自Huang, 2004)。 Meyer和Brightbill(1969)將一天二十四小時劃分為三大部份:一為人類生 存所必需之時間,如吃飯、睡覺和盥洗如廁等,二為工作時間,三為除去生存及 維生所必需之時間外所剩餘的時間,如休息、運動、娛樂等時間。張清溪(1983) 將一日時間分成工作時間、家務時間(包括照顧子女)、個人日常必需時間、休 閒時間。文崇一(1990)把一日時間結構分為:工作時間、生活時間及自由時間。 柴松齡(1991)則將經濟活動人口的人生時間,主要區分為生存時間、生活時間 和休閒時間。Juster & Stafford (1991:474)將時間區隔為:工作時間(含家事)、 個人照顧時間、休閒活動時間三類。 蔡淑芬(2004)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數國家習慣將人類日常生活起居之各項 作息活動,歸納為「必要時間」、「約束時間」、及「自由時間」三大部份,其 內涵分述如下: 一、必要時間:睡覺、盥洗、用膳等項,為生理上必需時間。 二、約束時間:通勤、通學途中、從事工作、上學讀書、做家事或育兒等項,在 此時間內個人由於身分上之約束,無法隨意自由安排活動。 三、自由時間:購物、進修、研究、看電視或錄影帶、閱報、雜誌、拜會親友、 旅遊、看電影、運動、飲宴、宗教活動、社會服務工作、看病、休息、其他 等項,係指除必要與約束時間外,個人可支配運用之時間。. 在國人的時間配置方面,行政院主計處於2000年實施國人「休閒生活與時間 運用」調查,以居住於臺灣地區之本國籍15歲以上人口為調查對象,以下根據八. 13.

(24) 十九年時間運用調查分析結果,摘要如下(參見圖2-3): 一、必要時間:國人每日平均之睡眠時間8小時42分鐘。由年齡別觀察,25-54歲 各年齡組之睡眠時間少於55歲以上各年齡組。由性別就各項活動觀察,女性 每日平均所需花費時間皆較男性為長,女性睡眠時間8小時46分,較男性高 出7分鐘。 二、約束時間:兩性約束時間最大差異,主要係家事及工作二項,女性平均家事 時間達2小時19分,遠較男性高出1小時51分鐘。女性以有三歲以下嬰幼兒需 照顧者所需家事時間最長,而男性因勞動力參與率高於女性,致每日平均工 作時間高出女性近一個半小時。在工作參與率方面,仍有高達63.6%就業者 在週休六從事工作,週日之工作比率亦均在35%左右,顯示週休二日制度並 未普及。 三、自由時間:收看電視為國人最普遍之休閒活動。利用休閒時間從事運動者占 十五歲以上人口之72.2%。在進修方面,兩性進修比率並無明顯差異,年紀 愈輕進修風氣愈普遍,且隨著教育程度之提升而增加,大專及以上者進修比 率達58.4%,即平均每十位專上程度者中有六位於休閒時間內曾從事進修。. 行政院主計處繼民國76年、79年、及83年進行三次國民時間調查後,於民國 93年再進行第四次的調查。重大的變動摘要如下: 一、因實施週休二日,週六的必要時間及自由時間較 4 年前呈增加趨勢。 民國 93 年臺灣地區 15 歲及以上人口平均每人每日之必要時間為 10 小時 58 分,約束時間為 7 小時 8 分,分別較 89 年 5 月增加 4 分鐘及 7 分鐘,至於 自由時間為 5 小時 54 分,反較 4 年前減少 11 分鐘。 若再從平日與假日觀察,假日之必要時間較平日多岀43分鐘,週日更多出53 分鐘。約束時間方面,平日則較假日多出3小時23分,較週日更多出4小時10 分。自由時間方面,週六及週日分別較平日增加2小時3分及3小時17分。與4. 14.

(25) 年前相較,由於受政府部門及部分企業實施全面週休二日影響,週六之必要 時間及自由時間均呈增加趨勢,而約束時間則明顯減少。另週日之自由時間 雖較4年前減少10分鐘,但仍達8小時25分。 二、每日平均睡眠時間與 4 年前相當。 就睡眠時間觀察,每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 8 小時 40 分,與 4 年前之 8 小時 42 分相當,其中平日為 8 小時 29 分,週六為 8 小時 58 分,週日則為 9 小時 16 分。 三、就業者平日平均工作時間為 8 小時 17 分,較 4 年前增加 12 分鐘。 以實際有從事工作之就業者觀察,平日之工作時間(含加班及兼職)為8小 時17分,較4年前增加12分鐘。 四、有二成二的通勤者及三成六的通學者平日通勤通學時間超過 1.5 小時。 依就業通勤者觀察,以平日通勤時間30分至未滿1小時者所占比率37.89%為 最高,其次是1至未滿1.5小時者占36.43%。而對求學通學者而言,其平日通 學時間則以1至未滿1.5小時者所占比率35.53%為最高,其次是30分至未滿1 小時者占26.07%。另外從通勤通學達1.5至未滿2小時、2小時及以上兩項觀 察,就業通勤者所占比率分別為12.01%、9.74%,通學者分別為16.49%、 19.36%,顯示約有二成二的就業通勤者及三成六的通學者在工作或求學之 交通往返時間需超過1.5小時。 五、家事重擔多數雖仍在女性身上,惟男性分擔家事之比率已逐漸上升。 在參與家事時間方面,實際參與家事者每日平均花費在家事工作的時間為2 小時41分,較4年前略減2分鐘,而女性參與家事者每日平均做家事時間3小 時9分,約為男性參與者之2倍。 六、15-24 歲者之求學者進修、研究、補習及做功課時間較 4 年前減少。 臺灣地區15歲及以上人口進修、研究、補習及做功課每日平均花費的時間為 22分鐘,其中週六為27分鐘為最長,週日為25分鐘次之,平日則僅20分鐘為 最短,與4年前比較,每日平均減少3分鐘。從年齡層觀察,無論平日、週六 15.

