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 幼 幼 幼稚園 稚園 稚園音樂教學活動 稚園 音樂教學活動 音樂教學活動 音樂教學活動內涵 內涵 內涵 內涵

古中國春秋戰國時代明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當時知識分子必須修 習的基礎科目,其中的「樂」指的即是音樂。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將算術、幾何、天文、

音樂教育內容,稱為「四藝」,可見音樂在教育領域之地位是不分古今中外的。孔子曾 對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的特點說到:「溫柔敦厚,詩教也」,意即以為詩經使人 讀後有澄清心靈的功效,可作為教化的工具。孔子甚至說詩經:「不學詩,無以言」,「可 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在在 都說明了音樂在中國文化中,總與教化結合(朱孟庭,2005;曾焜宗,2006;鄭方靖,

2002)。有一句很聳動的廣告詞「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聽來撼動人心,但事實證明 很多孩子卻常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因為缺乏興趣而產生退縮甚至逃避的負面情緒。因此 如何將學習音樂的過程轉化為美感經驗的獲得,正確地引導幼兒接觸音樂世界,是幼教 老師們該深思的課題。以下就幼稚園裡進行的音樂教學活動分音樂概念之教學、樂器演 奏之教學、音樂欣賞之教學及幼兒音樂課程評量等四個面向之實施進行說明。

一 一 一

一、、、、音樂音樂音樂音樂概念概念概念概念之之之之教學教學教學教學

音樂概念如何形成?也就是說組合一首音樂要有些什麼東西?音樂要素之一旋律

(melody),指音樂行進的高低位置及音樂進行的走向(張渝役,2005)。音樂要素之二 長度(duration),指聲音的時間外貌,也就是一個音持續的時間長短之意,也稱節奏

(rhythm),也是音樂的主體,包含拍子、快慢、大小、強弱…...等,構成整首曲子的主 軸。旋律的起源來自語言自然的抑揚,一般我們對一首歌朗朗上口的聲音線或歌詞就是 旋律元素,節奏是辨別曲風的重要依據,也是最能帶動人心的元素,其實很多人聽音樂 都只是在聽節奏。音樂有了節奏聽起來才會順暢,團體合作奏時才不會雜亂。音樂要素

器、管樂器、敲擊樂器、弦樂器…等不同樂器因發聲原理的不同發出的聲音音質也不一 樣(張乃文,2005;郭美女,2004)。音樂要素之四和聲(harmony),係指和弦組織,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同時發出聲音;在西方音樂世界中,和聲是最具獨特性的基礎要素

(范儉民,1996;張渝役,2005)。

這些音樂要素的概念對幼兒而言太過抽象不易了解,若能透過肢體律動、唱遊等的 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來表達音樂的概念,幼兒因為感官的刺激將會了解抽象的音樂要素,

那麼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內容層次會有所提升,換言之,幼兒對音樂要素的了解與否對 於幼教老師實施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王淑芳,2005)。研究者參酌「幼稚園 課程標準」(教育部,1987)及綜合各專家學者之見解加以整理,將幼兒的音樂教學活 動實施方式分述如下:

((((一一一一))))自由探索自由探索自由探索自由探索

對幼兒而言各種聲音都具有音樂價值(曾焜宗,2006)。幼兒應在生活環境中去探索 聲音的高、低、強、弱、起伏….,如教室內發出的各種聲響,戶外發出的鳥叫、蟲鳴…..,

教師應根據幼兒能接受的能力,在教室內設置音樂區提供幼兒探索音樂,引導幼兒探索,

正如王工念(1991)所說:「重視探索過程,而不是追求一時的效果」,幼教教師應開發 幼兒感官經驗,增強其音樂感(李萍娜,2007)。

((((二二二二))))肢體律動肢體律動肢體律動肢體律動

發展肢體動作,讓身體富節奏性、韻律性的活動謂之律動(廖瑞琳,2000)。達克羅 茲(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主張人的身體本身就是樂器,人是通過自身的運 動將內心的情緒轉化為音樂的,人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只需要加以誘導、培育,即會 為音樂所用,且任何身體動作都可以與幼兒動作發展、能力相配合,轉為相對應的音樂

(林朝陽,1995)。

作;曲調由低音向高音發展時,應配以向上或前進的動作;曲調由高音向低音發展時,

應配以向下或退後的動作等。

((((三三三三))))唱遊活動唱遊活動唱遊活動唱遊活動

柯大宜(Zoltan Kodaly,1882-1967)是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學家和音樂教育家,主張 音樂的學習運用最自然的樂器--「歌唱」來進行。他曾經提到,教師以身作則示範正確 的唱歌方式用好聽的聲音歌唱,用好的方法在學校教音樂和唱歌,對孩子而言,是一種 享受,而不是折磨,這種美妙的天籟之音的感覺將影響他們的成長甚至終生受用(林朝 陽,1995;郭美女,2004)。歌唱是音樂活動的基礎,缺乏歌唱能力多多少少少會影響 其音樂性的發展。唱歌亦是音樂教育的要項,也是最自然的音樂語言(范儉民,1996;

賴美鈴,2002)。

歌聲是人類與生俱來最好的樂器,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亦無男女老幼之別。幼兒天 性喜愛哼哼唱唱,同時他們也可藉由哼唱兒歌童謠來學習音樂(許瑛珍,2004;鄭方靖,

