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實作及分析

6.3 建議

針對進橋板沉陷所發生原因及導致結果,應可建立一套標準 的維修規範,以利在適時對沉陷造成用路人影響加大前,完成維修作 業。或許也可以採用加勁材料工

再生材料做為回填材料,其回填深度與路面結構的影響,究竟在 何種深度下才可以達到最佳最經濟的狀況?與下層材料的性質與回填 的施工步驟及方式應如何進行?低強度再生材料與一般回填材料銜接 處之不均勻沉陷,可否以施工順序或位置變化之改變,予以解決或減 少差異沉陷,則可再透過進一步的研究深入了解。至於以「低強度再 生材料」回填取代進橋板後,其沉陷量多寡與時間之關係為何﹖及應 該如何去

施工的最佳化的情形﹖則是需要有更多的案例資料的收集建立,

再進一步的研究分析,來證明實際的效益;除此之外雖有規範標準問 題,但相信「低強度再生材料」在其他各類型工程的運用上,在「零 廢棄」的自然資源運用潮流 [31],將可有更多的發展運用案例可以推 廣使用。

參考文獻

[ 9] "Controlled Low Strength Materials (CLSM)" , ACI 229R-94 , [10] Malhotra , V. M., "Making Concrete 'Greener' with Fly Ash" , [11] Crowther P. , "Developing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for

Deconstruction. ", Deconstruction closing the loop conference , [12] 何泰

PP.229R-1-229, R-13 (1994).

Concrete International, V. 21, No. 5, May 1999.

BRE,Watford, (2000).

源,「EPS 輕質填土工法之特性及應用案例」,台灣公路工程,

56

[20]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內政部營建署,(2001)。

[21]黃仰賢著,餘定選,齊誠譯,路面分析與設計,人民交通出版社,

57

附錄 A 現況照片集

照片 1 中央護欄雖經過修補,但因跟隨路基 所產生沉陷量大,外觀仍然呈現如波浪情況。

照片 2 橋樑南端設有兩座穿越箱涵,致使路面 沉陷情形更加不均勻,造成護欄頂的波浪形高 程。

照片 3 因基礎結構深淺不同,造成擋土牆沉陷 因而擠壓橋台,造成擋土牆頂端發生破壞裂縫 情形。

照片 4 深基礎橋台與直接基礎擋土牆銜接,形 成兩結構物不均勻沉陷錯位狀況。

照片 5 擋土牆發生沉陷錯位,但因基礎深度及 結構勁度夠,擋土牆頂端未產生外開情形。

照片 6 箱涵端側擋土牆向外側移。

附 1

照片 7 橋台與擋土牆的錯位情形。 照片 8 擋土牆與路面間產生縫隙情形。

照片 9 進橋板遠端以外擋土牆上護欄與邊溝 產生分離狀況。

照片 10 擋土牆外移造成與人行道間位移分離 產生縫隙。

照片 11 經擋土牆外移產生縫隙後,人行道逐 漸下陷。

照片 12 不同基礎型式(5K+259 處)擋土牆發生 沉陷情形,擋土牆上施設人行道欄杆,跟著產 生沉陷變形情形。

附 2

照片 13 位於引道的整座中央護欄,因路基不 均勻沉陷,產生護欄頂有如波浪情形。

照片 14 車道部分因擋土牆發生沉陷,也跟著 產生沉陷,發生車轍情形。

照片 15 車道路面明顯修補痕跡及護欄沉陷情 形。

照片 16 橋樑南端設有兩座穿越箱涵,致使路 面沉陷情形更加不均勻,造成護欄頂的波浪形 高程。

照片 17 由低處向上側向的角度,明顯看出路 面及護欄因沉陷,造成凹凸不平情形。

照片 18 橋台處明顯的差異沉陷狀況。

附 3

照片 19 中央護欄施築於路基上,跟隨路基所 產生沉陷量下陷。

照片 20 路面加鋪過瀝青混凝土路段,護欄高 度小於設計高 80 公分,且曾修復之護欄頂 面,因護欄沉陷的擠壓,產生分離情形。

照片 21 很明顯的差異沉陷及橋台與擋土牆不 均勻沉陷,產生的錯位情形。

照片 22 路基的大量不均勻沉陷,導致護欄從 洩水孔的弱面產生折裂情形。

照片 23 護欄因沉陷造成擠壓,頂部產生開裂 情形。

照片 242 中央護欄因路基沉陷,造成擠壓壞情 形。

附 4

照片 25 南下車道進橋板遠端底部淘空,造成 路面嚴重破損。

照片 26 北上車道進橋板遠端底部淘空,造成 路面嚴重破損。

照片 27 正常未經修補路段,中央護欄底側洩 水孔高度為 10 公分。

照片 28 路面經過填補瀝青混凝土後,其底側 洩水孔高度小於 5 公分。

照片 29 正常的護欄高度 80 公分,及未被瀝青 混凝土填補遮擋的洩水孔高度 10 公分

照片 30 路基沉陷擠壓,導致護欄從洩水孔的 弱面產生折裂情形。

附 5

照片 31 護欄於伸縮縫處,因沉陷引道側護欄 下陷而造成兩護欄間移位。

照片 32 北橋台與填築低強度再生材料引道 間,因不均勻沉陷產生路面裂縫。

照片 33 北橋台北側主車道低強度再生材料回 填遠端路面狀況。

照片 34 北橋台東側防汛道路低強度再生材料 回填遠端路面狀況。

照片 35 北橋台西側防汛道路低強度再生材料 回填遠端路面狀況。

照片 36 南橋台與進橋板銜接處路面裂縫情形。

附 6

照片 37 南橋台與進橋板遠端東側路面裂縫情 形。

照片 38 南橋台進橋板遠端南側與西側路面裂 縫情形。

照片 39 南橋台進橋板遠端西側路面裂縫情 形。

照片 40 南橋台西側防汛道路全景。

照片 41 南橋台南側主車道全景。 照片 42 南橋台東側防汛道路全景。

附 7

照片 43 北橋台東側防汛道路全景。 照片 44 北橋台北側主車道全景。

照片 45 北橋台西側防汛道路全景。

附 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