(26) 及週日進修、研究、補習及做功課時間均以正處於就學階段的15-24歲者為 最長,並大致上隨著年齡層越高而遞減。另從教育程度觀察,無論平日、週 六及週日進修、研究、補習及做功課時間,均以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者為最 長,分別為38分鐘、52分鐘即50分鐘,惟隨著教育程度之下降,花費的時間 愈少。 七、每日運動時間較以往增加,其中老年人口運動時間最長。 國人每日運動時間為21分鐘,其中平日為19分鐘、週六為25分鐘、週日為27 分鐘,與4年前比較,每日平均增加2分鐘,其中平日增加1分鐘、週六增加5 分鐘、週日增加3分鐘,顯示政府實施週休二日之後,國人週六及週日運動 時間均較以往增加。就性別觀之,男性每日運動的時間為22分鐘,女性為19 分鐘,與4年前比較,男性運動時間不變,女性則增加3分鐘;以週六而言, 男性運動時間為27分鐘,比女性增加5分鐘,週日男性運動時間為32分鐘, 比女性增加9分鐘。. 而在時間配置的衝突上,有四個重要發現: 一、年紀較輕或教育程度較高者,較常犠牲睡眠來換取更多時間。 有 20.59%的人自覺在一天內總是或經常無法完成預先想要做的事情,66.99 %偶爾或很少如此,僅有 12.42%從不如此,且年齡愈輕者或教育程度愈高 者,有此種感受之比率愈高。若當需要更多的時間使用時,則有 30.35%的 人總是或經常犠牲睡眠來換取,59.02%的人偶爾或很少如此,僅有 10.63% 的人從不如此。若依年齡層觀察,以 15-24 歲及 25-34 歲兩個年齡層的人 總是或經常犠牲睡眠來換得更多時間的比率最高,分別為 39.43%及 39.91 %,隨著年齡的增加其比率愈低;再就教育程度觀察,以大專及以上者總是 或經常犠牲睡眠來換得更多時間之比率為最高有 41.87%,隨教育程度降低 其比率愈低。 二、25-44 歲年齡層者較没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朋友或從事休閒、娛樂。 16.

(27) 有 23.34%的人自覺總是或經常没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家人或朋友,61.09% 偶爾或很少如此,有 15.57%從不如此;按年齡層觀察,以 25-34 歲者自覺 總是或經常無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或朋友之比率最高為 31.49%,其次為 35 -44 歲及 15-24 歲者,各為 28.43%及 26.51%。另有 23.41%的人自覺總 是或經常没有時間從事休閒、娛樂,60.16%的人偶爾或很少如此,僅有 16.43 %的人從不如此;按年齡層觀察,以 25-34 歲及 35-44 歲兩個年齡層者自 覺總是或經常没有時間從事休閒、娛樂之比率最高,分別為 29.60%及 29.88 %,其次為 15-24 歲者有 25.35%。 三、15-44 歲人口較常有時間的壓力,老年人口則較不知如何安排多餘時間。 有 24.64%的人自覺總是或經常有時間的壓力,58.38%偶爾或很少如此,有 16.98%從不如此;按年齡層觀察,以 15-24 歲、25-34 歲及 35-44 歲三 個年齡層者之比率較高,且均達三成以上,另隨著教育程度之提升,自覺總 是或經常有時間壓力之比率亦相對提高。另有 10.62%的人自覺總是或經常 不知如何安排多餘的時間,66.69%的人偶爾或很少如此,而有 22.68%的人 從不如此;按年齡層觀察,以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之比率最高有 12.54%, 其次為 15-24 歲及 25-34 歲者,各有 11.71%及 10.99%。 四、45 歲及以上者,對時間支配方式的滿意程度較高。 有19.24%的人計畫在未年的一年放慢生活步調,52.39%的未有此計畫,而 有28.37%的人仍未決定;按年齡層觀察,除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外,其餘 隨著年齡之增長而計畫在未年一年放慢生活步調之比率愈高,其中以55-64 歲者之比率最高為25.32%,顯示此年齡層之人口可能因即將面臨或正處於 退休階段,致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而計畫放慢原有之生活步調。另就國人對 時間支配方式的滿意程度而言,78.24%的人感到很滿意及還算滿意,19.73 %的人不太滿意,僅有2.03%的人很不滿意;按年齡層觀察,對時間支配方 式感到很滿意及還算滿意之比率,隨年齡之增長而增加,其中45歲及以上人 口之滿意度高達八成以上,其餘年齡層者則均在七成五左右。 17.

