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各變項間之關聯性探討

一般來說,建議以個人差異或是工作環境因素來影響主動的認知動 機機制,進而導致主動行為的產生(Parker, William, & Turner, 2006),在 個體差異的維度中,以人口因素(年齡、性別、種族和文化等)、個性 (主動性人格)、知識(認知能力、教育背景)與能力(專業技能)最為重要

(Bindl & Parker, 2010),而在工作環境因素中,以工作設計(工作自主 性、複雜、控制和工作豐富等)、領導(參與式領導、轉換型領導和 LMX 理論)、組織氣候等有關。從動機的角度來看,最為關注的兩個促 進主動性的認知動機機制,第一是個人自發性所產生主動行為的能 力,第二是個人希望或感興趣所執行的主動行為。本研究以內在動機 理論之觀點解釋,心理資本為個體之正向心理狀態,為自身內在狀 態,而此種正向狀態,使個人擁有較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事情,而 在內在與外在動機理論提到,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的差別在於,內在 動機並非是依賴外部驅動因素,是存在於個體內部長期的運作,早期 在內在動機理論的研究中,White(1959)也建議人類與動物不應該只有 獎勵(如:錢或食物),最好是從沒有獎勵為出發點,去加強行為的產生。

首先內在動機與心理資本都是一種個體的內部機制,然而心理資本四 大構面較高者,具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去尋求一些挑戰,或是較有正面 的態度去看待工作與生涯上的事情,因此也強化了個體內在動機之機 制,因為心理資本高,會讓個體擁有追求目標的態度,對於事情也抱 持希望感,在事情的看法方面上也較於樂觀,並且在失敗中能夠爬 起,此種正面狀態,讓個人自然而然想在工作中尋求一些高難度的挑 戰,也因為此正面狀態,讓個體覺得這些事情是可以接受以及滿意 的,進而產生極高的內在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會覺得工作本身

是富有挑戰性且有趣的(Dyer & Parker, 1975; Herzberg, 1968; Wong et al., 1999),是發自內心由正面的角度覺得這件事情是好的,也較不容易因 為驅力沒了而感到倦怠,與外在驅力(薪水或是工作獎勵)此種短期增加 員工動機的方法不一樣。上述也提到生涯敬業是個體著重於生涯事情 上的一種主動行為,主要有建立網絡行為、生涯自我探索、生涯規劃 等具有挑戰性的內容,但如果個體的生涯主動行為是建立於內在動機 機制上,會覺得這些生涯敬業的行為,對自身是有幫助、富有挑戰性 且有趣的,因此研究可以得知,基於內在動機理論的觀點,個人假如 擁有較高的心理資本,會促使內在動機機制的產生,進而增加生涯敬 業之行為,相關研究也指出,正向的員工往往投入於在身體、情感與 認知上具有挑戰性且有意義的工作任務中(Beek et al., 2012),而生涯敬 業也是個體投入於生涯中的一種主動行為,所以本研究得出第一個假 設。

假設一: 員工心理資本較高時,生涯敬業之展現也較高。

二、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

工作滿意度早期源自於1927 年到 1935 年的霍桑實驗,其研究提出 員工的情感,會影響工作中的行為,進而影響到工作績效,另一方面 員工的心理因素是影響生產力以及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因素,因為工作 滿意度是取決於員工在身、心上對於工作環境的滿足感受,也就是員

工在工作情境上的個人反應(Hoppock, 1935),Robbins(1996)也提到當員 工工作滿意度保持在較高的程度,表示員工對於自身之工作展現出越 正向的態度,所以他認為工作滿意度是員工對於工作的一種正向態度 之表現,另外也是員工的主觀反應,此主觀反應為工作當中得到的滿 意與滿足的感受(Ducharme & Martin, 2000)。而心理資本是建立在正向 心理學的基礎上,所以相對來說,員工心理資本較高者,在樂觀,自 我效能、希望與韌性之四構面具有較高的程度,也使員工擁有較正向 的觀點去解釋在工作上所發生的事情,因為此種個體假如在工作當中 碰到挑戰與挫折,較容易產生正面之心態,從失敗中爬起,並且依樂 觀的解釋風格去引導這些事的發想,工作上也抱持著還有多條路可以 達到目標的希望感,對於自身心態的調控能力也較高,所以最終都會 形成較正向的主觀反應與感受,也就是主觀幸福感,也能讓工作中的 滿意與滿足感受提升,進而提升工作滿足感。因此可以得知,心理資 本較高的員工,會用較正面的態度去理解工作中所發生的事情,進而 產生滿足的反應,也就是主觀幸福感,在工作滿意度方面相對來說也 較高,本研究得出假設二。

