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一、 低升糖飲食認知、態度、行為及自我效能之間呈正相關。其得分情 形為:

1. 認知題的平均答對率約為六成七。答對率在九成以上的題目有

「菜含有較豐富的膳食纖維質,且升糖指數都很低,肚子餓時多吃 也無妨」,及「全穀類食物的升糖指數較低,可放心食用」。答錯率 低於四成的題目有「爲了要進行低升糖飲食,飲食中可以多吃肉類 或海鮮類食物」,而「水果通常都是屬於低升糖飲食的食物,可以 多吃」答對率最低,約為二成二。

2. 研究對象的低升糖飲食態度趨於正向。

3. 行為得分達平均分數以上之比例約為五成七。研究對象有攝取到 蔬菜類,水果類及全穀類的比例都有達九成以上。攝取份量的部 份,「蔬菜類以每天會攝取 2 次以上」的最多,約有五成八,以「一 個月攝取 1 次者」最低,不到百分之一。水果類以「每天會攝取 2 次以上」最多,約佔二成九,最低者為「一個月攝取 1~2 次者」,

只有百分之一。全穀類以「一週會攝取 1~2 次」最多,約佔二成九,

最低者為「一天攝取 3 次以上者」,完成沒有。

攝取份量部份,蔬菜類「每次攝取 1/2 碗」最高,約有三成四,

最低「每次吃 1~2 口」,只有百分之六;水果類「每次攝取 1/2 碗」

最高,約有四成七,「每次吃 1~2 口」最低,不到百分之一;全穀 類「每次攝取 1/2 碗」最高,約有六成三,「每次吃 1~2 口」最低,

不到百分之一。攝取種類方面,蔬菜類「攝取 5 種以上」最高,約 有五成六,「攝取 1~2 種的」最低,只有百分之八左右;水果類「攝 取 5 種以上」最高,約有五成二,「攝取 1~2 種的」最低,約有一 成七;全穀類「攝取 1~2 種的」最高,約有七成四,「攝取 3~4 種 的」最低,只有一成左右。在全穀類攝取的攝取頻率、份量及種類 之行為最需加強。

二、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有接受教育者、運動頻率維持每週三次的 及有進行自我血糖監測者,其低升糖飲食的認知較佳;教育程度較 低、罹患糖尿病時間較久、藥物遵從度較差、無運動習慣及無進行 自我血糖監測者,其低升糖飲食的態度較差;年齡低於 64 歲以下、

有接受教育、有職業、罹患糖尿病時間較短、藥物遵從度較佳、天 天運動及運動頻率維持每週 3~5 次的及有進行自我血糖監測者,其 低升糖飲食的行為較好;藥物遵從度佳、運動頻率維持於天天和每

週 3~5 次的及有進行自我血糖監測者,其低升糖飲食自我效能愈佳。

三、 影響低升糖飲食攝取行為的預測因素中,重要的預測因素是自我效 能及態度,而研究對象的特性中職業與自我血糖監測亦是重要的預 測因素;態度的 β=.158,自我效能的 β=.240,職業的 β=.172,及自 我血糖監測之 β=.151;可解釋總變異量為 11.3%。所以低升糖飲食 攝取行為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高,態度愈正向,加上有工作及有進 行血糖監測者,其飲食攝取行為較佳。

四、 影響血糖控制的預測因素中,空腹血糖值(AC)方面,以運動習慣及 自我血糖監測具有顯著差異;無運動者大於有運動習慣者,無自我 血糖監測者大於有自我血糖監測者。顯示無運動、無自我血糖監測 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其空腹血糖控制情形較不佳。糖化血色素 (HbA1C)方面:以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及藥物遵從性具有顯著差異;

罹患糖尿病時間較長者大於罹患糖尿病時間較短者,無藥物遵從者 大於有藥物遵從者。顯示罹患糖尿病時間愈長、無依照醫囑規律用 藥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其糖化血色素控制情形較不佳。其中藥物 遵從度變項的 λ 值為.125 且顯著性<.05,表示藥物遵從度對於糖化 血色素控制佳的預測力增加 12.5%。

五、 研究結果得知:由研究對象血糖控制(AC)之邏輯斯回歸分析發現,

有運動習慣具有顯著性(P=.006),具有解釋力,意指若有運動者其 空腹血糖控制較佳是不運動者的 1.843 倍,其他變項都沒未達顯著 意義。糖化血色素(HbA1C)方面:罹患糖尿病時間低於 10 年以下者 (P=.039),態度高分組(P=.018),行為高分組(P=.036)及自我效能高 分組(P=.041)的研究對象,其統計上具有顯著性,也就是具有解釋 力,代表其糖化血色素控制較佳。故應鼓勵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規律 運動有助於空腹血糖值的控制;若能提高糖尿病史低於 10 年以下 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對於低升糖飲食的態度,行為及自我效能應有 助於糖化血色素的控制。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一、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由於年齡層較高,平均年齡為 59.7±15.3 歲,65 歲以上的有 71 人佔 42.8%,所以自行填寫問卷的困難度較高,因 此採用直接訪談的方式,一個個案需花費約 20 分鐘左右的時間,

再加上人力及個案配合度等因素,且調查時間較短,樣本有 166 人,

建議未來可增加樣本數,以進行不同飲食型態的比較及探討,進而 推展到第二型糖尿病飲食攝取模式衛教計畫。

二、 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研究,研究對象僅鎖定新竹某地區教學醫院有 加入糖尿病試辦計畫的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所以在攝取行為上會

有所影響,建議未來可以採用前瞻性追蹤研究,使得變項與飲食行 為間的關係判讀更具有解釋力,也可提高研究的價值性。

三、 建議可將問卷調查的方式,完全採用自行填寫的問卷型的調查方 式,題目的攝取行為量表可以將攝取頻率的單位統一,讓題目多元 且一目了覽,易於作答,以提升研究的客觀性及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一