1993)。人聲是人類自身擁有最原始的樂器,學習音樂通常由歌唱開始進行,近年來引進 台灣的華德福教育課程模式,經常可聽見老師輕聲歌唱讓幼兒身處輕柔歌聲中情緒得以 舒緩(余振民譯,1997)。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唱遊活動可以豐富並且輔助語言能力的發展,

對幼兒而言更是一種遊戲,在唱遊活動中,音樂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 的,幼兒唱歌不可過分用力大聲尖叫或大叫,應用輕聲好聽的聲音(能夠發出正確的音 高、適當的音量而愉快地唱出歌聲)或快樂的聲音歌唱。

((((四四四四))))音樂遊戲音樂遊戲音樂遊戲音樂遊戲

對幼兒而言,遊戲即是生活,遊戲即是學習,遊戲是幼兒學習的媒介,幼教老師除 了安排豐富的音樂環境,也可將認識樂器或學習簡單的樂理藉由有趣的遊戲方式讓幼兒 從遊戲當中自然習得(劉斐如、施孟琪,2004),例如,聽到高低木魚聲(馬蹄聲)做 騎馬的動作等聽聲音做動作反應的方式,這種遊戲的方式不僅能讓幼兒辨識聲音、訓練

二 二 二

二、、、、樂器樂器樂器樂器演奏演奏演奏演奏之教學之教學之教學之教學

嬰幼兒都喜歡玩具,而其喜歡的玩具之ㄧ,是可以操弄出聲音的玩具、音樂盒、搖 鈴等。玩具發出的聲音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樣的,彈奏樂器的同時,視覺、聽覺、

觸覺及全身都必須處在協調的狀況之下,只要其中一項感官出了差錯,演奏就可能中斷,

也因為如此得以訓練幼兒的思維、記憶、注意力(林朝陽,1995;薛曉華、劉惠文譯,

2004)。

美國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倡導實驗主義式的教育,主張教育即 經驗的改造(朱敬先,1992),學習過程重於學習結果。運用到幼兒階段的音樂教育則可 說明,幼兒學習音樂主要目的並不在認識五線譜或樂器的操作練習,而是在學習過程中 所感受到的樂趣及成就感,因此幼教老師或從事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對幼兒的即興 創作演奏持有開放的包容態度,音樂教育大師卡爾.奧福(Carl Orff,1895-1982 )所提倡的 音樂教學強調即興創作,因為透過自發性的音樂活動才能讓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得以 啟發。樂器的操作不外乎瞭解樂曲主旋律及節奏拍子,掌控力道和加入感情表現曲風,

以下參考「幼稚園課程標準」(教育部,1987)中之音樂領域—節奏樂器部份,分節奏訓 練、分辨樂器音色、力度掌控三點分述之。

((((一一一一))))節奏訓練節奏訓練節奏訓練節奏訓練

節奏於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步調,自然界四季變化、潮 起潮落、晝夜循環有節奏,音樂也有節奏,節奏在音樂中代表一種「秩序」,這種秩序 在固定的間隔中,將變化多端的強、弱、長、短約束著,否則,雜亂無章就無音樂可言 了(陳文婉,1988)。以下分三點敘述幼兒節奏教學之重點。

1.敲打節奏樂器:輔導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打擊樂器來敲打,如三角鐵、鈴鼓、響

發想像、創造力的好方法。

3.團體合奏:音樂創作表演不同於獨立完成的靜態美術創作展示,動態音樂表演需 要協同合作,幼兒階段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若能透過組成小樂隊的方式合奏,既可以培 養團隊合作精神,也可讓幼兒獲得表演的樂趣。

幼兒的音樂教育是以節奏為重點的教育,節奏教育對於幼兒特別重要。節奏的表現 若利用身體或敲打節奏樂器,其演奏技巧單純容易操作,效果也比較顯著。若更有組織 的發展,組合各種音色與節奏成為節奏樂隊,可培養團體合奏的興趣和能力(范儉民,

1996)。

((((二二二二))))分辨樂器音色分辨樂器音色分辨樂器音色分辨樂器音色

認識樂器是操作樂器的先備知識,從認識樂器當中學習到樂器的演變歷史,各地的 風俗人文……等附加知識。幼兒階段應認識的樂器其實不需太多,幾樣代表性常見的樂 器即可,例如:

1.鍵盤樂器:鋼琴、風琴…。

2.絃樂器:提琴、吉他…。

3.管樂器:笛子、喇叭…。

4.打擊樂器:三角鐵、鈴鼓、響板、小鈴、串鈴、小鐘、木魚、大鼓、小鼓、鈸等。

除了認識,還要引導幼兒分辨樂器的音色,初步了解樂器是如何發出聲音的,辨 別音的大小、高低、強弱、快慢及長短等。

((((三三三三))))力度掌控力度掌控力度掌控力度掌控

幼兒的音樂教師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應有充分的瞭解(張渝役,2005)。幼 兒對大肌肉的掌控尚未完全成熟,藉由樂器的操作可以訓練手臂、手掌、手指的協調。

學習操作樂器的人,因為雙手手指神經末梢經常運動,觸覺變得靈敏,同時也能促進大

學習操作樂器的人,因為雙手手指神經末梢經常運動,觸覺變得靈敏,同時也能促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