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巴宰族的文化復振

第一節 祭儀活動的推動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7 

第三章 巴宰族的文化復振

巴宰族透過第三章所提到的各個協會之運作來協助族人辦理與推動各項文 化事務,如每年的傳統過年和語言傳承等工作,因此協會在族群認同及形塑的 過程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2010 年政府因應聯合國事件而成立了平埔小組,平 埔小組於開會後以推動活力計畫的形式來協助巴宰族進行文化復振,因此這幾 年的文化復振可說是在活力計畫的推動下看見顯著的成果,除活力計畫外,祭 儀活動的形式及語言也是文化復振的重點,本章遂分節介紹以上三項推動巴宰 族文化復振內涵的形式及成果。

第一節 祭儀活動的推動

一、1999 年第一次恢復傳統過年

1936 年「皇民化運動」時期,臺灣總督府為推動皇民化運動,開始強烈要 求臺灣人說國語(日語)、穿和服、住日式房子、改信日本神道教並參拜神社,

同時每天要膜拜日本天皇的居住的地方。日本政府欲從精神上消除臺灣人的民 族意識,使其脫離傳統的生活型態與文化;到戰後國民政府時期仍延續這樣的 作法,在這個歷史背景下,許多平埔族群就如同〈貓霧拺番曲〉1中所提到的:

忘了自己的語言,也漸漸忘了自己的文化與身分。2

經日本政府和國民政府對臺灣居民推動的消除民族意識政策下,雖傳統過 年的樣貌已消失,但仍然留下幾項過年時主要進行的活動,如:走鏢、牽田及 銅鑼舞,日治時期巴宰各社群仍陸陸續續進行這些活動,1969 年衛惠林教授到 埔里調查時,留下了以下的紀錄:

當時巴宰族的歲時祭儀,未受到漢化影響的其中一項就是過年祭祖,

其過程有一項活動為報新走鏢,曰dadal amae pakibaah 在農曆十一月十五 日早晨舉行,是日曙明時,約上午三時,即由會所當執的青年出門到部落 各大路鳴鑼報新,曰baadui。是日早晨愛蘭臺地三社青年早在前晚集中在 會所,到當天早晨三社青年都集合到大馬璘會所舉行走鏢賽跑儀式。這儀 典是由巴宰七社聯合舉行的,一直慢跑到牛眠山守城份,大湳會所。…這        

1  民國 37 年(1948 年),考古學者宋文薰、劉枝萬、陳金河在埔里向毒阿火採得「猫霧捒社番 曲」家藏手抄本;透過毒阿火的解說,這套猫霧捒社的祭祖歌謠,始得以重見天日。引用自原 住民族文獻編輯部,〈「平埔族」名詞淺說〉,《原住民族文獻》,取自

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09&id=658(檢索日期:2016/6/18) 

2 潘秋坤,〈巴宰族群簡史〉,《巴宰族群文史手冊》,南投:臺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1999,頁 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8 

項走鏢賽跑風俗實為往昔青年成年儀禮之遺緒。凡走鏢得勝為部落好漢 lialiaka sou 他一輩子受人尊敬,為以後取得部落長老 xakrng 的基礎。3

由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埔里在當時仍舉行傳統過年活動,但由於受到了政府 的影響,過年活動背後的意義有了些許的改變,走鏢活動的初衷為得勝者將成 為部落長老,領導整個社群;然而在日治時期實行保甲制度與警察制度後,使 長老會議的功能喪失;國民政府時期則是廢除了保甲制度改為鄰里制度,此時 舊有番社規模已不復見,雖然仍有許多巴宰族人留在聚居地,可是不同政府於 不同時期所帶來的政策,徹底改變了原有的領導架構與文化。4以愛蘭臺地上的 烏牛欄社為例,傳統過年逐漸轉化成教會中的聯誼與競賽活動,在衛惠林調查 完之後,愛蘭教會仍舉行兩次大型走鏢活動,一次是1971 教會建立一百週年 時,另一次是1988 年,後來就停止辦理過年活動了。5

1998 年 3 月 29 日,巴宰族人裔潘大和於大社教會舉行新書《平埔巴宰滄 桑史》發表會,在各教會的族裔和耆老的鼓舞下,許多族人齊聚一堂,更於當 時成立了「臺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並選出首任會長潘萬益、首任總幹事賴貫 一。為了迎接公元2000 年以及巴宰族群暨中部地區基督教長老教會設立 130 週 年,五個教會6的族裔長老、牧師與協會決議共同恢復舉辦傳統過年活動。臺灣 巴宰族群文化協會依委員會於1998 年 7 月 5 日臨時動議通過議案,委託潘明昭 委員及潘榮章長老商請愛蘭教會主辦「第一屆巴宰族群眾教會過年牽田走鏢聯 誼活動」,同時為了紀念開山武干,經委員會決議後,第一屆就由愛蘭教會承 辦。1998 年 9 月 16 日愛蘭教會邀請埔里區三間教會委員及牧師協議活動內 容,往昔過年的慶祝活動都是由各社群自行舉辦,此次過年活動為經歷兩百多 年的遷徙與分合後,第一次嘗試聚集各社群的族人合力舉辦,這樣盛大的聯合 過年活動規模可說是前所未有,更是跨越新世紀的一個開始,對巴宰族人來說 是意義非凡。

「臺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於1999 年 1 月 2 日在埔里愛蘭國小舉辦百年來 首度的「巴宰族群1999 聯合牽田、走鏢活動」,此次活動由賴貫一牧師實際規 劃、執行辦理,邀請巴宰族目前四個主要聚居地(大社、鯉魚潭、愛蘭、四 庄)的耆老、族人一同參與。此次過年活動的內容與意涵整理如下:

       

3 衛惠林,《巴宰七社志》,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1,頁 125。

4 林修澈,《巴宰族民族誌調查》,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07,頁 71-72。

5 根據 2015 年 9 月 25 日對潘英寬先生訪談資料整理。

6 愛蘭基督長老教會、大湳基督長老教會、牛眠基督長老教會、大社基督長老教會、鯉魚潭基 督長老教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9  3-1 過年活動內容與意涵

活動內容 活動意涵

開幕式

(主席致詞、蘭音合唱團吟古 調、各社長老致詞、愛蘭教會銅 鑼舞)

贈佩刀 贈送耆老番刀,象徵耆老走在前頭帶領後輩傳承文化

感謝邵族打里摺 感謝過去邵族贈送土地,讓巴宰族人在埔里安居樂業

走鏢 傳統過年時,青壯年男性都會舉行長跑,展現其強壯體魄

趣味競賽 體驗傳統生活:母語聽力、抓魚、打獵、編織、角力、母

語與基督教信仰

傳統料理 共食與分享,象徵巴宰族人的團結

Ai-yen 透過傳統歌謠再次提醒族人過去的歷史

聯合聖餐禮拜 巴宰族人改宗信仰基督教,也透過基督教留下文化與語言

3-1 1999 年出版之巴宰族群文史史冊 3-2 1999 年聯合過年邀請函信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0 

3-3 1999 年聯合過年邀請函封面 3-4 1999 年聯合過年邀請函內頁

主辦方精心策畫此次活動,有別於以往隱藏巴宰族人之身分,本次活動中 特別強調巴宰族的主體性,聯合過年活動的辦理讓參與的族人能夠用不一樣的 角度認識自身文化,活動從開幕式即置入巧思,在座位上,特別將巴宰族群的 耆老排在前方,將來賓安排在後方,強化主客關係,與其他活動以賓客為主體 性的座位安排不太相同;主席於開幕式致詞之後,在愛蘭教會詩班吟唱的古調 中揭開活動的序幕,各社的長老上前致詞,對族人們精神喊話;最後以銅鑼舞 作結,象徵過年活動開始了。巴宰族耆老潘金玉,也是製作族語字典、課本的 關鍵報導人於隊伍前方帶頭,筆者與潘英寬先生對談中提到這段歷史:

1999 年賴牧師組織團體,我們不是核心人物,我們只是去參加的,當時都 是他在處理,他後來有講他借了4-50 萬來辦活動,那時候有潘榮章、明昭長 老、潘萬益、潘大和、潘大洲、還有北區蘭僑潘啟端,還有大社的潘新棋,潘 稀祺的弟弟,應玉、永歷…等,當時候他們都是坐臺上,穿巴宰的衣服,金玉 當時候沒有在臺上,她在臺下帶頭跳銅鑼舞。7

接下來將簡單介紹各項活動的內容及其意涵:

(一)贈佩刀

贈送各個區域的耆老一把配刀,象徵透過這些長者帶領,後代將能持續文 化傳承。

(二)感謝邵族打里摺8

道光4 年(1842 年)2 月的〈思保全招派開墾永耕字〉中,提到平埔族群        

7 根據 2015 年 2 月 10 日對潘英寬先生訪談資料整理。

8 早期集體移民埔里的西部各平埔族群之間彼此的稱呼,意謂我們大家都是番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1 

能順利進入埔里,主要是因為在山上打獵時,遇到了「思貓丹(shivadan)社番 親」(邵族),族人向他們敘述在外被漢人欺侮,土地幾乎被侵占殆盡,這些邵 族同胞考慮到「自我祖上以來,原與打里摺一脈相生、同氣連枝」,才代為向埔 里社人商量,讓這些「打里摺(taritsi)」們進入埔里共同居住,後來也委託思 貓丹社土目、長老們前往西部平原,招募「平埔打里摺」來到埔里,為了讓遷 居埔里的族人永遠記得這段過程,邵族族人只要在過年時來到埔里,族人都會 給他們一些吃喝的東西,因而產生後來所謂的「水社番收租」的說法。9筆者在 訪談過程中也得到一些經驗能佐證這段歷史:

我們與山地原住民比較少互動,但是和邵族比較有互動,日月潭那一 群,他們每年都有來,他們不會種田,也不太會抓魚,所以就去日月潭,

就把這個土地交給我們巴宰。我有看過他們來,我小時候看過,大概快過 年的時候來,有年糕和肉就給他們,你給他們的東西不會拿到日月潭,他 們在醒靈寺那裡吃完,在那吃完睡一夜後,隔天才回去。10(愛蘭)

他們(邵族)會來收租,ㄧ年來ㄧ次,他們一下來會很多天,不像我 們有鈔票,雙方用鈔票來付款,他們必須把這些小米裝上牛車,然後搬到 日月潭去,所以他們下來在這裡住很多天,這些租戶,巴宰、噶哈巫都 有,還有其他平埔族,就會好好款待他們,他們最高興就是來收租的時 候,可以享受這種款待,當時候都是用最好的東西去招待,ㄧ定是讓他們

他們(邵族)會來收租,ㄧ年來ㄧ次,他們一下來會很多天,不像我 們有鈔票,雙方用鈔票來付款,他們必須把這些小米裝上牛車,然後搬到 日月潭去,所以他們下來在這裡住很多天,這些租戶,巴宰、噶哈巫都 有,還有其他平埔族,就會好好款待他們,他們最高興就是來收租的時 候,可以享受這種款待,當時候都是用最好的東西去招待,ㄧ定是讓他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