(28) 圖 2-3 國人時間運用調查(行政院主計處,2000). 18.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每週工作 20 小時以上的商學院碩士班學生,台灣方面 使用蔡淑芬(2003)對中山大學在職碩士生的研究調查資料,美國方面則是對休 士頓大學明湖校區(UHCL: Univ. of Houston-Clear Lake)商學院碩士班學生進行 問卷調查。 研究架構中,依變數為工作壓力、家庭壓力及時間配置。Greenhaus 和 Beutell (1984)工作-家庭衝突有以時間、緊張、及行為為基礎三種主要形式,而謝美 蘭(2001)對台灣碩士在職進修生的研究發現以時間為基礎的衝突解釋了工作壓 力及家庭壓力的大部份,故本研究以時間衝突為碩士在職進修生工作壓力及家庭 壓力的主要內容,詳細的變數內容列於本章第二節。時間配置部份依必要時間、 約束時間、及自由時間再分為睡眠、工作、家事及育兒、課業準備、及運動時間。 前因變數方面,在許多學者的研究中發現性別(Greenhaus & Beutell, 1985; Duxbury & Higins, 1991; Frone et al, 1992)及家庭生命週期(Herman & Gyllstrom , 1977; Pleck et al., 1980; Bohen & Viveros-Long, 1981)為影響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 最主要的因素。另外,國籍也加入前因變數中,以分析台灣與美國間的差異。而 除了工作及家庭壓力,本研究亦探討三個前因變數對時間配置造成的差異。 本研究欲探討性別、家庭生命週期、及國籍等前因變數對工作壓力、家庭壓 力及時間配置造成的差異,以及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時間配置間的相互關係, 如圖 3-1 所示。 此外,本研究亦嘗試將樣本區分為高壓力群及低壓力群,再分析高低壓力群 在時間配置及各個人口統計變數和基本資料上的差異,以找出能區分出高壓力群 及低壓力群的指標性變數,如圖 3-2 所示。. 19.

(30) 工作壓力 家庭壓力 前因變數: 1. 性別 2. 家庭生命週期 3. 國籍. 時間配置: 1. 工作時間 2. 運動時間 3. 睡眠時間 4. 家事及育兒時間 5. 課業準備時間 圖 3-1 研究架構圖 1. 時間配置及人口統計資料: 1. 時間配置 2. 性別 3. 年齡 4. 工作狀態 5. 婚姻狀況 6. 家庭生命週期 7. 其它. 壓力分群: 1. 高壓力群 2. 低壓力群. 圖 3-2 研究架構圖 2. 20.

(31) 第二節 研究變數及變數內容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取至蔡淑芬(2004)的研究並翻譯成英文版本,僅取其 中人口統計資料、時間配置、及工作與家庭壓力部分進行分析。英文版本問卷附 於附錄中。 人口統計資料變數包含了工作年資、工作狀況、性別、婚姻狀況等 18 個問 項。本研究實際使用來分析的問項為其中 12 項,如表 3-1 所示。 表 3-1 人口統計資料變數內容 2. 正式工作年資約____年 2. Professional work experience: ___years 4. 你每週上課是否需要請假?□不需請假□請公假___小時□請事假___小時。 4. Do you need to take time off from work for school weekly? □No □Yes, about ________hours/week 5. 你每次到學校上課,單程交通所需時間約小時分鐘。 5. Travel/commute time from home or work place to campus, one-way: ___minutes 6. 您現在的工作狀況:□全職□兼職□待業中(勾答此項者請跳過第 7、8、9 題) 。 6. Work Status: □Full time job □Part time job □Full time student (If full time student, ignore #7,8,9) 8. 職位:□非主管□基層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含負責人) 。 8. Position: □Non-management □Supervisor □Middle management □ Executive/business owner 9. 您每週平均約工作幾個小時? 約____小時。 9. Average hours worked per week: ___hours 10. 您的年齡:___歲。 10. Age:___ 11. 性別:□女□男。 11. Gender: □Female □Male 12. 婚姻狀況:□已婚或同居□未婚或分居(勾答此項者請跳過第13 題) 。 12. Marital Status: □Married □Single/Divorced (If Single/Divorced, ignore #13). 21.

(32) 表 3-1 人口統計資料變數內容(續) 13. 若已婚/同居,您的配偶/伴侶有工作嗎?□全職工作□兼職工作□沒有工作。 13. If married, does your spouse have a job? □Yes □No 14. 子女數: ___人,年齡分別為□老大__歲□老二__歲□老三__歲□老四__歲 14. Number of children:___. Please write down their ages: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是否與父母長輩同住? □是□不是(勾答此項者請跳過第18 題) 。 17. Do you live with your parents or guardians? □Yes □No(If no, ignore#18). 時間配置變數則包括了睡眠、家事、工作、育兒、運動、及課業準備共六項。 如表 3-2 所示。 表 3-2 時間配置變數內容 請估算您『每日平均』花費在進行以下事項的時數(請在適當的地方打勾): ■睡覺時間:□4 □5 □6 □7 □8 □9 □10 □11 □12 小時。 ■做家事:□0 □1 □2 □3 □4 □5 小時。 ■平常上班日,每天的工作時數:□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小時。 ■每天花在照顧小孩的時間:□0 □1 □2 □3 □4 □5 □6 小時。(目前沒有小 孩者免答此題) ■每日做健身運動的時間:□0.5 □1 □1.5 □2 □2.5 □3 小時□沒有時間做運動。 ■扣除上課時間外,每日準備作業或功課的時數為:□0 □1 □2 □3 □4 □5小時。 Please estimate the daily average time spent o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Sleeping: _____________hours/day. (Ex. 8, 9.5, 10 hours). ■Housework: _____________ hours/day ■Work, during the weekdays: _____________ hours/day ■Child care(if no children, then ignore this question) :__________hours/day ■Exercise: _____________ hours/day. If you don’t exercise daily, how many hours do you. exercise per week: _____________ hours/week ■Class work, excluding the time spent in class: _____________ hours/day. 22.

