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差異化評量在公民科的應用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差異化評量在公民科的應用與相關研究

為能更了解差異化評量設計與實施應著重的原則,研究者針對過去的相關研 究進行探討,期望能從過去研究結果與建議,從中統整適用於公民科的差異化評 量策略,進而能運用於本研究的評量實施,並提醒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應注意的 事項。

壹、差異化在公民科教學上的重要性

廣義的公民教育指的是個人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過程與教育過程中所有課 程,都直接或間接與公民教育相關。因此公民科與數學、物理、化學等單一科學 依據的學科不同,其內容涵蓋了多種領域的學科,包含了心理學、教育學、社會 學、政治學、法律學、經濟學、人類學以及文化學等(彭如婉,2004)。因此,教 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須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從而透過適切的教學策略來回應不 同需求的學生。

社會本就存在著差異,教師若能「看見」每一位學生的差異與需求,進而加 以重視與協助,而非因種種理由而消滅差異,這才是差異化教學成功的關鍵,亦 是十二年國教「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教育願景。然從許多研究中可發現,差異化 雖已是現今的教育趨勢與討論議題,但在實際教學現場中仍缺乏實踐,許多教師 仍將差異化視為額外的教學負擔,因而難以落實。

蕭雅瀞(2014)的研究中指出,差異化的落實尚需要教師在心態上的調整。

對於許多現場教學的教師而言,差異化的教學過程(process)較容易成為教師進行 差異化教學的阻礙。然而從教學成果評量(product)的層面來看,許多教師對於差 異化的評量與成果展現則是持有正面的看法。

從多數的研究結果發現,在不影響教學進度情形下,若能同時注重每位學生 的個別差異並掌握其學習成果,是教師期望的教學樣貌。因此,差異化評量或可 做為一個途徑,提供教師達成差異化的目標。教師可依據學生的興趣、能力給予

不同的指導與額外教材,使學生在概念學習與成長上有更多的選擇與展現的機會。

而多數老師也都認同,社會學科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透過多元評量或真實評量的 展現,方能使學生展現其差異,也能讓教師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更確切的了解。

然而,如前文獻所言,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策略、評量,三者是環環相扣、缺一 不可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扮演的關鍵的角色,教師須更加重視且落實關 注每位孩子的學習,避免學生成為教室中的旁觀者。

而本研究即冀望從差異化評量的角度介入,從較為可行,且較為現場教師可 接受的方式達到差異化的目標,從而使差異化在教學現場中更為落實,且使學生 在公民科上的學習更加完整。

貳、現今公民科評量的實施方式

如前所述,公民教學除了學科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發展個人的價值觀,培 養公民素養與核心能力,因此教師應該依據評量的目的與現實生活的情境,採取 口頭問答、小組報告、教師觀察、實作、訪問、體驗、檔案評量、紙筆測驗等方 式進行。

但一直以來,公民在國中的學科中往往被視為背誦類型的知識理解,許多學 生在「講光抄」、「背多分」的情境下學習公民。而在教學評量中,學校教師最常 使用的評量方式仍為紙筆測驗,而且是以選擇式反應題型(select-response items) 為主。此種類型的題目強調單一且標準的正確答案,將社會的運作方式或對事物 的理解窄化為紙筆測驗 A、B、C、D 四個選項,使得學生將公民的學習認知為最 低層次的背誦,也使得學生對於公民的學習僅限於題目的判讀,而非現實社會中 的變動,缺乏理解、分析、評價的能力,也無法將所學知識轉移、類化至所處的 社會情境中。

以下研究者將以教學現場中所常採用的公民科評量題型進行分析,以了解現 今公民科評量的實施方式與待改進之處。

就研究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在國中現場教學中所採用的評量,無論是課堂小 考或是單元評量,甚至於校內定期評量,皆採用選擇題的方式進行。題型示例如 下:

蓮娜瑪莉亞是一位重度殘障者,她曾說「我不需要手,因為人生的快樂並不 在於有沒有手,而是生活中有沒有愛。」請問:她的想法與下列哪一項相符 合? (A)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B)延續生命的價值 (C)欣賞生命的有 限性 (D)樂觀面對生命的無常。(取自南一版試題題庫)

本題正確選項為「(D)樂觀面對生命的無常」。該題的學習概念出自第一冊內 容:個人與社會生活,單元一:自我的成長,第三節:面對生命的態度。而題意 主要涉及情意目標的學習,然這樣的題目是否真的能使學生達成情意教育的目標 呢?這種測驗題型固然帶來「效率」的優點,可以快速得知學生的作答對與錯,

