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對教學的建議

1. 部分學生在建構圖形以進行臆測時會先從特殊化圖形開始臆測,但最後的 臆測結果可能會受限於特殊的例子,因此當學生嘗試進行幾何臆測題目 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從多個例子觀察共通性,並比較不同例子產生的結 果。

2. 本研究發現當題目條件簡單時,學生容易在腦中建構圖形,但是因為相關 的數學性質不熟悉,導致無法正確的形成臆測,因此建議教師在教學時,

63

能鼓勵學生實際將抽象的想法具體呈現,透過具體圖形的觀察或許更能有 效產生臆測想法。

3. 在本研究中發現學生在進行論證時易使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質,因此建議在 國三相似與縮放的幾何證明活動中,教師也可以強調一般相似形的定義,

甚至鼓勵學生利用縮放進明論證。

4. 由高中組的工具使用結果發現,即使給予工具學生多使用工具進行題目資 訊的建構,因此建議教師在設計臆測探索活動時,可以設計更多指引鼓勵 學生使用工具進行臆測與驗證。

5. 部分學生會將工具呈現的臆測結果當作論證的依據,因此建議教師在使用 工具進行臆測與論證活動時,需讓學生了解到工具的使用只是輔助臆測結 果的呈現。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 本研究這次提供紙本問卷讓學生作答,因此無法了解到學生進行臆測與論 證時的思維改變,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採用訪談的方式,更進一步分 析學生在進行此類活動的想法。

6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左台益(2002)。Van Hiele 模式之幾何教材設計。中等教育,53(3),44-53。

左台益(2012)。動態幾何系統的概念工具。中等教育,63(4),6-15。

Antonini, S. & Martignone, F. (2010). Pantographs for geometrical transformations:

An explorative study on argument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CERME7, Rzeszow,

Poland.

Arzarello, F., Olivero, F., Paola, D., & Robutti, O. (2002). A congnitive analysis of dragging practises in Cabri environments. ZDM, 34(3), 66-72.

65

Athanasopoulou, A. , Stephan, M. & Pugalee, D. (2018). Students’ proportional

reasoning with the pantograph. Paper presented at Research Council on

Mathematics Learning,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Cañadas, M. C., Deulofeu, J., Figueiras, L., Reid, D., & Yevdokimov, O. (2007). The conjecturing process: Perspectives in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in practice.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5(1), 55-72.

Christou, C., Mousoulides, N., Pittalis, M. & Pitta-Pantazi, D. (2004). Proofs Through Exploration in Dynamic Geometry Environ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 Mathematics Education,2: 339–352

DN Nguyen(2012).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g Process Within a Dynamic Geometry Environment.

Duval, R. (1995), Geometrical pictures: Kinds of representation and specific processing, In R. Suttherland & J. Mason (Eds.), Exploiting mental imagery with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42-157, Berlin: Springer.

Duval, R. (1998), Geometry from a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In C. Mammana & V.

Villani (Eds.), 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ing of geometry for the 21st century, 37-52,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Guven, B. (2008). Using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to gain insight into a pro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13(3), 251-262.

Lakatos, I. (1976). Proofs and Refutations: The Logic of Mathematical Discove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tignone, F. & Antonini, S. (2009). Students’ utilization schemes of pantographs

for geometrical transformations: a first classifi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Cerme6,

Lyon, France.

Mason, J., Burton, L., & Stacey, K. (1985). Thinking mathematically. 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

66

Niss, M. (2003). Mathematical competencies and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The Danish KOM project. Third Mediterranean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 115–124).