一、、、、中文部份中文部份中文部份中文部份

王景璇、王瑞霞、林秋菊(1998a)。門診診斷初期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患者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45(2),60-74。

王景璇、王瑞霞、林秋菊(1998b)。自我照顧行為、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 對初期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血糖控制之影響。高雄醫學院醫訊,14,

807-815。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07)。 糖尿病衛教核心教材。台北:糖尿病 衛教專用書。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0)。 糖尿病衛教核心教材。台北:糖尿病 衛教專用書。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2)。 糖尿病衛教核心教材。台北:糖尿病 衛教專用書。

王志堅、陳美筵、侯紀君、黃鈴婷、陳秋鶯(2006)。是否加入糖尿病共同 照護網個人認知與健康行為之探討。Show-Chwan Med. J ,6(3-4),93-100。

甘能斌、劉介仲、葉清華、莊瑞平、曾明郎(2004)。十二週健走訓練對大 專超重女學生身體組成及血脂濃度的影響。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31-41。

行政院衛生署(2009)。2005~2008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行政院衛生署(2011)。99 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以 ICD-10 編碼)。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evel_no=1&doc_no=80728

吳彩歆、胡進益(2007)。護生實施糖尿病病人衛生教育之相關研究。健康 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8,43-66。

吳崇榮(2002)。第二型糖尿病治療的新展望。台灣醫界,45,206-210。

何曉琴(2007)。食物血糖指數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營養教育效果觀察。實用 預防醫學,14(6),1919-1920。

余靜芳(2008)。低脂高纖維營養補充品對於第 2 型糖尿病患血脂質之影 響。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研究所學位論文,台北市。

邱愛富、汪慧鈴、陳保羅、丁予安、許寬立、高憲立(2009)。北台灣地區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子修正行為之相關因素。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7(3),221-230。

吳淑芳、李玉嬋、張嘉容、Mary Courtney、張月玲(2007)。自我效能諮商 技巧訓練於糖尿病衛生教育之應用。護理雜誌,54(1),70-77

吳淑芳、Mary Courtney、Helen Edward、Jan McDowell、Lillie M

Shortridge-Baggett、張嘉容(2006)。自我效能模式於護理臨床應用之剖析。

榮總護理,23(2),181-187。

杜幸芳、馬素華、黃明達、莊峻鍠(1998)。衛教合併行為修正策略對糖尿 病人代謝控制的影響。台灣醫誌,2(8),8-17。

李蘭、晏涵文、陳富莉、陸杓玲、吳文琪、江宜珍 (2010)。巨流圖書股 份有限公司。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

李怡娟、陳俞琪、王慧群(2006)。賦權/充能式的社區發展過程-以台北 市某社區為例。53(2),23-29。

呂以榮、詹世華、林藍萍、劉美芳、劉香蘋(2009)。Health-related Issues of Elderly Adults with Parkinsonism:A Case Study, 台灣老人保健學刊, 5(1),

36-48。

林依婷、林勁帆、黃萾芬、葉姿劭、許美智、劉珍芳(2009)。運動前攝取 不同昇糖指數之飲食對耐力運動時呼吸及血液能量利用之影響。臺灣營 養學會雜誌,34(4),114-122。

曾淑惠(2004)心理出版社,教育評鑑模式。

曾美珠(2002)。糖尿病友自由吃。台北耀升文化出版社,7-10。黃秋娟、

林秋菊(2007)。應用跨理論模式發展糖尿病患者飲食行為修正方案。長庚 護理,18(2),224-232。

郝立智、趙建剛、趙海倫、洪靜如、王瑞祥、吳進仁、奚明德、李文俊、

鄭錦翔、馬彌嘉(2010)。某榮民醫院糖尿病患者代謝指標改善程度與認知 行為關係之研究。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刊 9 月,11-21。

陳宥儒(2008)。高纖與低升糖指數飲食對糖尿病病情控制之整合性分析。

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學位論文,花蓮市。

陳淑玲、黃秋玲(2009)。一位第二型糖尿病患飲食行為修正之護理經驗~

跨理論模式之運用。志為護理,8(1),105-112。

陳素月、許淑蓮、張景盛、王東衡、黃明賢(2010)。自我效能方案增進成 人氣喘病患自我照顧行為之成效。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8(4),

266-274。

陳建仁、游山林、白其卉、蘇大成、曾慶孝、簡國龍、黃麗卿(2010)。台 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調查期末報告。

http://www.bhp.doh.gov.tw/health91/study-2.htm

張麗春、黃松元(2003)。顛覆或省思?充能理念與衛生教育。學校衛生,

43,77-90。

蔡玲貞(2007)。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9 月會訊。

蔡明燕(2007)。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9 月會訊。

張新儀(2009)。台灣人糖尿病盛行率。國家衛生研究院新聞發表。

郭寶蓮、蔡秀鸞、楊琪 (2002) ‧充能訓練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值、

自我效能和照護之成效‧臺灣醫學,6(6), 848-857。

黃淑貞、姚元青(1999)。大學生的健康信念、飲食相關自我效能與飲食 行為研究。師大學報,44(1&2),43-53。

歐陽鐘美(2006)。有效利用飲食控制糖尿病。台大醫網,20,12。

刘琼玲(2006)。糖尿病患者飲食管理行動影響因素調查研究。國際護理雜 誌,25(8),191-193。

賴冠菁、吳蕙如、李惠蓉、吳明國、李發焜(2008)。均衡飲食營養教育介

賴冠菁、吳蕙如、李惠蓉、吳明國、李發焜(2008)。均衡飲食營養教育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