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實施結果,針對未來使用平板電腦即時反饋系統進行教學的研究 提出一點建議。

壹、未來研究建議 一、提升網路的穩定度

根據半開放式問卷分析的結果顯示,有部分學生表示,有時候網路不穩定 不方便。建議未來在實施類似的教學時,可以多方測試無線網路的穩定度,讓 學生能夠學習更順暢。

二、於不同年級或不同領域實施

本研究之研究領域為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分數單元,建議可以將其教材規 劃模式使用在不同年級的數學科進行實施,或於不同單元進行實施,由於此年 級之分數的計算部分較少,建議可以用於需要大量計算之單元,更能透過此一 系統模式了解學生的學習。

三、增加教學實施之時間

由於本實驗受限於單元概念的教學時數,僅教學四節課,於學生學習成效 上看不出差異。建議可以拉長教學時間,亦可使用行動研究模式進行教學實驗,

也較能看出學生學習成效的差異。

附錄一 實驗組教材與控制組教材

附錄二 數學學習成就測驗

5.15

20 小,又比10

15 大,且分母是 60 的分數有幾個?(全部寫出來)

6. 甲=6

7 、乙=13

14 、丙=41

42 ,哪一個分數最大?

7. 有三包綠豆分別重18

30 公斤、5

6 公斤和2

3 公斤,哪一包綠豆最重?

8. 兩包一樣重的麵粉,心如用了一包的9

24 做麵包,美華用另一包的9

12 做饅頭,

誰用的麵粉比較多?

9. 有 2 盒巧克力,每一盒巧克力有 30 顆。家齊拿了9

15盒,克宇拿了21

30盒,誰拿 的比較多?

10. 有 2 個一樣大的乳酪蛋糕,分別平分成 6 塊和 48 塊。玉銘吃了5

6個,明緯吃了 35

48個,誰吃的比較多?

11. 美香和育漢有一樣多的零用錢,美香用了全部的5

買數學漫畫書,育漢用了全

部的16

6. 分分看,寫出 3 個等值分數。

3 8

( )、( )、( ) 7. (1)4

6條緞帶和「十八分之幾」條緞帶一樣長?( )條

(2)7

8張蔥油餅和「三十二分之幾」張蔥油餅一樣大?( )張 8. (1)35

5=( )

(2)27

9=( )

(3)18

3=( )

9. (1)12 個月餅裝成一盒,5 盒月餅和( )

12 盒一樣多。

(2)一條跳繩是 28 公分。85

28條跳繩和 2 條跳繩,哪一條比較長?( )條 比較長。

附錄三 數學學習態度問卷

的想法被老師接受時。

16.在學習數學時,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是當我

的想法被同學認可時。 □ □ □ □ □ 17.當我在解數學題目時,我的頭腦就會變得一片空

白,無法清楚地思考。 □ □ □ □ □ 18.多上數學課會讓我感到煩悶。 □ □ □ □ □ 19.數學考試會讓我害怕慌張。 □ □ □ □ □ 20.做數學題目讓我覺得不悅、困擾和疑惑。 □ □ □ □ □

參考文獻

尤志宏、簡清華(2008)。九年一貫學童與八十二年版學童在數學課程分數 概念與運算能力之比較。屏 東 教 大 科 學 教 育 ,27,16-34。

王緒溢、梁仁楷、劉子鍵(2001)。當電子書包進入教室:高互動學習環境 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學 習 科 技 研 究 中 心 教 育 研 究 月 刊 ,99 期,110-119。

王靜如(2000)。國小教師教學改變之研究。屏東師院碩士論文。

王靜如、周金燕、蔡瑞芬(2006)。國小教師科學教學基準系統報導(二)科 學本質與科學探究。屏 東 教 大 科 學 教 育 ,23,3-17。

王曉璿(2009)。不同電腦輔助學習策略輔助數學分數概念課程學習效益之研究。

數位學習科技期刊,I,326-346。

方文邦(2012)。對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在分數迷思概念之探討。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358,20-35。

呂玉琴(1991)。分數概念:文獻探討。臺 北 師 範 學 報,4,573-606。

吳宏毅(2002)。台灣北部地區國小低年級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碩士論文。

呂昀真(2011)。即時反饋機制融入同儕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 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李俊毅(2013)。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資訊教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李登隆(2004)。資訊融入專題導向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與問題 解決能力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幸麗(2014)。IRS 即時反饋系統融入國中八年級英語課程之學生學習態 度與成就之探討─以台中市某全中學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