假設二: 當員工心理資本較高時,員工工作滿意度也較高。

三、心理資本與生涯滿意度

以主動行為理論的觀點中,先前學者提出俱有主動行為的個體,會

根據自己的經驗,自主的去尋求一些目標,或是堅持目標的達成,但 後來有學者提出這是一種個體與環境的交互過程,能和人或是環境自 發的去尋求對自己有利的資源,來自個人對於環境的預測(Digman, 1990; Bateman & Crant, 1993),而心理資本是一種正向的特質狀態,透 過自我效能、希望、樂觀與韌性的正向心理特質,提升自身對於外在 環境的正向預測,進而產生主動行為的驅力,所以也能夠透過正向特 質加強主動行為的產生,生涯敬業相關文獻中也提及,生涯敬業為個 體在生涯上的主動行為,經由此主動行為包含生涯規劃、網絡行為、

自我生涯探索、生涯環境探索、自願性人力資本和技能發展與自我定 位等行為(Hirschi, Freund, & Herrmann, 2014),會讓個體產生主觀之生 涯成功,藉由此主觀幸福感產生較高的生涯滿意度。綜合上述主動行 為理論之觀點可得知,擁有較高心理資本者,存在的正向特質與狀態 也較高,能無所畏懼的去施行生涯上的主動行為,並且具備好的人格 特質,面對進行生涯主動行為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壞情緒,透過生涯上 的擴展以及正向的應對,產生主觀生涯成功與幸福感,進而擁有較高 的生涯滿意度,所以本研究得出假設三。

假設三: 當員工心理資本較高時,員工生涯滿意度也較高。

四、生涯敬業與工作滿意度

在內在動機理論觀點中,個體會排除外在物質的因素,發自內心的

去產生好的行為或是想法在工作中,White(1959)把內在動機解釋為,

個體的行為是藉由自身對於挑戰或是擴大自己的能力感到有樂趣,而 此行為也是存在於內心的感覺所驅動的,甚至內在動機很高的員工,

會覺得他們在工作上的努力,是因為工作任務很有趣、充滿挑戰且具 有迷人的魅力(Ryan & Deci, 2000)。基於此內在動機理論的觀點,員工 從事對於生涯的主動行為,是為了獲取更多生涯上所需的資源,是增 加自己能力的方式,也是一個極具艱難的挑戰,此種主動行為也是經 由自己內心正向積極且自願的驅力所產生,而內在動機高的個體也會 把這種生涯行為認為是令人興奮、有趣且使人著迷的。再者因為生涯 之定義為人自青春期到退休之後,一系列有報酬或無報酬的工作總 和,除了工作之外,包含與工作相關的任何事情與人脈,例如:家庭、

副業、公民角色等,也強調人們在追求生涯時,是以個人為中心的,

所以生涯不只是工作,他是指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由上述得知工作 也包含在生涯當中,而個體因內在動機之機制,使其正向的解釋生涯 敬業行為對於個體所產生的效益,並且對於在生涯過程當中的工作也 給予正面的回應,進而產生對於工作的主觀滿足與滿意感,能提升員 工的工作滿意度,因此本研究得出第四個假設。

假設四: 員工生涯敬業展現較高時,工作滿意度也較高。

五、生涯敬業與生涯滿意度

生涯敬業是個體在生涯維度上的主動行為(Grant & Ashford, 2008),

依照主動行為理論的論點,傳統的心理學理論只將主動行為與個體外 向程度的指標解釋在一起,例如:尋求新的經驗或活動、自覺性與面對 目標和堅持達成目標等等(Digman, 1990; Bateman & Crant, 1993),但此 種解釋並不清楚,後來主動行為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有對於環境 的預測,是基於交互的方式進行改進,遵循這種交互的概念,主動行 為被認定為是一個過程,例如:比積極更積極,自身更超越或是轉化等 觀點(Bandura, 1986; Maddi, 1989),不僅僅侷限在調整或是順從現有的 環境,例如:改變客觀條件、適應條件、更活躍的人際取向等等(Weisz, 1990; Harre, 1984),Crant 與 Bateman(2000)也使用基於交互的方法討論 主動行為,將此解釋為一種非常活躍的個體,Crant(2000)從主動行為理 論提出了動態以及互動的過程,涉及到人、環境與行為的配合,例如:

具有高度主動行為的員工,他們較擁有適應、控制或是足夠的能力去 創造有利的環境,這樣也讓員工可以實現目標和達到生涯成功,進而 感受極高的生涯滿意度。所以依照主動行為理論觀點,研究得知,擁 有較高主動行為的個體,具有較好的生涯策劃與控制資源的能力,能 夠創造對於自己較有利的環境,也對於環境的敏感度較高,能夠產生 新想法應對困境,並且以正向的態度處理自己的情緒,最後產生較高

的生涯成功以及生涯滿意度,而生涯敬業也是聚焦於生涯上的主動行 為,因此本研究得出第五個假設。

假設五: 員工生涯敬業展現較高時,生涯滿意度也較高。

六、心理資本、生涯敬業與工作滿意度

心理資本的四個構面,希望、韌性、樂觀與自我效能,準確的預測 了個體對於自身能力的感覺以及興趣,以下分為四構面作解釋:(1)有研

心理資本的四個構面,希望、韌性、樂觀與自我效能,準確的預測 了個體對於自身能力的感覺以及興趣,以下分為四構面作解釋:(1)有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