(33) 在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變數方面,問卷皆採用李克特五等地尺寸,由 1 到 5 分別代表極不同意(strongly disagree) 、不太同意(disagree) 、沒意見(neutral)、 頗為同意(agree)、及非常同意(strongly agree)。工作壓力變數共 10 題問項, 家庭壓力 12 題。如表 3-3 及 3-4 所示。 表 3-3 工作壓力變數內容 1. 如果工作需要,我可以暫時休學 1. I can drop out of school temporarily in order to work. 2. 太多的事情常使我晚上難以入眠 2. I have too much on my mind at night so I have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 3. 我上班時的精神、體力不佳 3. When I am at work, I’m not alert. 4. 我有頭痛或胃痛的困擾 4. I often suffer from headaches and stomachaches. 5. 我的主管認為進修將使我對工作的投入減少 5. My supervisor believes that my pursuit of a higher education will decrease my commitment to my work. 6. 我經常需要利用上班時間準備課業 6. I often need to use work time to prepare for my classes. 7. 我經常無法來上課 7. I am often unable to attend class. 8. 我有時需要向公司請假趕作業或準備考試 8. I may need to take time off from work to catch up on homework or to study for a test. 9. 為了兼顧學業,我感覺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了 9. Because of the demands of my work and school, my work efficiency has declined. 10. 我現在的脾氣比念研究所前暴燥 10. Since beginning university classes, my mood has become more irritable.. 23.

(34) 表 3-4 家庭壓力變數內容 1. 下班後我就有足夠的時間準備課業 1. After work, I have plenty of time to prepare for class. 2. 我有很多家庭的事情需要處理 2. I have a lot of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3. 家人曾經向我抱怨沒有時間陪他們 3. My family members have complained to me about the lack of time I spend with them. 4. 做家事是女人的事情 4. Doing housework is a woman’s job. 5. 小孩讓我無法專心準備課業 5. My children cause me to be unable to concentrate on my schoolwork. 6. 我曾經考慮花錢請人幫忙做家事 6. I have considered hiring someone to help with housework. 7. 繁雜的家事讓我覺得心煩 7. Domestic responsibilities cause me to feel frustrated. 8. 我需要犧牲睡眠時間準備課業 8. I need to sacrifice sleep to prepare for class. 9. 我會要求配偶/家人/朋友分擔家事 9. I will ask my spouse or family to help share the housework. 10.念研究所後,感覺自己對小孩疏於照顧 10. I feel that I don’t have much time to look after my children. 11.沒有人幫我分擔家事讓我很困擾 11. It hurts that no one helps me with the housework. 12.家人都很體諒我的處境 12. My family is sympathetic to my current situation.. 24.

(35) 第三節 問卷收發及有效樣本結構 本研究中台灣樣本乃使用蔡淑芬(2003)的研究資料,留下其中商學院碩士 班、每週工作 20 小時以上、且填答沒有遺漏的受測者,樣本大小為 108 人。 美國樣本方面,在 2004 年 10 月中取得 CPHS(Commit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的研究調查許可後,於 10 月 20 日至 12 月 10 日於休士頓大學 明湖校區採樣,在商學院建築中庭以便利採樣方式發放並請受測者現場填答或以 回郵寄回問卷。本研究共發出 300 份問卷,回收 126 份,回收率 42%,其中有效 問卷 97 份,回收有效率為 77%。本研究總體樣本大小為 205 人,有效樣本結構 整理如表 3-5 所示。 表 3-5 有效樣本結構 性. 別. 全體樣本. 美國樣本. 台灣樣本. 女. 86(42%). 53(55%). 33(31%). 男. 119(58%). 44(45%). 75(69%). 婚姻狀態. 全體樣本. 美國樣本. 台灣樣本. 已. 婚. 141(69%). 57(59%). 84(78%). 單. 身. 64(31%). 40(41%). 24(22%). 有無小孩. 全體樣本. 美國樣本. 台灣樣本. 無. 91(44%). 54(56%). 37(34%). 有. 114(56%). 43(44%). 71(66%). 職. 位. 全體樣本. 美國樣本. 台灣樣本. 職. 員. 91(44%). 55(57%). 36(33%). 主. 管. 31(15%). 5(5%). 26(24%). 中階管理者. 49(24%). 13(13%). 36(33%). 高階管理者/老闆. 9(4%). 2(2%). 7(6%). 25.

