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師課程教學和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一、教學方面的建議

(一)教師在進行文字題教學時應多加強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童充分練習

「問題轉譯」及「問題整合」的能力,並訓練學童讀題時能說出已知條件 與解題目標,在設計題目上能加入一些多餘訊息,給他們區辨有關或無關 的解題條件,鼓勵學童在思索過程中,能充分具備問題整合的能力,加強 對數學的學習態度。

(二)多培養學童在作答後的檢查態度及習慣,因為低分組學童明顯看出計算能 力不足,在解題執行這個步驟中,常犯的錯誤類型就是計算錯誤、粗心大 意的問題,導致解題失敗,建議教師在課程中加強學童在算完答案後,能 再次讀題並重新檢驗計算過程,以提升解題的正確率。

(三)對於無法解題的學童,可以教導不同的解題技巧,例如:畫圖表示、用小 的數字代替來求出公式等,教導學童如何分析問題的結構與解題步驟,讓 學童多練習對題目的敏感度,以增進學童的解題能力。

(四)根據本研究分析的解題歷程,把文字題解題分為四個檢查要素,可以一一 檢視學童無法解題的原因,提供教師作進一步的補救教學,藉以培養正確 的解題觀念,提升學童的解題技巧,避免產生數學上的迷思概念。

二、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對象僅限於研究者任教的學校為主,為臺中市某國小的五年級學 童,因受限於樣本數以及居住區的文化差異性,故本研究不宜過度推論,

建議未來研究可擴大到其他縣市地區,增加研究樣本,以及不同年級的學 童進行更長時間的研究,將有助於了解整體國小學童在數學文字題的解題 表現情形。

58

(二)研究工具內容僅限於整數四則二步驟文字題的紙筆測驗工具,未來題目類 型可修正,擴大到多步驟或是小數、分數概念的分類,以及可增加後設認 知部分,並從不同的深度、廣度來擴大範圍,使研究工具更具完整性,以 助於了解學童在各種概念的解題能力表現和錯誤類型。

(三)本研究並未考慮到學童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以及教師個人的教學方式 等因素,未來研究可加入這些來探討,因為身為教育工作者,教學模式深 深影響學童的學習成效,若未來研究能從教學策略這項因素著手,較能提 升學童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春蘭(2003)。國小學童乘除問題的解題表現國小學童乘除問題的解題表現國小學童乘除問題的解題表現國小學童乘除問題的解題表現、、、、後設認知與認知型式之分析研後設認知與認知型式之分析研後設認知與認知型式之分析研後設認知與認知型式之分析研 究

究究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教育研究法

王思佳(2010)。國小學童中文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暨解題表現國小學童中文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暨解題表現國小學童中文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暨解題表現國小學童中文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暨解題表現 之研究

之研究之研究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淑嬌(2006)。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解題歷程之相關研究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解題歷程之相關研究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解題歷程之相關研究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解題歷程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雅蘭(2002)。國小聽覺障礙學生加國小聽覺障礙學生加國小聽覺障礙學生加國小聽覺障礙學生加、、、、減法文字題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減法文字題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減法文字題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減法文字題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嘉瑩(2009)。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解數學文字題解題歷程之分析與研究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解數學文字題解題歷程之分析與研究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解數學文字題解題歷程之分析與研究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解數學文字題解題歷程之分析與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古明峰(1998)。數學應用問題的解題認知歷程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教育研究資訊教育研究資訊教育研究資訊,,,6(, (((3)))),

63-77。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教育測驗與評量教育測驗與評量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吳惠貞(2006)。國小五年級學童整數四則運算概念學習及錯誤類型之研究國小五年級學童整數四則運算概念學習及錯誤類型之研究國小五年級學童整數四則運算概念學習及錯誤類型之研究國小五年級學童整數四則運算概念學習及錯誤類型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進寶(2004)。國小五年級擬題教學之研究國小五年級擬題教學之研究國小五年級擬題教學之研究國小五年級擬題教學之研究~~~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德邦、吳順治(1991)。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臺北市:五南。 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

林佩詩(2010)。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倍問題的解題歷程與困難之研究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倍問題的解題歷程與困難之研究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倍問題的解題歷程與困難之研究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倍問題的解題歷程與困難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原宏(2005)。測驗與評量測驗與評量測驗與評量測驗與評量。秦夢群主編:教育概論教育概論教育概論教育概論(pp.265-303)。臺北市:

高等教育文化。

60

康軒文教事業(2012c)。國民小學數學習作第十冊國民小學數學習作第十冊國民小學數學習作第十冊國民小學數學習作第十冊。臺北市:康軒文教。

62

二、英文部分

Baron, M. L. (2002). Teaching reading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0(3), 24-28.

Branca, N. A. (1990). Problem solving as a goal, process, and basic skill. In S. Krulik,

& R. E. Reys (Eds.), Problem Solving in School Mathematics, 3-8. Virginia: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INC.