Olivero, F. & Robutti, R. (2007). Measuring in dynamic geometry environments as a tool for conjecturing and prov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12(2), 135–156

Toulmin, S. (1958). The Uses of Argu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7

68

第二部分 數學探索任務

1. 給定四邊形ABCD 及一定點 P,若 Q 為四邊形 ABCD 上的動點。R 在PQ̅̅̅̅上,

且QR̅̅̅̅ =2

3PQ̅̅̅̅。請問當 Q 點繞四邊形一周時,你覺得 R 點形成的軌跡為何?請在下方畫 出 R 點的位置,並說明理由。

69

2. 試著在Geogebra 上畫出 P 點及四邊形 ABCD,接著在四邊形 ABCD 上標出一動點 Q,

並在PQ̅̅̅̅上找一點 R,使得QR̅̅̅̅ =2

3PQ̅̅̅̅。動動看,當 Q 在四邊形 ABCD 上移動時,R 點形 成的軌跡是什麼?請說明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軌跡圖形。

提示:

a. 從

https://goo.gl/b7BKDD

下載GGB_02_姓名 b. 會用到的Geogebra 工具:

新點(第 2 個工具):可在繪圖區製作點

四邊形(第 6 個工具):依序選取 A、B、C、D 四點,形成四邊形 ABCD 邊點(第 3 個工具): 點選四邊形 ABCD,產生動點 R,

使得R 可以繞四邊形 ABCD 移動

2/3 點(第 4 個工具):先選 P,在選 Q,形成 R 點,使得QR̅̅̅̅ =2

3PQ̅̅̅̅

線段(第 5 個工具):選取 P、Q 形成線段PQ̅̅̅̅

c. 完成後將檔案名稱改為「GGB_02_(你的名字)」ex.GGB_02_王 O 名,

最後上傳至上方網址

70

3. 利用Geogebra 的軌跡工具及測量工具箱比比看,形成的軌跡圖形和四邊形 ABCD 有什 麼關係?是否符合你的猜測?請將你的答案寫在下方。

提示:

a. 複製GGB_02_姓名,更改檔名為「GGB_03_姓名」

b. 會用到的Geogebra 工具:

顯示軌跡(第 7 個工具):先選 R 在選 Q,形成 R 點軌跡

或對 R 點按右鍵,點選「顯示移動軌跡」,拖動Q 點,顯示 R 點軌跡。

測量角度(第 8 個工具):選取三點,測量角度

測量長度(第 9 個工具):選取兩點,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或是選取一線段,測量線 段長度

其他工具(第 10、11 個工具):點選右下方的三角形,依據指示做出物件 c. 完成後將檔案上傳至

https://goo.gl/b7BKDD

4. 你是否想證明你的猜測是否正確?

□非常想 □一點點想 □沒有意見 □不太想 □完全不想

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必須要證明,你會用什麼方法證明?為什麼?

6. 請把你的證明寫下來

71

72

第二部分 數學探索任務

1. 給定四邊形 ABCD 及一定點 P,若 Q 為四邊形 ABCD 上的動點。R 在PQ̅̅̅̅上,

且QR̅̅̅̅ =2

3PQ̅̅̅̅。請問當 Q 點繞四邊形一周時,你覺得 R 點形成的軌跡為何?請在下方畫出 R 點的位置,並說明理由。

73

2. (1) 使用現有工具在紙上畫出 P 點及四邊形 ABCD,接著在四邊形 ABCD 上找一點 Q,

並在PQ̅̅̅̅線段上找一點 R,使得QR̅̅̅̅ =2

3PQ̅̅̅̅,此時 R 點在哪裡?

(2) 若在四邊形 ABCD 上找另一點 Q,按照上面同樣的作法,此時 R 點在哪裡?

(3) 重複(2)的動作多次,請問當 Q 繞四邊形 ABCD 一周時,R 點形成的軌跡為何?

請說明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軌跡圖形。

3. 利用現有工具量量看、比比看,新的圖形和一開始畫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是否符合你的猜測?

74

4. 你是否想證明你的猜測是否正確?

□非常想 □一點點想 □沒有意見 □不太想 □完全不想

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 如果必須要證明,你會用什麼方法證明?為什麼?