(36)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變數處理 本研究欲探討的依變數為時間的配置及因角色衝突所引起的工作壓力及家 庭壓力。其中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在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中分別有十題及十二題 問項。為簡化變數量及進行後續的集群分析,先各別以因素分析以淬取出具代表 性的研究變數。 工作壓力部份經因素分析後,以特徵值大於一為標準縮減為一個因素。KMO 值達 0.689,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問項的共通性(communality)皆在 0.439 以上。 因素特徵值為 2.06,解釋變異量 51.60%,Cronbach’s α 值逹 0.6837。命名為工作 壓力。整理於表 4-1。 表 4-1 工作壓力問項因素分析整理 問項內容. 共通性. 我上班時的精神、體力不佳. 0.474. 我經常需要利用上班時間準備課業. 0.439. 我有時需要向公司請假趕作業或準備考試. 0.489. 為了兼顧學業,我感覺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了. 0.661. 因素命名:工作壓力 Cronbach’s α = 0.6837 因素特徵值 = 2.06 解釋變異量 = 51.60%. 家庭壓力部份經因素分析後,以特徵值大於一為標準淬取一個因素。KMO 值達 0.777,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問項的共通性皆在 0.45 以上。因素特徵值為 4.50,解釋變異量 51.74%,Cronbach’s α 值逹 0.7189,具高度內部一致性。將因 素命名為家庭壓力。整理於表 4-2。. 26.

(37) 表 4-2 家庭壓力問項因素分析整理 問項內容. 因素負荷. 共通性. 繁雜的家事讓我覺得心煩. 0.728. 0.605. 沒有人幫我分擔家事讓我很困擾. 0.725. 0.540. 我需要犧牲睡眠時間準備課業. 0.648. 0.426. 我曾經考慮花錢請人幫忙做家事. 0.569. 0.481. 我有很多家庭的事情需要處理. 0.544. 0.497. 家人曾經向我抱怨沒有時間陪他們. 0.529. 0.457. 因素命名:家庭壓力 Cronbach’s α = 0.7189 因素特徵值 = 4.50 解釋變異量 = 51.74%. 27.

(38) 第二節 高低壓力群分群 在進行因素分析後,以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對樣本進行集群(cluster)的動 作。目的是找出有顯著壓力差異的族群,觀察其特性及時間配置上的差異。 本研究以 K-means 分群和階層(hierarchical)分群中以華德法(Ward’s method)及組間法(Between-groups linkage)對樣本做集群分析。在進行階層分 群時觀察合併後組內差異係數的變化,發現分群群數為二或三群時最為恰當。 分群後再以三個條件選擇最適當的分群結果:(1)群大小需合理,若群大小 差異過大,則太小的群有可能是由極端值組成。(2)各群間在三個壓力因素上需 有顯著的差異。(3)以區別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逆向驗證分群效度,理論 上在有效的集群後,以同樣的集群變數對集群結果進行識別的動作,其識別率愈 接近 100%愈好。 表 4-3 整理以三種方法分群後的結果,以及群大小、ANOVA 顯著水準、和 區別分析的識別率。發現所有分群結果在二個壓力變數上都有顯著的差異。以組 間法分群的結果群大小產生不正常的狀況,其識別率又較低,故予以剔除。華德 法及 K-means 分群在群大小及群間差異的結果類似,但在區別分析的識別率上 以 K-means 法分兩群的結果最佳,達 100%。故本研究選擇以 K-means 法分兩群。 表 4-3 集群分析結果總整 分群方法. K-means 分群. 階層分群-華德法. 階層分群-組間法. 分群數. 2群. 3群. 2群. 3群. 2群. 3群. 群大小. 111/94. 61/55/89. 142/63. 117/63/25. 12/193. 12/109/84. 顯著. 顯著. 顯著. 顯著. 顯著. 顯著. 100%. 98%. 91.2%. 89.3%. 89.8%. 92.2%. 群. 間. ANOVA 識別率. 28.

(39) 第三節 高低壓力群分析 以 K-means 法分兩群後,觀察群間在工作及家庭壓力上的差異。發現第二 群在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這三個壓力因素上都顯著的比第一群高,因此命名第一 群為低壓力群,第二群為高壓力群。如表 4-4 所示。 表 4-4 分群在壓力變數上的差異 變數. 第一群平均. 第二群平均. 顯著水準. 工作壓力. -0.5646. 0.6667. 0.000**. 家庭壓力. -0.6513. 0.7691. 0.000**. 低壓力群. 高壓力群. 群命名. 註:**表示p-value < 0.01,*表示p-value < 0.05 再觀察高低壓力群在時間配置及一些人口統計變數上的差異,整理如表 4-5 所示。在時間配置上,高低壓力群在每周運動時間有顯著的差異。高壓力群每周 運動時間平均為 2.16 小時,明顯小於低壓力群的 3.5 個小時。而在年資、年齡、 及小孩數目等其它人口統計變數上兩群並無顯著的差異。而在美國樣本中,高低 壓力群在所人口統計變數上完全沒有顯著的差異。台灣樣本中發現,高低壓力群 在每周運動時間有顯著的差異,高壓力群每周運動時間平均為 1.21 小時,低壓 力群為 2.56 個小時。另外在年齡及工作經驗﹝年資﹞上也有顯著的差異,低壓 力群平均年齡為 39.2 歲,高於高壓力群的 37 歲。低壓力群平均年資為 14.28 年, 也高於高壓力群的 12 年。 表 4-5 高低壓力群時間分配差異比較 全體樣本. 低壓力群平均. 高壓力群平均. 顯著水準. 每周工作時間. 40.63. 41.45. 0.605. 每周運動時間. 3.50. 2.16. 0.009**. 每日睡眠時間. 7.21. 6.49. 0.138. 每日家事育兒時間. 2.38. 2.26. 0.747. 每日課業準備時間. 2.19. 2.09. 0.688. 年齡. 36.78. 35.27. 0.166. 工作經驗(年資). 12.35. 10.68. 0.080. 小孩數. 1.14. 0.98. 0.301. 29.

