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座談會內容分析

第三章 質化研究結果分析

第二節 座談會內容分析

本次焦點團體座談會主要目的在瞭解觀眾對於「有話好說」及「有話好說 -NGO觀點」在節目呈現方式、內容與主持人風格的看法與意見,故針對20~50 歲的成年人進行本次焦點座談。希望透過焦點座談會討論,瞭解一般民眾對於「有 話好說」及「有話好說-NGO觀點」的接受度、喜好或建議,進而了解收視戶之 需求,以強化其對公共電視台的收視行為。在座談會進行之前,研究單位已事先 將「有話好說」及「有話好說-NGO觀點」的樣帶交給受訪者在家中收看,座談 會進行過程中也會因應需求再播放「有話好說」及「有話好說-NGO觀點」的片 段;座談會後請受訪者以填寫問卷方式針對兩個節目各方面的表現給予評分,研 究單位將透過問卷與訪談的結果,提出未來節目製作時改進的方向與建議。

一、公視節目內容探討

(一)有話好說

1.節目表現方式

針對「有話好說」的節目內容,觀眾給予的評價大多是肯定的,認為節目著 重在討論「民生議題」,並以正反兩面意見同時呈現,比較容易去激發觀眾有自 己的想法,而不是被政治意識或單一意見牽著走。但觀眾也認為除了分正反兩面 意見外,也可以邀請更多不同觀點,或是某領域的成功人士來現身說法,讓專家 學者的理論與成功人士的實務經驗能夠更完美結合。

此外,也有觀眾認為節目表現方式可以再更緊湊、活潑一點。因為該節目時 段在7點到8點的用餐時間,因此希望能夠提供給觀眾較多的訊息及輕鬆的氣氛。

整體來看,觀眾對於有話好說的節目表現方式覺得不錯,但由於節目進行方式較

這裡面我有一個印象很深的就是台灣申請CECA的事情,那我看到來 賓有幾位是持正反意見,我覺得對一個議題有正反意見的話那會比較好,

比較會激發觀眾的想法,而不是這個節目的所有來賓或主時人都是單一的 意見這樣。(F7)

CECA那個部分就是在講經濟議題,我是覺得說是不是就政治面把它 拿掉,經濟面比較多來討論整體的狀況。如果是政治面要加入應該是建議 性,而不是強調我就是反對。我覺得有話好說,不要說到這樣。(F8)

我是覺得還不錯的一點是它針對某個主題,不像其他談話節目或政治 色彩很重的節目,它是一個論點在討論一件事情,然後也有輕鬆的。可是 邀請來賓可以廣泛一點,可以有正負意見,不要像一般談話性節目,就會 讓人家比較想看。(F6)

它的主播我很喜歡,然後來賓有分正反兩面意見我覺得滿好的。但我 覺得它可以再請更多不同觀點的人,比如說中小企業的人或其他的。都請 專家學者,我會覺得有些專家學者不一定有很多在實務上的經驗,我覺得 這方面的資訊不太夠。我真的很希望它能夠補充更多社會各領域的人士進 來討論議題,我覺得會更好。(F2)

我覺得這個節目走在非藍、非綠的路線上,路線上還不錯。這個節目 的表現方式可以多去模倣一下「新聞挖挖哇」之類的,因為它設計還滿活 潑的。像我看那些光碟呀,看的時候有時會去上個廁所再回來,但我還是 接得上它講的話,表示他們一直在討論同樣的內容,在講同樣的話,就覺 得節目進行非常沈悶、緩慢。建議可以緊湊一點、活潑一點。(F1)

如果它可以用比較幽默的方式,或一男一女兩個人主持,用對話方式 帶領觀眾進入這個議題。這種方式應該可以讓節目更普及化,但也有可能 滿足了一部分人,但其他人不滿意。要怎麼做到闔家觀賞是可以去思考 的。其實我覺得小孩子看這個節目是OK的。(F4)

邀請來賓好像重複性很大。我想可以再更廣泛邀請一些,因為有些來 賓他的說法,以及他的看法會有些共同性。(F8)

2.節目議題建議

對於新聞議題方面,觀眾認為「有話好說」的議題選擇相當貼切民生需求,

在節目中提供的數據都做得很詳細。但是在數據使用時需要多加注意,避免由來 賓提供數據,以免造成資訊不正確的情況。而對於議題內容部分,本次與會的受 訪者大多對財經議題較有興趣,表示這類的議題較容易吸引他們觀賞。

整體來說,觀眾對「有話好說」在節目議題的選擇上表示肯定,並且認為這 樣的議題內容比起政治相關的議題會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

我覺得它提供的數據都很完整。不針對政治,就針對當今的議題,我 覺得它的議題跟我們的生活很貼切。這點我是滿肯定的。(F4)

我覺得節目滿用心的,尤其像它做經濟數據的時候,我覺得那個做得 很詳細。像其他台可能只是一個數據,然後都是議題。所以我覺得這個節 目很OK、很不錯,我很肯定它的用心,只是說可能不要那麼嚴肅。(F4)