Cawley, J. F. & Miller, J. H. (1989). Cross-sectional comparisons of the mathematic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re we on the right track toward comprehensive programming?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3, 250-254.

Flick, L. B. & Lederman, N. G. (2002). The value of teaching reading in the context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102(3), 105-106.

Kilpatrick, J. (1985). A restrospective account of the past 25 years research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n E. Silver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ultiple Research Perspectives. LEA, Hillsdale,

New Jersey.

Lester, F. K., & Garofalo, J. (1980). Research on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n R.

J. Shumway (Ed.),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Lester, F. K. (1982).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psychological and mathema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on problem solving. In F. K. Lester & J. Garofalo (Eds.),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ssues in research (pp.55-85). Philadelphia:

Franklin Institute.

Lester, F. K. (1983). Trends and issues in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research. In R.

Lesh & M. Landau (Eds.), Acquisition of Mathematics Concepts and Processes.

64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Lewis, A. B. (1989). Training students to represent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521-531.

Marshall, S. P. (1987). Schema knowledge structures for representing and

understanding arithmetic story problems. First year technical report,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ERIC ED 281 716).

Mayer, R. 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Mayer, R. E.(1989).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sec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4), 452-456.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New York, N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Mayer, R. E. (1993).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Learning Disabilitity Quarterly, (16), 2-5.

Musser, G. L., & Burger, W. F. (1988). Mathematics for elementary teacher. New York,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CTM.

Nesher, P. & Hershkovitz, S. (1994). The role of schemes in two-step word problems:

Analysis and research findings.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26, (pp.1-23).

Polya, G. (1945). How to solve it: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

New Jersey,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olya, G. (1962). Mathematical discovery: On understand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Suydam, M. N. (1982). Update on Research on Problem Solving: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Arithmetic Teacher, 29(6), 56-60.

Schoenfeld, A. H. (1985).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Florida, FL: Academic Press.

Stern, E. (1993). What makes certain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involving the

comparison of sets so difficult for children. Jour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5, 7-23.

Vergnaud, G. (1983). Multiplicative structures. In, R. Lesh & M. Landau (Eds.), Acquisition of mathematics concepts and process, 127-174. NY: Academic Press.

66

附錄一 附錄一 附錄一 附錄一:

「整數四則運算文字題解題歷程測驗」題目

◎就讀學校: 縣(市) 國小

◎班級座號:五年 班 號

◎姓名:

各位小朋友好!以下的測驗共有十二組題目,每組都有四小 題選擇題,請你閱讀完題目後,從選項中選出你認為最合適的答 案填寫在( )裡,並且把你的算式 算式 算式 算式和計算過程 計算過程 計算過程 計算過程寫下來,再將 再將 再將 再將 答案填寫在第四題的

答案填寫在第四題的 答案填寫在第四題的

答案填寫在第四題的( ( ( ) ( ) ) )中 中 中 中(記得寫單位 記得寫單位 記得寫單位)。這個測驗只是要知 記得寫單位 道五年級學生對「整數四則運算文字題」的閱讀和解題能力,並 不列入成績的計算,請你放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答問題,

並且每題都要作答,不要遺漏哦!現在,請你翻開試卷,開始專心 作答囉!

68

4.請把你的做法和計算過程寫下來:

70

( )3.下列哪一個句子是和解題無關的資料?

72

3每一大箱都有 954 顆番茄。

74

【【

【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媽媽給哥哥媽媽給哥哥媽媽給哥哥 1200 元到超市買飲料媽媽給哥哥 元到超市買飲料元到超市買飲料。元到超市買飲料。。1 箱果菜汁有。 箱果菜汁有箱果菜汁有箱果菜汁有 24 瓶瓶瓶,瓶,,,哥哥買了哥哥買了哥哥買了 6 箱哥哥買了 箱箱箱 果菜汁果菜汁果菜汁

果菜汁,,,,共付了共付了共付了 1152 元共付了 元元元,,,請問,請問請問請問 1 瓶果菜汁要多少元瓶果菜汁要多少元瓶果菜汁要多少元?瓶果菜汁要多少元??

( )1.下面哪一項是題目所給的資料?

哥哥買了 24 瓶果菜汁。

哥哥買了 6 箱共付了 1200 元。

3哥哥買果菜汁付了 1152 元。

41 箱果菜汁有 6 瓶。

( )2.這個問題要你算出什麼?

1 瓶果菜汁多少元?

6 箱果菜汁多少元?

324 瓶果菜汁多少元?

424 箱果菜汁多少元?

( )3.下列哪一個句子是和解題無關的資料?

1 箱果菜汁有 24 瓶。

哥哥買了 6 箱果菜汁。

3媽媽給哥哥 1200 元。

4哥哥付了 1152 元。

4.請把你的做法和計算過程寫下來:

答:( )

( )5.要解答這個題目需用到的方法中,下列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

連乘法。

連除法。

3連加法。

4連減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