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師生互動分析方法

本節針對上述學者所提出之互動分析理論,分別詳述各學者之互動分析方法:

壹 壹壹

壹、、、Flanders 的互動分析方法、 的互動分析方法的互動分析方法的互動分析方法

Flanders 的互動分析方法,以教室中情境為主,由觀察者以每三秒為單位,按照時 間順序,將教師和學生所說的全部語言加以判斷,分類到其所發展之十項互動分析類別,

並且畫記於互動觀察紀錄表中。最後將分析結果兩兩配對,在該段編碼頭尾都加上第 10 類停頓(以此假設由停頓的狀況開始、由停頓的狀況結束)的分類資料,然後按照順序,

每相鄰兩個標定的編碼都轉換為一組座標。如圖 2-4 所示,以編碼「5,3,6,7,9」為例,

可看出教師的行為順序,第 5 類「授課」後 3 秒即發生第 3 類「接受與使用學生想法」;

在第 3 類「接受與使用學生想法」之後,教師接著做出第 6 類「指引方向」的行為;在

這段編碼中,因「5」與「3」相鄰,因此轉換為(5, 3)座標;而「3」同時也跟「6」

相鄰,轉換為(3, 6)座標;「6」後面也與「7」相鄰,轉換為(6, 7)座標,以此類推。

在此座標轉換中,除了頭尾被加入的第 10 類以外,每一個標定的編碼都應會被歸到兩 組不同的座標中。

圖 2-4 編碼配對轉換示意圖

然後再將其轉換所得之座標,計算每一座標出現次數,並紀錄於10  10的表格中,

依照這個表格來觀察教師的行為模式。Flanders(1970)認為可依照此表格做兩種分析:

問答時間長短分析(Short question, short answer model)與創造性詢答模式分析(Creative inquiry pattern)。前者是依據第 4 類「提問」與第 8 類「回應」在矩陣圖所佔的比例,

來判定教師是否不間斷的問問題【(4, 4)、(8, 8)】或者與學生不停的交流【(4, 8)

與(8, 4)】;而後者則是將第 3 類的教師「接受或使用學生的想法」與第 9 類學生「發 起」皆歸納為學生具有自我創造性的行為,觀察(3, 3)、(3, 9)、(9, 3)和(9, 9)

在矩陣圖所佔的比例來判定師生間的互動是否為具有創造性的互動行為。

除此之外,Flanders 還提出「矩陣動線圖分析法」,矩陣動線圖分析法內容涵蓋前 述矩陣圖分析意義,利用圖解的方式,讓害怕分析數據的教師可以由此法瞭解自己的教 學型態(Flanders, 1970)。

壹 壹壹

壹、、、 Brown 互動分析方法、 互動分析方法互動分析方法 互動分析方法

承襲 Flanders 的互動分析方法,Brown 的互動分析方法亦是以教室中情境為主,由

觀察者以每三至五秒為單位,按照時間順序將教師和學生所說的全部語言加以判斷,分 類到其所發展之互動分析類別中(Brown, 1975)。

貳貳貳

貳、、、 Bales 互動分析方法、 互動分析方法互動分析方法 互動分析方法

Bales 之分析方法亦是由觀察者將語言加以判斷分類到其所發展之互動分析類別。

但與前兩位學者不同的是,Bales 使用的是語幹分析,即根據每句話所代表之含意做分 析,而非使用時間作為標記。Fahy(2005)即利用此方法,比較大學生線上討論和面對 面互動行為的差異。

參參參

參、、、 Wubbels 互動分析方法、 互動分析方法互動分析方法 互動分析方法

Wubbels 之互動分析方法是利用施測的方式,將施測所得之分數分為八類,分別代 表師生互動方式在座標中的八個區域。從在這八類的施測得分來看,得分越高,就表示 在座標象限中這個區域所代表的行為更顯著、更頻繁的出現(Wubbels, Creton, &

Hooymayers, 1985)。除此之外,Wubbels 等人還將教師與學生所表現出來之行為歸納 解釋為八種型態,如表 2-6。

綜合上述文獻,在班級教學情境當中,多位學者沿用並修改 Flanders(1970)所發 展之社會互動分析量表,Flanders 本人也提出多種互動分析解讀方法、所提出之教室行 為也較其他學者詳細而豐富。

表 2-6 Wubbels 互動分析八種型態

互動類型 圖示 說明

指導(Directive)

較好之互動類型,教師的教 學行為是有結構、有效、並 且按時完成。

權威(Authoritative)

規範明確的教學,學生不需 常常提醒也能注意並且遵 守。

忍受與權威(Tolerant and authoritative)

教師的教學行為較常使用 分組行為,支持學生自由。

忍受(Tolerant)

讓學生自由掌握課程,通常 以解釋課程開始,然後就讓 學生自由作業。

不確定/忍受

(Uncertain/ Tolerant)

教師展現高度的合作行為 但卻沒有領導能力。課程毫 無結構、說明不完全、後續 活動也很少。

不確定/好鬥

(Uncertain/aggressive)

師生彼此反目,教學嚴重脫 序,教師必須花很多時間管 理班級。

壓抑(Repressive)

教師對小犯錯常會過度反 應,時常譏諷或批評低落的 成績。學生也害怕教師生 氣。

苦力(Drudging)

教學對教師就像例行公事 般,對班級無熱忱、也沒有 支持或競爭。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學生使用一人一機教學環境於國小數學的教學活動,在班級教 學中師生的互動行為。以下針對本研究的研究設計、研究參與者、教學環境、實施步驟 及資料分析等加以說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