但卻無法得知其作答的思考歷程,或其行為上的改變與成長。同時,單一標準答 案的作答方式,限縮了學生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在教學現場中進行試題討論時,學生即經常會提出疑惑,認為其他選項也正 確,尤其是牽涉價值觀或思想類型的題目。顯示這樣的選題與評量方式,對於學 生而言是僵化且武斷的方式,對於生命的態度與價值豈能單以一個選項、一句敘 述,一言以蔽之。此外,即便答對了題目,亦不能代表學生習得了該價值,對於 知識的理解、觀點的表達、情意的內化,透過選擇題式的紙筆測驗,顯而易見地,

並非是適切的評量方式。

但,選擇題亦有以下優點(郭生玉,2004):

1. 可測量從簡單到複雜的學習結果。

2. 題意比填充題或問答題更清楚不易混淆

3. 做答時間不長,可容納題數較多,內容取樣較廣,可提高內容效度。

4. 若精心設計,不同的誘答也能提供教師教學診斷所需的訊息,可以從選 擇的答案而診斷學生的錯誤所在。

5. 計分容易、客觀、可靠。

因此今日多數的成就測驗或標準化測驗仍普遍使用選擇題的方式來進行,但 這樣的評量方式無法得知學生的思考歷程,且可能有猜測作答的因素,因此無法 針對個別的學生需求給予差異化的學習回饋。且許多在閱讀文字上能力較差的學 生,如此的評量方式可能在評量該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並不正確。

近年來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董秀蘭教授所帶領的 社會領域非選擇題研究小組的研究內容,亦分享如何透過非選擇式的反應試題培 養學生高層力認知與論述能力(董秀蘭,2016)。透過情境式的題文和試題設計,

可以改善選擇式反應試題的缺點,使得學生藉由對於題文的分析和評估,提升評 量的認知歷程層次,也可以使教師看見學生對於概念的論述能力與迷思。如下圖 三,學生首先必須具備對於性別平等的知識,繼而分析題文的觀點,並運用論述 的技能,才能完整回答該問題,將在課堂上的學習,提升為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 的能力。

透過開放式建構試題,教師得以從學生的作答敘述中了解學生對於學習概念 的認知,並從中給予回饋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對於不同學習偏好的學生,

亦能有較大的空間從中表述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因此,評量的設計與使用若能成為教學助力的一部分,將能有效幫助教師看 見學生的不同,並且能夠即時地給予協助,此點亦是研究者所要探究的目的與問 題之一。

圖 2-3:「家庭生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開放式建構試題

資料來源:董秀蘭(2016;pp.4)

參、差異化評量在公民科的相關研究

國內對於公民科中運用差異化概念進行教學的研究甚少,因此研究者將蒐集 社會學習領域中與差異化教學、多元評量之相關文獻,作為本研究運用差異化評 量的教學策略於國中公民科之參考。透過研究者的整理與分析,了解各研究的發 現與建議,從中調整、融入本研究差異化評量的設計與實施策略,以期能幫助本 研究有更完善的研究成果。

一、社會領域運用差異化教學相關研究

表 2-9 (續上頁)

運用自己的優勢智能,同儕間也能互相進行討論,對於學習公民課程的態度也更

表 2-10 (續上頁)

(一)多元評量的實施能激發學習動機與提升學習興趣

評量除了透過紙筆測驗,另外尚能藉由實作評量的方式進行。因此學生透過 小組合作學習、實際教具操作、繪製心智圖、圖文的判讀等多元的方式進行評量,

能提供學生多樣變化,以此提升其學習動機與興趣。

(二)多元評量的實施對於學習能力、學習方式有所改變

學生透過圖文的判讀、心智圖的繪製,對於讀圖技巧與整理重點的能力能有 所提升,雖尚有部分學生未能完全掌握技巧,但在往後學習過程中能願意運用此 能力繼續進行學習。同時,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更願意聆聽成員的意見,

與他人進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進而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成果。

從上述研究中可發現,差異化教學有助於學生對於該學科的學習,並能提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形,彈性調整教 學策略。如同研究者前文所述,教學目標、策略、評量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差異 化評量的概念也應被重視。而在多元評量的教學實施下,對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 機、學習態度亦有所幫助,且學生在自我了解與學習反省的能力皆能有所成長。

同時,教師在多元評量的實施過程中能增進其專業知能,了解到評量應為學習的

同時,教師在多元評量的實施過程中能增進其專業知能,了解到評量應為學習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