(40) 表 4-5 高低壓力群時間分配差異比較(續) 美國樣本. 低壓力群平均. 高壓力群平均. 顯著水準. 每周工作時間. 36.08. 37.78. 0.522. 每周運動時間. 4.45. 3.35. 0.204. 每日睡眠時間. 7.83. 6.70. 0.264. 每日家事育兒時間. 2.80. 3.16. 0.598. 每日課業準備時間. 2.82. 2.85. 0.957. 年齡. 34.33. 33.07. 0.504. 工作經驗(年資). 10.27. 8.85. 0.351. 小孩數. 0.89. 0.90. 0.952. 低壓力群平均. 高壓力群平均. 顯著水準. 每周工作時間. 44.29. 43.70. 0.739. 每周運動時間. 2.56. 1.21. 0.007**. 每日睡眠時間. 6.61. 6.33. 0.107. 每日家事育兒時間. 1.96. 1.53. 0.074. 每日課業準備時間. 1.59. 1.48. 0.534. 年齡. 39.20. 37. 0.046*. 工作經驗(年資). 14.28. 12.06. 0.047*. 小孩數. 1.38. 1.04. 0.085. 台灣樣本. 接著再以卡方獨立性檢定檢驗高低壓力分群與一些人口統計變數的相關 性。其中與性別及婚姻狀態有顯著的相關,但其它如職位、國籍、有無小孩等都 沒有顯著相關。整理於表 4-6。 表 4-6 高低壓力群與人口統計變數卡方檢定整理 全體卡方值/P 值. 美國卡方值/P 值. 台灣卡方值/P 值. 性別. 2.499 / 0.114. 4.323 / 0.038*. 0.216 / 0.642. 婚姻狀態. 2.925 / 0.087. 0.080 / 0.777. 6.361 / 0.019*. 職位. 1.049 / 0.789. 1.165 / 0.761. 2.319 / 0.509. 是否需請假上課. 3.061 / 0.080. 8.615 / 0.003*. 0.116 / 0.734. 是否與父母同住. 0.667 / 0.414. 0.015 / 0.903. 0.781 / 0.377. 有無小孩. 1.453 / 0.228. 0.025 / 0.875. 4.427 / 0.035*. 國籍. 0.484 / 0.487. \. \. 30.

(41) 上述分析中發現,整體而言高低壓力分群與性別、婚姻、職位等等變數並無 顯著的相關。 而在美國樣本中,高低壓力分群與性別及是否需請假上課有顯著的相關,細 部資料整體於表 4-7。可以發現高壓力群中女性占 67%,占所有女性的 53%,低 壓力群則是男性過半,男性中有約 70%屬於低壓力群。是否需請假上課這個變數 更明顯,低壓力群中有 94.55%不需請假上課,高壓力群僅 73.17%,需要請假上 課的人中有 78.57%屬於高壓力群。 在台灣樣本中,高低壓力分群與婚姻狀況及有無小孩有顯著的相關,細部資 料整體於表 4-8。分析發現低壓力群中已婚者占了 87.5%,較高壓力群的 67.31% 為高,而未婚者中有 70.83%屬於高壓力群。而有小孩者中 59.15%為低壓力群, 低壓力群有小孩者占了 75%,沒有小孩者則有 62.16%屬於高壓力群。 整理以上分析結果發現,美國樣本中以男性及不需請假上課為屬於低壓力群 的指標。而台灣樣本中則是已婚以及有小孩者為屬於低壓力群的指標。 表 4-7 美國樣本卡方檢定 美國樣本. 性 別 女. 男. Total. 低壓力群. 25(45.45%). 30(54.55%). 55(100%). 高壓力群. 28(66.67%). 14(33.33%). 42(100%). Total. 53(54.64%). 44(45.36%). 97(100%). 美國樣本. 是否需請假上課 否. 是. Total. 低壓力群. 52(94.55%). 3(5.45%). 55(100%). 高壓力群. 30(73.17%). 11(26.83%). 41(100%). Total. 82(85.42%). 14(14.58%). 96(100%). 31.

(42) 表 4-8 台灣樣本卡方檢定 台灣樣本. 婚 姻 狀 態 已 婚. 單 身. Total. 低壓力群. 49(87.5%). 7(12.5%). 56(100%). 高壓力群. 35(67.31%). 17(32.69%). 52(100%). Total. 84(77.78%). 24(22.22%). 108(100%). 台灣樣本. 有 無 小 孩 沒 有. 有. Total. 低壓力群. 14(25%). 42(75%). 56(100%). 高壓力群. 23(44.23%). 29(55.77%). 52(100%). Total. 37(34.25%). 71(65.75%). 108(100%). 32.

