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 幼兒音樂能力發展 幼兒 幼兒 音樂能力發展 音樂能力發展 音樂能力發展

第一節 第一節 幼兒 幼兒音樂能力發展 幼兒 幼兒 音樂能力發展 音樂能力發展 音樂能力發展

在 幼 兒 的 發 展 過 程 中,透 過 日 常 生 活 學 習 到 許 多 的 知 能 。動 作 技 能 、智 商 能 力 、 語 言 發 展 等 能 力 都 是 受 到 成 熟 因 素 的 影 響 , 學 習 則 是 另 一 個 影 響 發 展 的 重 要 因 素 。 對 幼 兒 而 言 , 音 樂 與 生 活 是 分 不 開 的 , 音 樂 以 聽 覺 的 陶 冶 為 主 , 聽 覺 是 人 類 發 育 最 早 的 器 官,幼 兒 音 樂 能 力 發 展 的 主 要 基 礎 是 語 言、動 作 和 聽 覺,

因 此,刺 激 幼 兒 的 聽 覺 是 為 首 要 工 作,聽 覺 的 陶 冶 不 但 能 增 強 音 樂 欣 賞 的 能 力,

也 是 構 成 自 主 學 習 音 樂 的 重 要 機 能( 范 儉 民,1996;郭 美 女,2004)。從 事 幼 兒 音 樂 教 學 工 作 者 必 須 了 解 嬰 幼 兒 的 發 展 特 徵 及 音 樂 發 展 歷 程 , 才 能 設 計 適 合 各 階 段 幼 兒 的 教 學 活 動 , 也 才 能 成 為 適 任 的 幼 兒 音 樂 教 師 , 以 下 分 別 說 明 幼 兒 發 展 過 程 中 音 樂 概 念 之 發 展 及 音 樂 與 認 知 發 之 關 係 。

一 、 幼 兒 音 樂 概 念 發 展幼 兒 音 樂 概 念 發 展幼 兒 音 樂 概 念 發 展幼 兒 音 樂 概 念 發 展

日 本 音 樂 教 育 家 鈴 木 鎮 一 ( Shinichi Suzuki 1898-1998) 曾 說 :「 音 樂 教 育 自 零 歲 起 」。就 人 類 生 長 發 展 過 程 而 言,嬰 兒 出 生 前 就 已 具 有 驚 人 的 聽 力,在 母 親 子 宮 內 的 胎 兒 對 巨 大 的 聲 音 會 有 心 跳 加 速 的 反 應 ( 林 朱 彥 , 1996; 林 美 珍 , 1996)。胎 兒 時 期 第 24 週 開 始 對 聽 音 有 反 應,第 28 週 大腦的神經元突觸逐漸成熟,

嬰 兒 期 是 身 心 智 能 發 展 最 快 的 ㄧ 年 , 出 生 後 到 六 個 月 能聆聽音樂並且開始模仿聲 音,1 歲以前能聽出音源,1 歲半的嬰幼兒開始說話,並能分辨出不同的音色及區分環境 中的各種聲音,也喜歡模仿發出這些聲音。2 歲嬰幼兒會注視成人歌唱的臉部表情以及回 應熟悉的歌曲,同時也能開始自發性的唱出有組織、有規律節奏的暫停模式之歌曲(何 釐琦譯,2005;倪端,2000)。以音樂作為學習的媒介透過不同的活動方式,結合音樂與 認知、肢體動作、歌唱、音樂遊戲、樂器演奏、念謠與音樂欣賞等活動,讓幼兒在音樂

樂 學 習 的 關 係 。

表 2-1-1 三至六歲幼 兒 音 樂 概 念 發 展 與 音 樂 學 習 的 關 係 年齡 音 樂 概 念 發 展 與 音 樂 學 習

三歲 1. 能以手臂畫圈圈般的做出較流暢的肢體律動。

2. 喜愛大聲或極為活潑的音樂。

3. 能伴隨著音樂跳舞、重複哼唱歌曲或唸謠。

4. 藉由語言能力的成熟,能自己創作歌曲。

5. 更加瞭解節奏與音調,且能夠複製一首完整的歌曲。此階段音調的準確度 仍不夠,但能唱出較複雜的歌曲。另外,幼兒能唱出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簡 易歌曲。

