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三) 在概念教學上

數學是科學的基石,知識量及資料庫本身其實已經十分足夠,但是老師如何 教、學生如何學,以及兩者是否可達到最佳效果才是學習最重要的關鍵,教師就 有如園丁一般,要如何才能使小幼苗們能夠真正地吸收養分而順利的成長茁壯,

就有賴教師們多費心了。數學的學習可說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從入門開 始之基礎奠定可謂十分重要,對於數學興趣的培養更與其相輔相成,錯誤概念的 養成是數學學習中的一大致命傷,如何指引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上能夠有正確之方 向,將成為今日數學教師們所應共同努力之目標。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尤志弘、簡清華(2008)。國小五年級學童在九年一貫數學課程改革下分數概念與 運算能力的表現之比較研究。屏東教大科學教育半年刊,27,16-34。

王瑞慶(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加減法問題的解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呂玉琴(1991)。影響分數概念表現的因素。台北師院學報,4,573-606。

李家同(2006)。專門為中學生寫的數學課本---四則運算。台北:聯經。

李浩然(2003)。高雄市國一學生分數乘除法運算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沈翠蓮(2012)。概念獲得教學方法與設計。載於沈翠蓮(主編),教學原理與設 計(387-404 頁)。台北:五南。

周筱亭(1991)。數學知識的構建與互動。研習資訊,8(2),35-40。

林生傳(1996)。概念教學對概念發展的實驗效果-階次理論模式的概念教學實 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2,31-70。

林碧珍(1985)。數學概念的形成與學習。國教世紀月刊,21(1),1-4。

林碧珍(1987)。數學教師應有的認識。國教世紀月刊,23(3),35-40。

林碧珍(1988)。國小學生數學解題的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碧珍(1990)。從圖型表徵與符號表徵之間的轉換探討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新 竹師院學報,4,295-347。

林碧珍(主編)(2011)。數學教學案例:分數與小數篇。台北市:師大書苑。

邱上真(2003)。Bruner 發現是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 與教學新趨勢(190-216 頁)。台北市:心理。

洪繼賢、劉祥通(2004)。一位小五學生解分數單位量等分割問題的表現。科學教 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5,53-75。

秦麗花(2007)。數學閱讀指導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洪業文化。

張朱俐(2006)。運用概念教學策略與課程本位測量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分數學習成 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景媛(2007)。概念獲得模式。教學新知電子報,32,慈濟大學教師發展中心。

張新仁(2013)。概念教學模式【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 網】。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2235/。

郭正仁、謝哲仁(2003)。國二生多項式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調查研究。科學教 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1,54-77。

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

21(5),548-568。

陳和貴(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學習表現及易犯錯誤類型之比較研究~ 人學習科技研討會論文集刊,487-494。

曾筱倩(2008)。台南縣國一學生分數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湯錦雲(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4-56。

黃建榮(2004)。五、六年級負整數教學可行性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 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寶彰(2003)。六、七年級學童數學學習困難部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寶葵、劉曼麗(2012)。對國小六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在分數乘除法錯誤類型的 探討。科學教育月刊,335,39-52。

甯自強(1993)。分數的啓蒙~量的子分割活動的引入。教師之友,34(3),45-51。

甯自強(1997a)。量的子分割(二)~真分數的引入。教師之友,38(4),33-39。

甯自強(1997b)。量的子分割(三)~等值分數的引入。教師之友,38(5),36-40。

楊壬孝(1989)。國中小學生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加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 劃成果報告(編號:NSC-78-0111-S003-06A),未出版。

劉天民(1993)。高雄地區國一學生整數與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分析(未出版之碩

(二)英文部分

Gunter, M. A., Estes, T.H., & Schwab, J. (1995). Instruction : A models Approach.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99-104.

Joyce, B.,& Weil, M.(1980). Models of teaching.(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rentice-Hall.

Ning, T.C.(1992). Children's meanings of fractional number word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A.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hmy. New york: Basic books.

Resnick, L. B., Nesher, P., Leonard, F., Magone, M., Omanson, S., Peled, I. (1989).

Conceptual bases of arithmetic errors: The case of decimal fraction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1), 8-27.

附錄

附錄一 概念教學流程圖

附錄二 「通分」概念教學活動

附錄三 「分數的加減」概念教學活動設計設

附錄四 「分數的乘除」概念教學活動

附錄五 分數四則運算的題目(加法)

附錄六 分數四則運算的題目(減法)

附錄七 分數四則運算的題目(乘法)

附錄八 分數四則運算的題目(除法)

附錄九 加法學習單(加一個負數)

附錄十 加法學習單(負數加負數)

附錄十一 減法學習單(負數-正數)

附錄十二 減法學習單(減一個負數)

附錄十三 乘法學習單(正×正)

附錄十四 乘法學習單(正×負、負×正)

附錄十五 乘法學習單(負×負)

附錄十六 除法學習單(正÷正)

附錄十七 除法學習單(正÷負、負÷正)

附錄十八 除法學習單(負÷負)

附錄十九 加法概念教學教案示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