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工作滿意度

許多學者對於工作滿意度有著不同的定義,首先 Locke(1976)和 Luthans(2005)將此定義為個體評價工作或工作經驗所產生的積極情緒狀 態,是一種工作價值,也是令人愉快的情緒狀態,而工作滿意度也是 由工作、薪酬、晉升、福利、工作條件、同事、管理層、認可、公司 與監督等構面組成(Locke, 1976),再者 Robbins(2007)提到工作滿意度為 個人對於自身工作的態度,另外Spector(1997)也說明此乃人們對於自己 工作與在工作中碰到各種不同方面的事情之感覺為何,是介於滿意(喜 歡)到不滿意(不喜歡)的程度狀態。而工作滿意度也使員工對於他或她 的工作擁有積極的態度,並且在工作上感到滿意(Bonebright et al., 2000),社會研究人員也認為工作滿意度是對於自己工作的一種積極情 緒反應(Oshagbemi, 2003)。所以工作滿意度較高的員工,在有關工作上

或是工作中之周遭的人事物相較於他人較滿意,並且擁有積極的工作 態度,對於產生優良的工作績效,利組織行為等都有正面之影響,也 有助於降低員工的離職傾向。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最早起源於 (1927-1935)霍桑實驗(Hawthome Studies),在研究中指出,工作者的情 感影響其工作行為,進而影響工作績效,而工作者的心理因素是決定 工作滿意度與生產力的主要因素。關於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也有 眾多學者提出不同的解釋,Hoppock(1935)提出工作滿意度是員工在工 作中對於工作事件以及工作情境的反應,此基於個體生、心理上對於 工作環境因素的滿足感,而也有另一方的說法是,員工在組織或是工 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其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緒與反應,也就是員工 的工作滿意度(Vroom, 1964)。以外在因素的驅使以及差距的觀點來看,

員工對於工作環境的想法和所認知的「期望獲得的滿足」與「實際獲 得的滿足」雙方之間差距的總合來看對員工工作滿意度產生的影響 (Porter & Lawler, 1971),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實際獲得的報酬與預期 獲得的報酬所算出的差距,若是距離越小,員工的工作滿意度會越 高;反之若落差越大,滿意度則越小(Smith, Kendall, & Hulin, 1969),

總和所述,工作者對於工作滿意度的高低,是根據預期得到與實際得 到去做比較與計算,假如差距越大,員工在負向情感上的反應或是感 覺可能增高,使工作滿意度降低,換言之,如果差距越小,在反應上

能使正向情感增強,使工作滿意度隨之升高。Robbins(1996)認為工作 滿意度代表員工對工作積極的態度,當員工的工作滿意度維持在較高 水平,即表示此員工對他自己的工作抱持著愈正面的態度,若此員工 的工作滿意度越低,表示此員工對他自己的工作抱持著較負面的態 度。Ducharme & Martin (2000)指出工作滿意度是對於工作情境與環境 所產生的主觀反應,是員工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或滿意的感受,而員工 對於自己本身所扮演的角色與工作之表現,反應在員工之工作滿意度 上,例如升遷、工作內容、主管支持、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工作同 事等因素。最後,國內外各學者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對工作滿意度 也有不同的定義,以下可歸納為下列三種: (1) 綜合性的定義(overall satisfaction):對工作滿意度做一般性的解釋,認為工作滿意度是一個 單一的概念,其重點是工作者對於工作本身及有關環境所持的一種態 度或看法,並對其工作角色的整體情感反應,不涉及工作滿意度的面 向、形成的原因與過程,也就是說,工作滿意度是員工對於工作的感 覺;(2) 差距性的定義(expectation discrepancy):工作滿意度是視工作 者的實得報酬與應得報酬兩者間之差距而定。如果差距越大,工作者 的滿意度越低;反之,差距越小,工作者的滿意度愈大;(3)參考架構 性的定義(frame of reference):工作滿意度是指工作者根據這些客觀特 徵的主觀知覺及解釋比較之後所得到的結果,例如,工作層面、個人

因素以及過去經驗等比較,這種知覺與解釋則受個人自我參考架構的 影響。因此,也可以說是特殊構面的滿意度,其特徵是工作者對多種 構面的情感反應。工作滿意度主要是用來測量員工對其工作的感受 性,例如對於收入、領導、同事、晉升機會、本身以及工作整體價值 的評斷(Schreisheim & Tsui, 198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