6. 縱向手部操作樂器,能從多種樂器中,辨別聲音的不同。幼兒也對某種音 調與旋律有了概念,例如:高或低,向上或向下。

7. 能藉由律動與舞蹈對音樂有所反應。

四歲 1. 喜歡操弄會發出聲音的東西,尤其喜歡假裝彈奏樂器,像是:鋼琴。

2. 常會自己編歌詞自唱,對於已熟悉的歌曲,喜歡邊唱邊跳或敲奏。

3. 喜歡一直反覆聽熟悉的音樂,尤其是會哼唱的歌曲。

4. 喜歡唱歌,但音域狹小(約五度〜六度音程)、肺活量不夠,無法流暢的 唱歌。

5. 喜歡模仿或跟著成人哼唱,開始有節奏感。

6. 漸漸能配合固定節拍敲擊樂器。

7. 能與團體表演律動與歌唱,並喜歡聆聽歌曲、錄音帶與故事。

8. 橫向手部操作樂器,能以樂器複製出較短的節奏形式。

表 2-1-1 三至六歲幼 兒 音 樂 概 念 發 展 與 音 樂 學 習 的 關 係 ( 續 ) 年齡 音 樂 概 念 發 展 與 音 樂 學 習

五 歲 1. 能在眾人前面唱完整兒歌,也能和大家一起唱遊,可以理解音樂的概念。

2. 可以跟隨著音樂節奏及旋律做動作。

3. 了解各種節奏樂器的敲奏法,也可以和其他幼兒們一起齊彈奏樂器。

4. 能藉由身體模仿各種動物、交通工具、自然現象等的特徵及聲音。

5. 會在工作、或玩玩具時邊唱歌邊做事。

6. 已經能安靜的欣賞音樂,對音樂表現出興趣,但時間無法持續太長。

7. 盡力伸展肢體,手部操控系統及協調性與日俱增,木琴、鐵琴、小鼓、大 鼓、三角鐵、鈴鼓等和其他打擊類的樂器,都很適合此階段之幼兒。

六歲 1. 已經能和其他幼兒一起唱歌,演奏各種樂器,並能表達歌曲中的情感。

2. 簡單規則式的曲式雛型建立,開始明白運用各種歌唱的表達方式,如:齊 唱、分唱、接唱、哼唱、默唱等方法。

3. 能配合樂曲的節奏與旋律,和其他同伴們一起做各種律動和簡易的舞蹈表 演。

4. 會自己更改歌詞。

5. 能很快地學會老師教的歌。

資 料 來 源: 李 玲 玉( 2007)。 嬰 幼 兒 的 音 樂 欣 賞嬰 幼 兒 的 音 樂 欣 賞嬰 幼 兒 的 音 樂 欣 賞 ,p.6〜 p.7。、 張 乃 文( 2000)。 嬰 幼 兒 的 音 樂 欣 賞 兒 童 音 樂 治 療

兒 童 音 樂 治 療 兒 童 音 樂 治 療

兒 童 音 樂 治 療 , p.91。

早在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的認知發展理論及布魯納(Jerome S. Bruner)

提出「表徵系統」理論之前,幼教之父福祿貝爾(Friedrick Froebel,1782-1852)就曾在 其西元 1817 年創辦的「開荷學園」中明定「音感教育」為課程內容,並於西元 1840 年 創設幼稚園後出版「母親的歌與愛撫之歌」(李園會,1997)。在中國素有福祿貝爾之稱

的陳鶴琴先生,其創立的五指教學法之五大課程領域「社會」、「自然」、「語文」、「藝術」、

「健康」(蔡秋桃,1995),其中所涵括之藝術領域課程,亦可看出中外專家學者們皆認 同音樂教學活動與幼兒早期的認知學習息息相關並佔有一席之地。

二 、 音 樂 與 認 知 發 展 的 關 係音 樂 與 認 知 發 展 的 關 係音 樂 與 認 知 發 展 的 關 係音 樂 與 認 知 發 展 的 關 係

認 知 (cognition), 是 指 對 存 在 的 事 物 和 現 象 的 了 解 , 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 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訊息處理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心理功能(陳小芬譯,1997)。認知過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 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認知含有求知(come to know)、辨識(recognize)的意義

(黃麗卿,2003)。「發展」,則是一種經過、歷程。談到認知發展理論,著名的皮亞 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和布魯納的認知發展理論很少談及音樂與智能發展上的關係,從事 音樂工作研究者企圖從皮亞傑和布魯納的認知發展理論觀點來探討其中與音樂認知能 力發展的影響,並嘗試思考有關音樂認知能力發展上的問題。

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學齡前的幼兒正值感覺運動期和運思預備前期的 階段,此階段幼兒的思考途徑主要是經由象徵性遊戲和模仿的過程,在音樂的學習領域 中則以說白、肢體節奏等具體動作經驗轉移至象徵性的音符認知經驗(黃麗卿,2003)。

布魯納提出「表徵系統」理論,「表徵」是一種媒介。他認為個體在學習的歷程中對於 接收、儲存、使用訊息的模式乃經由「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形象 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及「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三種途徑。

學齡前的幼兒處於「動作表徵」及「形象表徵」期,「動作表徵」期的幼兒在音樂活動 方面會透過肢體的律動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形象表徵」期的幼兒已經不必藉由感官 及動作的操作,而能以象徵的圖畫及影像來表示在眼前出現的事物,例如將手鼓想像成

間的關聯,研究者參酌劉秀枝(2002),整理如表 2-1-2。

腦功能如情緒、語言及其它認知能力等,都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楊蔭瀏,1988;薛絢 譯,2004;蕭德蘭譯,2004)。綜上所述,聽覺可說是嬰幼兒最重要的感覺,幼兒認知、

語言、及音樂等能力的發展都和聽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音樂扮演著在嬰幼兒語言未發 展之前認識未知世界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