但是我上次有看到一個,因為它好像是每天都有,所以有些議題還是 有點準備不足。像那天那個講房地產的教授就提說那個信義房屋準備的資 料其實都錯誤,那其實是中南部的資料。像這種的話變成是球員兼裁判,

他是來賓,那他又提供資料。當然信義是比較大的品牌,但他的資料是沒 有經過比較好的驗證。那學者的話,莊教授就有提說其實這個資料有很多 的問題。(F3)

我一開始會注意到它是發現這個節目常會播一些財經,或即時性的議 題,很符合當下的狀況。所以當下會還滿有興趣的,就會去觀看。(F1)

其實 7 點到 8 點是一個黃金的時段,這個時間大家都在用餐或休息 中,這個節目給我感覺它比較客觀,是針對民生議題,它的主題和我們身 邊的環境很貼切,是針對我們生活發生的事情或是一些經濟局勢,我們可 以去做參考。我喜歡的就是它去找一些達人,他們成功的經歷,然後我們 可以效法的。所以我覺得每個主題邀請一些達人來的話會吸引我們,就算 那個達人不是很有知名度的。(F4)

3.主持人表現

礎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這主持人應該要再加強一下!(F1)

像「新聞挖挖哇」的鄭弘儀,他有時候問問題會先說怕觀眾不了解,

所以幫觀眾問。所以其實他本身是知道的,他可以代替觀眾朋友問一些很 笨的問題,就化解了這種狀況。所以說他如果不了解的東西,就不要直接 問,可以說我幫電視機前的觀眾問一下這種很淺的問題。(F3)

談話性節目我就會看鄭弘儀的,比較喜歡他的主持風格。覺得有話好 說的主持人比較嚴肅一點。我比較喜歡主持人比較主觀,因為可以看出他 的立場,我覺得人沒有客觀的,如果有主持人一直說他客觀,我反而覺得 他是在誘導別人在想什麼。所以我反而更希望陳信聰可以主觀一點,多說 一些他自己的想法。(F2)

4.畫面呈現

對於「有話好說」的畫面,觀眾普遍表示畫面還不錯,有數據的畫面都會放 大,讓觀眾看得更仔細,並且在來賓講話時呈現一些數據,感覺不會太單調。但 有觀眾認為圖表的資料太少,1小時的節目只有幾張圖表,感覺畫面不是很精采,

而且來賓一直在講同樣的東西,看了幾次後就會有想要轉台的動作。此外,由於 本節目不固定開放叩應,因此觀眾認為如果有開放叩應,應該要有跑馬燈出現提 示,以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性。

整體來看,觀眾對「有話好說」的畫面呈現是覺得滿意的,但是在畫面的豐 富性及節目的緊湊性方面覺得仍有待加強。

畫面還OK,有數據的東西都有放大。(F5)

我也覺得還不錯。來賓講話的時候會放一些數據,感覺不會那麼枯 燥。(F7)

有些集是有叩應的,像房地產那集有,因為它沒有固定有叩應,所以 如果有叩應的那集,那底下跑馬燈要跑出來,如果要互動性夠好的話。(F3)

我覺得它的圖表太少了,感覺很單調,不是很精采,就一直在講同樣

5.播出時段

這個時段哦,有些人還在吃飯,可能收視的人不多。它的時段7點到 8點,大部分都市型態的人都還在路上或在吃飯,很少人這時候在看電視。

如果要多數人看可能時間要做調整。一般人如果能在這時間看,那可能很 早就吃晚餐或沒事的人。一般像我們忙到家,最早能看電視的時間也差不 多7點半到8點。(F5)

6.節目族群

詢問觀眾對「有話好說」節目適合收看的族群,大部分觀眾都認為應該是針 對25歲以上,已經有出社會一段時間的社會人士為主,且教育程度較高,對社會 議題較為關心的族群。由於本次座談會對象都是有職業的上班族,年齡落在24

~44歲之間,顯示本次座談會與會對象與本節目應有的收視族群是符合的。但從 滿意度調查可知,「有話好說」的主要收視群落在40~69歲之間,與觀眾認為的 25歲以上的社會人士略有不同。探究原因,可能是因為目前「有話好說」播出的 時段為晚間7點到8點,大多數的上班族在這個時間可能仍在加班或通勤中,無法 收看電視節目,導致主要收視群落在年紀較大的區塊。

時段的調整對觀眾群的影響甚鉅,觀眾對於本節目的內容及議題選擇都表示 肯定的情況下,將時段往後調整對於擴大收視群族應有明顯的幫助。

我會覺得這個節目族群大概在 2565 歲之間。25 歲以上,出社會的 人。學生除非有被指定,不然應該不會收看。(F5)

我覺得應該是步入社會一段時間了,又比較關心社會議題的人,大概 是25歲以上左右。(F6)

我覺得大概是2550歲之間。(F7)

應該是上班一段時間,或是工作有需求的。(F8)

應該是上班一段時間,或是工作有需求的。(F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