(43) 第四節 台灣及美國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工作及家庭壓力差異分析 本研究重點除了分析性別及家庭生命週期所引起的工作、家庭壓力及時間配 置的差異外,亦加入國籍這個變數,探討國籍所引起的變化。因此在第四及第五 兩節,以國籍、性別、及家庭生命週期為自變數分別對工作、家庭壓力和時間配 置進行變異數分析。 本節先對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分析。在自變數方面,家庭生命週期定義為無 小孩、有不足 7 歲幼兒、有 7~17 歲小孩、及小孩皆成年這四個層級。在依變數 方面為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故以自變數對兩個依變數分別進行三因子二變量的 MANOVA,結果如表 4-9 所示。數據顯示國籍與性別間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如 圖 4-1 及 4-2 所示。為探討詳細的交互作用,以國籍與性別進行條件式單因子 ANOVA,結果整理於表 4-10 及 4-11。 分析發現,美國籍者中女性的家庭壓力大於男性,台灣則是男性女性的工作 壓力及家庭壓力都沒有差異。而男性中,台灣籍者在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上都大 於美國籍者,但台灣及美國籍的女性在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上都沒有差異。 最後再以家庭生命週期為自變數進行單因子 ANOVA,發現在工作壓力及家 庭壓力上都有顯著差異,其中無小孩及有 7 歲以下小孩者的工作壓力大於有 7 歲以上小孩者,而有 7 歲以下小孩者的家壓力大於其它組別。如表 4-12 所示。 表 4-9 三因子二變量 MANOVA 整理 三因子五變量 MANOVA-交互作用檢驗 變. 數. 顯著水準. 家庭生命 * 國籍 * 性別. 0.590. 國籍 * 性別. 0.015*. 家庭生命 * 性別. 0.672. 家庭生命 * 國籍. 0.447. 33.

(44) 表 4-10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1)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1) 國籍=美國,性別為自變數 應 變 數. 顯著水準 0.347. 工作壓力. 0.001**. 家庭壓力: 女性 > 男性 國籍=台灣,性別為自變數 應 變 數. 顯著水準. 工作壓力. 0.592. 家庭壓力. 0.322 表 4-11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2)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2). 性別=女性,國籍為自變數 應 變 數. 顯著水準. 工作壓力. 0.747. 家庭壓力. 0.864. 性別=男性,國籍為自變數 應 變 數. 顯著水準. 工作壓力: 台灣 > 美國. 0.031*. 家庭壓力: 台灣 > 美國. 0.007**. 圖4-1 國籍及性別對工作壓力交互作用. 34.

(45) 圖 4-2 國籍及性別對家庭壓力交互作用. 表 4-12 家庭生命週期單因子 ANOVA 家庭生命週期為自變數:單因子 ANOVA. 顯著水準 0.003**. 工作壓力: 無小孩及有 7 歲以下小孩者 > 有 7 歲以上小孩者. 0.006**. 家庭壓力: 有 7 歲以下小孩者 > 其它組別. 35.

(46) 第五節 台灣及美國商學院碩士在職進修生時間配置差異分析 本節接續上一節,對時間配置進行分析。自變數一樣為國籍、家庭生命週期、 及性別。依變數為每週工作時間、每週運動時間、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每日睡 眠時間、和每日課業準備時間共五個。 表 4-13 整理出時間配置的平均值。扣除用餐、通勤、及運動以外的休閒活 動等時間不計外,本研究所調查的時間占了一天中約 20 小時。其中台灣樣本在 工作時間上顯著高於美國樣本,而運動、家事育兒、及課業準備時間則較少。 表 4-13 時間配置平均 全體平均. 美國平均. 台灣平均. 每日工作時間. 8.2. 7.4**. 8.8**. 每日運動時間. 0.4. 0.6**. 0.3**. 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 2.2. 3**. 1.8**. 每日睡眠時間. 6.7. 7.3. 6.5. 每日課業準備時間. 2.3. 2.8**. 1.5**. 總計(小時). 19.8. 21.1. 18.9. 表 4-14 整理各時間配置間的相關性。經相關分析發現,整體而言工作時間 與家事及育兒時間、睡眠時間、及課業準備時間都有顯著的負相關。而運動時間 與睡眠時間有顯著的正相關。最後是家事及育兒時間與課業準備時間有顯著的正 相關。 而美國樣本發現,工作時間與運動時間有顯著的正相關,與家事及育兒時 間、睡眠時間、及課業準備時間則都有顯著的負相關。而運動時間與課業準備時 間也有顯著的負相關。 台灣樣本則發現,工作時間與運動時間家事及育兒時間、及課業準備時間都 有顯著的負相關。而運動時間與睡眠時間及課業準備時間有顯著正相關。 36.