李育懃(2014)。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三年級學生修辭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學 教育學刊,4(2),161-196。

林姿岑(2010)。IRS 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銘傳 大學碩士論文。

周秀玲(2014)。IRS 即時反饋系統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電路教學對國 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

洪素敏(2004)。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迷思概念補教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雅慧(2014)。IRS 即時反饋系統融入音樂科教學在學習態度成效之研究

─以某原住民國中為例。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碩士論 文。

紀宗秀(2005)。從直觀法則分析學童的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之研究。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麗珠(2006)。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 北大學統計學系研士論文。

高俊豐(2009)。以合作學習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高年級數學縮圖與 比例尺單元之成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 文。

許錦芳(2005) 。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資源班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之 影響。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陳年興(2008)。混成同步學習環境中之即時互動現象。開 南 大 學 理 工 研 究 學 報 ,42(1),59-72。

陳佩正(2004)。數學惡夢的終結者。載 於 魔 數 小 子 。臺北市:遠流。

教育大學學報,18,1-32。

陳昭維(2009)。「互動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英語字彙教學成 效之探討-以臺北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陳佳玲(2014)。應用 IRS 在高中課程之研究-以國文課程為例。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家慧 (2004)。數位化評量系統融入低年級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按 按按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舜德(2014)。建構於移動環境下之互動式數位教學平臺。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碩士論文。國 家 圖 書 館 館 刊 ,(103 年 1 月)。

陳慧佳(2007)。網路即時互動系統應用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之個案研究-以 等值分數單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湯錦雲(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銘(2014)。行動科技融入國小「分數」學習活動之研究。 教 育 與 科 技 學 習 月 刊 , 2014(7),189-206。

黃尉益(2012)。IRS 即時反饋系統融入數學提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智偉(2001)。使用 EduClick 當作遠端遙控互動評量系統。國立中央大 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秀文(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28(1),49-76。

楊壬孝(1989)。國中小學生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 究計劃成果報告,未發表。

詹婉華(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 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小玲(2008)。整合式即時反饋系統融入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成效實驗

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文榮(2007)。活 化 教 學 的 錦 囊 妙 計( 第 二 版 )。台北市:學富出版社。

蔡文榮(2015)。探討即時反饋系統運用在大學「管理數學」之教學現況。

教 育 科 學 期 刊 ,13 卷-2,75-96。

蔡職鴻、劉曼麗(2012)。對國小三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在分數迷思概念之探討。

科學教育月刊,353,19-31。

鄭宇廷(2014)。平板即時反饋系統融入教學對國中教師之科技學科教學知 識(TPACK)與對學生個人與情境興趣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教育所碩 士論文。

潘 新 燕 (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與評量:以「按按按」

互動系統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東諭(2012)。運用 IRS 發展課程設計歷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數學領 域教學 「統計圖表」、「未知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顏全朗(2013)。以平板電腦為輔助教學工具融入等值分數單元對國小四年 級等值分數的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應用數學系數學科教學 碩士論文。

蘇薇蓉(2010)。IRS 即時反饋系統融入五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小 數概念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Algozzine, B., Ysseldyke, J. E., & Mcgue, M. (1995). Differentiating low-achieving students thoughts on 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0(3), 140-144.

Columba, H. L. (1989). Equivalent fractuon concepts: A teaching experiment.

Unpu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Derting, T.L. and R. Cox. 2008. Learning gains in a tablet PC-enhanced introductory

Gay, G., Stefanone, M., Grace-Martin, M., & Hembrooke, H. (2001). The effects of wireless computing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13(2), 257-276.

Hatch, J., Jensen, M., & Moore, R. (2005). Manna from heaven or “Clickers” from the hell: Experiences with an electronic response system. 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34(7), 36-39.

Hunting, R. P. (1983). Alan: A case study of knowledge of units and performance with fractio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4(3), 182-197.

Lan, W. Y. (1996). The effects of self - monitoring on students’ course performance ,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 attitude , self -judgment ability , and knowledge epresentation.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64(2), 101-115.

Liu, T. C., Wang, H. Y., Liang, J. K., Chan, T, W, & Yang, J. C. (2002). Apply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to Build a Highly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MTE 2002. 63-70.

Lundin, J., Lymer, G., Holmquist, L. E., Brown, B., & Rost, M. (2010). Integrating students’ mobile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Learning and Organisation, 4(1), 1–14.

Skaalvik, E. M., &Rankin, R. J. (1990). Math , verball , and general academic self - concept : The internal / 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and gender difference in self - concept struc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4), 546-554.

相關文件