6. 請把你的證明寫下來

75

附錄 三 大學組數位工具組臆測與論證作業單

數學探索作業單(G 版)

親愛的同學您好:

感謝您協助此次訪談問卷。

此問卷訪談為科技部計畫案的研究實驗,主要在分析中學生數學探索學習的特徵。

訪談結果純為學術研究之用,請盡可能回答訪談內容,再次謝謝您的合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研究所數學教育組 研究指導教授:左台益 研究者:陳怡君

中華民國一零六年九月

第一部分 基本資料 1. 姓名:______

2. 性別:□男 □女

3. 就讀學校:______

4. 年級:______ 組別:______

5. 您認為自己在學校的數學程度為何?

□非常好 □好 □普通 □不好 □非常不好 6. 你認為自己對數學的學習態度為何?

□非常積極 □積極 □普通□不積極 □非常不積極 7. 你認為自己對數學的喜愛為何?

□非常有興趣 □有興趣 □普通 □沒有興趣 □完全沒有興趣

76

第二部分 數學探索任務

1. 給定四邊形 ABCD 及兩定點 P、Q,若 R 為四邊形 ABCD 上的動點,請問當 R 點繞四邊 形一周時,你覺得△PQR 的重心形成的軌跡為何?請在下方畫出△PQR 的重心,並說明形 成軌跡的理由。

77

2. 試著在 Geogebra 上畫出 P、Q 兩點及四邊形 ABCD,接著在四邊形 ABCD 上標出一動點 R,並畫出△PQR 的重心。動動看,當 R 在四邊形 ABCD 上移動時,△PQR 的重心形成 的軌跡是什麼?請說明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軌跡圖形。

3. 利用 Geogebra 的工具箱量量看、比比看,新的圖形和一開始畫的圖形的關係有什麼關 係?是否符合你的猜測?

78

4. 你是否想證明你的猜測是否正確?

□非常想 □一點點想 □沒有意見 □不太想 □完全不想

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必須要證明,你會用什麼方法證明?為什麼?

6. 請把你的證明寫下來

79

附錄 四 大學組實體工具組臆測與論證作業單

數學探索作業單(W 版)

親愛的同學您好:

感謝您協助此次訪談問卷。

此問卷訪談為科技部計畫案的研究實驗,主要在分析中學生數學探索學習的特徵。

訪談結果純為學術研究之用,請盡可能回答訪談內容,再次謝謝您的合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研究所數學教育組 研究指導教授:左台益 研究者:陳怡君

中華民國一零六年九月

第一部分 基本資料 1. 姓名:______

2. 性別:□男 □女

3. 就讀學校:______

4. 年級:______ 組別:______

5. 您認為自己在學校的數學程度為何?

□非常好 □好 □普通 □不好 □非常不好 6. 你認為自己對數學的學習態度為何?

□非常積極 □積極 □普通 □不積極 □非常不積極 7. 你認為自己對數學的喜愛為何?

□非常有興趣 □有興趣 □普通 □沒有興趣 □完全沒有興趣

80

第二部分 數學探索任務

1. 給定四邊形 ABCD 及兩定點 P、Q,若 R 為四邊形 ABCD 上的動點,請問當 R 點繞四邊 形一周時,你覺得△PQR 的重心形成的軌跡為何?請在下方畫出△PQR 的重心,並說明形 成軌跡的理由。

81

2. (1) 使用現有工具在紙上畫出 P、Q 兩點及四邊形 ABCD,接著在四邊形 ABCD 上找一點 R,此時△PQR 的重心在哪裡?

(2) 若在四邊形 ABCD 上找另一點 R,△PQR 的重心又在哪裡?

(3) 重複(2)的動作多次,請問當 R 繞四邊形 ABCD 一周時,△PQR 的重心形成的軌跡為 何?請說明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軌跡圖形。

3. 利用現有工具量量看、比比看,新的圖形和一開始畫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是否符合你的猜測?

82

4. 你是否想證明你的猜測是否正確?

□非常想 □一點點想 □沒有意見 □不太想 □完全不想

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必須要證明,你會用什麼方法證明?為什麼?

6. 請把你的證明寫下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