(47) 表 4-14 各時間配置相關分析 全 體 樣 本 工作時間. 運動時間. 家事及育兒. 睡眠時間. 課業準備. 工作時間. 1. -0.032. -0.296**. -0.229**. -0.394**. 運動時間. \. 1. 0.068. 0.148*. 0.020. 家事及育兒. \. \. 1. 0.032. 0.230**. 睡眠時間. \. \. \. 1. 0.071. 課業準備. \. \. \. \. 1. 美 國 樣 本 工作時間. 運動時間. 家事及育兒. 睡眠時間. 課業準備. 工作時間. 1. 0.300**. -0.269**. -0.272**. -0.365**. 運動時間. \. 1. -0.003. -0.012. -0.210*. 家事及育兒. \. \. 1. -0.005. 0.170. 睡眠時間. \. \. \. 1. -0.009. 課業準備. \. \. \. \. 1. 台 灣 樣 本 工作時間. 運動時間. 家事及育兒. 睡眠時間. 課業準備. 工作時間. 1. -0.197*. -0.216*. -0.123. -0.299**. 運動時間. \. 1. 0.014. 0.277**. 0.355**. 家事及育兒. \. \. 1. -0.053. 0.108. 睡眠時間. \. \. \. 1. 0.030. 課業準備. \. \. \. \. 1. 註:**表示p-value < 0.01,*表示p-value < 0.05. 37.

(48) 接下來,因為依變數間並不獨立,所以用自變數對五個依變數進行三因子五 變量的 MANOVA。分析發現家庭生命與性別間,以及家庭生命與國籍間存在交 互作用。整理如表 4-15 所示。為探討詳細的交互作用,以家庭生命與性別,及 家庭生命與國籍進行條件式單因子 ANOVA。結果整理於表 4-16 到 4-19。 家庭生命與性別的交互作用如表 4-16 及 4-17 所示。發現女性中有不足 7 歲 幼兒者的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顯著高於其它組別,而男性有不足 7 歲幼兒者的每 日家事及育兒時間亦顯著高於無小孩及有 7~17 歲小孩者。 另一方面,沒有小孩的男性其睡眠時間顯著比女性多。有不足 7 歲幼兒的女 性在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及每日課業準備時間上顯著比男性多,但在每週工作時 間上則顯著比男性少。而有 7~17 歲小孩的女性也是在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上顯 著比男性多,每週工作時間上則顯著比男性少。最後是小孩皆已成年的男性,在 每週運動時間上顯著比女性多。 表 4-15 三因子五變量 MANOVA 整理 三因子五變量 MANOVA-交互作用檢驗 變. 數. 顯著水準. 家庭生命 * 國籍 * 性別. 0.170. 國籍 * 性別. 0.084. 家庭生命 * 性別. 0.017*. 家庭生命 * 國籍. 0.004**. 表 4-16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1)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1) 性別=女性,家庭生命為自變數 應 變 數. 顯著水準. 每週工作時間. 0.112. 每週運動時間. 0.322. 38.

(49) 表 4-16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1)(續)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1) 性別=女性,家庭生命為自變數 0.000**. 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 有不足 7 歲幼兒者 > 其它組別 每日睡眠時間. 0.620. 每日課業準備時間. 0.111. 性別=男性,家庭生命為自變數 應 變 數. 顯著水準. 每週工作時間. 0.537. 每週運動時間. 0.136. 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 有不足 7 歲幼兒者 > 無小孩及有 7~17 歲小孩者. 0.013*. 每日睡眠時間. 0.128. 每日課業準備時間. 0.142 表 4-17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2) 條件式單因子 ANOVA(2). 家庭生命=0,性別為自變數 應 變 數. 顯著水準. 每週工作時間. 0.246. 每週運動時間. 0.424. 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 0.503. 每日睡眠時間: 男性 > 女性. 0.029*. 每日課業準備時間. 0.775. 家庭生命=1,性別為自變數 應 變 數. 顯著水準 0.006**. 每週工作時間: 男性 > 女性. 0.358. 每週運動時間. 0.000**. 每日家事及育兒時間: 女性 > 男性. 0.687. 每日睡眠時間. 0.000**. 每日課業準備時間: 女性 > 男性 39.

數據

圖 2-2  雙重 ABC-X 模型(Mccubbin &amp; Patterson, 1982;引自李文英,1989)
圖 2-3  國人時間運用調查(行政院主計處,2000)
圖 3-1  研究架構圖 1  圖 3-2  研究架構圖 2 壓力分群: 1. 高壓力群 2. 低壓力群  時間配置及人口統計資料: 1. 時間配置 2. 性別 3. 年齡 4
表 3-1  人口統計資料變數內容(續)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Consider an algorithm that runs C for time kT (n) and rejects the input if C does not stop within the time bound.. • By Markov’s inequality, this new algorithm runs in time kT (n)

0 allow students sufficient time to gain confidence and the skills of studying in English, allow time for students to get through the language barrier, by going through

Topologically ordered phases Long-range entangled states Trivial phases.. Short-range entangled states (a.k.a &#34;invertible&#34; states)

In Paper I, we presen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at took into account the extended source surface brightness distribution, interacting galaxy lenses, and the presence of dust

Table 3 Numerical results for Cadzow, FIHT, PGD, DRI and our proposed pMAP on the noisy signal recovery experiment, including iterations (Iter), CPU time in seconds (Time), root of

– The futures price at time 0 is (p. 275), the expected value of S at time ∆t in a risk-neutral economy is..

 Corollary: Let be the running time of a multithreaded computation produced by a g reedy scheduler on an ideal parallel comp uter with P processors, and let and be the work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